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這把“火”該適當降降溫了

2023-06-15 18:50:13    編輯: robot
導讀 01新能源(配置|詢價)汽車的崛起 中國新能源汽車布局在二十世紀就已萌芽,但它正式崛起的力量被國人感知到應該是在最近五年,自主新能源品牌“蔚小理”及比亞迪的新能源“敲山之作”一一亮相,崛起之初就注定...

01新能源(配置|詢價)汽車的崛起

中國新能源汽車布局在二十世紀就已萌芽,但它正式崛起的力量被國人感知到應該是在最近五年,自主新能源品牌“蔚小理”及比亞迪的新能源“敲山之作”一一亮相,崛起之初就注定是一場激烈的競爭。

新能源汽車發展關鍵事件:

1992年:錢學森院士建議發展新能源汽車,中國新能源汽車項目正式立項

2000年:萬鋼從德國寶馬公司回國,加入項目組

2010年:新能源汽車進入產業化生產階段

2017年:蔚來首款新能源車ES8正式上市

2018年:特斯拉進入中國,在上海建設新能源汽車生產线

2018年:理想汽車首款車型理想ONE上市

2020:小鵬汽車首款車型小鵬P7正式上市

2020:比亞迪漢EV(配置|詢價)上市

再來說說國內新能源市場目前最大的贏家比亞迪。

在那個燃油車的時代,你要开輛比亞迪出去跟姑娘約會,姑娘可能就沒有下文了。現在不一樣了,隨着比亞迪漢EV的成功逆襲,加上一系列豐富的產品迭代,比亞迪已經悄然成爲了年輕人的不二之選。相信在當今的比亞迪車主之中,也不乏曾經略帶輕蔑地調侃過這個品牌之人。

談到比亞迪的成功,很多人可能會將其歸功於比亞迪玩轉產品和營銷。但比亞迪的成功其實是早就注定的,比亞迪成立之初就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要造電動車。如同馬雲預判了中國的網購市場,比亞迪成功預判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這才是比亞迪能一飛衝天的根本。商業的成功法則似乎是相通的。

02發展越快,問題越凸顯

燃油車走進千家萬戶用了二三十年的時間,乘着政策東風,新能源車走進千家萬戶只用了區區四五年時間。發展速度越快,問題也會越明顯。這裏的“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安全方面

的問題。

隨着最近大衆ID4收費站碰撞起火事件,又將人們的神經聚焦到了新能源車的安全問題上。其實,新能源的電池起火事件從未停止,有心的網友匯總了2022年1-9月所有關於新能源車安全事故的報道。時間維度上,每個月都有新的事故發生,炎熱的7-8月事故發生的概率更高。從品牌維度來看,銷量越高的品牌基數越大,出現安全事故的次數也相對更多,這也是符合常理。

新能源汽車起火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碰撞原因導致的熱失控;使用不當導致的熱失控;外部環境溫度過高導致的熱失控。熟悉新能源車的朋友可能知道,針對以上三種情況,新能源車分別有對應的保護措施,依次爲新能源車的被動安全設計、動力電池控制系統、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有了這些保護措施,相關事故仍然頻頻發生,那我們就要懷疑是不是這些保護措施做的不夠到位。

以碰撞引起的熱失控爲例,主機廠新能源車在上市之前要經歷各種碰撞測試,電池供應商也需要對電池做各種安全測試。問題出在,不論是主機廠還是供應商的安全測試,都是標准工況,無法覆蓋用戶實際用車的情況。

比如大衆ID4這次事故,事故的“壁障”與碰撞測試的壁障差異較大。標准的碰撞測試裏,與壁障直接接觸的是車架,只有在車架被完全擊潰後動力電池才會與壁障接觸。而此次事故的“壁障”,車輛與之碰撞後,直接被拱形曲面鏟起,動力電池直接與壁障發生碰撞。拿拳擊比賽來做比喻,就是一記重拳直接砸在“軟肋”上,直接KO對手。

動力電池安全性目前可以說是新能源汽車的“軟肋”,從當前形勢看有兩種解決辦法,一種是將“軟肋”藏在一個更爲安全的位置,另一種是依靠電池技術發展,讓“軟肋”進化爲強健的“肌肉”。從事物發展角度來看,矛盾始終向對立方向轉化,隨着當下問題的進一步凸顯,人們會更加重視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安全問題,這便是“軟肋”進化的契機。

03慢下來,反思-優化-突破

新能源發展速度越快,其缺陷也會展露得越明顯,這是事物發展的正常規律。我們現在要考慮的不是一棒子將新能源汽車打死,扣上不安全的帽子。而是應當讓新能源車的這把火慢下來,反思-優化-突破,才是新能源的長久之道。

從用戶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頻發的安全事故勢必會增加用戶心中的疑慮,最終可能以銷量的適當回落作爲體現。另一方面,當下的新能源車還能不能入手?當然是能,畢竟起火事故只是小概率事件,只是用戶應該主動了解新能源車的特性,進一步降低出現安全事故的風險。

從新能源廠家的角度,其實是一個比較難抉擇的問題。要實現產品的蛻變,勢必增加成本,這就意味着降低產品的競爭優勢。就拿新能源車的續航來說,消費者希望用最優惠的價格买到最長的續航,然而,長續航意味着更大的電池體積和更高的能量密度,這便增加了電池受到碰撞而熱失控的風險。

蛻變無疑是艱難的,但蛻變之後的發展前景同樣是光明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危機與機遇並存,誰能跳出市場浪潮的裹挾,真正做到以產品爲核心,把握下一階段消費者的新需求,就有可能成爲下個贏家。



標題:新能源汽車這把“火”該適當降降溫了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575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