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世明編輯|大 風
人形機器人又“火”了。過去一月裏,關於人形機器人的消息層出不窮。
譬如,國產人形機器人公司MagicLab放出機器人演示視頻,視頻中機器人不僅可以空翻,其驅動器還能直接吊起三名成年男性;均勝集團在2024年度盛典首次亮相名爲賈維斯JARVIS的人形機器人;Meta聯手紐約大學开發機器人框架OK-Robot。
相比以上這些消息,馬斯克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的言論得到了更多關注。馬斯克表示擎天柱人形機器人正在快速發展。Optimus(擎天柱)最終可能成爲公司最大的業務。
圖: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擎天柱)
消息面的利好,也讓不少證券公司做出了樂觀的評價。不少證券公司表示人形機器人正處於0-1、將形成巨大產業趨勢。其中,華金證券認爲24年或將是人形機器人行業的量產元年。
當所有人都沉浸在“展望未來”的臆想之中時,或許只有在人形機器人板塊“虧麻”的散戶們才知道,這不過又是一陣“割韭菜”的妖風罷了。
人形機器人概念能夠被資本一而再、再而三的爆炒,核心就在“未來”二字上,但未來何時才能來?資本沒有給明確答案,被技術難題和商業化難題攔住的一級市場,也看不見答案。
煽風點火、資本大炒
2023年12月29日,國內人形機器人獨角獸優必選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爲年內最後一支上市新股,並順利拿下了“人形機器人第一股”的頭銜。 繼優必選成功上市後,2024年伊始,海外人形機器人領域再傳“捷報”。
斯坦福華人團隊的炒菜機器人Mobile ALOHA火爆全網,可化身全能保姆,把炒菜、洗衣服、打掃衛生、整理衣物等家務活全部搞定,甚至能幫助人刮胡子,而成本僅需3.2萬美元。
由此,在二級市場上,資本开始對機器人相關概念股進行輪番爆炒,機器人板塊一度收獲了巨大漲幅。
其中,產品可用於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智微智能、冷成形裝備產品的下遊應用拓展至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思進智能1月9日收盤分別實現9天6板以及7天5板,主營六軸多關節工業機器人的愛仕達1月10日收盤四連板。
此外,泰爾股份、宇環數控、晉拓股份、新時達、智能自控、百勝智能、東方精工、弘訊科技、泰禾智能、越劍智能等多家個股均出現過漲停。
諸如這樣的市場動向,從來少不了蹭熱點、炒概念的企業。據財聯社不完全統計,近期包括天奇股份、江蘇雷利、領益智造、夏廈精密、麥捷科技、超捷股份和博威合金等在內的多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相關布局。
無論何種形式的瘋狂炒作都像一陣風,炒作之後都是一地雞毛。很快,機器人概念股便迎來了集體降溫。前面提到的智微智能、思進智能、愛仕達等企業,近期股價均已明顯高位回調。 這不是人形機器人概念第一次被爆炒。
這幾年來但凡是有人形機器人相關的利好消息,無論實際情況,只要聲量足夠大,總會有市場資金集中出擊,引領更多貪婪的投資者入場,玩起擊鼓傳花的遊戲。
單以2023年來說,在特斯拉 Optimus、智元機器人、宇樹 Unitree H1等消息的不斷刺激下,以及各種新鼓勵政策的出台,導致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反復“高潮”。
不同的地方在於,那些敏銳的機構資金們總是能夠做到早進場、高點喫肉,而追熱點的散戶們則是晚進場、高位站崗。
爭先恐後,躬身入局
即便在二級市場上,人形機器人總能成爲擊鼓傳花中的“鼓”,但這似乎並不妨礙企業們接連踏足這一領域。
或許,這其中有不少企業就是衝着擊鼓傳花去的,但也不排除有“真正想爲人類开闢一個新時代”的企業。 事實上,我國的機器人研發20世紀70年代初,其實並不算晚,但由於沒有市場拉動,與國際拉开了一定的距離。
近幾年來,伴隨着人口紅利優勢消失,工業化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這也給我國機器人產業帶來了機會。尤其隨着國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勵政策,整個機器人行業迎來了顯著發展。
作爲通用型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相比其他類型機器人技術難度更高,但同時也意味着更大的價值。於是國內不少大廠入局了這一細分領域,並相繼發布了相關產品。其中,小米於2022年8月11日發布的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鐵大),最受關注。
