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財說
2023年5月末,在中國台北國際電腦展上,英偉達發布全新自主移動機器人平台Isaac AMR,其中Isaac AMR 的移動底盤就是來自九號公司。受此消息影響,6月1日九號公司股價大幅走高,中午前封死20%漲停。
只是目前拉升的股價已基本被“蠶食殆盡”,事實上自大股東頻繁減持後,九號公司股價就持續處於低位,屬於九號公司的高光時刻,似乎一去不復返。
高增長難延續?
成立十年間,九號公司從電動平衡車到電動滑板車,再逐漸擴展至電動兩輪車、服務機器人等,營收規模超百億,成爲一匹不可忽視的行業黑馬。
黑馬的身後,自然少不了慧眼識珠的伯樂。雷軍曾表示:“九號公司是小米生態鏈中最有激情的公司,也是小米生態鏈投資額最大的一個項目,達到數千萬美元。”
2015年4月,九號公司在小米、紅衫、順爲、華山等資本助力下,成功吞掉美國知名平衡車品牌公司Segway。收購完成後,九號公司一舉躍升爲全球平衡車行業第一,就此打響了名號。
在電動平衡車、滑板車業務飛速增長的同時,九號公司又趕上兩輪電動車風口,2019年12月發布首款智能兩輪電動車,正式殺進電動兩輪車賽道,這也爲日後打造“第二曲线”墊下基礎。
乘着縷縷春風,九號公司成長迅速。2017年-2019年,九號公司營收規模由13.81億元增至45.86億元,復合增長率達82.23%。2020年10月,九號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上市僅一年,九號公司股價漲幅超400%,市值緊逼800億元。
只是在黑馬九號公司飛奔的同時,核心產品正面臨沒有路權的窘境。
國內地鐵禁止乘客攜帶大容量鋰電池產品的規定來勢洶洶,這使得平衡車和電動滑板車的使用場景受到了不小的限制,壓縮了部分潛在市場需求。
或受此影響,2022年九號公司電動平衡車、電動滑板車業務營收同比減少13.56%,持續多年的高增長也被按下暫停鍵。
2022年,九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1.24億元,同比增長10.7%;實現歸屬淨利潤4.51億元,同比增長9.73%。而在2021年,九號公司營收增幅達52.36%,淨利潤增幅達458.84%。
對於業績“失速”,九號公司董祕徐鵬解釋:“公司兩輪車、全地形車和割草機器人正在市場培育過程中,目前主要是靠平衡車、滑板車業務產生的利潤去支持這些新業務的發展。”
財報顯示,2022年電動平衡車與電動滑板車的營收佔比爲55%,平均毛利率達29.44%;同期電動兩輪車與腳踏車的營收佔比爲26%,平均毛利率達16.16%。
可以看出,如今的九號公司正面臨“不上不下”的尷尬處境,主要的盈利來源正因場景受限而難延高增長,而電動兩輪車作爲新“頂梁柱”似乎還難擔重任。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2022年中國電動兩輪車銷量約5010萬輛,同期九號公司兩輪電動車全年銷量爲83.16萬輛。以此計算,九號公司電動兩輪車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僅佔1.66%。
放在電動兩輪車賽道中,2022年雅迪兩輪電動車銷量1401萬輛;愛瑪電動自行車及電動兩輪摩托車銷量1051萬輛;新日豪華款與簡易款在內的電動自行車銷售共257萬輛。
即便是與九號公司銷售情況差不多的小牛電動,產品利潤都要比九號電動車要高,2022年小牛電動兩輪車毛利率達21.13%。
值得一提的是,或爲帶動銷量,九號公司在2022年7月官宣易烊千璽作爲品牌全球代言人,試圖爭搶龐大的年輕人市場。有業內人士透露,該項代言費大概在3000萬-5000萬左右。
財報顯示,2022年九號公司的銷售費同比大增56.20%至9.25億元。九號公司對此的解釋是:主要系本報告期加大業務宣傳力度,宣傳與廣告費相應上漲導致。
只是尷尬的是,官宣沒多久,該代言人就陷入了“考編風波”,所代言的品牌難逃波及。
機器人生意難做
如果說,入局平衡車與兩輪車是九號公司面對市場風口的投機行爲,那么制作機器人就是CEO王野身爲北航機器人研究學子最後的理想淨土。
其實早在2019年科創板IPO時,九號公司的名字還是“九號機器人有限公司”,但彼時“智能服務機器人”業務僅佔總營收的0.09%。
在上交所上市委的會後意見中,九號公司被要求解釋說明公司名稱是否真實反映公司業務實質,對於定位是否存在誇大性誤導陳述,是否會對普通投資人造成誤導等等。
九號公司的回復是:電動平衡車已被國際與國內標准化組織定義爲機器人範疇。不過或是鑑於電動平衡車與滑板車的科技壁壘畢竟不高,上交所並沒有選擇松口,最終“九號機器人”還是更名爲“九號公司”,保留的英文名“Ninebot”或是其最後的倔強。
