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機「殺死」手機

2024-03-25 18:40:17    編輯: robot
導讀 文|鄭亦久 隨着2024年已經過去將近四分之一,AI手機已經不再是年初CES等科技展會上的展品,搭載相應技術的消費級產品逐漸走進大衆市場,成爲各大手機廠商競相布局的熱門領域。 從智能助手的升級到深度...

文|鄭亦久

隨着2024年已經過去將近四分之一,AI手機已經不再是年初CES等科技展會上的展品,搭載相應技術的消費級產品逐漸走進大衆市場,成爲各大手機廠商競相布局的熱門領域。

從智能助手的升級到深度學習的集成,AI技術的每一次進步似乎都在預示着智能手機的下一個革命,直到過去一年AI大模型如火如荼的進展,部分手機廠商終於忍不住喊出了“2024是AI手機元年”的口號。

但面對這場轟轟烈烈的技術浪潮中,不禁要問一個現實問題——AI手機,究竟是洞察消費者真正需求的產物,還是手機廠商單純爲了刺激市場、提振銷量而制造的營銷噱頭?

一方面全球手機市場的不景氣已經不是什么祕密,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統計,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觸及十年低點,行業規模連續兩年下滑。

2013-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 圖源:Counterpoint

另一方面,經過了過去幾年的技術躍進,如今的智能手機在性能上早已嚴重過剩,而在屏幕、攝像頭等硬件上的更新其實已經很難打動消費者主動更新現有設備。

然而AIGC工具的不斷演進又的確帶了新的需求,更多人开始不滿足於僅僅只能在電腦上使用ChatGPT等最先進的工具,這也意味着AIGC有了移動化和輕量化的需求。

當廠商的增長飢渴恰切碰上了部分用戶的現實需求,或許才是當下AI手機成爲市場主流概念的關鍵。不過,如果最終所有消費者都要爲部分人的需求去爲更高溢價买單時,如何彌合雙方對AI的價值差異,依然還是整個手機行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當下真正好用且具有附加價值的AI大模型不僅稀缺且使用成本高昂,手機廠商們是否有能力研發出足夠具有實用價值的AI大模型也尚未可知。

更重要的是,當下大模型所試圖突破的,恰恰是如何讓人用自然語言與AI進行溝通,當雙方真的到了能如常對話的狀態時,又何必再去一塊屏幕上指指點點了呢。

01一线手機廠商的AI手機動態

OPPO——

宣布了其AI战略,並成立了AI中心,專注於推動AI技術的發展。OPPO的Find X7系列搭載了具備生成式AI能力的天璣9300旗艦平台,這使得手機能夠在端側應用70億參數的大模型,爲用戶提供更智能的攝影和通話體驗。

小米——

小米 14 Ultra引入了“Xiaomi AISP”平台,這是一個基於AI大模型的計算攝影平台,旨在提升手機的影像處理能力,通過AI技術實現更精准的場景識別和圖像美化。

vivo——

vivo部署了覆蓋1B-175B的五種大模型,並在其X100系列手機中首次搭載了vivo藍心大模型。

華爲——

華爲宣布HarmonyOS 4系統全面接入盤古大模型,成爲全球首個嵌入AI大模型能力的移動終端操作系統,首批支持機型爲Mate 60系列。

榮耀——

榮耀在其开發者大會上發布全新操作系統MagicOS 8.0,並推出了榮耀首個自研70億參數的端側平台級AI大模型“魔法大模型”。

三星——

推出了Galaxy S24系列,該系列手機結合了本地和雲端AI技術,實現了通話實時翻譯、即圈即搜、創意影像編輯等功能,爲用戶提供了更智能的手機使用體驗。

蘋果——

根據3月18日最新的消息,蘋果正在和谷歌談判,計劃將谷歌的Gemini AI模型集成到iPhone中,並在2024年秋季發布的iOS 18更新中AIGC功能,表明蘋果也在積極布局AI手機領域。

谷歌——

Pixel 8系列通過其Tensor G3芯片和集成的AI模型,實現了增強的攝影能力、多語言交互、智能助手服務以及創新的圖片處理,在最近的更新後成爲了全球第一款可以直接在設備上運行谷歌Gemini AI模型的手機。

02AI來了,能力高低得看高通

目前來看,AI手機核心的AI賣點更多還是集中在文檔歸類、信息檢索、攝影攝像、語言翻譯等具體功能層面。

各家廠商基本都會將自己的語音助手和AI大模型進行結合,從而提升前者的“智商”,使得手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預測用戶的需求,從而提供更加便捷、個性化的服務。

