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加速交通行業變革,爲實現車輛自動駕駛,需要車輛對復雜動態環境做出准確、高效的響應,而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爲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關鍵支持。通過將不同種類的傳感器數據整合分析,多傳感器融合不僅能夠彌補單一傳感器的局限性,還大大提升了感知系統的精確性。
智能駕駛傳感器的種類及技術概述
1.1 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LiDAR)作爲自動駕駛技術的核心傳感器之一,通過激光束的發射和接收來檢測物體的距離、速度和位置等信息。激光雷達發射的激光束遇到物體表面後會反射回傳感器,傳感器通過記錄激光往返的時間來精確計算物體的位置,通常探測範圍爲150-200米,能夠實現高分辨率的空間數據採集。在復雜的城市道路環境中,激光雷達的分辨率遠超其他類型傳感器,尤其適用於高精度定位和環境感知。因此,激光雷達在L3及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中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對系統的全天候工作能力要求較高的場景。
盡管激光雷達具備較高的測量精度和分辨率,但其高成本和對極端天氣的敏感性仍限制了其大規模推廣。激光雷達的價格隨着量產逐步降低,如速騰聚創等國內激光雷達廠商的產品價格已降至幾百美元左右。未來,激光雷達的應用前景將更廣泛,特別是在自動駕駛從L2向L3及以上級別發展的過程中,預計將逐漸成爲標配傳感器。
1.2 毫米波雷達
毫米波雷達通過發射高頻電磁波(30-300GHz範圍)來探測周圍環境中的障礙物,主要用於探測障礙物的距離、速度和方位。毫米波雷達能夠穿透霧、雨、雪等復雜天氣條件,具備全天候、遠距離探測的能力,這使其成爲自動駕駛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傳感器。傳統的毫米波雷達雖然在測距和速度檢測方面表現出色,但在垂直方向上缺乏分辨能力,對低矮障礙物的識別有所不足。
隨着自動駕駛需求的升級,4D毫米波雷達通過增加傳感器通道數量,增強了對物體高度的探測能力,使其不僅能夠識別障礙物的位置和速度,還能實現物體輪廓的精確識別。4D毫米波雷達使毫米波技術更貼合高級別自動駕駛的需求,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根據市場調研,國內4D毫米波成像雷達在2025年有望在前裝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且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
1.3 超聲波雷達
超聲波雷達利用超聲波信號發射和接收的時間差來計算物體的距離,通常用於近距離探測,如泊車輔助和車距監測。由於超聲波雷達的探測範圍較小(0.1-5米),成本低且結構簡單,因此被廣泛應用於需要短距離探測的場景。其主要優點在於防水防塵,近距離識別精度高。然而,由於探測距離有限,超聲波雷達需要在車身四周布置多個傳感器以覆蓋盲區,這導致安裝復雜。
盡管超聲波雷達技術相對成熟,但其在惡劣天氣下的性能表現不如其他傳感器,尤其在大雨或結冰環境中,超聲波信號容易受幹擾。未來,超聲波雷達的市場規模將保持穩定增長,特別是在倒車雷達和自動泊車系統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4 車載攝像頭
車載攝像頭通過將光信號轉化爲電信號,生成視頻圖像,用於識別行人、交通標志、車道线等視覺信息。與其他傳感器相比,攝像頭具有成本低、技術成熟的優勢,廣泛應用於L2級別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中。攝像頭的探測範圍通常在6-100米之間,適合識別動態或靜態物體的形狀和顏色信息,並能夠判斷物體的大小和距離,尤其適用於復雜道路環境下的障礙物檢測。
攝像頭雖具備多功能性,但在夜間、霧霾等低能見度條件下性能大打折扣,且測速、測距能力依賴算法支持。未來,車載攝像頭將與其他傳感器融合使用,以提高整體感知精度和環境適應性。全球車載攝像頭市場也將進一步擴展,特別是在ADAS(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功能的普及帶動下,車載攝像頭需求量將持續增加。
車載感知硬件對比
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在自動駕駛中的應用
2.1 多傳感器融合的必要性
自動駕駛系統在實現自主行駛的過程中,需要全面了解車輛周圍的環境信息。然而,由於單一傳感器的技術局限性,很難全面准確地獲取完整的環境信息。例如,車載攝像頭在遇到光照過強或能見度較低的場景時表現不佳,而激光雷達在雨雪等惡劣天氣中同樣存在檢測困難。毫米波雷達雖然具備抗幹擾能力,但在分辨率上難以滿足高精度感知需求。因此,爲了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多傳感器融合應運而生,將不同傳感器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有效彌補了單一傳感器的不足。
