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廣州車展前後,幾家豪華/合資品牌的战略、技術發布,讓我甚至想改一下“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句話,改爲“師華電長技以制華”。一不小心,自己變列強了。但正是這份正視,讓我們自主品牌和新勢力造車品牌的電動車發展,壓力卻更大了。
說到底,還是格力那句話,“掌握核心科技”才是真實力。
兩句口號,兩項技術,串起來看,在2023廣州車展前後這個較爲特別的時間點,會讓人思考很多,會替自主品牌和新勢力造車品牌的電動車發展擔心更多。
“在中國In China 爲中國For China向全球To global”——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新战略發布會。
“基於‘在中國,爲中國’战略,我們正在加快在華技術研發速率……”——大衆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孟俠。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的話,還要配着這個一起理解:
日產汽車公司高級副總裁、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山崎莊平承諾“至2026年底前,我們將向中國市場新投放本土开發的新能源汽車10款……”
大衆的情況,也得配着另一個事一起:
11月21日,大衆汽車集團在華首家全資控股的電池系統工廠——大衆汽車(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投產首套高壓電池系統。該電池系統是大衆安徽基於MEB平台生產的純電動汽車的關鍵零部件。
好了,日產、大衆,都一模一樣的說出,“在中國,爲中國”。具體的战略分析另見我們其他稿件,這裏總結一下,就是:
用中國的資源,中國的速度,中國的標准,特別是中國市場的需求和喜好,在中國研發新的電動車。
兩家的區別在於:日產在中國研發出來後,將會銷售到全球;大衆有着極高的本土化,“電池生產所需的零部件中有96%來自國內的本土化供應”。
這背後的意圖,就是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好,中國新能源車發展速度快,作爲合資企業還有錢有資源,那就用起來,不在全球同步推,直接在中國起勢,搶市場。推得好了,說不定再外溢到全球。
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不是全球第一么,巧了,日產/大衆們在第一的地盤上有錢、有資源,那就直接用第一的標准和需求开幹。用中國的技術,又不僅僅是中國的技術。
奔馳YASA軸向磁通電機——奔馳AMG.EA純電平台將搭載高性能軸向磁通電機,軸向磁通電機的重量和所佔空間僅爲同等輸出功率徑向磁通電機的1/3。
日產全固態電池——在能量密度和續航裏程上,日產全固態電池幾乎達到了現有電池的兩倍,有效提升車輛續航裏程;在充、放電性能上,充電時間縮短到傳統電池的三分之一。
奔馳通過收購YASA,通過材料和工藝,去解決軸向磁通電機的散熱、組裝、密封等出問題的幾率。技術是老技術,但奔馳玩得更細,更現代。現在東西是好東西,就是成本貴。
日產則是明確全固態電池落地的時間,2024年啓動試點工廠,2028年之前量產上市。日產之外,還有一大撥“雜牌電動車”公布了時間表:豐田預計2030年量產搭載全固態電池車型;福特預計2026年推出搭載固態電池的車型;寶馬計劃在2025年前發布搭載全固態電池的試驗車,2030年前實現量產。
不關心技術的,這裏總結一下:奔馳、日產們,都在發力新能源車最基礎的硬件方面的實力。如若取得進展,將掀起一場新的變革。
合資/豪華品牌們,战略上重視起來了,战術上也重視起來了,我們的蔚小理等電動車品牌,該如何應對?
當下我們的現狀是,用不是那么領先的技術,加上強大的體系能力,實現較爲領先的結果。
比如:11月20日,蔚來換電站建成2100座,充電樁突破2萬根。理想的麒麟5C電池主要是以超級快充爲主。乘聯會預測,2023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達850萬輛。彭博社預測,2023年中國市場電動乘用車將佔據全球銷量的60%左右。
我們的體系是強大的,供應鏈是完善的,我們的新造車勢力們,沒有那么多的資源,也沒有那么大的實力。所以,車企們少了自己做全套的發展思路,比如之前在我的專訪中,蔚來就說過“不自研電池”。
與之形成對比的,豐田與日本能源企業出光興產聯合,從2013年开始,經歷10年才共同研發出柔軟、密合性高、不易破裂的固態電解質材料“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現在正全力推進量產技術,計劃於2027至2028年搭載在純電動車上。
當下,我覺得對於造車新勢力們很重要的一個事,是要把注意力從自動駕駛,回歸到電機、電池、電控這些核心科技上來,不然真的晚了。三電的高成本和難點在於電池和電機,往深了說又得回到材料和工藝上面來,是從需求端刺激國家工業的發展。這些方向,個人以爲,才更加廣泛的利國利民。
自動駕駛固然是一個路徑,但以美國科技企業爲代表點亮的這個科技樹,按目前我們的城市建設環境,很快就會到達實際使用的瓶頸。當下的自動駕駛技術,能實現高速行駛平穩,自動超車安全並道,其實也就足夠使用了。如果城市裏道路上交通井然有序,沒有其他打擾因素,現在就能實現自動駕駛。
問題是,至少當下來看,井然有序的交通,並不是由科技來左右的。
當更完善的電機技術,續航更長、成本更低的固態電池出來後,車的工具屬性將提升到另一個維度。而且改變的速度,會比城市的發展變化速度更快。
在某一技術階段,比如當下的新能源家用轎車領域,大量看似相同的車型密集推出,會給到用戶非常強大的體驗感受和教育意義,促進消費者的快速成長。新技術出來後,直觀可見的變化提升,會導致行業變革的速度更快,不同技術實力的車企拉开的差距將會更大。
比如豐田的技術路线中,到2028年,未來全固態電池續航增加2倍多,充電時間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價格還要降低一半。這讓比亞迪冠軍版都會很有壓力啊。
以前,新勢力們、老牌中國車企,是等不了也等不及,像豐田那樣用10年的時間,去往技術的深了扎,難了扎。但現在,是時候抱團,或者引導供應鏈开始轉向三電的核心技術研發了。寧德時代賺的錢,也該再往深了去研究材料之類的問題了。至於特斯拉的技術路线,比如一體化鑄造等就是大力飛磚,豐田、日產、奔馳們的電池、電機才是未來之路。
另外,像體系化能力的打造,也可以成爲一道護城河。
比如有超級快充技術的企業多建快充站,然後相互間端口共享。又比如蔚來和長安的換電業務合作,從能源的角度講,大體量的換電站,還有利於儲能的發展。
還有個別的自主品牌,我們還是報以最大的期望,期望他們可以把計劃給落地,比如:
“廣汽集團將固態電池、無鈷電池、低鈷電池、鈉離子電池等列入關鍵技術攻關。其中,固態電池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在電芯能量密度達到400wh/kg時,能夠滿足電池在極端環境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要求,計劃在2026年實現裝車搭載。”——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
中國汽車曾經希望用市場換技術,這個思路燃油車時代不是那么成功,只能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現在,新能源車技術都在自己手上,市場也挺好,但不要忘了市場的收益還要反哺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核心科技的發展。
這門課,那些外國品牌沒有教給我們,得我們自己學起來。
文|吳劍
標題:豪華/合資品牌“師華電長技以制華”,中國電動車怎么辦?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9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