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新科技·新生活”爲主題的2023廣州車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汽車市場進入電氣化時代,科技創新成爲各大車企角逐的焦點,你方唱罷我方登場,這一點在本屆廣州車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大到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小到凝聚態電池、智慧大燈等科技創新產品,競爭席卷各個領域,好不熱鬧。然而,就在各大車企“卷”得不亦樂乎的背後,汽車科技創新卻有些“變味”了。
科技創新對於汽車產業的影響
焊接車間(圖片來源:比亞迪官方微博)隨着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汽車產業正在經歷着重大的變革,數智化轉型加速發展推動我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這其中,科技創新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以及電池電控技術方面,如車規級芯片、高精度傳感器、車載操作系統以及固態電池等產品的研發創新,對於解決汽車產業發展中可能遭遇的“卡脖子”問題起到積極作用。
從汽車企業層面來看,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積極推動科技創新無疑是在汽車產業轉型大背景下的生存之本。以部分自主品牌企業爲例,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上半年比亞迪的研發投入同比翻倍增長,超過了140億元;吉利汽車、理想汽車和長安汽車研發投入同比增長也都超過了50%。車企之所以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一方面希望通過科技創新成果來實現降本增效,提升企業競爭力;另一方面,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地後,可以幫助企業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溢價能力,不斷擴大用戶基盤。
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科技創新更直觀地體現在產品體驗上。不難發現,如今的汽車消費主體更加年輕化,對於汽車產品的需求也變得與以往不同。早幾年在購买車輛時更關注車輛三大件的性能,如今隨着汽車電動化浪潮興起,關注點已經轉移到車輛的智能化配置水平上,如車機系統夠不夠智能,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好不好用等,這些已逐步成爲影響消費者購車決策的關鍵因素。實際上,這些都是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改變。
“內卷”加劇 科技創新有些跑偏
智能泊車(圖片來源:嵐圖汽車官網)然而,正因爲科技創新所帶來的種種利好,各大車企紛紛开始加碼,力求以差異化策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得先機。於是乎,近年來,“內卷”成爲汽車行業內最熱的關鍵詞。從“卷”大屏、多屏,到智能座艙、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等等,可以看到,技術變革已經深入到大衆消費市場。不過,車企在激烈的“內卷”中推出的創新產品卻是魚龍混雜,其中不乏一些打着創新旗號的“雞肋”。
一方面,部分創新產品的確引領了行業方向,推動了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提升了消費者的日常用車體驗。比如,智能泊車功能,經過多年迭代升級,如今已經可以實現全過程無須人工介入,車主只需一鍵便可輕松泊入或泊出車輛。還有車載智能語音交互系統,隨着科技創新賦能,如今已經不再是單純執行命令的工具,而是能夠做到擬人化交流的行車管家,通過語音交互就可以控制車內絕大部分功能,某種意義上也算是解放了雙手。另外,現如今車企間競爭激烈的智能輔助駕駛,也爲日常用車帶來了方便,從早期的定速巡航、自適應巡航,再到高速NOA、城市NOA,通過不斷的創新升級,爲消費者帶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體驗。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部分車企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爲了避免出現產品同質化,在創新方向上另闢蹊徑,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結果卻事與愿違。這些新奇的創新產品看上去很“高科技”,也的確達到了吸引眼球的目的,但在消費者實際使用過程中卻體驗很差,非但沒有對日常用車起到幫助,反而平添了不少麻煩,頗有種“爲了創新而創新”的意味。比如,有的車企將車窗升降按鍵改爲了觸控形式,通過前後滑動來升降車窗,不僅無法“盲操作”,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也不是很靈敏,常常會出現誤操作,引起了不少車主的抱怨。諸如這類的“創新”還有不少,比如將天窗开關改爲滑動式,美其名曰可以無級調節,但在實際使用中卻很“雞肋”。
“半成品”增多 科技創新暗藏隱患
