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弊一目了然 多方反對歐盟反補貼調查

2023-10-10 18:30:14    編輯: robot
導讀   酝釀了三周後,歐盟委員會終於還是對中國電動汽車“开槍”了。10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   對於歐盟的這一做法,業內人士和國內外車企都提出反對意見,畢竟這項...

  酝釀了三周後,歐盟委員會終於還是對中國電動汽車“开槍”了。10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

  對於歐盟的這一做法,業內人士和國內外車企都提出反對意見,畢竟這項反補貼調查不僅僅是針對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就連寶馬、特斯拉這些從中國出口電動汽車的海外車企也成了調查對象。

  歐盟爲何突然盯上中國電動車?

  早在9月1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發布一年一度盟情咨文時宣布,歐盟委員會正在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

  她表示,“全球市場現在充斥着便宜的中國電動汽車,由於國家的巨額補貼,它們的價格被人爲地壓低了,這正在扭曲我們的市場。”

  直到10月4日,歐盟委員會正式發布公告,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公告中提到,委員會收集的證據表明,中國汽車產業從補貼中受益,這卻嚴重損害了歐盟工業。

  事實上,歐盟這次針對中國電動車下手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爲中國電動汽車足夠便宜。從2022年數據來看,中國電動車銷量達到590萬輛,是歐洲和美國電動車總銷量的兩倍還多,這些便宜又性價比高的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會讓當地汽車工業無力招架。

  歐盟委員會認爲,中國的電動汽車生產商從政府補貼中獲益,包括政府撥款、銀行優惠貸款、稅收優惠等。這種以補貼方式讓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以低廉的價格進入歐洲市場,目前份額已經達到8%,預計2025年會達到15%。

  其實,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开展調查也早有端倪,與中國電動車出口量激增有着密切關系。

  最近兩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加速出海,攪動了原本國際汽車市場的格局。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22年對歐盟出口汽車達到55萬台,同比增長86%,2023年1-8月出口汽車爲54萬台,同比增長93%,2023年1-8月出口接近2022年全年汽車出口量。

  其中,純電動汽車在2022年出口33.8萬台,同比增長94%,2023年1-8月出口33.9萬台,同比增長95%。但8月中國出口歐盟電動車2.46萬台,同比降低25%。8月出口下降有一定偶然因素,但也值得關注外部貿易環境對汽車出口的不利影響。

  從出口國來看,歐洲已經成爲中國電動汽車的主要目的地。乘聯會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歐洲的汽車出口量佔中國整車出口總量的比例已經從2018年的5.7%升至了39.1%,這一數字超過了亞洲和北美市場。

  作爲汽車發源地的歐洲,中國車企市場拓展速度顯然引發前者的不安。早在新德裏舉辦的G20峰會期間,馮德萊恩也曾表達出對中國電動汽車在歐盟崛起的擔憂。

  除了出口方面的原因外,在今年9月舉辦的2023慕尼黑車展上,中國電動車企亮眼的表現也吸引了國際的關注。

  據統計,本屆慕尼黑車展上有近50家中國企業參展,約佔總參展企業(675家)的7.4%,中國車企乘用車品牌更佔據今年慕尼黑車展乘用車品牌的1/3。

  從參展陣容來看,不僅包括比亞迪、上汽、阿維塔、賽力斯、小鵬汽車、零跑汽車等多家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而且還有寧德時代、欣旺達、億緯鋰能等動力電池供應商,以及地平线、億咖通、輕舟智航等智能汽車軟硬件供應商,也悉數到場。

  媒體日上,比亞迪、小鵬汽車等中國品牌的展台被圍得“水泄不通”。不得不說,隨着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迅速擴張,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开始瞄准海外市場。

  對於本次慕尼黑車展中國品牌數量大漲,部分媒體評價道“中國最近的趨勢給歐洲汽車行業,尤其是德國汽車品牌帶來了令人深感不安的消息”、“中國迅速轉型爲電動汽車超級大國,甚至在歐洲本土對老牌汽車制造商構成威脅”、“慕尼黑正在酝釀一場完美風暴”等。

  對於中國車企在汽車市場猛烈的進攻,歐洲車企也感受到危機。據報道,歐洲汽車制造商的高管們紛紛表示,面對中國在开發更便宜、更消費者友好的車型方面的領先地位,他們必須努力生產更低成本的電動汽車。

