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需學賽力斯,“不服就幹”還在否?

2024-03-20 18:30:19    編輯: robot
導讀 文|科技說   千呼萬喚中小米SU7終於要在3月28日正式登場,自技術發布會至今也已經三月有余。在這段時間行業也在以各種形式來迎接小米SU7的到來:   1)春節後高合汽車宣布停工停產,爲行業蒙上重...

文|科技說

  千呼萬喚中小米SU7終於要在3月28日正式登場,自技術發布會至今也已經三月有余。在這段時間行業也在以各種形式來迎接小米SU7的到來:

  1)春節後高合汽車宣布停工停產,爲行業蒙上重重陰影;

  2)小鵬,理想等車廠繼續降價,3月3日小鵬G6宣布降價2萬,理想在3月12日對2024款車型序列進行調整,理想L7Air、L8Air售價下調1.8萬元;

  3)極氪001入門的WE版從30萬元降至26.9萬元,被業內解讀爲這是對小米的精准打擊。

  篇幅原因,我們不需要一一列舉,僅上方所羅列事項都已將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卷”勾勒的淋漓盡致,即便是特斯拉也在2024年初官宣中國市場Model 3和Model Y降價,“內卷”的壓迫感撲滅而來。

  在此之前我們曾此有過分析:

  車企供應增速超過總需求(表現爲行業產能利用率开始下行),市場由此迫使車企價格再平衡,在此過程中又遇到三大汽車央企將新能源汽車作爲KPI這一新現象,在現金流,市場佔比等指標壓力之下,價格战成爲必選模式。

  另一方面作爲資本驅動型產業,價格战比拼的又是利潤、資本對虧損的容忍度以及企業的經營效率等等,過程又極爲殘暴,战役尚未打響就有企業退出,這也可視爲提前止損。

  小米SU7即將上市,市場已然是這樣兇殘了,等待小米的究竟是什么呢?

  本文核心觀點:

  其一,對比賽力斯,小米SU7的創業環境要優於前者;

  其二,受外部環境影響,小米基石業務呈現回暖跡象,給SU7提供了更大的容忍空間;

  其三,小米SU7定價宜激進要市佔率,不宜保守穩財務。

  同樣造車,賽力斯勝在魄力大

  當前市場尤其關心小米SU7的定價問題,20-25萬這一價格區間已經被小鵬、極氪、銀河等廠商“卷”得一塌糊塗,意味着初入新手村的小米未實現打怪升級,就要進入“惡人谷”廝殺,壓力可想而知,如果小米選擇在20萬以下,固然可以避开競爭,但配置拉滿的SU7極有可能面臨“賣一輛虧一輛”的窘境。

  往低價走,利潤單薄,銷量越大虧越多,往高價走,又要面對殘忍的叢林法則。

  站在財務角度,我們會爲小米SU7選擇怎樣的參照企業呢?

  我個人傾向於賽力斯,主要原因爲:

  其一,在與華爲智選合作發布問界系列汽車之前,賽力斯(彼時名爲“小康股份”) 主要業務核心三電、傳統汽車(部分出口),在業內並無太大知名度,2021年與華爲合作發布問界M5(配置|詢價)之後,才暴得大名;

  其二,新舊業務交接,從財務角度更便於觀察賽力斯的財務信息,如在城市門店銷售中,賽力斯主要依托於華爲渠道(給予後者8%的渠道提成,2%技術服務費用)。較之蔚小理爲代表的新勢力初期選擇昂貴的自建直營銷售網絡,小米與賽力斯更爲接近,汽車門店可以兼賣小米,穿戴以及智能家居,可以最大效率利用坪效;

  其三,問界M5在2022年銷售量大概在56000台左右,近期有機構對小米SU7首年銷售預估在4-5萬台之間,在規模效應方面兩者更爲接近。

  賽力斯在與華爲合作之前,其實是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的,不僅總營收連番下降,且彼時燃油車行業的產能過剩已經讓企業失去了定價能力,毛利率連續下降,在2020年甚至出現了負毛利率(虧錢賣)。

  2022年正式銷售問界M5之後,毛利率出現了明顯改善,雖然初代問界M5在產品以及銷量方面並不令人滿意,但其定價還是比較慎重的(後驅標准版24.98萬元,四驅標准版26.98萬元)。

  盡管如此,扣非後的賽力斯淨利潤仍然是虧損的,自2021年至今賽力斯均未能擺脫虧損的陰影,2023年推出問界M7(配置|詢價)後虧損還出現了放大的趨勢。

  原因也比較簡單,如前文所言華爲以銷售渠道和技術投入問界,從銷售額中拿到了2%的技術打包服務和8%的銷售服務費。如果將問界系列視爲一個獨立公司,其銷售費用佔比大概在8%上下,假如2021年款問界M5要達到財務平衡,銷售費用佔8%,技術打包扣去2%,此外亦有行政,財務等方面費用,其毛利率不應該低於15%,如此才不會對母公司業績帶來太大影響。

