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漁夫到跨界光伏,劉漢元打下了千億帝國。
作者 | 武麗娟
編輯丨高巖
來源 | 野馬財經
光伏行業爆火,成就資本市場多家千億巨頭。水產飼料起家,後跨界光伏業務,走上“人生巔峰”的通威股份(600438.SH)就是其中一家。
8月13日晚,A股光伏巨頭、全球最大電池廠商通威股份公告,將計劃通過增資及現金收購等方式,合計取得潤陽股份不低於51%的股權,交易總計金額不超過50億元。如若順利完成,或將是光伏行業史上最大並購案。
2022年通威股份以257.3億元歸母淨利潤登頂光伏行業“盈利之王”。2023年淨利潤135.74億元,雖同比下降47.25%,但在63家上市光伏企業中,通威股份仍成爲光伏最賺錢的企業。曾經的“魚飼料大王”劉漢元可能沒有意料到,通威股份會成爲光伏行業“盈利一哥”。
不過,巨頭也有煩惱。去年二季度通威股份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大虧近8億元,半年報預報淨虧損約30億元-33億元左右。與此同時,公司股價也從2年前最高62.65元/股跌至8月14日收盤的18.87元/股,跌幅70%,市值爲850億元。
去年3月,1989年出生的劉漢元之女劉舒琪接任通威股份董事長。目前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危機、公司虧損之際,接班的新“二代”能否帶領曾經的千億光伏龍頭繼續大步前行?
通威股份擬50億
收購全球第五大電池廠
8月13日,通威股份公告披露,公司擬與潤陽股份、上海悅達新實業集團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潤陽股份相關股東、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籤訂《增資意向協議》。
這筆收購由江蘇悅達先行現金增資10億元,隨後通威股份以現金增資的方式進場,同步收購江蘇悅達增資10億元取得的股權,最終合計取得潤陽股份不低於51%的股權。
潤陽股份是一家以高效太陽能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爲主,同時涉足工業硅、多晶硅、硅片、組件及光伏電站業務的知名太陽能企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爲陶龍忠。
根據行業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統計,2023年全球光伏電池出貨排名榜單,通威股份第一,潤陽股份第五。
通威股份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潤陽股份在美國、泰國、越南等部分海外市場也建設了富有競爭力的產能布局,能夠滿足海外市場溯源要求。”
據公开信息顯示,潤陽股份曾謀求上市,2023年6月29日,公司獲得IPO批文。不過此後潤陽股份的IPO進程便進入了靜止狀態。2024年6月,潤陽股份IPO注冊批文到期失效。
2017年、2019年,悅達新能源、鹽城元潤分別投資潤陽股份2億元,當時潤陽股份處於早期新建產能階段。經過多輪增資並引入30余家投資基金。2022年底,潤陽股份的估值增長到65億元。
《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潤陽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7.98億元、106.17億元和220.38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5.13億元、4.85億元和20.39億元。2023 年上半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52.25億元至168.27億元,同比增長69.59%至87.44%;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0.12億元至22.23億元,同比增長297.33%至339.16%。
值得注意的是,潤陽股份在衝擊IPO的過程中,一直被質疑的一點就是作爲電池片出貨前五的企業,其電池技術已處於掉隊狀態。同時,潤陽股份資金鏈似乎不太樂觀。據《第一財經》報道,今年上半年,潤陽股份被曝出員工績效薪酬停發、子公司裁員等消息。
《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潤陽股份資產負債率爲79.17%。報告期內合並口徑資產負債率高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主要由於可比公司均爲上市公司,多使用股權融資方式滿足其資金需求。
有投資者對該收購不看好,認爲是“加大公司風險”。
