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PC,“聯想們”的陽謀與生意

2024-03-12 18:40:04    編輯: robot
導讀 文 | 山核桃 2003年,當英特爾正式推出第一代迅馳移動技術時,當時的大英詞典裏還沒有“Centrino”這個詞。作爲一種面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技術形態,迅馳技術通過將無线網卡作爲標准配置,集成進筆...

文 | 山核桃

2003年,當英特爾正式推出第一代迅馳移動技術時,當時的大英詞典裏還沒有“Centrino”這個詞。作爲一種面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技術形態,迅馳技術通過將無线網卡作爲標准配置,集成進筆記本電腦內,由此推動PC行業進入了真正的無线移動時代。

而彼時的英特爾也憑借這一技術創新,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歲月,“迅馳時刻”成爲了其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隱喻。二十年過去,隨着生成式AI和大模型等新一代技術的發展,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在近期宣布屬於英特爾的“迅馳時刻”也再度來臨,做出這一判斷的原因在於——AI PC的興起。

與上遊芯片廠商們的熱鬧一樣,終端PC廠商們也紛紛押注AI PC,從战略到產品都列出了詳細的時刻表。

以聯想爲例,在去年10月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首次展示了首款AI PC概念機和一系列原生功能應用,還大秀了自己的生態朋友圈。而在近期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聯想對外展示了最新一代商務AI PC產品。

聯想集團中國區總裁劉軍在一次採訪中將AI PC形容爲“很像24年前的PC行業。”據機構Canalys的預測,到2027年,AI  PC的出貨量將超過1.7億台,其中近 60%部署在商業環境中。

市場對AI PC的觀點也各異。看多者認爲,這是PC行業幾十年以來難得一見的機遇,PC將成爲AI落地,實現普惠的第一入口,但也不乏有觀點認爲,這是PC廠商們在PC出貨量表現疲軟下又一次過於樂觀的炒作。外界更好奇的是,AI PC興起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影響未來AI PC格局演變的競爭因子又是什么?

本文主要結論如下:

1、AI PC確實解了PC廠商們的「燃眉之急」。

2、聯想等廠商押注AI PC,看中的其實是產業鏈重構的機會。

3、AI PC之战,是一場生態、技術和場景的綜合战。

1、AI PC:一場產業鏈的合謀

AI PC之所以走上台前,其實是產業鏈的一場合謀。

首先,從產業規律來看,以大模型爲代表的新一代技術確實爲PC行業帶來了新可能性。

最直接的改變是AI大模型讓終端廠商們看見了PC“智能化”的可能。從產品功能和形態來看,無論是從桌面、筆電、到平板,還是圍繞遊戲、商務等諸多細分場景,PC行業經歷了從傳統PC到智慧PC再到AI PC的演變。 

從場景單一、操作復雜的傳統PC向智慧PC過渡,PC廠商們從應用場景出發,圍繞軟硬件的迭代,無論是如語音智能喚醒、开蓋开機等功能迭代,還是強調手機、平板、筆記本等多設備協同,本質上都是尋求人機交互的新方式。但受限於成本和算力,畢竟PC行業的升級遵循摩爾定律,讓很長時間內PC廠商們的智能化被質疑爲「無意義和無效率的創新」。

但AI PC的到來改變了兩點:一是硬件架構的改變。傳統PC在主芯片架構上以“CPU+GPU”爲主流,但隨着芯片巨頭們將AI芯片陷入AI PC中,形成了“CPU+GPU+NPU”的異構方案,解決了過往算力的掣肘。二是AI PC豐富的功能和更簡易的操作界面設計,提升了人機交互的效率,也爲PC廠商們的產品創新,特別是滿足提升用戶的生產力需求提供了好的切入口。 

當然,AI熱度之外,不得不提的是當前PC廠商們也恰好處在一個周期拐點上。

一是Windows 10退役所帶來的換機需求,操作系統的升級一直是PC市場換機的重要推力之一。是長期都面臨供大於求情況的PC廠商們,經歷了幾個季度的去庫存“攻堅战”後,圍繞供給端的積極調整也爲行業送來春風。 

根據機構IDC的預測,PC市場收縮已觸底,預計在2024年實現增長。據Canalys最新的數據,2023年Q4全球PC出貨量同比增長3%,終止了此前的七連跌。

PC行業由冷轉暖,自然也離不开產業鏈玩家們的推波助瀾。從上遊英特爾、英偉達、AMD等芯片廠商,到下遊的聯想、戴爾、宏基、華碩等筆記本廠商都紛紛宣布入局AI PC。