圖:雷軍和CyberOne(鐵大)
時間來到2023年,隨着人工智能全球熱潮持續湧動,“人形機器人”被視爲未來產業的下一個黃金賽道。這再次加速了科技企業們的入局。過去的一年裏,包括追覓科技、智元機器人等老牌機器人廠商,以及小鵬、科大訊飛等大廠,紛紛發布了自家人形機器人產品。
除了大廠們躬身入局,不少小微企業也懷揣着夢想,在資本的助力下,爭先恐後地走進了這一賽道。
據中國機器人網統計,2023年1月1日到12月15日,國內共有9家人形機器人企業獲得累計超過19億的融資,其中有3家企業單輪融資金額超億元,人形機器人創企智元機器人更是在接近半年的時間裏連續獲得五輪融資。
行業玩家不斷增多,政策端也在繼續加油添火。2023年年末,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的人形機器人發展目標。
其中包括“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批量生產,在特種、制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範應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機制和手段等一系列目標。
盡管機器人市場空間巨大,也被標榜爲人類未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未來不能當飯喫,技術也不會因爲喊口號就迎來突破。
技術方面,目前我國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等70%的核心零部件還嚴重依賴進口。商業化方面,全球人形機器人企業均面臨着難以大規模商業落地的困局。
商業價值,遙不可及
技術和商業化是攔在人形機器人面前的兩塊巨石。這兩塊巨石讓人類清楚地認識到,人形機器人所意味的賽博生活還很遙遠。 人形機器人是一個極爲復雜的混合系統,所涉及的技術難題頗多,其中任何一個核心技術突破,都足以讓背後的技術人員獲得諾貝爾獎。
大衆能夠看到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對於背後的企業來說,不過是一個演示品,一個用來拉投資的工具。
換句話說,人形機器人的表演性質大於實用。問題在於,資本天然逐利,在投資之後何時才能擁有收益,這個問題沒有任何一家人形機器人企業能夠拍胸脯做出保證。
目前,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仍處於技術探索和發展的早期階段,其商用價值還遠遠看不到。
以波士頓動力來說,由於成立26年卻至今難以盈利,已經慘遭三次“賣身”。時間线上,其2013年被谷歌從美國軍方手中收購,2017 年谷歌又將它賣給軟銀集團。到2022年,軟銀又將波士頓動力賣給了韓國現代。
圖:波士頓動力人形機器人
作爲行業技術水平最爲頂尖的企業,波士頓動力也曾嘗試過商業化。軟銀曾爲了支持波士頓動力开發面向企業和消費者的商業化機器人Spot Mini,還投資了3700萬美元(約2.3億人民幣)。
可惜的是,錢砸下去了,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報。
研發高、造血難,這不是波士頓動力一家的問題,而是所有人形機器人企業所面臨的問題。以國內的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來說,至今同樣處於虧損階段,未能實現盈利。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3年上半年,優必選分別虧損了7.07億元、9.175億元、9.874億元和5.479億元,虧損數額持續增加,系“流血”上市。
從商業化層面來看,優必選生產的人形機器人包括用於教育場景的人形Yanshee偃師、人形Alpha Mini悟空(教育);用於通用服務場景的Walker系列;用於消費場景的人形Alpha Mini悟空(非教育)等。
但人形機器人在優必選的營收貢獻中佔比較小,2020年-2023年上半年,優必選人形機器人的總收入貢獻比均不超過10%。
不難看出,要想獲得人形機器人背後的巨大價值,企業必須具備持續盈利的實力和技術創新的能力,兩者缺一不可。當然,懷揣人類夢想去埋頭苦研,自然令人敬佩,但打着“未來”的概念招搖撞騙,則只會令人不恥。
原文標題 : 馬斯克再次帶火人形機器人,資本炒作下成色幾何?
標題:馬斯克再次帶火人形機器人,資本炒作下成色幾何?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3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