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大地震,余波仍未了

2023-11-22 18:40:53    編輯: robot
導讀 人工智能最不可控的風險,首先就發生在了創造它的人身上。 撰文|藍洞商業 趙衛衛 圖源|OpenAI 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試圖爲OpenAI宮鬥大戲畫上了句號,但OpenAI的700多位員工並不答...

人工智能最不可控的風險,首先就發生在了創造它的人身上。

撰文|藍洞商業 趙衛衛

圖源|OpenAI

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試圖爲OpenAI宮鬥大戲畫上了句號,但OpenAI的700多位員工並不答應。

11月20日下午(北京時間),薩提亞·納德拉在社交媒體上官宣:Sam Altman(山姆·阿爾特曼)和Greg Brockman(格雷格·布羅克曼,OpenAI董事會主席)及其同事將加入微軟,領導一個新的高級AI研究團隊。「我們期待迅速採取行動,爲他們提供成功所需的資源。」

同時他還提到:微軟仍然致力於OpenAI的合作夥伴關系,「並對我們的產品路线圖、我們在Microsoft Ignite上宣布的一切繼續創新的能力以及繼續爲我們的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支持的能力充滿信心。我們期待了解Emmett Shear和 OAI的新領導團隊並與他們合作。」

阿爾特曼准備入職大廠微軟,但OpenAI員工們的「逼宮」大戲還在上演。

OpenAI現存770名員工裏有743人都籤署聯名信說,如果現任董事會不辭職並恢復前首席執行官阿爾特曼和前總裁布羅克曼的職務,他們將離开公司。信件的籤名者包括該公司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他也是投票罷免阿爾特曼的四人董事會成員之一。

至此,三天換了三位CEO,舉世譁然一波三折的OpenAI宮鬥大戲仍舊沒有結束。

上周五,OpenAI董事會發出公告,宣布解僱CEO山姆·阿爾特曼,理由是「他與董事會溝通時不能始終坦誠,妨礙了董事會履行職責。」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 被任命爲臨時CEO;

24小時後,反轉开始,OpenAI董事會和阿爾特曼討論,請他回來繼續當CEO,公司員工、投資人和社交媒體支持聲一片;

但很快談判破裂,阿爾特曼不會回到OpenAI,亞馬遜旗下遊戲直播子公司Twitch首席執行官Emmett Shear成爲OpenAI新CEO,但這位新任CEO並沒有獲得大多數員工的支持。

阿爾特曼仍然試圖維系OpenAI的未來發展,11月21日,他在員工的一片支持聲中表態:「納德拉和我的首要任務仍然是確保OpenAI繼續蓬勃發展,我們致力於爲我們的合作夥伴和客戶提供全面的運營連續性,OpenAI與微軟的合作夥伴關系使這變得非常可行。」

千億美金市值,大模型產品的开創者,OpenAI的一舉一動都吸引着全球科技公司巨頭們的注意,尤其是阿爾特曼被解僱引發的震動,其仍舊拷問着大模型產品以及背後的AI大公司們:人工智能和人本身的風險,哪個是AI歷史進程中更不可控的因素?

微軟贏了?

重返OpenAI的談判失敗之後,阿爾特曼做出了加入微軟的決定,與之一同加入的還有OpenAI總裁布羅克曼。

根據外媒披露的消息,阿爾特曼和布羅克曼將直接向微軟首席技術官凱文·斯科特匯報。也就是說,擁有OpenAI 49%股份但沒有控制權的微軟,將通過新的組織結構吸納OpenAI的員工。

外界對此一片看好,微軟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因爲微軟最終可能完全擁有ChatGPT背後的人才和技術。尤其是在微軟官宣這一消息之後,OpenAI的700多名員工聯名致信董事會,他們將辭職追隨阿爾特曼加入微軟子公司,除非現任董事會辭職,並恢復阿爾特曼的職務。

微軟顯然是OpenAI此次變局中最大的變量,如果OpenAI大多數員工都加入微軟,那么意味着,OpenAI作爲一個研究機構而非商業組織的歷史使命終結了,這個烏托邦式的組織將被瓦解,人工智能將徹底淪爲大廠的遊戲。

微軟是OpenAI背後的堅定支持力量,從2019年开始,阿爾特曼就說服微軟向OpenAI注入10億美金的投資,此後OpenAI开啓了商業化之路,ChatGPT發布震驚世界之後,微軟更是乘勝追擊繼續加碼,官宣累計要向OpenAI投資130億美元,一直爲OpenAI提供背後強大的算力支持。