但目前這些AI手機的核心功能很多都需要在最新發布的一代旗艦產品上才能夠體驗,這也意味着大多數普通消費者很難有直觀感知。

像谷歌 Pixel 8 這類能夠在後期更新中不斷加入全新AI功能的硬件產品,幾乎是市面上的獨一份。

谷歌Pixel 8

這其實也是因爲Pxiel這一系列從誕生之初就延續了谷歌的AI硬件思路,像是Tensor G3處理器就主要針對TPU和AI功能進行了優化,這使得其即便在Gemini AI模型發布的半年前就已經上市,依然能夠在第一時間實現本地大模型的能力。

事實上,大部分國產手機硬件廠商如今的“AI大模型”能力還需要看上遊芯片算力的臉色。

這也是爲什么這個時間點上,不論是OPPO還是榮耀、vivo所推出的大模型都主打70億參數,唯一原因就是上一代的驍龍8 Gen3和天璣 9300只支持最高70億參數大模型的運算處理能力。

3月19日,高通剛剛發布了新一代的高端芯片驍龍 8s Gen 3,首次在手機端支持多模態生成式 AI 大模型,並支持運行100億參數的模型,並且針對70億參數LLM每秒能夠生成20個token。這意味着今年各家手機廠商肯定將會开始宣傳百億大模型登陸手機。

驍龍8s Gen3芯片

這其實也展現出了大部分作爲OEM的手機廠商的尷尬,拋开本身有沒有研發具有實用價值千億大模型的能力不談,單是在端側運算能力這一點上,它們就必須要更多依賴上遊芯片廠商所提供的底層能力。而這其實也意味着各家廠商在實際的功能和對應能力上很難做出太明顯的差距。

這也是爲什么谷歌即便進展緩慢,也在最近三代的Pixel都用上了自研芯片,核心目的其實就是提前布局AI能力。

至於在自研芯片方面長期斷檔領銜的蘋果更不用多說,它們現在的問題反而是缺少一個合適的大模型。03AI雖好,但成本誰來买單

根據IDC觀點認爲,未來16G RAM將是AI手機的基礎配備,因此想要達到最好的使用體驗,芯片之外的硬件也需要一同配套升級。

而如今在旗艦手機之外,絕大多數人始終中端型號手機也都還沒开始標配16G RAM,這意味着如今絕大多數手機在硬件層面也尚未到達AI手機的性能要求。

同時,AI大模型本身的使用成本在目前依然還沒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如今市面上的大部分“AI手機”其實還並沒有完全實現端側大模型運算的能力。對於很多AI大模型的能力調用還得回歸到雲端,根據vivo副總裁、OS產品副總裁周圍去年在發布會上的說法,上雲的單次成本大約爲0.012元或0.015元,“如果按3億用戶每天使用十次計算,那么全部使用雲端大模型的成本將非常高”。

vivo的藍心大模型

像是三星的Galaxy S24在海外使用了谷歌的AI大模型,國行版本則是和百度、WPS、美圖等公司合作。但就在最近,三星國行已經宣布部分AI功能將在7月30日之後开始收費,而在海外市場三星也計劃在2025年後對Galaxy AI功能收費。

即便是身爲谷歌親兒子的Pixel系列,雖然Gemini AI下放到移動端的功能都可以免費使用,但想要用上最先進的Gemini Andvaned,依然還是需要花費20美元一個月的Google One訂閱費。

手機廠商肯定希望將成本轉移到消費者頭上,然而如果並不想追求這些先進的AI功能,消費平價的大環境下誰又會樂意去額外掏錢呢。04最好的AI硬件,卻不一定是手機

當下最前沿的一批AI硬件,像是在CES上大火的AI硬件Rabbit R1和 AI Pin,其核心目的其實都是通過構築一個完整AI能力去替代手機上絕大多數應用的功能。

如果進化到某一時間點的AI大模型能夠在能力上勝任這些工作,那么,手機還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性呢?

國產手機廠商中也出現了像魅族這類全面轉型AI後隨即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开發的公司,多少也能夠說明一些趨勢。

《她》這部科幻電影裏最讓人感受直觀的便是人能夠通過聊天的溝通方式讓AI完成幾乎所有事,視覺交互在未來可能並不是必需的,而這其實也是當下的AI大模型正在努力實現的事。

當軟件的使用範式被改變了之後,硬件難道還會和過去完全一樣嗎?AI手機發展到最終極形態或許是AI的易用性徹底消滅了手機這一老舊形式,不知道各家手機廠商們做好這個心理准備了沒。-END-

 

       原文標題 : AI手機「殺死」手機



標題:AI手機「殺死」手機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5055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