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蕭田
協鑫科技最近陷入了困境。
今年上半年,他們預計得虧上14.5億,跟去年賺的55.2億比起來,真是天差地別。更不必說2022年淨利潤是誇張的160億。
爲啥會這樣呢?主要是他們的多晶硅和硅片產品的價格大跌,再加上這些東西賣不出去還導致存貨貶值。
雖然公司信誓旦旦地說四季度會好轉,但投資者似乎不太买账。消息一出,股價就跌了,市值也縮水到只剩300億。
現在的情況是,協鑫科技得想辦法證明自己還有翻身的希望,拿出點真本事來才行。
1、“落寞硅王”想重新翻身
協鑫科技在2023年賺的錢比前年少,只有337億,而且利潤也大減。到了今年頭三個月,情況更糟,只掙了54.7億,利潤更是縮水到只剩3300萬。這對協鑫集團來說壓力山大。
說到這,不得不提朱共山,協鑫的老板。雖然很多人沒聽過他的名字,但在光伏圈裏,他曾經跟隆基綠能的老大李振國較勁,是真正的對手。朱共山不僅被封爲“民營電王”,還自封“世界硅王”。
朱共山一开始並不是光伏行業的專家,但他一踏入這個行業,就直接瞄准了最難啃的一塊——多晶硅市場。他早在2006年就在香港成立了保利協鑫,後來改名爲協鑫科技,成了協鑫集團的王牌業務。
協鑫科技通過砸錢換時間的方式,迅速在硅料和硅片領域稱霸,並开始拓展到其他相關產業。他們還在2014年和2015年成功推動協鑫集團旗下兩家子公司上市,分別是主營電站業務的協鑫新能源和主打光伏組件的協鑫集成。
但是到了2018年左右,一直在光伏產業表現出色的朱共山卻遭遇了政策和技術的雙重打擊:
一方面,單晶組件的出貨量首次超過了多晶,這標志着單晶和多晶之間的競爭和市場格局發生了逆轉。協鑫一直自豪的技術路线被顛覆,多晶硅路线被單晶硅擊敗。隆基綠能憑借單晶硅片進入了光伏賽道,從此成爲了一代光伏巨頭。
另一方面,隨着光伏行業“531”新政策的出台,光伏項目的建設指標和政府補貼都有所下調。由於成本一直無法與傳統電力相媲美,補貼已經成爲了光伏行業的命根子,整個行業突然陷入了一種末日狂歡的氛圍。
協鑫科技因爲多晶硅片和電站業務的雙重壓力,陷入了嚴重的經營問題,連帶的協鑫集團也經歷了幾年的艱難時光,甚至不得不出售價值上百億的電站業務來維持運營。
更糟糕的是,協鑫科技的地位從光伏界的領軍者跌落到了一個普通的二线廠家。
但是,朱共山並沒有就此放棄。顆粒硅對他來說就像一張能扭轉乾坤的好牌,他深知不能再失敗,對勝利的渴望無比強烈。
2、“祕密武器”要看在誰手裏
問題來了,押注於顆粒硅,協鑫科技能否奪回曾經失去的一切?
在光伏產業的大棋盤上,“技術路线”的選擇無疑是關鍵所在。
協鑫科技業績大幅下滑,一方面是因爲光伏市場的周期性波動影響到了硅材料的供應,但另一方面,技術路线的爭奪战也是主因之一。
想象一下,在硅片領域,近四年的中型版“尺寸之战”,最終以矩形硅片的勝利結束;而在電池、組件領域,隆基綠能宣布全力支持BC技術後,三種主要的N型電池技術(TOPCon、BC和HJT)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至於上遊的硅材料部分,不同硅料的技術路线爭議也被放到了台面上討論。
這就是當前光伏行業的現狀,而協鑫科技正試圖在這樣的背景下找到自己的出路。
在現在這個硅料市場裏,大廠像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主要搞棒狀硅,用三氯氫硅西門子法來生產;而協鑫科技呢,他們主要做的是顆粒硅,用的是硅烷流化牀法(FBR)。
說到光伏產業,朱共山可是打了好幾次漂亮的战鬥,這全因爲他的性格:一旦決定了什么,就會全力以赴。
朱共山堅信不疑的認爲,顆粒硅比那些棒狀硅強太多了,“優勢巨大”,不斷擴大生產能力正是他在硅料市場上的祕密武器。
到現在,協鑫科技已經在徐州、樂山、包頭和呼和浩特設立了四個顆粒硅的大工廠,年產能高達42萬噸,全球排名第一。
粗略估計,協鑫和他們的小夥伴在顆粒硅上的投資加起來超過了200億。
從技術角度來說,顆粒硅在純度、氧含量和填充性上都優於棒狀硅,這讓顆粒硅在制作高效能光伏電池時不僅效率高,使用壽命也長。
但說到底最關鍵的還是,顆粒硅的成本優勢太明顯了。
蘭天石,協鑫科技的聯合CEO,在最近的一個訪談中提到,光伏行業一直在努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以前生產一公斤硅料要耗電200多度,但現在技術進步後,每公斤只需不到15度電,成本也大幅下降了。
顆粒狀硅的成本比傳統的棒狀硅低不少,這也成了協鑫科技的一個重要策略。
