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辦公行業,最近有且只有一件大事。那就是釘釘和飛書之間的AI大模型之战。
過去我們一般認爲,移動辦公三分天下。釘釘、飛書和企業微信各有擅長,飛書適合中小型團隊,釘釘適合大中型企業和體系龐大的零售業態,而企業微信則適合對微信私域流量有高度依賴的企業。三者側重不同,發展方向也差異明顯。
但當時間來到2023年,伴隨着AI大模型的爆火,飛書和釘釘表現出對這一機遇的高度認可,展現出了近乎一致的“AI步調”。
2023年4月,釘釘啓動智能化战略,接入阿裏系的通義千問大模型。8月,釘釘17條產品线、55個場景接入大模型,並推出數字員工。到了今年1月,釘釘推出了AI助理功能,其服務範圍幾乎覆蓋釘釘所有產品线,接下來還將在4月上线AI助理市場。
而飛書幾乎無縫推進了同樣的智能化節奏。2023年4月,飛書推出了交互式AI助手“My AI”。隨後在11月提出了“AI Ready”目標,並推出了依托大模型能力的“飛書智能夥伴”。
可以看到,無論是助理還是夥伴,釘釘和飛書的智能化切口都是一樣的。即通過大語言模型能力來調動辦公軟件功能,提供辦公場景的AIGC服務。
同樣的應用,同樣的客戶,同樣的大模型。
這次移動辦公平台罕見的短兵相接,究竟會帶來什么?
移動辦公場景的AI革命,會演變成最近很火的《繁花》,還是像很多科技故事一樣,最終變成一本《一地雞毛》?
面對這場剛剛开演的大戲,雖然一切論斷都爲時尚早。但我們可以在思辨中,共同來尋找一些答案。
花團錦簇的對壘
首先有請正方發言,釘釘和飛書如此重視AI,這件事的合理性在哪裏?
跟大家一樣,最近我們也是剛追完《繁花》。其中,爺叔剛开場時候說的話讓人印象深刻:上海人做生意講究三個頭,派頭、噱頭、苗頭。
這句話同樣也可以放在今天,互聯網人做生意也講這三個頭。釘釘飛書齊聚AI賽道,核心原因就是“三頭具備”。
讓我們倒過來說,首先是苗頭。
所謂苗頭,就說“大模型+辦公”這個組合,本身的合理指數簡直爆表。自從ChatGPT一出,眼尖的打工人就發現了這東西多么適合職場摸魚。啊不對,是多么適合“提升辦公效率,降低場景協同成本”。
無論是內容生成,記錄整理,還是跨部門查詢知識,AI大模型的功能簡直是爲職場人量身定制。這個事情天日昭昭,從比爾·蓋茨、奧特曼這些大佬,到一枚最爲普通不過的打工人,都能輕易感受到大模型帶給辦公的震撼。所以很多科技巨頭都認定,辦公和教育,是大模型最先落地的兩站。
這種情況下,AI辦公成了命中注定的機會。而移動辦公平台就成爲距離這個機會最近的行業。苗頭如此旺盛,不抓豈不可惜?
所謂噱頭,是移動辦公平台的AI化,找到了一個非常容易理解,同時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賣點。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無論是釘釘的AI助理還是飛書的智能夥伴,都在給AI能力強調出一個“擬人”的概念。
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對AI的理解千差萬別,但對助理的理解都非常清晰:那是一種領導有而我沒有的事物,那意味着可以找個人來替我幹活。至於這個人是真人還是AI,顯然也並不太重要。
這樣一個生動的故事,可以非常直接抓住用戶需求。於是我們看到飛書和釘釘紛紛將智能化重心放到“夥伴”“助理”這個概念上。
飛書提出智能夥伴可以用在內容創作、內容總結、數據分析、場景構建、系統搭建等業務場景,並且其具備开放的AI服務框架,可以讓企業根據業務場景來更換大模型。
而釘釘則宣布7.5版本全量上线AI助理,它綁定在通義千問上,可以帶來報銷制度、周報生成、差旅管理等功能。釘釘還宣布未來三年將在釘釘市場孵化1000萬AI助理,並將在4月上线“AI助理市場”。
哎,說句題外話。AI助理市場,那就是买賣AI助理的地方。這怎么好像還有點賽博朋克的味道?