名字雖然換了,但是夢想還在延續。在歷年年報中,九號公司一直保留着“專注於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領域”等字眼,在研發投入中也不乏與機器人相關的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九號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僅是“智能配送機器人”領域,常年不見起色後,九號公司开始尋找新的機器人增長點。
王野曾表示,九號公司8成以上終端用戶在歐美,國外知名度比在中國要高。或鑑於此,九號公司又盯上了深藏在歐美後花園的巨大草坪,殺進“智能割草機器人”賽道。
2021年9月,九號公司正式發布首款賽格威智能割草機器人“Navimow”。同年10月,九號公司迅速將家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和AI及機器人研究院的資源進行整合,成立控股子公司“未嵐大陸”,原九號公司家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任冠佼擔任其CEO。
未嵐大陸CEO任冠佼表示,目前割草機行業全品類每年出貨量在2000萬台左右,而智能割草機器人僅佔百萬台,市場空間巨大。
只是,即便在機器人領域掙扎多年,依舊收效甚微。2022年九號公司“機器人”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21億元,營收佔比只是從2019年的0.09%增至2022年的1.2%。就目前來看,對提振業績作用並不大。
背後大樹逐步撤離
可見,無論是曾經的支柱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業務,還是被寄予厚望的電動兩輪車、機器人業務,九號公司都面臨着不小的壓力,這或許是投資人頻頻撤離的原因。
在初登科創板時,九號公司第一大股東是沈南鵬控股的紅杉美元基金全資子公司Sequoia,持股15.12%。而小米系兩家公司People Better和Shunwei,作爲九號公司第二大和第三大股東,分別持有9.82%股權,合計持股19.64%。
2021年年末,九號公司上市滿一年部分股票解禁時,雷軍與沈南鵬便急不可耐的對九號公司進行減持。據相關統計顯示,截至目前,上述三家公司已合計套現超50億元。
不過,這不是資本單方面的撤離,九號公司同樣不甘活在小米的光環之下。
在羽翼未豐前,九號公司依賴小米的知名度與成熟渠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走逐漸做起規模。但由於小米產品的定位主打性價比,不斷壓縮供應商的利潤空間。2017年至2019年,九號公司對小米集團銷售產品的毛利率由22.46%降至15.11%。
於是隨着實力逐漸強大,九號公司开始不甘居於人下,萌生“去小米化”,獨立做品牌、搭渠道的想法。而雷軍對九號公司的投資撤離,也進一步增加九號公司想要脫離小米的決心。
2022年,九號公司與小米集團交易額同比減少64.56%至12.79億元,營收佔比由32.29%降至12.64%。要知道,2017年小米集團的貢獻比可達73.8%。
不過逐步脫鉤小米的九號公司,後遺症也开始顯現。
2022年財報顯示,從九號公司的壞账准備來看,對於小米集團的應收項目壞账計提比例爲1%,而其他客戶的壞账計提比例則爲4.59%。小米的銷售渠道雖在一定程度上壓縮利潤空間,但銷售渠道與回款方面相對穩定,風險較低。
在大股東相繼套現後,九號公司股價又進一步走低。
截止2023年7月7日,九號公司報35.39元/股,距離剛上市時歷史高位下跌超60%,市值蒸發超500億元。
期間,九號公司也持續進行一些回購措施,只是數額較小,不少投資者對此多有不滿。據最新公告,截止6月30日,九號公司累計回購公司存托憑證14.95萬份,已支付的總金額518.67萬元。
而近期,九號公司與英偉達的“牽手”,或也是試圖扭轉頹勢的嘗試,只是從結果來看,這似乎也不是九號公司的解藥。
有媒體曾問過關於“九號希望成爲誰?”,當時王野的回答是,在品質上做“本田”,品牌上做“Apple”和“華爲”,最後能成爲一家有獨立主張的全球化科技公司。
可以看出,九號公司還算一個對自身有極高要求的企業,但就其現狀來看,似乎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开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准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原文標題 : 沒了小米背書,九號公司還剩下什么?
標題:沒了小米背書,九號公司還剩下什么?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3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