  從前文圖表以及上述分析中,顯然2022年的問界M5並未達到上述目標,產品在財務方面並未實現平衡。

  我們之所以用如此多篇幅去回顧2021版問界M5對賽力斯的影響,只是希望可以在分析小米SU7時有所借鑑:

  1)問界M5(亦包括其後的M7)之所以遲遲難以給賽力斯貢獻淨利潤,主要原因並非許多人所聲稱的“錢都讓華爲賺了”,更爲重要的乃是定價。國內新能源汽車賽道已經相當擁擠之時,企業要考慮的重中之重乃是“市佔率”,只有高市佔率才有高美譽度的可能,否則造車只能是自娛自樂;

  2)雖然問界M5定價較之小鵬和蔚來要有較高溢價(後者初期毛利率經常爲負,典型的賣一台虧一台),但還是偏於保守,加之彼時宏觀經濟仍在面臨嚴峻的“輸入性通脹”,毛利率仍未能與期間費用打平;

  3)小米SU7之於賽力斯最大的不同在於起點不同,如其市場渠道乃是與小米原有業務共享,銷售市場佔比應該是可以低於8%的,且此時大宗商品價格仍處於下跌通道中,對緩釋成本壓力大有裨益。

  綜上,我們認爲小米SU7扭虧的毛利率平衡线應該在10%-15%之間,取中間值12%。

  小米汽車要溫故“不服就幹”

  如前文所言,20萬之所以是小米SU7定價分水嶺,主要在於這是“保量”還是“保值”的分界线,市場便於從中讀取小米經營的側重點。

  賽力斯和華爲在問界系列的經營中傾向於“保量”,希望可以用定價撬動競爭力,而賽力斯在風光無限的銷售增長中承擔了虧損,市場對此仍然較爲寬容,給予其極高的溢價能力。

  在經濟學中,產業發展往往有“萌芽-速增長-過剩-淘汰-剩者爲王”這一周期,在消費互聯網到各大傳統行業無不在循環往復,這也是市佔率往往被市場重視的主要原因,只有高市佔率才具有定價能力,在市場淘汰期後掌握定價權。

  去年至今停止營業的汽車公司,並非僅僅陷入虧損,市場不再輸血,而是在市佔率的競爭中已經難以翻盤,注資就是無底洞,這也就是雖然蔚來備受爭議,但市場仍然愿意融資給企業的主要原因。

  賽力斯背靠華爲,盡管短期內有承擔的虧損壓力,但市場對其仍然是非常樂觀積極的,大廝殺之後賽力斯大概率是幸存者,屆時盈利自然都不是難題。

  小米亦是如此,SU7的技術發布會已經充分展示了產品的高品質,在商業上的成功就應該忽視短期的利潤,要從長期的市佔率和定價能力入手。

  基於此,我個人傾向於小米SU定價策略繼續觀察“性價比優先”原則,由於極氪001將入門款價格錨定在了26.9萬,那么小米SU7定價就應該在20-25萬之間。

  假若年銷售額5萬台,屆時總銷售額將在110億元上下,參考賽力斯的定價策略以及扣非利潤情況,預計小米汽車2024年經營性虧損大概在10-15億元之間(扣非經營虧損在10%上下)。

  2023全年,小米集團經營利潤超過200億元,就此來看上述虧損數字尚在小米的安全閾值之內。

  問界無異是再造了賽力斯,問界的強弱興衰關乎賽力斯根本,這就使得賽力斯對問界的運營非常積極,也因此在M5不盡如人意之後,有了M7和M9的銷售高點。

  小米則相對不同,原業務的手機,AIOT等業務仍爲集團貢獻着利潤和現金流,2023年手機業務實現營收1575億元,且第四季度無論是營收還是毛利率都改善中(智能手機業務毛利率達到了14.6%的高點)

  整體來看,我國乃至全球智能手機都出現了明顯的復蘇跡象,此前行業低沉的市場情緒得到一定程度舒緩。

  2024年1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3177.8萬部,同比增長68.1%,增速創自2021年3月以來新高,以AI爲驅動的新一代換機潮正在到來,小米的內部環境正在改善。

  如果小米當前對汽車抱以激進經營理念,當前應該忽視業務短期的虧損,集團對汽車的兜底能力應該是放大的,以“放馬過來”的心態去競爭市場,對於小米汽車集團是有儲備力量的,但如果是非常保守的經營做法,在定價中就要偏高,入門款在25萬以上,但顯然這並不適合行業。

  兼具“面子”和“裏子”的做法,小米SU7不妨將入門價格定在20萬偏上,高端款在25萬以上,前者貢獻裏子,後者負責面子。

  盡管新能源汽車賽道越發擁擠,市場很多聲音對小米入局造車並不看好,不過客觀說今日小米處境較之2022年的賽力斯仍然要幸運許多(毛利平衡點都要低於賽力斯)。而彼時賽力斯與華爲仍然可以採取低價定價策略去爭奪市場,在手機與AIOT等業務正在回暖之時,小米不妨在汽車定價中再激進一些,重試”不服就幹”的魄力。

  這一切都要在3月28日揭曉。



標題:小米汽車需學賽力斯,“不服就幹”還在否?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4831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