以後會不會產生這樣的對話?“今天你买了幾個小助理啊?”“不多,才三個。有個助理不聽話,轉手又給賣了。”
總之,核心賣點是平台引進新技術時很難找到的東西。但AI與移動辦公的結合,已經坦白清晰的把核心賣點,也就是那個“噱頭”交在了廠商手中。
最後來說說派頭,也就是釘釘和飛書目前所佔據的市場格局。這個市場格局帶來了市場自信,讓他們可以更大膽、主動地推進智能化战略。
目前在移動辦公領域,有規模的只有釘釘、飛書、企業微信。微信系產品向來獨立於其他生態,不會輕易做大幅度的技術創新。而百度如流、金山WPS等確實在AI能力上更爲激進,但其用戶規模還小。
所以,市面上只有釘釘和飛書,有用戶規模且有技術創新能力。這局遊戲,將在很長時間裏保持“二人轉”的場面。
目前來看,釘釘在智能化上走在更前面,可以實現全开放的AI能力。飛書緊隨其後,二者基本沒有明顯代差。
移動辦公+AI大模型的故事,在互聯網語境裏是無論如何也能講通的。
未摘幹淨的雞毛
好了,正方發言結束,那就該唱唱反調了。
提到移動辦公平台,可能很多用戶印象沒有多好。這也難怪,畢竟提起上班,大家可能對所有東西印象都不好。但移動辦公平台媚老板、PUA打工人、捆綁企業等負面評價確實還歷歷在目。推動智能化這件事,可能對這些問題不會造成很大改觀,甚至還會帶來一些新問題,從而讓移動辦公行業沒有摘幹淨的雞毛,變得更復雜一些,比如說:
1.背後模型的差異化難題。
目前階段,釘釘和飛書的智能化,都綁定在背後阿裏與字節的大模型能力上。飛書發布的智能夥伴主要基於雲雀大模型,而釘釘的AI助理則底層全部由通義千問來支持。但要實事求是地看到,目前大模型本身處在“量多而質不優”的狀況裏。各家大模型的差異化是什么?未來能否以模型本身獲得智能體驗的不同?這些問題都無法回答。
模型能力的趨同,就會導致產品層面的差異模糊。釘釘和飛書的AI能力到底有什么不同,具體怎么選?恐怕在全开放之後也會變成一個各說各話的問題。這也就導致廠商主攻AI能力,但反而最後用戶的抉擇要素不在AI上。想要避免南轅北轍,釘釘和飛書需要盡快將宏大敘事下沉,聚焦在具體、精准的AI功能與體驗上。
2.與ChatGPT的爭奪战。
AI辦公當然很好,肉眼可見身邊很多朋友都選擇了和AI共同工作。從大廠到體制內,如今都在用AI。但是問題來了,好像大多數朋友的選擇,都是直接用ChatGPT?
事實上,想要在移動辦公平台用AI,前提是需要了解平台功能,形成平台應用習慣。而這本身就是有門檻,有學習成本,並且需要在企業側自上而下推動。反過來,類ChatGPT的C端應用沒有門檻,完全开放,並且往往智能化水平更高。這其實更符合打工人自下而上進行AI化的訴求。釘釘此前被詬病的一點,就是功能非常復雜,學習成本較大。除非領導要求用,員工自己是懶得用的,而加入AI之後這種情況會得到好轉,但顯然也不如直接調用AIGC平台來得省事。
所以說,AI大模型不僅帶來了新的機會,也一定程度上給辦公平台帶來了新的對手。
3.最大的敵人是,“想象一下”。
由於現在移動辦公、在线協作類平台的AI能力並不多,使用體驗也欠打磨。所以可以看到這類平台在進行AI功能發布時,發言人總是說,“請想象一下,未來……如果……那么……”。
這個句式說多了,一些問題也來了。正所謂成也想象一下,敗也想象一下。當用戶現階段真正用上AI辦公體驗,會發現跟想象裏“AI助手”的能力差異還是很大。經常聽不懂需求,找的東西驢脣不對馬嘴,執行的操作還要自己重新檢查一遍,告訴你這個功能還沒上线,那個功能敬請期待。
這就好比說,公司通知明天給你配個助理,你滿懷期待高興了一晚上,結果上班發現這位助理年方三歲,說什么都不是很明白的樣子。好么!原來是來給領導帶孩子的。好么!原來是來陪領導玩AI的。
對於這個問題,飛書在強調“AI Ready”的概念。飛書CEO謝欣說,“目前 AI 能力還很有限,它不一定能讓我們的每一項任務都如期所愿。我們當下更重要的是先讓自己做到 AI Ready”。
那打工人可能就要有點情緒了。你們的功能不如期所愿,領導就拿我的時間和精力來Ready?那我被AI氣出甲狀腺結節的時候,要求你退錢ready不ready?