事實上,還有一類創新產品算是“半成品”。一些車企爲了應對“內卷”,推出創新產品或功能的速度不斷提升,倉促應用到新車後,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各種BUG,甚至安全隱患。明顯是將首批車主當成小白鼠,發現問題後,再進行優化。這其中出現問題較多的就是如今火熱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特斯拉經過無人墓地出現人影、理想L8(配置|詢價)行駛中系統提示後方有人追車等奇葩事件就是典型例子。另外還有車輛在前方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突然剎停,無法識別行人或障礙物等問題,前段時間某新勢力品牌車型在开啓輔助駕駛功能的情況下追尾道路施工車輛便引發了社會輿論關注。
此外,有些車企用HUD和中控屏取代儀表盤也存在爭議。這種看似很高級的操作實際上卻問題多多。暫且不論其是否實用,安全隱患卻是實打實存在的,像HUD和中控屏這種電子產品,一旦行駛過程中出現故障,那么駕駛者對於擋位、車速等行車信息便全然不知了。據車質網數據統計,2022年收到的影音系統故障投訴共計9,688宗,其中超過1/3的故障問題與黑屏、死機有關。
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核心原因在於企業推出創新產品前沒有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和論證,同時存在針對創新產品的測試周期短、驗證方案不完善以及測試環境單一等問題。
科技創新大勢所趨 但需正本清源
誠然,現階段車企在推進科技創新過程中會存在一些問題,但對於汽車產業而言,科技創新是大勢所趨,也是順利完成產業轉型的關鍵。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在今年三季度召开的2023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曾指出,汽車產業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因此,對於汽車企業而言,科技創新要有“底线”和“紅线”思維,摒棄那些譁衆取寵的科技噱頭,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實推進高質量的科技創新:
1、加強市場調研,洞察消費者核心需求。車企在推出創新產品或功能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洞悉當前消費者對於汽車產品的核心訴求,避免完全按照“工程師思維”來做決策。所謂的“工程師思維”是以解決問題爲導向的思維方式,只關注如何去解決問題。在汽車領域也是如此,如果只單純從如何开發出新產品的角度去考慮,而忽視爲什么要开發這個新產品,往往這種產品不會被消費者所接受。所以對於汽車企業而言,更應該採取“工程師思維”+消費者真實需求的方式去搞科技創新,研發新產品。
2、建立完善、有效的產品驗證流程。對於創新產品或功能而言,沒有實際體驗之前很難預測會出現的問題,這就要求車企在產品上市前做好全方位的驗證工作。一方面針對產品的使用場景和極端環境進行充分測試,及時消除BUG,避免產品“帶病”上市。同時在產品上市後,車企也應通過收集使用數據和用戶反饋,持續優化功能體驗,主動發現問題,消除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引入第三方評測機構,站在消費者角度針對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驗證,確保產品符合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3、避免盲目跟風。對於汽車市場中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功能,車企應謹慎對待,切忌追逐熱點,盲目跟風,否則可能就會導致出現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對自身產品的市場表現造成負面影響,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對於產品創新,車企更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以此爲基礎強化自主創新,深化產品研發,這樣才能打造出真正引領汽車行業發展的創新產品。
4、緊跟國家政策腳步。國家政策引導對於汽車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幫助車企少走彎路。以2023年爲例,今年陸續出台的多項國家政策,核心除了促消費外,便是汽車科技創新。今年9月,工信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等多部門聯合出台《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其中明確指出要支持开展車用芯片、固態電池、操作系統、高精度傳感器等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因此,對於車企而言,在科技創新領域要緊跟國家政策的腳步,在政策引導下良性發展。
總結
面對洶湧而來的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大潮,科技創新無疑是車企們決勝的關鍵,但也應時刻保持警醒,避开“紅线”、守住“底线”。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堅持積極、正向的科技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標題:汽車科技創新火熱 熱鬧背後存隱憂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95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