也有觀點指出,此次收購是本輪周期的首例兼並案例,且爲電池龍頭廠商收購前五廠商的巨頭兼並,行業見底信號再度明確,對於頭部廠商來說破產阻力較大,行業內部收購兼並爲最優的出清路徑,優質資產加速重整,直接優化競爭格局。
來源:股吧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爲,行業低迷周期進行投資或收購或許可以較低價格獲得較好資產,特別是目標資產與自有資產存在較大的整合空間、能夠優化各自的成本或負債結構。
上半年淨虧損約30億-33億
“光伏盈利王”也有煩惱
通威股份的主營業務分爲光伏、農牧兩大板塊。起家的農牧板塊包括飼料、食品加工等業務;後來的光伏板塊包括高純硅、電池、組件、發電等業務。
從產業鏈角度來說,光伏產業鏈包括上遊的硅料、硅片,中遊各類電池片、組件,下遊電池逆變器及建設運營等環節。
來源:pexels
2006年,通威股份开啓跨界轉型,進入光伏產業,收購樂山的永祥公司51%的股份,生產高純晶硅。2013年,在光伏產業鏈強勢擴張,收購合肥賽維百分之百的股權,進入到光伏產業中遊電池片的生產領域。2022年8月,通威進軍光伏組件板塊。
2021年全球光伏行業高速發展,通威股份光伏板塊營收增長69.7%達382億,佔營收的60%;農牧板塊營收同比增長17.5%,達246億。
2022年,通威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424.23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約257.26億元,成爲光伏行業的“盈利之王”,市值最高突破3000億元。
不過,龍頭的業績增速有放緩跡象。2023年,通威股份營業收入1391.04億元,同比下降2.33%;淨利潤135.74億元,同比下降47.25%。不過,根據“界面”統計,在63家上市光伏企業中,通威股份仍成爲光伏最賺錢的企業,緊隨其後的是隆基綠能(601012.SH)2023年歸母淨利達107.51億元。
今年以來,通威股份業績繼續遇冷。一季度,大虧近8億元。預計2024年上半年淨虧損約30億元-33億元左右,與上年同期歸母淨利潤的132.7億元相比將出現虧損。這是通威上市以來,第一次半年報出現虧損。
對此,通威股份表示,2024年上半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及光伏產品出口量保持增長,總體需求向好,但產業鏈主要產品價格受供應集中快速增長帶來的市場競爭加劇衝擊,同比大幅下降。受產業鏈各環節市場價格全面大幅下降且持續低迷影響,上半年公司光伏業務經營產生虧損。公司飼料及產業鏈業務上半年繼續保持穩健發展,效益同比增長,水產飼料在行業總體承壓的背景下實現銷量逆勢增長。
確實,通威股份對光伏產業的依賴不小,2023年光伏業務貢獻1028.28億元的營收,農牧飼料業務貢獻354.89億元的營收。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當前硅料市場確實波動還是比較大的,多晶硅價格在短期應該還是受到比較大的供需關系、政策調控和電價波動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可再生能源需求還在不停增長,多晶硅市場只要不發生再生設備或技術不會迭代的話,市場應該還會保持增長。
同時,不少券商研報也對通威股份做出風險提示:注意下遊裝機需求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盈利能力下降、擴產項目推進不及預期風險。
一方面,光伏產業的投資回報周期長,一般情況下大概8~10年回本,總有效運營期僅爲25~30年。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資,並且對技術和管理的要求非常高。另一方面,光伏產業的發展受到政府政策的極大影響,如補貼政策、環保規定等,任何政策的變動都可能對企業的經營造成巨大的影響。
來源:pexels
漢能集團創始人李河君在光伏產業低迷時期,投入巨資布局薄膜發電,一舉成爲全球薄膜發電的第一人。但彼時這一路线並非是行業首選,太陽能發電行業正處於發展初期,技術路徑還不清晰,況且,太陽能光伏項目又涉及到巨額貸款,這些都給漢能未來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不久後,正當李河君描繪未來之際,漢能集團在股票市場上遭到做空跌停,千億資產瞬間消失殆盡,而後企業自身的問題不斷曝光,再也沒能翻身。曾經貴爲“首富”的李河君和他的薄膜技術探索,在中國光伏史上被視爲一個插曲,但就是這個插曲展示了光伏技術變革的殘酷性和押注新技術的巨大風險。
