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算力市場“野蠻人”來勢洶洶。
2024年,算力市場“野蠻人”走勢囧囧。
去年,“算力”被推到了有史以來最熱的位置,資本市場無論機構還是散戶無不知曉和推崇。如同當年的房地產和區塊鏈,如今的汽車,總有人嗅錢而來,高調入局,跨界衝撞。
印彩票急轉賣算力,制造繁榮
2023年上半年,A股掀起AIGC概念的炒作浪潮,一家名爲鴻博股份的企業,半年漲幅達到427.52%,排名A股上市公司第五。這家此前連續六年下跌的上市公司,如何取得這樣的成績?
鴻博股份對外公开披露的主業,是彩票印刷、銷售,包裝印刷等,妥妥的傳統行業,而且彩票印刷行業本就空間有限,隨着近些年彩票熱度下降,經營業績每況愈下。
2023年6月,鴻博悄然成立子公司英博數科,進軍算力產業。彼時鴻博股份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股價一個月內從4.54元的最低點,躥升至6.75元,後股價一度衝到最高45.29元,市值翻10倍。
原因正是公司與英偉達“有一些”合作關系,而彼時美國加緊了對中國的AI算力芯片制裁,英偉達的加速卡成爲稀缺資源,產品價格一日一變步步高企。
僅僅兩個月後,中關村中恆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英偉達、英博數科在北京共同合作成立北京AI創新賦能中心,英博數科負責智算中心的基礎設施部分,盈利模式爲提供公共算力出租,一期由一個標准單元超算服務器(20台英偉達80GB DGX服務器)組成,可提供100P算力。
按照當時市價,一期20台英偉達80GB DGX服務器的採購價格就在4-5千萬人民幣規模。根據時任英博數科負責人、鴻博股份副總經理周韡韡公开採訪信息,預計到2023年底,英博數科自有算力規模將擴容至3000P。爲此鴻博股份至少還需要准備3-3.5億元的資金。
巨額資本投入熱門算力賽道,似乎將造就一場資本、技術、行業共贏的盛宴,然而現實走向卻並未如此。
利益分配惹爭議,爛攤子無人管
就在上周,有消息稱,鴻博股份全資子公司英博數科負責人周韡韡等人,已被解除職務。4月16日,英博數科發布公告稱,已經依據相關規定,解除了部分員工職務,但未在提及被解除職務者的具體姓名。
此前,英博數科母公司鴻博股份因業績變臉引發輿論關注。根據鴻博股份公告,2023年預計淨利潤,從3740萬元至5610萬元,下調至預計虧損5000萬元至5800萬元。
分析人士認爲,英博數科的一筆五億元的合同款,可能是鴻博股份業績“變臉”關鍵。而業績反轉則是此次高管風波的“導火索”之一。
2023年股價大漲後,鴻博股份相關高管雖然做了不減持的承諾,但過於巧合的是,此間通過幾次股權變更,採用合同糾紛的“司法手段”,幾名核心股東和高管均實質完成了“被動減持”,目前股權已所剩無幾。連番操作下,鴻博股份如今已成爲無實控人公司。
不僅如此,鴻博股份的高層人事今年以來也多次發生變動。2024年1月14日,前董事長毛偉辭任9個余月後,原董事倪輝被選舉爲該公司董事長。1月15日,鴻博股份總經理黎紅雷辭職,但改任常務副總經理。同日,公司證券事務代表遊清泉辭職。而全權負責算力板塊,曾經被鴻博力捧的“美女高管”周韡韡也被开除職務。
算力建設不是資本遊戲,“野蠻人”終將退場
近兩年,算力作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力,越發被重視,無論國家政策還是產業投入都在力度上顯著提升。這也引來了衆多市場主體的積極參與。
但根本而言,算力領域屬於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整個行業有很高的專業門檻和技術壁壘,並非簡單的資本驅動型市場。
最近幾年火熱的智算中心,更是算力服務於實體產業和數字經濟的具體落地載體,也正在成爲地方新基建的主要發力點和政績亮點。
由於去年英偉達禁售帶來的稀缺和溢價,一大波行外人突然殺入智算中心領域,試圖快速、粗暴的“撈一把”。
除了做彩票的鴻博股份,還有做味精的蓮花、做電子閱讀的平治信息、做機械制造的恆潤股份、以及做藍寶石材料的ST瑞德等。各種跨界勢力看的人目瞪口呆,不管以前是什么背景,似乎只要有錢就能在算力市場過把癮。
這些企業毫無例外,都因爲得到某些渠道或算力掮客的加持,獲得了英偉達的緊俏卡或相關資源,有的甚至連自己的數據中心都沒有,就急吼吼的跑去市場圈錢了。有業內人士層爆料,鴻博靠租賃別人的機房做生意,喫相很難看。
類似行爲在去年屢見不鮮,大多套路相似,目標一致:成立子公司,通過公告進入算力中心市場,快速拉高股價;或者找地方政府或企業合作智算中心項目,拋出送投資、包運營、快盈利等完全不符合市場規律的“優質”條件擠掉對手,拿到合同進一步公告拉高股價。至於是否在真的經營算力中心、是否有核心算力技術、是否確實能提供算力服務,則關注寥寥。
孰料劇本反轉太快。鴻博股份連續的股權變更、違規被動減持、管理層變更、業績下修,一套連環雷給浮躁的市場潑下一盆冷水。事實證明,退潮時才知道誰是裸泳的,只有練就了火眼金睛才能看出誰是“妖怪”。
智算中心既不是“卡”的販賣,也不是設備的堆砌,其本質是一種有社會和產業價值的專業公共算力基礎設施,需要從算力的技術性能、產業配套、應用適配、運營服務等多個維度進行考量和建設。
當下智算中心建設存在三大明顯誤區。
一是單一追求算力規模,國家雖鼓勵“適度超前建設”,但也不能因此忽略產業應用適配性和可持續發展性;
二是過度追求或過度承諾短期利潤回報,忽略其作爲公共基礎設施的公益服務屬性和產業培育牽引屬性;
三是重建設不重運營,會導致設計規劃與應用落地脫節,用不好、不好用,發揮不出其應有的成效,導致出現一批爛尾的“雞肋”項目,而“建運一體”早已成爲這個領域的重要標准。
現階段,由於算力市場的火爆,資本大規模殺入,其中大部分是借助算力概念炒作股價,或者做英偉達的“賣鏟人”掙快錢,意圖在市場中快速分羹。
有些企業爲了拿項目什么都敢承諾,實際根本沒有交付能力,甚至連資質都不全;有些只有“卡”,沒有其他技術和相關設備供應鏈,卻承諾可以做系統建設和運營服務。這種情況下,根本沒辦法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就算勉強交付也會存在很多問題,爲後續運營埋下巨大隱患。
專業人士做專業事是任何行業不變的鐵律。鬧劇過後,算力市場也是時候歸於正常了。
正如同英偉達大浪過後,國產算力崛起一樣,這都是必然的市場客觀規律。算力建設關乎數字經濟發展全局,還是要遵循市場牽引、政府投資、專業落地的嚴謹模式。單純想做“炒一波、撈一把”的“野蠻人”,雖然短時帶來了行業的火爆,但沒有持續的技術深耕和專業的服務能力,最終只會攪亂和破壞市場。
原文標題 : 算力市場“野蠻人”开始退出舞台?
標題:算力市場“野蠻人”开始退出舞台?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6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