2.2 多傳感器融合的技術實現
多傳感器融合在技術實現上通常分爲三種方式:數據層融合、特徵層融合和決策層融合。
• 數據層融合:在數據層融合中,各種傳感器的原始數據在低級別進行融合,通過數據處理技術獲得環境的全面信息。這種融合方式處理的數據量較大,但可以提供更高的准確度。數據層融合的一個典型應用場景是實時環境建模,通過攝像頭和激光雷達的融合創建車輛周圍的三維模型。
• 特徵層融合:在特徵層融合中,系統會先對傳感器數據進行特徵提取,隨後再對特徵信息進行整合分析。特徵層融合通常用於較爲復雜的自動駕駛系統中,因其能夠減少冗余數據,並提高處理效率。例如,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可以分別提供物體的形狀和速度特徵,二者融合後的特徵信息可以生成更爲准確的物體輪廓。
• 決策層融合:決策層融合通過對不同傳感器的識別結果進行決策整合,這種融合方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智能化。決策層融合不僅能夠有效應對傳感器數據衝突,還能夠基於多重信息進行風險評估,提高系統的綜合響應能力。決策層融合常應用於緊急剎車和避障等高風險場景。
2.3 典型的傳感器組合應用
在自動駕駛的應用實踐中,不同傳感器組合可以實現多樣化的感知任務。例如,在L2級別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中,通常採用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的組合,以滿足基礎的環境識別和車輛控制需求。而在L3及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中,激光雷達、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的組合更爲常見,這種組合使系統不僅具備了高精度的物體檢測能力,還能夠提供更好的感知冗余性,提高整體的系統可靠性。
激光雷達和攝像頭的融合使用尤其關鍵,前者可提供精確的三維數據,而後者擅長顏色和形狀識別,二者的結合大幅提升了系統對行人、車輛等目標的識別准確度。此外,毫米波雷達在惡劣天氣下的穩定性可以彌補激光雷達和攝像頭的缺陷,使整個系統更具適應性。在未來的發展中,隨着傳感器的性能不斷提升,多傳感器融合方案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擴展,自動駕駛技術的可靠性也將顯著提高。
激光雷達市場分析及前景展望
3.1 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
激光雷達市場的快速增長反映了自動駕駛行業對高精度環境感知的迫切需求。作爲目前實現高精度測量的核心傳感器之一,激光雷達在自動駕駛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別是在L3及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中,激光雷達幾乎被視爲標配。根據速騰聚創發布的行業數據,2022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已達12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到1.25萬億元,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78.8%。激光雷達市場的增長不僅局限於車載應用,還包括智能城市、V2X、機器人等領域,這爲激光雷達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機會。
2020-2030 年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億元)
目前,全球激光雷達市場由硬件和解決方案組成,其中硬件佔據了市場大部分份額。國內激光雷達的生產和技術在過去幾年中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尤其是在量產爆發的推動下,國產激光雷達的市場份額逐漸超越國外品牌。國產品牌如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不僅在國內市場佔據優勢,甚至在國際市場上與法雷奧等國外品牌展开激烈競爭,國產激光雷達未來在全球市場中有望繼續擴大份額。
3.2 激光雷達市場的競爭格局