阿爾特曼與微軟關系密切,但微軟一直沒有在OpenAI董事會的投票權,只有收益分成。

根據外媒披露,微軟注資後,OpenAI利潤的75%分配給微軟,直到微軟收回其130億美元的投資;OpenAI利潤達到920億美元後,微軟的持股比例下降到49%,剩余部分利潤由其他風險投資者和OpenAI的員工分享;當利潤達到1500億美元之後,微軟和其他風險投資者的股權將無償轉讓給OpenAI的非營利基金。

微軟無意改變OpenAI的公司結構,這也爲這次OpenAI大地震埋下了伏筆。戲劇的一點是,微軟也是在阿爾特曼被开除前十分鐘才得知此事。

在「解僱事件」發生之前,OpenAI的發布會上,微軟CEO納德拉曾親自現身,與阿爾特曼一同宣布延長合作夥伴關系,OpenAI公布了能力更強且更便宜的GPT-4 Turbo版本,並發布了針對大企業的商業化定制模型,也开啓了標志性意義的應用商店。

目前,看似是微軟得到了阿爾特曼及其大部分團隊的人心,人才得以收歸微軟所有,半個OpenAI收入微軟囊中,但作爲OpenAI背後最大的巨頭,微軟顯然不希望OpenAI走向覆滅,而現在的狀態只能說是一個過渡方案,是以時間換空間的妥協策略,注定不是最終解,也並非最優解。

即便沒有了阿爾特曼,未來微軟會一直支持OpenAI,微軟在聲明中表示,「之前存在的協議一直有效」。而縱觀微軟的布局,其一直避免幹預OpenAI的管理,保持股份在50%以下,就是爲了避免可能會遭遇到的反壟斷審查,這是微軟的聰明之處,也是OpenAI走向管理混亂的原因之一。

OpenAI未來會變成什么?

「微軟將推動OpenAI進行治理變革。」納德拉對外媒表示,但他沒有透露更多的細節。所以,當下說「微軟贏了」還爲時尚早,只要OpenAI的治理結構未得到改善,其管理混亂的問題還會再次出現,這顯然也是微軟不愿看到的。

緣何出局?

創始人被董事會驅逐,是商業社會中不斷上演的古老故事。

上一個被OpenAI驅逐的關鍵人物,是2019年的OpenAI董事會成員馬斯克,馬斯克和投資大佬裏德·霍夫曼都是OpenAI的組局者之一。

當時的理由很明確,就是因爲馬斯克挖走了OpenAI的知名研究員去特斯拉做AI總監,而且馬斯克官宣投資10億美金,遲遲未能落實,加之OpenAI當時投入產出消耗的資金與日俱增,最終導致馬斯克因「利益衝突」而離开OpenAI董事會。

而如今,阿爾特曼被解僱,董事會卻沒有非常明確的理由。只是在聲明中說,「阿爾特曼與董事會的溝通中沒有保持坦誠,阻礙了董事會履行其職責的能力。董事會不再對他繼續領導OpenAI持有信心。」

「缺乏坦誠」是OpenAI給出的官方理由,但實在是難以服衆,也缺乏具體細節支撐。根據外媒披露,阿爾特曼是被由OpenAI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帶領的董事們解除了CEO和董事的職務,這一矛盾被歸結爲學術背景的科研人員與阿爾特曼之間有巨大的分歧。

OpenAI董事會一直沒有明確說明辭退阿爾特曼的細節,但外界已經將矛盾歸位爲兩點:一個是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問題;一個是商業化擴張太快,這導致了人工智能可能消除就業機會,也可能會對人類構成威脅。

但這些論調依然無法徹底解釋,爲什么非要以阿爾特曼被辭職爲代價?

阿爾特曼與董事會成員Ilya Sutskever

事到如今,連阿爾特曼的對立面也开始後悔。

Ilya Sutskever倒向了阿爾特曼一邊,他在OpenAI員工集體請辭的壓力下表示:「我對自己參與董事會的行動深感遺憾。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傷害OpenAI。我熱愛我們共同建立的一切,我將盡一切努力讓公司重新團結起來。」

但他也沒有解釋,爲什么用如此激烈的方式對抗阿爾特曼,以至於連馬斯克也在Ilya Sutskever發言下表示:「你爲何採取如此激烈的行動?如果OpenAI正在做一些對人類有潛在危險的事情,世界需要知道。」

