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編織夢想,重構未來。
過去一年,生成式AI爆發式增長,掀起新的科技浪潮。
這種技術的趨勢性毋庸置疑。但不可忽視的是,在資本市場中,總有一些公司會以“蹭熱度”的方式去加入其中,比如此前的元宇宙。
這波浪潮的源頭,是ChatGPT,OpenAI推出的大模型。這家公司的CEO奧特曼曾這樣說道,生成式AI的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仍在“摸索中前進”。
在上遊產業鏈上,比如英偉達這種AI芯片企業,已經是賺得盆滿鉢滿。
但在中下遊,目前還沒有特別見效的盈利模式出現。特別是生成式AI大模型這個領域,各個巨頭都還在燒錢探索的階段。
不久前,百度的2023年財報發布了。按照國內多家主流財經媒體報道的說法:“百度要借AI起飛了。”
圖源:AI
營收大漲、淨利潤大漲,再加上AI助力,這應該是非常漂亮的成績單。不過尷尬的是,百度的股價在財報當日便开始震蕩式下行,美股與港股的價格都落到了100以下。
這讓人有些困惑,比如英偉達,其股價一飛衝天,盡管不是每個交易日都是上漲,但今年來,收盤價已經翻倍;入股了OpenAI的微軟,年內也是上漲。
爲何投資者對百度不上頭?百度究竟有沒有靠AI掙到錢?百度的AI战略在未來能不能掙到錢?
01
大公司如何靠AI賺錢?
AI概念去年到今年的爆發式增長,來源於生成式AI。
其他AI的形式也一直在快速地更迭與進步。如今AI的商業模式重點關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無人駕駛、生成式AI、算法優化等方向。
英偉達無疑是靠AI賺到大錢的公司,從2022年11月30日ChatGPT發布到如今,一年半時間,市值從4163億美金狂飆到22175億美金。
堅持發展AI生態長達18年的英偉達,如今終於开花結果,並憑借自己AI算力芯片上的絕對市場優勢,成爲最大贏家。
如今其他芯片公司甚至AI公司也开始自研AI芯片,如國內華爲的昇騰AI芯片,但短時間內還沒有能匹敵英偉達的對手。
至於最爲火熱的生成式AI領域,其實都在燒錢尋找盈利方向的階段,如擁有過億日活ChatGPT、生成視頻大模型Sora背後的OpenAI,2023年營收不過13億美元,主要通過ChatGPT Plus每月20美元的訂閱費用,以及與大企業合作的企業版ChatGPT收費。
然而大模型的運行、研發都需要大量AI芯片、電費、人工費用,2019年开始投資OpenAI的微軟,累計已經投入了150多億美金。當然,OpenAI作爲全球最爲領先的AI大模型公司,仍有足夠多的機遇和時間去探尋最優的商業化模式。
圖源:OpenAI官網
AI還有一種盈利模式,就是爲舊有業務“降本增效”,精簡人手,縮短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如投資OpenAI的微軟,微軟智能雲四季度收入258.80億美元,同比增長20%,其中微軟雲平台Azure四季度增長率中,有6個百分點歸功於AI;AI讓微軟Office365本季度收入增長17%,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4.2%。
AI還能改變傳統領域,如AI智能駕駛。德賽西威作爲國內唯一一家使用英偉達Orin芯片的供應商,在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的國內市場,第三方供應商中位居第一(12%)。智能駕駛業務2023年上半年營收達到18.39億元,同比大增113%。
總的來說,AI覆蓋的領域非常廣,相關的商業模式也很多,但大都在探索階段,真正能實現良性現金流的盈利模式,並不多。
此外,如果AI應用能夠不斷湧現,未來AI應用平台,也會成爲擁有大模型的公司的商業目標。
而百度作爲老牌互聯網公司,從幾年前便开始喊出“All in AI”的口號,又在AI挖到了哪些礦?
02
百度目前靠什么掙錢?
先來看百度的2023年成績單。
2023年,百度總營收達1345.98億元,同比增長9%;淨利潤287億元,同比增速高達39%,均超過市場預期。
其中,第四季度營收349.51億元,略低於市場預期,但同比增長 6%;淨利潤25.99億元,同比下降高達48%;扣非後淨利潤77.55億元,同比增長44%。
圖源:百度財報
據媒體報道,李彥宏還透露:“近期我們开始從文心一言中獲得增量收入。2024年相信這一增量收入將增加到數十億元人民幣,主要來自廣告和人工智能雲業務。”
2023年百度核心收入1035億元,其中三大業務爲:在线營銷,智能雲,自動駕駛。
其中在线營銷收入達到751億元,同比增長8%,佔百度核心收入高達72.6%,如何以AI賦能廣告收入,減本增效,是百度高層的核心關注點。
03
在线營銷中AI的助力多少?
