“印度造車新勢力” 摸着中國的石頭過河,已融資近4億美元

2023-08-14 18:50:08    編輯: robot
導讀 創業邦(ID:ichuangyebang)原創 作者丨潘磊 編輯丨海腰 圖源丨馬恆達 “這是爲顛覆者提供的下一代出行工具”。 Mahindra Electric Automobile(馬恆達電動車公...

創業邦(ID:ichuangyebang)原創

作者丨潘磊

編輯丨海腰

圖源丨馬恆達

“這是爲顛覆者提供的下一代出行工具”。

Mahindra Electric Automobile(馬恆達電動車公司)在官網上說,其正在打造兩個電動SUV品牌(XUV和BE),以及5款新車。

根據睿獸分析的信息,這家來自印度的電動車公司頗受投資者追捧,並在最新的B輪融資中籌集到了1.45億美元的資金。

馬恆達電動車本輪投後估值爲8058億盧比(合98億美元),投資者是知名機構淡馬錫。

完成融資後,淡馬錫將持有馬恆達電動車最多3%的股份。

在一年多之前的A輪融資中,馬恆達電動車的融資額爲2.33億美元,並由Britis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領投,後者是一家由英國政府支持的機構投資者。

對於投資者來說, 馬恆達算得上是本土汽車巨頭之一,以SUV車型出名。

截至7月,馬恆達在印度賣出了大約23.6萬台新車,僅次於鈴木、現代和塔塔。

馬恆達電動車公司持續獲得融資表明,這家公司正受益於印度電動車市場的發展紅利。

根據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的數據,2022年印度新車銷量約爲472.5萬台(同比增幅25.7%),是僅次於中美的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

管理咨詢公司Arthur Little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稱,目前印度的電動車滲透率爲2%,但到2030年銷量將超過1000萬台,整體滲透率將超過30%。

馬恆達電動車由此成爲印度的“造車新勢力”。

這也符合印度政府的政策方向。

在過去一兩年中,印度一直期待特斯拉能夠落地建廠,以復制後者在中國智能電動車領域扮演的“鮎魚”角色,並引入產業鏈。

同時,印度還拒絕了比亞迪在印度設廠的要求。

復制中國電動車崛起路徑

對於投資者而言,可能最感興趣的一點在於,馬恆達電動車公司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復制中國的電動車崛起歷程。

馬恆達電動車公司也宣布了自己的核心技術——一個被命名爲“INGLO”的平台,並稱其搭載了高效率電池、快充技術(30分鐘即可充電80%),以及流暢的人機界面等。

但馬恆達電動車公司從大衆汽車引入MEB平台表明,這些技術更多來自於“整合”。

這跟中國已經形成的那套全產業鏈的水平相去甚遠。

不過印度人顯然仔細研究了中國的電動車策略。

一方面,印度拒絕了比亞迪的建廠要求。

這類似於在動力電池發展初期,中國人搞的“電池白名單”策略,即只有進入白名單的電池供應商,才能獲得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補貼。

印度人的做法也差不多——在自己的產業強大之前,不想引入過多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

但另一方面,印度卻在極力拉攏特斯拉。

原因也簡單——特斯拉帶火了中國的電動車產業鏈,印度人也想復制這個玩法。

此前,印度已經在智能手機制造方面獲得了突破,現在顯然想更進一步,切入全球智能汽車產業鏈。

而且印度能夠提供潛在的巨大市場,這跟當初中國人當時手裏的談判籌碼完全一樣。

中國人提供的經驗還包括——最早投資電動車公司的機構或者個人,基本都賺了大錢。

考慮到馬恆達集團在印度的地位,以及馬恆達電動車公司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投資者看好這家公司不算奇怪。

標普指數公布的印度每千人汽車保有量信息也顯示,印度已從2010年的15台增至2022年的36台。

目前,中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爲230台。

這也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即印度有可能借助於這一波汽車電氣化浪潮,跳過燃油車普及階段,直接進入電動車時代。

這也是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各大車企,極力想“卷”到印度的最大原因。

看上去,馬恆達已經做好了准備。

馬恆達集團董事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Anish Shah8月8日在Street Signs Asia 節目上表示,該公司已經適應了過去20年印度市場的激烈競爭,“特斯拉或任何其他公司進入印度,都不會讓我們感到困擾”。