一方面,市場對N型硅的需求增加,要求更高的品質;另一方面,由於供大於求,硅料價格大幅波動,市場從賣方主導變成了买方主導,利潤也從高變低。
在這種大背景下,顆粒硅因爲其高品質和低生產成本,理論上有很大的潛力。但協鑫集團一直通過債務來擴張,光伏行業的不確定性和高債務風險使得協鑫的財務問題越來越嚴重。
協鑫集團,在2018年的時候因爲收購和沒遵守貸款協議,負債飆升到700億元,好幾個子公司資金周轉不靈,像協鑫科技和協鑫新能源的債務都超了80%。
現在光伏行業競爭大,基本都得砸錢才能玩得起,但只有真正有錢的主兒能笑到最後。協鑫集團一直都是借錢生錢的模式,這讓人挺難信服的。
說到協鑫集團旗下的四家上市公司,有搞硅片硅料的協鑫科技、電站業務的協鑫新能源、電池組件的協鑫集成,還有清潔能源的協鑫能科(002015.SZ)。
不過呢,它們現在的市值加起來也就684億元(截至8月20日),跟通威股份(600438.SH)和隆基綠能比起來差遠了。
3、舊王難成新王
不過,協鑫科技這邊還是有點希望的。
看他們2023年的財報,顆粒硅的平均生產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了27%,而且成本還在繼續往下走。特別是包頭鑫元基地去年第四季度,顆粒硅的成本降到了每公斤35.9元,未來應該還會更便宜。
顆粒硅現在並沒有真正火起來,也不太可能立刻在市場上大放異彩或者代替棒狀硅。
在國內的六大硅業大佬裏,只有協鑫科技在顆粒硅這塊兒挺積極的。像通威股份、特變電工、新特能源、合盛硅業還有大全能源這幾個都還沒有明確表示要跟風搞顆粒硅呢。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顆粒硅真的牛氣衝天,爲啥這些公司不直接大幹一場?如果真是個金礦,那爲什么這些大公司不去挖掘?
大全能源的副董事長徐翔救去年年底的時候說過,如果顆粒硅能取代西門子法做的棒狀硅,那可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了,他們公司可能都要涼。但是經過他們的仔細研究,目前來看,西門子法做的棒狀硅質量比顆粒硅好多了。
他說建一個顆粒硅廠對他們來說不是難事,但是和下遊企業深入交流之後發現,顆粒硅還有很多問題沒解決。而且隨着N型硅料越來越多,顆粒硅在從P型轉向N型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挑战。
徐翔曾經很焦慮,擔心新技術會取代現有的硅技術。但後來他發現,顆粒硅並不會取代棒狀硅,這讓他松了一口氣。
協鑫科技覺得,顆粒硅會慢慢佔據更多市場份額,尤其在N型產品的替代上。而大全能源則認爲,盡管顆粒硅在N型產品中可能不是最優選擇,但它依然在市場上有很強的地位。
所以,顆粒硅能否在未來勝出,得看技術創新、成本降低和市場推廣等多方面的表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技術創新和控制成本。
有業內人士透露,他們公司試過用顆粒硅,但效果一般。
總的來說,行業裏大家主要還是把顆粒硅當作棒狀硅的補充,用於連續加料的直拉技術中。
盡管如此,對於協鑫來說,情況並不是完全悲觀。
協鑫科技今年初公开了一份合同,讓市場一片譁然:隆基綠能打算從他們那买42.5萬噸的顆粒硅,價格隨市場波動,目前估計得花221億。這筆訂單是今年光伏行業首個超200億的大單。
按照合同,到2026年底之前,隆基綠能總共要买42.5萬噸顆粒硅。從2024年到2026年,每年分別买大概12.5萬噸、15萬噸和15萬噸,具體數量可以有10%的變動。隆基會按月下訂單,價錢嘛,雙方看着市場價格來定。
說起來,隆基自從2017年起就和通威股份緊密合作,已經买了20萬噸棒狀硅。這回選顆粒硅,顯然是看上它的優勢了。
協鑫科技上半年虧了,他們的顆粒硅生產线還在試驗階段。他們得想辦法降低硅的用量和能耗,提高生產效率。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大客戶隆基會不會繼續下訂單。
光伏行業的競爭很激烈,總有新的技術出現,老的技術被淘汰。現在大家還在觀望,看協鑫能不能再次成爲行業的領頭羊。
目前看來,舊的領導者想要重新上位還是很難的。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從賺160億到虧損超14億,“光伏巨頭”協鑫科技怎么了?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1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