在這之中,也分爲了兩種陣營,一類是如英特爾、聯想一樣堅定的「All in」派,還有一類則是宏基、華碩之類的謹慎派。兩類陣營之間的差異,拋开營銷因素不談,更多則體現在战略和路线上。

其中,對AI PC最樂觀的要數英特爾和聯想,雙方均爲PC產業鏈的龍頭。

除了率先提出AI PC概念外,英特爾圍繞AI PC已拿出了一攬子方案,從被稱作是「下一個迅馳時刻」處理器Meteor Lake到面向AI推理和部署運行工具套件OpenVINO,正如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對AI PC所展現出的樂觀主義。 

在今年的CES展上,他非常犀利指出,在他職業生涯早期、“PC或者摩爾定律的早期”,技術和產品還是相當令人興奮的;到後來人們更多在談的是更多核心、更高的功耗、更快的IO,多少就會有些“無聊”,即便這些技術也投入了大量心血。但AI PC則不同,他在採訪中興奮地表示:“我們要構建最棒的一些技術,來解決人們的問題;而其步伐之快是過去幾十年都未曾出現過的。” 

聯想也是如此。不僅發布了十余款AI PC,還推出了面向個人與企業且集成AI應用和功能的產品——人工智能雙胞胎(AI Twin) ,以及覆蓋個人大模型和企業級大模型的混合AI框架。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更是AI PC形容爲:“聯想發展35年來的又一次重大機遇。”據聯想的時間表,2024年也是AI PC元年。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 

相比於聯想對AI PC的樂觀,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則表現出了謹慎的態度。去年10月,在宏碁集團的一場閉門法說會上,陳俊聖認爲“這是一個逐漸的過程,不會明天开始就有AI PC,是漸進式的發生。”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也認爲,AI PC在2024年會开始發酵,但還是有一段學習曲线。

不過可以肯定的事,無論是樂觀抑或是謹慎,無論從供給端還是需求端,產業鏈的通力合作下,AI PC爲這一傳統行業注入了新活力。 

2、聯想們的“陽謀”:從組裝廠到新中樞

復盤PC行業過去四十多年的歷史,行業的增長依賴的是摩爾定律,創新的主導者實際上是芯片和操作系統廠商們。隨着上遊技術迭代的放緩,作爲離用戶更近的終端廠商們,盡管產品形態迭代不斷,但始終困在創新的窘境裏,缺乏關鍵性技術驅動用戶需求,因此PC廠商們也只能幹着組裝廠的苦生意,產業鏈中的價值增量也多是來自於用戶自然的換機周期。 

但在AI大模型浪潮下,有了新可能。理解聯想們爲何在此刻如此激進地「All in PC」,簡單來說就是改變產業鏈中的地位,從組裝廠成爲AI時代的新入口,能獲得的價值增量更多了。

首先,PC經歷數十年的發展,作爲傳統產業其角色定位與生產力已緊密連接,而AI本身就是一場關於生產力的革命,更有望成爲AI落地的第一入口比手機、平板等更容易講述生產力的故事。 

其次,PC廠商們也可以借AI東風,重塑自己的生態。一方面利用AI解決串聯自己的終端產品,帶來新產品的突破,解決PC同質化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加速建立AI時代下的新夥伴生態。 

畢竟,在PC領域,無論是Wintel聯盟,還是英特爾、英偉達、AMD三大巨頭在異構計算時代的合縱連橫,都說明了最終勝利的並非技術領先者,而是有着強大生態壁壘的玩家。

以聯想爲例。除了發布十余款AI PC外,還將AI內嵌進平板、手機、智慧大屏等多種終端設備,形成多終端的互通。於此同時,聯想還與微軟、英偉達、英特爾、AMD、高通等企業,在智能設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領域持續深化战略合作。 

最後,更爲重要的是產業鏈角色的轉變。終端廠商可以從單一的設備制造商轉變爲提供更多價值增量的服務商,做AI時代的賣水人、賣鏟人。

一方面,隨着端側大模型進入PC,過去的大量應用會被AI PC自帶的AI Agent取代,同時聯想們通過自建AI操作系統形成AI原生應用生態。軟硬件協同下,PC廠商及其應用生態合作夥伴有望通過提供除硬件之外的AI服務和解決方案獲得更多價值增量。西南證券就將AI PC之於傳統PC的意義,比作自動駕駛對於傳統整車,會在硬件端和軟件端同時產生突破性創新和商業價值上的賦能。 