宮鬥從沒有真相,即便OpenAI重新團結起來,但OpenAI脆弱的管理結構還是需要改變。

阿爾特曼被解僱後,首次回歸的談判訴求,就是要一個新的董事會和治理結構,但這一訴求沒有得到滿足。談判最終破裂,導致目前阿爾特曼轉投微軟的懷抱。

OpenAI的本質是一家非營利性機構,而不是科技公司。其設立初衷具有烏托邦式的夢想,「構建造福全人類的AGI」,其目的就是要抵抗那些推動科技行業發展的價值觀——對規模的不懈追求,先構建、後質疑的推出消費品的方法論(build fast,question later)。

這就導致了其與大多數商業化科技公司的管理方式迥然相異,科技公司的主導者往往擁有決定性的持股比例,即便持股比例被稀釋,也大多會用同股不同權的方式牢牢掌控公司的管理結構。

但阿爾特曼沒有OpenAI的股權,這削弱了他對董事會的影響力,即便微軟持有49%的股份,也只有利潤分成,沒有投票權。這種烏托邦式的結構保證了OpenAI在過去以一種超越科技公司的方式發展,也帶來了巨大的問題:董事會在未經最大投資者同意的情況下,可以罷免阿爾特曼。

大股東對一家公司的管理都沒有決策和發言權,這在當下的科技公司中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這個問題注定是OpenAI未來要變革的,否則阿爾特曼被出局的類似問題還會再次上演。

未來何解?

阿爾特曼擁抱微軟,OpenAI大部分團隊或將出走追隨阿爾特曼,OpenAI作爲大模型的开創者,未來何去何從?目前看,結局可能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阿爾特曼與OpenAI中他的追隨者,在微軟开創新的事業。但即便微軟支持阿爾特曼領導一個新的高級AI研究團隊,但他也要向微軟首席技術官凱文·斯科特匯報,從阿爾特曼的性格和創業方式上看,他很難接受成爲「大廠打工人」的命運,很顯然這不是結局的最優解。

第二種是,在微軟的支持下,阿爾特曼重返OpenAI,獲得員工和投資人的皆大歡喜。但正如阿爾特曼第一次談判破裂那樣,重返OpenAI,阿爾特曼必然會帶來組織結構和管理上的變革,也不可避免會要求現任董事會成員辭職,以重新獲得穩定的權力結構,進而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這是最優解,也是最難的。

第三種則是更加混亂的,OpenAI現任董事會成員們正在推動OpenAI與前OpenAI成員創立的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合並,由Anthropic的聯合創始人兼CEO Dario Amodei接任CEO,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劇OpenAI的動蕩。OpenAI背後是投資方微軟,而Anthropic背後則是亞馬遜和谷歌,這顯然是微軟最不愿意看到的結局。

如何把OpenAI留在微軟的身邊妥協生存,考驗微軟這家巨頭策略的最佳時期到了。

而OpenAI這次巨大的地震,暴露出的問題則更加值得深思。一方面是脆弱的非營利性機構的治理結構,另外一方面則是人工智能未來的隱憂。

根據外媒披露的信息,OpenAI的局限性,也就是商業化與風險控制的矛盾,早在ChatGPT發布時就埋下了種子。

從表面上看,ChatGPT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產品發布,增長速度比歷史上任何其他消費者應用都要快,但這將OpenAI推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ChatGPT加劇了創造產品以獲取利潤的競爭,同時也給公司的基礎設施以及專注於評估和減輕技術風險的員工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OpenAI的安全團隊勸產品團隊減緩產品更新速度。ChatGPT發布後用戶數快速增長,安全團隊未能跟上應對安全隱患和惡意使用。隨後,產品團隊不顧安全團隊提醒,堅持乘勝追擊,接連推出了付費版ChatGPT和开放API接口。」

這就直接導致了推動商業化的阿爾特曼,與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產生了越來越深的矛盾。

Ilya Sutskever越來越擔心OpenAI是否堅持了管理非營利組織創造有益的AGI使命。阿爾特曼在11月初的OpenAI發布會上推出了可定制GPT功能,「Sutskever徹底怒了,帶着憂慮去找董事會」,十天之後,阿爾特曼被辭退。

但時至今日,Ilya Sutskever也沒有公开說明這一系列矛盾的具體細節到底是什么,個中緣由只能靠外界的推測,而未來三種結局中的任何一種,都會導致OpenAI元氣大傷,讓人工智能的發展之路更加審慎。

無論如何,OpenAI成立的早期目的就是能夠預防人工智能的災難性影響,推動人工智能發揮積極作用,但一系列動蕩表明,這一初心可能在商業化的浪潮中會被大打折扣,OpenAI作爲人工智能的开創者正處在風雨飄搖中,而人工智能最不可控的風險,首先就發生在了創造它的人身上。

       原文標題 : OpenAI大地震,余波仍未了



標題:OpenAI大地震,余波仍未了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9447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