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後發制人”殺入大模型,誰將勝出,誰先出局

2023-11-29 18:40:59    編輯: robot
導讀 作者:文子 大模型的終局之战?所有大廠聚齊了。 百萬年薪搶人,只爲殺入大模型 今年的國產大模型就好比一桌人喫飯,百度剛起來時桌子是空的,而拼多多殺入時,已經坐滿了。與當年的電商之爭類似,這一次拼多多...

作者:文子

大模型的終局之战?所有大廠聚齊了。

百萬年薪搶人,只爲殺入大模型

今年的國產大模型就好比一桌人喫飯,百度剛起來時桌子是空的,而拼多多殺入時,已經坐滿了。與當年的電商之爭類似,這一次拼多多即使再擠也要上桌,它的第一步便是“搶人”。

從最近的拼多多官網以及其他招聘渠道來看,有關大模型職位不在少數,年薪更是最高將近130萬元。還有消息稱拼多多現已成立數十人的AI 大模型團隊,目標是將AI大模型技術應用於客服、對話等場景,並拓展至其跨境電商平台TEMU的業務場景,如智能客服、搜索和推薦等。

這一系列動作,無一不在釋放一個明確的信號:拼多多要在大模型領域發力了。

事實上,這並不是拼多多第一次接觸AI領域。早在2018年,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接受《財經》雜志採訪時就表示:未來電商平台的發展將會進一步依附於計算機和軟件算法,人工選品、比價等都會通過AI智能來操作,人工將會逐步被AI所替代,規則也會從用戶入手進行演算,要盡可能地減少人工對規則的幹預。

在拼多多官網上也曾特意列出有關數據,截至2018年9月,拼多多技術團隊共有1700余名工程師,有超過200人專注於算法設計和开發。而在2019年,拼多多的算法團隊進一步擴張,拼多多通過內部稱爲“分布式AI”的技術,研究個體可能存在的消費需求。

這也爲今天拼多多大張旗鼓在AI領域招兵买馬埋下了伏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拼多多入局大模型是必然的,也是大勢所趨。

一招後發制人,競爭AI電商主導權

事實上,無論是從資本市場的層面來講,還是從企業自身的角度來看,大模型都是一個全新增長的策源地。對於拼多多來講,亦是如此。

從百度借助AI大模型打了一場翻身仗,到騰訊透過AI改造傳統業務,拼多多同樣也需要大模型來深度改造傳統的模式,突破瓶頸注入新動能,而AI電商就是突破口。

數據顯示,近一年來,已有多家電商平台探索大模型產品,諸如百度電商上线AI智能導購,淘寶內測AI導購“淘寶問問”以及京東推出AI購物助手“京言”等等。

參照淘寶、京東的玩法,再結合拼多多在各大網站的招聘信息,各類關於AI導購、選品對比、選品圖片智能生成方面的算法工程師,甚至在搜索、推薦、智能投廣等領域也有相應信息曝光,可見AI導購或AI助手可能是拼多多布局大模型的方向之一。

據高盛預測,2025年,人工智能將爲零售業每年節省540億美元成本,同時創造410億美元新收入。

由此可見,接下來無論是拼多多,還是其他電商平台,對於大模型的研發與應用,都將變得更爲激進。而通過大模型,或許可以讓拼多多打造出一個全新的AI電商體系,甚至拿下AI電商這波新浪潮的主導權。

大廠搶灘,大模型終局之战开啓

如果說基礎模型是“百模大战”,行業大模型就是“千模大战”,含“模”量大到什么程度?但凡是互聯網企業都在做大模型。

早在拼多多之前,阿裏就推出了“通義千問”,百度推出“文心一言”,騰訊推出“混元助手”,華爲推出“盤古大模型”,快手推出“快意”等等。而最近,美團的大模型也通過備案,滴滴也被曝出在組建大模型團隊,試水部分個人出行和企業差旅場景。再加上此次拼多多組建大模型團隊,國內頭部的互聯網大廠已悉數入場,展开對大模型的激烈角逐。

作爲重資本重研發的賽道,大模型只有越多的應用場景形成越多的反饋,才能因此產生更多的經濟價值,獲得更多的資金投入,反哺自身。

可以斷言,在這條賽道上,贏家通喫才是大模型的最終結局。就如同之前轟轟烈烈的“百雲大战”“千團大战”,99%玩家都是黯然退出,只剩下贏家通喫,大模型也是如此。

目前各家大模型還處於初期,未進入大規模應用的階段。拼多多此時入局不僅不晚,更是一場全新嬗變的开始,是產業互聯網進化的寫實。

而在這場以年計,甚至以十年計的終局之战中,誰將勝出,誰先出局?只要靜候大潮退去,便可知曉誰在裸泳。

       原文標題 : 新火種AI | 拼多多“後發制人”殺入大模型,誰將勝出,誰先出局



標題:拼多多“後發制人”殺入大模型,誰將勝出,誰先出局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9740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