所以說,如果不能克服一系列技術與產品挑战,盡快將AI能力變成真正好用、易用,且誤差很小的辦公功能。AI繁花,還是很可能最後不了了之,變成一個時期裏的一段故事。
就像很多類似的故事一樣,被互聯網記住,但被廠商和用戶遺忘。
各自江湖各自路
其實,現階段釘釘和飛書的AI大战,並不是那種高強度的紅海爭奪。二者雖然技術手段和產品方案差不多,但他們的發展訴求是不同的。
簡單來說,飛書依舊需要解決用戶規模的問題,而釘釘則需要盡快提升商業化水平。
從去年8月拆分以來,釘釘需要面臨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市場化競爭,這就導致以虧損換規模的時代需要盡快結束。而釘釘面臨的問題,大概可以歸納爲,大企業不想被綁定,小企業不想花錢。面對中國辦公軟件付費習慣本身就不好的大環境,釘釘需要找到更多商業支點來完成付費轉化。
對於飛書來說,目前階段主要的用戶群都被企業微信和釘釘分走,留給飛書的更多是較爲分散的新興行業用戶,而且肉眼可見的未來中,也沒有成規模的行業能走進來。
所以,釘釘飛書的AI大战,不是要直接從對方那裏搶客戶,而是各自江湖路要各自走,要解決自己的問題。那么,怎么解決?
首先,二者都需要解決企業不想被辦公軟件綁定這個老大難話題。
對於大中型企業來說,上雲都非常謹慎克制,更別說把整個辦公體系放到單一應用上。而當辦公平台加上能吸收數據、理解數據的AI能力,那么這種“綁定感”會變得更加具有壓迫力。
這種情況下,辦公平台一方面需要強化安全能力,給出可信的安全方案。同時還需要提供更加軟化、靈活的應用策略。不是企業把辦公放到平台上,而是平台成爲企業辦公的一小部分,一個選擇。
在這方面可以看到很多嘗試。比如飛書智能夥伴支持企業採用包括开箱原生版本、白盒化訂制、手動搭建、接入第三方模型四種使用方式。更加大幅度、高強度推進被集成战略,是釘釘和飛書在智能化過程中的必選項。
其次,是釘釘更加看重的商業化能力。
AI給辦公在线辦公軟件商業化帶來的期待,一方面來自整體用戶體驗的升級,同時也來自單體應用的不可替代性。假如辦公平台能夠快速拿出具有極大應用價值,且缺乏競品的AI功能,那么在目前AI付費升溫的大環境下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比如說報銷應用、差旅應用這種能夠解決企業用戶實際問題的應用,都有被AI深挖的可能性。企業需要的是某種能力的飛躍式升級,而不是整體化,但缺乏重點的AI加持辦公。
再次,是飛書或許會更加看重的客戶群挖掘。
在這方面能夠看到兩種嘗試。一種是辦公軟件從通用性走向專業性,提供特定行業的定制版,以此开拓實體經濟規模龐大的客戶群。這個領域,可以將AI能力與專業需求、專業系統結合,從而提供具體行業的辦公智能化方案。
另一種嘗試則是移動辦公平台從B端走向C端,進軍大衆用戶市場。釘釘已經开始將战火延伸到C端,推出了釘釘 AI 助理的個人助理版本。其可以提供個人的工作AI助理、旅遊AI助理、資訊AI助理等功能。
縱向打通行業,還是出圈走向大衆,這將是移動辦公+AI的下一個問題。
說到這裏還有個問題,難道我們真的想在日常生活中繼續看到辦公軟件嗎?會不會有一種天然、單純、完全生理上的排異反應?
總結一下,釘釘與飛書的AI大战,既有非常合力且充沛的動力,同時也面臨不少難關。率先克服這些難題的一方,將在這局遊戲中獲得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制空權”。同時,面臨規模和商業化的不同問題,釘釘和飛書也會有不同的選擇,從而將中國的AI+辦公領域鍛造出更多可能性。
這個世紀的20年代,AI大模型很好,就像20世紀90年代的股票很好一樣。
但這種好,終究要看怎么炮制。旺盛的火苗可能开出繁花,也可能最後燒成雞毛。
重研發,輕概念,近用戶,或許是很多問題的答案。
釘釘總裁葉軍說,“AI確實讓釘釘和以前很不同了”。
但問題是,這種不同將往何處去?
原文標題 : 釘釘飛書的AI大战,一場繁花還是一地雞毛?
標題:釘釘飛書的AI大战,一場繁花還是一地雞毛?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23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