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第一寶座易主!英偉達市值稱王,蘋果又坐不住了

2024-06-19 18:40:14    編輯: robot
導讀 “不以市值漲跌論英雄。” 作者 | Eric編輯|蔓蔓周,Zuri 周二,英偉達股價迎來了3.6%的顯著上漲,市值一舉達到3.34萬億美元,成功超越了科技巨頭微軟,後者市值爲3.32萬億美元。  但...

不以市值漲跌論英雄。

作者 | Eric編輯|蔓蔓周,Zuri

周二,英偉達股價迎來了3.6%的顯著上漲,市值一舉達到3.34萬億美元,成功超越了科技巨頭微軟,後者市值爲3.32萬億美元。 

但就在一周前,蘋果股價在WWDC大會後一鳴驚人,躍居世界第一。隨後,微軟、蘋果、英偉達三家公司市值你追我趕,排位輪番變動。

直到今天英偉達首次拿下世界第一。‍‍‍‍‍‍‍‍

今年內,英偉達的股價已經驚人地上漲了超過170%,特別是在5月公司公布第一季度業績後,股價更是迎來了新一輪的上漲。

自2022年底以來,英偉達的股價已經飆升了9倍以上,究其原因,英偉達市值的飆升與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密切相關。

據悉,英偉達佔據了該市場約80%的份額,隨着OpenAI、微軟、Alphabet、亞馬遜等構建人工智能模型和運行大型工作負載所需處理器的需求激增,英偉達的數據中心業務營收在最近一個季度同比增長了驚人的427%,達到了226億美元,佔公司總銷售額的86%。

與此同時,蘋果公司的股價在周二下跌了1.1%,市值降至3.29萬億美元,暫時落後於英偉達和微軟。

英偉達市值的這一躍升不僅是對其技術實力的認可,也是對整個人工智能領域未來發展的一次重要預示。

隨着AI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範圍的擴大,英偉達似乎已經站在了這場技術革命的前沿。

但,請不要忘記蘋果的虎視眈眈。‍‍‍‍‍‍‍‍‍‍‍‍‍

在某種程度上同爲硬件公司的蘋果和英偉達,背後有着一段愛恨情仇。‍

作爲曾經的合作夥伴,如今暗自較勁的對手—— 跟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不同,蘋果寧愿自己耗費巨大精力自研芯片,也堅決不採用英偉達芯片。

蘋果掌握着數以十億計的消費級硬件設備話語權。而AI真正走向普及,離不开消費級硬件載體。‍‍‍‍‍‍‍

可以說,現在全球科技圈最大的看點之一,就是蘋果和英偉達的你追我趕。

01

蘋果和英偉達的“新仇舊恨”

蘋果與英偉達的矛盾,產生於2006~2009年間的“bumpgate”醜聞。

 當時,蘋果在Mac中使用了英偉達的GPU。然而,這些GPU因爲高熱量和糟糕的封裝設計,導致故障率極高,甚至超過了40%。

 向來以品質立身的蘋果,自然接受不了這個問題,最讓蘋果難以接受的是英偉達還不承認自己有問題。最後兩家對薄公堂,在蘋果的訴訟下英偉達被迫更換GPU。

自那時起,蘋果和英偉達就徹底分道揚鑣了,並在2016年停止使用英偉達的GPU。

與此同時,蘋果开始採用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轉向使用AMD和Intel的GPU,即便性能要弱於英偉達,另一方面开啓自研芯片之路——從A系列到M系列,蘋果芯片也开始發揮作用。

圖源:YouTube

面對蘋果的強勢切割,英偉達也進行了反擊。2019年,英偉達直接宣布未來旗下的CUDA軟件產品將不再繼續支持蘋果的MacOS操作系統,並且CUDA也將與蘋果的全生態產品絕緣。

兩家的矛盾越來越大,界限越來越深。

 如今,英偉達已經崛起爲龐大的芯片巨頭,全球都在瘋狂搶購它的GPU。今年5月,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強調,當前芯片市場需求空前旺盛,全球估計大約有2萬家生成式AI企業都在爭搶英偉達的芯片資源,其中包括微軟等巨頭。

AI帶來的熱潮,讓英偉達賺的盆滿鉢滿:最新財季營收達到260億美元,與上一財年增長18%,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62%。

然而,蘋果卻沒有參與這波搶購大潮,其對英偉達GPU的採購規模非常小,沒有進入前十大客戶的名單。

即便在性能上,英偉達的GPU比蘋果的芯片系列更強,但蘋果還是沒有多大熱情。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蘋果主打一個“分手到底”。

難道蘋果不想用更好的芯片?當然不是。只是對於蘋果來說,對核心技術和供應鏈的強控制更爲重要。

喬布斯去世後,以霸道整合供應鏈著稱的庫克執掌蘋果。他對供應鏈有着極強的控制欲,如果發現某供應鏈廠商跟自身核心利益綁定,蘋果會選擇入股或者收購來增強控制權。

另外,蘋果對於供應鏈還有“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風險意識——屏幕交給韓國,鏡頭交給日本,組裝交給中國。

此前英偉達顯露出的“反骨”讓蘋果感到不放心,再加上英偉達現在的實力已經跟蘋果在一個級別,蘋果更不會接受對其芯片的依賴。

02

矛盾背後:爭奪AI時代的話語權

如今,隨着AI時代的加速來臨,蘋果跟英偉達的矛盾不僅僅在於硬件供應鏈的控制權,而是在移動互聯增長放緩之下,爭奪AI時代的話語權。

 蘋果是上一波移動互聯時代絕對的中心角色,不過即便是中心角色,也會面臨着增長放緩的焦慮。

 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蘋果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下降13%。另外,蘋果2024財年第二財季業績顯示,iPhone營收爲460億美元同比下降10%。