在核心的搜索營銷領域,百度推出了輕舸、品牌智能體等AI營銷工具。
其中輕舸可以重構營銷工作流、自動生成營銷素材等,幫助廣告主提升投放效率;品牌智能體則類似定制版的AI品牌語音助手,可通過多輪對話爲用戶提供更精准、個性化的服務,包括洋河、飛鶴、京東、海爾等企業已經上线了這一服務。
據財報後的電話會議,百度利用AI大模型增強了廣告的定位能力、競價系統,廣告客戶轉化率提高了22%,銷售线索獲取成本降低了5%。
電商領域,百度推出了AI賦能的慧播星和智能導購。其中慧播星是首個AI全棧式數字人直播解決方案,可以進行直播電商;智能導購則基於AI對消費者進行智能分析,並提供導購建議,促進交易達成。
圖源:慧播星官網
據CMB招銀國際研報預測,2024年百度廣告收入將同比增長7.3%,其中AI生成廣告收入將貢獻2%的增長。
這個增速並不高,這也意味着,如果按照這樣的增速,與百度在AI上面的投入相比,這顯然是不劃算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去年國內在线廣告市場數據,以及Meta的廣告收入情況,做一個對比,會更有概念。
同時,百度也在重構旗下的一些產品,將其變爲“AI原生應用”,意思就是把AI深度融入進這些應用裏面,從而增強用戶粘性,如百度APP、百度文庫、百度電商、百家號等。
這些有沒有作用?
作用是有的。據報道,2023年8月,百度文庫加入了PPT智能生成、文檔智能生成等AI能力後,9月份會員主動开通付費率年同比增速超過50%。
這裏就不得不提到,百度的競爭對手。
去年國內大模型之战打得如火如荼,先不說同樣做AI的公司,其他領域的公司,也在投入巨資競賽大模型。
大模型這場仗其實很殘酷,最終生存下來的應該不多,但現在跑在前面的,未必就能夠一直保持位置。
而在生成式AI上,OpenAI幾乎是難以逾越的高山,前有猛虎,後有追兵,只是目前商業模式還不夠清晰,變數較大。
04
雲服務爆發價格战
作爲百度第二大核心業務,百度智能雲第四季度營收高達84億,其中AI大模型爲雲業務帶來約6.6億元增量收入。生成式AI和基礎模型的收入佔AI雲收入的8%,預計今年AI帶來的增量收入將達到數十億元。
自發布以來,文心大模型的推理成本已降低至去年3月版本的1%。李彥宏認爲,百度在訓練和推理方面擁有中國最具成本效益的AI基礎設施。
而文心大模型的日調用量已超過5000萬次,季度環比增長190%;去年12月,約有2.6萬家企業調用文心大模型,季度環比增長150%。
根據此前季報數據,百度智能雲2023年Q1、Q2營收分別是42億、45億,Q3營收並未披露,而Q4營收則快速增長到84億。結合前文,AI應是Q4營收增長的因素之一。
圖源:百度智能雲官網
然而快速增長的百度智能雲仍要面對復雜的市場競爭。
一是體量仍不算大。根據國內各大雲廠商2023年上半年營收分析,阿裏雲、移動雲、天翼雲都有400多億的營收規模,華爲雲、聯通雲也超過200億,而百度雲上半年僅爲87億,仍未進入第一梯隊。
二是2024年雲廠商已經掀起價格战。阿裏雲平均降幅20%,而京東雲積極迎战,宣布價格還要“再低10%”。
三是各個競爭對手也开始上线自己的AI大模型,如阿裏雲的通義大模型已經覆蓋超過30款雲產品;華爲盤古大模型升級到3.0版本,覆蓋更多行業;騰訊混元大模型爲20多個行業提供超過50個大模型解決方案。
價格战引起了連鎖反應,同時也讓不確定性加劇。
在美股市場上,同期的海外雲廠商也也非常強勁,如據微軟四季度財報,AI 推動微軟Azure和其他雲服務增長了30%;同樣發力AI的谷歌,四季度谷歌雲同比增長了25%。相比之下,百度智能雲受益於AI的增長能力似乎還有差距。
05
起大早趕晚集的智能駕駛
百度的最後一個核心業務,是智能駕駛。
在財報中只提到,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蘿卜快跑,總服務量超500萬單,並於國內十來個城市落地,但仍是困在各個“示範區”內,並未真正开始商業運營。
其實,百度在投入智能駕駛業務8年後,今年面向消費市場推出了量產智能汽車:極越01。