張毅建議,光伏行業從過去激烈的競爭,到今天遭遇到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這個現象還是比較嚴重,但是隨着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長和技術的不停的推進,在“碳中和”目標之下,光伏行業的前景應該說是值得期待。跨界的光伏企業需要有更多的創新來面對競爭,具有技術優勢和品牌影響的企業將會有機會。同時,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對於光伏長期的基本面來說,是可以期待的。盡管當前會有一些短期的波動和挑战,但是客觀來講,不少企業能不能熬到紅利再次釋放的時候,也是個問題,所以對於目前激烈競爭的態勢,企業還是要做好充足的應對准備,合理管控好自己的產能和銷售。
此外,通威股份也在不斷強化一體化產能布局,根據去年半年報,目前鹽城25GW和金堂16GW高效組件項目已全面投產,公司組件年產能提升至55GW。通威股份已經形成從硅料、拉棒、切片、電池片、組件以及電站全覆蓋的一體化產業鏈。
從漁夫到跨界光伏
劉漢元打下千億商業帝國
近兩年,得益於光伏行業的火熱和自身光伏業務的快速發展,通威股份的市值從2019年的500億元,暴漲到2021年的2000多億元。通威集團實控人劉漢元夫婦的身家也水漲船高,2021年達到1200億元,僅次於四川首富劉永好家族的1250億元。2022年,劉漢元代替穩坐四川首富20年的劉永好,升至首富之位。
劉漢元曾說:“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想清楚了再去做,沒有不成功的。”從一名漁夫到光伏大佬,從开始創業時的500元,到如今身價一度千億,劉漢元用了40年。
來源:罐頭圖庫
1964年,劉漢元出生在四川省眉山縣的農村。在四川省水產學院學習淡水養殖的經歷,讓他爲日後的“養魚”大計奠定了專業基礎。因爲發明金屬網箱養魚的技術,劉漢元還成爲水產養殖界最具口碑和影響力的人。
1983年,湊了500塊錢,买了舊鋼管、自己焊好鐵箱、买了小魚苗和魚飼料,劉漢元的創業之路,正式开始了。
1984年,劉漢元發明的“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通過驗收,並創造了四川省養魚高產紀錄。之後他又开始研究魚飼料,1986年劉漢元在老家,和幾個夥伴建起了一個漁用飼料廠,這便是通威集團的雛形。
1992年,劉漢元打开市場,將自己的廠子擴大再生產,而他在當地也开出了最具有規模性的工廠,成立了四川通威飼料有限公司。
到了2000年,劉漢元決定开始股份改制,將通威飼料有限公司整體轉變爲股份公司,开始爲上市做打算。
2002年,劉漢元進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就讀EMBA,並在畢業後連讀了DBA工商管理碩士。在此期間,還結識了比亞迪的董事長王傳福。坊間有傳聞稱稱劉漢元是受王傳福的影響才進軍光伏行業。
2004年3月2日,通威股份正式在上交所上市。2006年,劉漢元決定進軍光伏行業,涉足多晶硅環節。
2008年,通威股份收購四川永祥50%的股份,並於同年11月投產首批2000多噸多晶硅。盡管此後迎來疲軟的市場需求,但劉漢元進軍光伏領域的野心並沒消退。2009年7月,通威股份逆勢擴產3000多噸多晶硅,展現了深耕光伏領域的決心。
通威股份從2013年开始涉足光伏組件環節,2016年12月成立高效組件研發項目部,2017年時已正式量產疊瓦組件。2022年,通威疊瓦Terra系列組件還獲得法國碳足跡認證。2013年9月並購合肥塞維100%的股份,因此掌握了光伏組件、電池片的關鍵技術。
2015年和2016年,通威股份先後實現了對旗下通威新能源、永祥股份、合肥通威的百分百控股,一舉拿下硅料、電池、光伏電站三項業務。
“二代”劉舒琪上任以來,繼160億元定增計劃之後,去年8月下旬,通威股份又拋出兩份投資計劃。
其一,計劃在樂山市峨眉山市投資建設16GW拉棒、切片和電池片項目;其二,計劃在樂山市五通橋區投資建設16GW拉棒、切片和電池片項目,兩個項目總投資200億元。至於資金來源,通威股份表示,將合理利用自有資金及金融機構貸款,統籌資金安排,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快速擴張下,通威股份已成爲行業龍頭。不過,任何產業都會經歷波折,任何公司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尤其身處競爭加劇、兼具變化性和周期性特徵的光伏行業,通威股份想要繼續攻城略地,也面臨不小的挑战。
您對光伏行業的前景有何看法?看好通威股份“光二代”新任董事長的此次收購嗎?留言聊聊吧!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通威股份預虧30億後,“光伏大佬”之女操刀50億大並購!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09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