激光雷達市場的競爭格局逐漸呈現出三大梯隊分布。第一梯隊由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圖達通等國內企業組成。這些企業憑借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和規模化量產能力在國內外市場中佔據領先地位。禾賽科技憑借較高的市場份額連續多年位居全球激光雷達銷售榜首,增速顯著。圖達通則依靠與蔚來汽車的緊密合作,實現了較大的市場覆蓋率。第二梯隊主要包括沃覽科技、探維科技和華爲等,這些企業在產品創新和定點量產上不斷努力,以進一步縮小與第一梯隊的差距。第三梯隊則是衆多初創公司,它們通過研發和探索新的技術路徑希望在激光雷達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在全球範圍內,激光雷達產業鏈上遊的核心技術和供應商主要來自歐美和日本。國際領先的激光雷達供應商包括法國的法雷奧(Valeo)、美國的Ouster、Cepton等,這些企業在激光器、探測器、激光驅動芯片等核心組件上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然而,國內企業在近年取得了顯著的市場份額,通過大規模量產逐步降低成本,並通過持續的技術研發逐步縮小與國際領先廠商的差距。預計未來,國內激光雷達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特別是在L3及以上自動駕駛應用場景中,各大廠商將爭相推出高性價比的產品以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3.3 激光雷達未來的發展方向
激光雷達的未來發展方向主要體現在成本降低、小型化設計、全天候適應能力和算法優化等方面。隨着自動駕駛等級的不斷提升,市場對激光雷達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長。特別是在L3和L4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中,激光雷達的搭載數量預計將繼續增加。在目前L3級別的自動駕駛中,通常需要1至2顆激光雷達,而L4和L5級別的車輛可能需要4至6顆激光雷達。爲了滿足更高的需求,企業在持續推動技術創新的同時,也在通過量產和成本控制來加速產品普及。
此外,未來的激光雷達將逐步適應極端天氣和全天候工作的需求。傳統激光雷達在大雨、大霧等天氣條件下性能受限,影響了自動駕駛車輛的整體安全性。針對這一問題,國內外多家廠商正在加大對抗惡劣環境技術的研發,以提升激光雷達在各種天氣條件下的可靠性。同時,隨着5G和AI技術的不斷進步,激光雷達算法的實時性和處理效率將進一步提升,這將推動激光雷達從“高精度傳感器”向“智能傳感器”轉型,從而更好地滿足自動駕駛系統的需求。
毫米波雷達及超聲波雷達的市場發展
4.1 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及前景
毫米波雷達市場在自動駕駛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別是在智能駕駛的基礎級應用中(如L2級別的自動駕駛),毫米波雷達已成爲車載傳感器的標配。毫米波雷達主要依賴電磁波進行探測,能夠應對低光照、強降水等復雜天氣條件,因此其適用範圍廣泛。隨着技術的進步,4D毫米波成像雷達逐步興起,傳統毫米波雷達無法感知物體高度,而4D毫米波雷達則具備更爲先進的空間感知能力。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的報告,2025年4D毫米波成像雷達的前裝搭載率將超過40%,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84億元人民幣,復合年增長率爲25.5%。
在毫米波雷達的市場格局中,德國博世、大陸集團等國際廠商佔據了領先地位,控制了全球大部分的3D毫米波雷達市場。然而,隨着4D毫米波成像雷達的應用興起,國內廠商得以切入該領域並取得快速發展。特別是華爲、德賽西威等企業在4D毫米波雷達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些廠商正積極拓展毫米波雷達的前裝應用市場。在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的推動下,未來毫米波雷達的市場前景廣闊,預計其在智能駕駛中的應用將進一步普及。
4.2 超聲波雷達的市場地位
超聲波雷達作爲自動駕駛中的基礎傳感器,已在倒車輔助、自動泊車等應用中實現了大規模的裝車普及。與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相比,超聲波雷達具有較低的技術門檻和成本優勢,主要用於近距離探測。根據P&S Intelligence的統計,全球超聲波雷達市場在2019年的規模約爲34.6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61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爲5.1%。超聲波雷達市場的增長速度雖不如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顯著,但由於其在短距離探測方面具備獨特的優勢,預計未來在自動泊車等應用場景中的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成熟,但其性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超聲波雷達的探測範圍較小,通常爲0.1至5米,僅適合近距離檢測;此外,超聲波雷達對惡劣天氣的適應性不佳,容易受雨水或低溫環境影響。因此,超聲波雷達通常被用於輔助功能,而非自動駕駛系統的核心傳感器。盡管如此,超聲波雷達憑借其高性價比仍是自動駕駛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自動泊車和低速環境感知方面,超聲波雷達具備良好的市場競爭力。