 當iPhone等硬件業務增長放緩,蘋果必須提前加大布局下一個時代。今年年初,野心勃勃的蘋果選擇放棄了十年的造車計劃,轉向了AI。

 

原來AI的全稱是這個

|圖源:WIRED

進軍AI時代,蘋果有兩重考量。

 首先,從業務層面來看,手機消費者的換機欲望越來越低。蘋果需用AI來刺激一波換機潮,拉動業績。

招商證券表示,看好蘋果AI時代端側創新推動產業鏈迎新一輪發展機遇。蘋果AI從iPhone15 Pro系列开始支持,有望推動老用戶換機潮。

 其次,從战略層面來看,蘋果決不僅僅滿足於用AI顛覆手機體驗,它要打造的是整個生態。

 在今年5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中,庫克向投資者強調了AI的變革力量和蘋果在AI新時代的優勢。

 他提到,“我們相信人工智能的變革力量和前景,蘋果擁有在新時代脫穎而出的優勢,包括蘋果將硬件、軟件和服務無縫集成的獨特能力,以及具有行業領先突破性技術的蘋果芯片和我們對隱私的關注。”

 另外,蘋果還在大肆收購AI相關企業完善AI生態。市場調查機構 Stocklytics的報告顯示,蘋果2023年共收購了32家AI公司,在主要科技公司中位居榜首。

 而且,雖然跟英偉達鬧掰了,但蘋果並非真的故步自封,合作也是在不斷進行的。

這次WWDC开發者大會上,蘋果就宣布將與OpenAI合作,把ChatGPT集成到蘋果系統生態中,讓用戶能夠直接使用ChatGPT的特殊功能。

 蘋果與OpenAI的合作,則引發特斯拉CEO馬斯克的強烈反對,他認爲這會產生數據風險,並聲稱如果蘋果在操作系統層面整合OpenAI,他所在的公司將禁止使用蘋果設備。

 馬斯克一向是反對AI的,這一次他是真的擔心數據安全,還是擔心蘋果和OpenAI的強強聯動帶來的競爭威脅,估計只有他自己清楚。

 當蘋果暴露出要做AI生態裏的霸主,英偉達也顯露出雄厚的野心,其不會滿足只做AI芯片。

黃仁勳已經表示,英偉達構建的不僅僅是GPU處理器,而是AI工廠,包括CPU、GPU、內存、NVlink、InfiniBand以及以太網交換機。

 從英偉達目前在AI全產業鏈的布局來看,它也想要做AI時代的中心角色,這注定了它跟蘋果將成爲對手。

03

蘋果的優勢,英偉達的危機

在逐漸逼近的AI時代,蘋果和英偉達誰將佔據上風?

 市場普遍認爲蘋果布局AI的動作較爲緩慢,處在掉隊趨勢。的確,蘋果在AI方面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不過,蘋果並非沒有競爭潛力,因爲它擁有超過10億部iPhone設備,以及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完善的產品生態。如果其產品和生態都被賦予AI功能,那么應用端的需求將會呈爆發式增長。

 另外,蘋果強大的終端計算能力可以讓其繞過對英偉達芯片,發展出一條獨特的AI之路。

 這是因爲,區別於微軟、谷歌、亞馬遜等擁有強勁雲計算能力的科技巨頭,蘋果的雲計算業務較爲薄弱,但它擁有最強大的終端設備計算平台。

而隨着技術發展,由GPU和雲計算驅動的AI計算,正在向終端設備轉移,蘋果可以在終端上發展自己的AI。比如,蘋果开發的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具備端側推理的能力。與訓練不同,推理場景對英偉達的CUDA的依賴較小。

也就是說,即便蘋果在AI上掉隊了,但仍可以利用自己的長處形成後發優勢。

 對於英偉達而言,市面上對其預期愈發呈兩極分化:要么認爲其市值還有非常大的上漲空間,要么認爲其泡沫巨大,將會迎來暴跌。

 事實上,市值漲跌不是最爲關鍵的。英偉達的潛在危機在於,一旦其他廠商對其芯片的依賴下降,芯片銷量下滑,英偉達的市值將會產生較大波動。

這種跡象已經在發生,一些跟英偉達形成抗衡的聯盟已經逐漸誕生。

 眼看英偉達一家獨大,多科技巨頭都开始發力自研AI芯片。今年3月,包括高通、谷歌、英特爾在內的科技巨頭,計劃开發一套支持多種AI芯片的項目“UXL”,目的是創建一個开放源代碼的AI生態,讓計算機代碼能夠在任何芯片架構和硬件上運行,從而打破英偉達在AI領域的主導地位。

此次WWDC开發者大會上,蘋果對自研芯片的強調,或將也將帶動一波AI領域的“獨立自主潮”。

總體上看,蘋果在AI領域的C端具備優勢,而英偉達在B端擁有強大影響力,現在很難判斷未來誰在AI領域裏的影響力更大。

這場較量注定是一場長跑,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

       原文標題 : 市值第一寶座易主!英偉達市值稱王,蘋果又坐不住了



標題:市值第一寶座易主!英偉達市值稱王,蘋果又坐不住了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8660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