極越品牌由百度和吉利合作开發,搭載了百度自家的智能駕駛方案。這種模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華爲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但不同的是,據懂車帝數據顯示,2024年1月這款車只售出218台。
遙想2017年,加盟百度的陸奇喊出“ALL in AI”,阿波羅計劃整合超過50家夥伴,沒想到7年過去,整車夥伴僅有吉利推出極越,而智能駕駛方案也被華爲後來居上。
圖源:極越官網
如今,中國汽車市場繼續內卷,搭載華爲智能駕駛方案的車型不僅熱銷,智駕能力還覆蓋了全國,表現也是一流水平;小鵬智駕同樣得到不少好評,蔚來、理想、比亞迪等也在迎頭趕上。
而百度的阿波羅計劃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不僅期待的無人駕駛窗口仍未來臨,如今L2~L3級別的市場也基本被後來居上的玩家佔據。
所以,能夠寄予希望的便只有無人出租車業務蘿卜快跑,一旦法規等成熟後,可能會成爲一個大的收入來源。
只是短期內來看,沒有見效的時間表。
06
總結:每條战线局勢膠着
可以看到,百度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
AI的大爆發猶如一把雙刃劍,既是一個公司發展的推手,也造就了更多的競爭者。
而其中最爲緊迫的是,百度不得不一邊進行大量的投入去搶跑,一邊調整自身的業務,把海量的研發投入放在AI和人才引進之中。
去年百度的研發支出達到242億元,較2022年增長4%。據百度指出,這主要由於支持生成式AI研發投入的服務器的折舊开支及服務器費用。
百度將AI深度結合到自己的三大核心業務——在线廣告、雲、智能駕駛中,這三大業務則分別代表現金流、第二增長曲线、以及未來。
在廣告業務中,如果還要牽扯精力去應對短視頻、直播以及電商,這對於當前的百度並不是好事。
特別是移動應用中,對手很強,前期的競爭並沒有拉开距離,甚至是沒有分出勝負。
比如被寄以厚望的文心一言APP,雖然用戶量突破了1億,但根據Similarweb數據,2023年11月到2024年1月,月活數據都在1300~1600萬徘徊,而ChatGPT的月活則是可怕地維持在16、17億,阿裏巴巴通義千問的月活則從140萬漲到640萬。
AI原生應用是否能夠將應用數據拉上來,不確定性仍然較大。
圖源:文心一言公衆號
從月活數據就可以看出,2023年第四季度百度APP月活6.67億,相比同年第二季度的6.77億,還下降了1000萬。
百度智能雲業務中,AI賦能能否讓百度在行業的位置大幅提升?一是AI究竟能夠賦能提升多少效率?二是國內雲市場的價格战打響。
接下來怎么走?大家都在看。
至於智能駕駛,百度仍在發力蘿卜快跑的L4級無人駕駛方案,這需要龐大的算力和優秀的AI算法支撐。
目前業界呈現兩極分化的局面,一方面是挑战L4的國內外多家智能駕駛公司或倒閉或退市,另一方面是華爲、小鵬等方案,從L2向L3往上試探,其中華爲還稱,不斷積累車主數據,每周迭代一次。
總之,都在跑,看誰先。
李彥宏曾談論文心一言追趕GPT:“也許很快,也許永遠也趕不上。”
全球的AI行業仍在飛速發展,視頻生成AI大模型Sora亮相,Claude3號稱全面超越GPT-4、國內諸多智能駕駛企業衝擊量產L3,更有在智能家居、醫療、工業等領域的發展。
百度的轉型,困擾了李彥宏多年。
作爲國內老牌的互聯網公司,每家都有自己的立身之本,這種核心業務的原生問題直接影響了公司的後續發展。
AI的未來,幾乎沒有人質疑,但誰來爲大家展示未來,大衆未必那么在意,更在意的是,你能提供什么?誰會更尊重用戶?
原文標題 : ?百度靠AI賺到錢了嗎?
標題:百度靠AI賺到錢了嗎?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44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