非造車新手,擅長整合全球資源

不害怕特斯拉或者其他對手的原因在於,相對於中國的“蔚小理”,馬恆達電動車公司並不是一個造車新手。

馬恆達集團(Mahindra Group)在印度汽車市場頗有名聲,旗下有輕型商用車,拖拉機和農用設備,以及信息技術和金融業務,等等。

根據官方新聞稿,這家公司甚至還是全球銷量最大的拖拉機制造商。

所以馬恆達集團屬於亟待推進電氣化轉型的傳統汽車制造商。

馬恆達電動車公司的出現,也符合大公司轉型的普遍做法——先把電動車業務獨立出來,並推進融資,推出電動車產品,在實現正向發展後帶動整個集團轉型。

Anish Shah說,預計到2027年,馬恆達銷售的SUV將有四分之一是電動車。

馬恆達電動車公司的战略也很清楚,即抓住印度市場發展紅利,引領屬於印度的電動車浪潮。

在產品策略上,馬恆達電動車公司的操作說法也頗爲嫺熟。

XUV將會充分利用馬恆達現有車型的技術和品牌遺產,同時引入一些電氣化技術,以滿足“過渡階段”的市場需求。

這個“過渡階段”既指馬恆達電動車公司自己的身份轉變(來自於馬恆達集團孵化),另一方面用戶也需要適應一個全新的電動化馬恆達品牌。

另一個品牌BE則屬於全新打造的電動化品牌。

不同的定位也造成兩個品牌的產品投放時間有所區別——XUV第一款車“e8”將於2024年12月推出,第二款車“e9”將於2025年4月推出,並採用轎跑SUV設計。

BE品牌將於2025年10月和2026年10月推出兩款車,第三款車發布時間未定。

馬恆達電動車的一個明顯優勢是善於整合全球資源,以彌補印度電動車產業鏈的一些短板,這讓其能夠最早於明年底就向市場投放產品。

中國人看不上的大衆電動車,在印度發光

如果以中國汽車產業做對比,馬恆達電動車的角色類似於上汽飛凡,廣汽埃安,長安阿維塔,以及吉利極氪——這些都是傳統車企孵化出來的電氣化品牌。

但在技術上,馬恆達電動車目前顯然不如中國同行。

這家公司推出的電動SUV品牌,其核心技術來自於大衆汽車提供的MEB純電動平台。

數據方面,基於MEB平台的電動車在中國市場銷量未達預期。

2022年,大衆的MEB平台新車ID.系列汽車在中國交付了大約14.3萬台。

不過在全球市場,MEB平台運營得還算不錯。

今年6月底,大衆汽車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該公司基於MEB平台的電動汽車累計產量已經超過了100萬台。

這表明除了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MEB平台依然受到了用戶認可。

尤其是相對中低端的定位,也符合印度汽車市場的發展現狀。

最重要的一點在於,MEB這個成熟平台,能夠幫助馬恆達電動車公司在短期內形成體系化生產能力,以搶佔市場先機。

另外,大衆也在升級這個平台,想把MEB升級到“MEB+”,馬恆達電動車公司也能獲得更先進的技術導入。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馬恆達電動車在英國設立了設計辦公室,以對接全球最新的電動車設計語言。

“(這些創新)本質上是印度的,但在範圍和體驗上都是全球性的。”馬恆達電動車在自己的官網上如是表示。

把一些中國經驗復制到印度的確有效,但一些教訓也需要馬恆達電動車留意。

從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經歷看,普遍的交付延遲屬於通病。

如果馬恆達電動車想學造車新勢力的玩法(宣傳話術很像),那就要把控好交付節點,完全推倒重來(包括直銷等),而且創始人要隔三差五在社交媒體上發聲。

如果學習傳統車企轉型,也要把握好定位難題。

目前,除了極氪和埃安表現不錯外,其他傳統燃油車企的轉型難言大成。

極氪及其背後的吉利,無論是技術還是規模都是馬恆達電動車難以復制的,埃安相對中低端的定位可能更接近馬恆達電動車現在的角色。



標題:“印度造車新勢力” 摸着中國的石頭過河,已融資近4億美元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4930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