另一方面,在軟硬件外,大模型時代下算力既是新生產力,也是一門新生意。終端廠商依靠過去的IT經驗沉澱,不止是做終端的智能設備的生意,而是走向B端和上遊,做更定制化的生意。 

比如聯想反復強調的“全棧智能”战略。從2017年开始,聯想就开始圍繞“端-邊-雲-網-智”的新IT架構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目前已形成了包括AI內嵌的智能終端、AI導向的基礎設施、AI原生的方案服務三大方向。 

“AI內嵌的智能終端”對應一系列的智能設備升級,“AI導向的基礎設施”則是聯想多年的AI服務器布局,而“AI原生的方案服務”就是聯想在大模型時代下“賣的鏟子”。聯想明確表示自己不會做通用大模型,而是與產業夥伴合作基於現有的通用大模型進行二次深度开發,完成對個人大模型和企業大模型的構建。

總之,AI PC革命下,PC有希望成爲AI時代的新入口,聯想們既能掌握用戶的數據與需求,圍繞軟硬件進行創新與迭代,又能協同芯片和基礎大模型廠商們在算力、算法等方面進行優化與合作。 這樣一來,從賣硬件到賣水、賣鏟子,PC廠商們也就在產業鏈中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成爲PC產業生態的核心中樞之一。

3、AI PC,還只是AI Ready

可以肯定的是,隨着產業鏈玩家的推動,無論是終端PC廠商產品發布節奏的加速,抑或是英特爾等芯片巨頭相互間生態的綁定,AI PC已是大勢所趨。但無論從場景、技術以及生態方面,當下的AI PC還屬於AI Ready 階段,行業玩家們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諸多看得見的挑战。

正如聯想和IDC在《AI PC產業(中國)白皮書》中所言:“AI PC的發展是一個動態概念,只有各項價值和核心特徵互相支撐,互相促進,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首先,由於AI PC處於產品早期推廣階段,從產品創新擴散理論來看,終端廠商們的早期產品如何將AI內嵌與用戶生產力場景結合,解決實際痛點,催化換機需求成爲了關鍵。 

一方面,這對廠商們軟硬件的集成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圍繞用戶的不同需求,將AI PC的端側AI能力融入實際工作流程之中,畢竟大多數用戶對AI能力的感知還是停留在軟件側。另一方面,則也考驗着廠商們對產品线的梳理、定位與資源分配。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副總裁、中國區消費類產品事業部總經理範子軍就提到,目前AI的概念有些被擴大化,應用於PC產品上的真正AI應該做到軟硬件結合,且具備一定的自學習能力。 

其次,從核心處理器到其他零部件,AI PC也需要產業鏈的技術新迭代。

在核心處理器上,隨着未來在終端運行大模型的復雜度持續提高,終端處理器仍需持續迭代。軟件上,當PC內置大模型,就需對大模型進行壓縮,如何在不顯著降低模型性能的前提下,節省存儲空間、提高計算效率、加速推理過程,還有許多工程化問題待解。而在一些結構組件上,終端運行大模型要解決散熱問題,要重新設計機器外殼和結構件,採用更好的散熱材料等等。 

畢竟PC是一個傳統行業,只有當技術落地實際場景,解決用戶實際痛點,用戶愿意換機的需求才能有看得見的提高。

而這自然也需要生態的加持。PC廠商們、芯片廠商等供應鏈的協作下,才能進一步加速AI PC從價位到產品到場景的滲透。 

畢竟,比起大模型等一些尚屬黑箱的技術或產品,持續近半個世紀的PC行業已經沒有什么特別的祕密,本質上既是一門消費驅動、依靠產業通力合作的生意,也是一場生態、技術和場景的綜合战。在AI PC時代,無論最後誰會勝利,成爲產業鏈新的話事人,都離不开這一樸素的定律。 

參考資料: 

1、華創證券:《AI PC革新端側AI交互體驗,PC行業有望量價齊升》 

2、西南證券:《AI PC:深入變革PC產業》 

3、IDG、聯想:《AI PC產業(中國)白皮書》 

4、解碼Decode:《關於AI PC,聯想和英特爾過於樂觀了嗎?》、《爲什么說AI PC改變了PC產業?》 

5、黃燁鋒:《再聊AI PC,這東西真的是PC行業的拐點嗎?》 

6、量子位:《全棧智能才能兌現AI紅利?》 

       原文標題 : AI PC,“聯想們”的陽謀與生意



標題:AI PC,“聯想們”的陽謀與生意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4469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