未來,超聲波雷達市場的發展將以降低成本和優化集成度爲主要方向。隨着自動駕駛逐步普及,車輛在倒車輔助、自動泊車等低速場景中對超聲波雷達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特別是在高級別自動駕駛中,車輛需要在狹小的空間內進行准確定位和移動,而超聲波雷達的精確度和經濟性使其在這些場景中依然具有優勢。
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的挑战與未來趨勢
5.1 多傳感器融合的技術挑战
盡管多傳感器融合爲自動駕駛系統提供了更爲精准和可靠的感知能力,但在實際應用中,仍然面臨許多技術挑战。首先是成本問題。當前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等高精度傳感器的價格依然偏高,特別是在中低端市場中,高昂的硬件成本阻礙了其大規模應用。其次是數據處理能力的限制。多傳感器融合需要同時處理來自不同傳感器的數據,這對處理器的計算能力和算法的實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在高精度、低延遲的應用場景下,現有的芯片和算法尚未完全達到自動駕駛的需求。
環境適應性問題也是多傳感器融合面臨的主要挑战之一。不同傳感器在面對極端天氣或復雜環境時的表現存在差異,例如,攝像頭在強光或低光條件下表現不佳,而激光雷達在大雨或大霧中受限明顯。因此,多傳感器融合需要更加智能的算法來協調傳感器之間的衝突和冗余信息。此外,自動駕駛系統的響應時間和安全性也受到多傳感器融合精確度和可靠性的影響,這要求更高效的傳感器管理和數據處理策略。
5.2 多傳感器融合的未來趨勢
隨着自動駕駛技術的逐步成熟,多傳感器融合將朝着高精度、低成本、實時響應的方向發展。首先,傳感器成本的降低將推動多傳感器融合的廣泛應用。未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高精度傳感器的成本有望持續下降,特別是隨着規模化量產和國產替代的推進,市場上可用的經濟型傳感器將會增加,這將顯著降低自動駕駛系統的整體成本,使多傳感器融合在中低端車型中也能得到推廣應用。
智能化融合算法將成爲多傳感器融合發展的重點。隨着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算法的不斷發展,自動駕駛系統可以更高效地分析和處理傳感器數據。基於AI的融合算法不僅能夠實時優化傳感器數據的權重分配,還能夠在面對異常數據時進行智能修正,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例如,通過深度學習算法,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在攝像頭、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的不同數據源之間進行最優選擇,從而提升系統的整體感知能力和決策能力。
傳感器模塊化的發展趨勢將進一步推動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的進步。未來傳感器的設計將更具模塊化,以便根據車輛不同的自動駕駛等級和使用場景靈活配置。對於L3及以下級別的自動駕駛,可能僅需要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的組合;而對於L4及L5級別的自動駕駛,則可能會增加激光雷達和多目攝像頭的組合。模塊化設計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能夠提高系統的可擴展性,爲多傳感器融合在不同級別自動駕駛中的應用提供更高的靈活性。
總結
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已成爲推動自動駕駛發展的核心因素。通過結合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和攝像頭的優勢,多傳感器融合可以彌補單一傳感器在精度、可靠性和適應性方面的不足,使自動駕駛系統能夠在復雜環境下實現更高的安全性。激光雷達在自動駕駛中的應用前景廣闊,其市場規模預計將持續增長,特別是在L3及以上級別的應用中,激光雷達的普及將成爲重要趨勢。
雖如此,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的應用仍面臨多重挑战,如傳感器成本、算法性能和環境適應性等問題。爲解決這些問題,未來需要通過技術創新、算法優化和產業鏈整合來不斷提高多傳感器融合的成熟度。特別是在成本降低、智能算法和模塊化設計等方面的進展,將進一步推動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的應用普及。可以預見,隨着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普及度將顯著提升,爲實現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奠定堅實基礎。
-- END --
原文標題 : 多傳感器融合在自動駕駛中的應用趨勢探究
標題:多傳感器融合在自動駕駛中的應用趨勢探究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50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