  從這一點來看,中國電動汽車的強大也引來了國際關注。對於此次啓動的反補貼調查,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直言,歐盟對華電動車反補貼調查直接原因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出口暴增,中國新能源汽車強大後的必然伴生現象,強大了才有人關注,有人感覺不舒服。

  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相關人員也表示,一方面,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是最徹底最堅決的,尤其在“三電”方面的優勢很明顯。另一方面,我國的電動汽車又好又便宜,威脅到了歐洲的電動汽車產業。

  面對中國品牌的來勢洶洶,歐洲車企所感受到的威脅程度自然也將越來越大。有機構分析表示,“未來10年左右,全球汽車行業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價格更實惠、生產成本更低的中國電動汽車勢不可擋,西方汽車制造商或將失去1/5的全球市場份額。

  多方對歐盟反補貼調查持懷疑態度

  關於近日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多方人士對此進行了回應,包括車企和行業人士,他們一致認爲歐盟發起反補貼調查擾亂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歐盟應客觀看待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而不是隨意阻止或提高中國電動汽車產品在歐發展和經營成本。

  據國內媒體報道,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比亞迪美洲地區總裁李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盡管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啓動了反補貼調查,但是比亞迪將繼續推動公司在歐洲實現強勁增長。比亞迪將向歐盟分享他們要求的所有信息,以消除對其汽車生產存在的任何困惑。

  她補充說:“電動汽車的增長是一場革命。很多人不理解,所以他們感到擔心,感到憂慮,但是一旦你分享了數據,讓他們知道實際情況,我想他們就會發現,沒有什么可質疑的。”除了比亞迪,目前在歐洲市場出口排名靠前的幾家國內車企對此並未發聲,比亞迪作爲中國新能源車的龍頭,它的發聲代表了中國汽車行業的無畏態度和持續开拓歐洲市場的信心。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海外車企對於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對中國的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也做出了回應。

  寶馬集團CFO沃爾特·默特爾10月6日稱,歐盟已要求寶馬提供其在中國工廠生產並對外出口的iX3(配置|詢價)車型有關信息。對此他警告稱,不要在歐盟範圍內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並擔心中國會採取反制措施。他表示,這些措施的影響可能超出懲罰性關稅本身。

  同時默特爾稱,“這將波及所有在華开展業務的企業,歐盟發起此調查可能弊大於利,反作用就像回旋鏢,且比人們最初想象的更大。”

  據報道,默特爾表示寶馬正在填寫歐盟的調查問卷,要求一周內回復該調查問卷,並提供對從中國出口的該集團電動汽車的投資情況和制造能力等有關詳細信息。

  默特爾表達了對在華業務的信心。他稱,“上半年寶馬銷量增幅超過行業總體水平。我們在歐洲的新增訂單情況良好,特別是電動汽車訂單。”

  當前,寶馬將在中國工廠生產的BMW iX3出口到歐洲,從明年开始將出口純電動MINI汽車,此外,電動車BMW iX1也在寶馬位於沈陽的鐵西工廠批量投產,計劃從2025年起出口至海外市場。

  另外,德國大衆集團和保時捷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博穆也對反補貼調查持懷疑態度,他提到歐洲政界人士在對中國貿易行爲採取行動時要謹慎行事,並提到“公平競爭”四個字,認爲保護主義只會導致更多的保護主義出現。

  同時他還強調,對所謂“不公平貿易行爲”的調查不應僅限於中國供應商,而是應該包括所有市場參與者。

  甚至奧博穆直言:“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在這裏創造有競爭力的產業條件,如果我們自己足夠強大,就不必害怕歐洲以外的競爭。”

  對此他還表示,中國車企強大市場地位來自自身實力優勢,像比亞迪產業鏈垂直一體化程度很高,其90%的芯片和電池都是由自己生產的,未來大衆也會針對中國市場進行調整,希望成爲當地最大的國際汽車制造商。

  除了車企,國內汽車行業人士也對歐盟提出的反補貼調查給出反對意見。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通過社交媒體公开闡述了自己的立場,反對歐盟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看法。

  崔東樹在社交媒體明確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已於2022年底完全結束,同時,爲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2018年底地方政府就已停止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他強調,歐盟現行的反補貼調查背離了世貿組織的規定,缺乏對所謂補貼項目和危害威脅的客觀證據。

  他還進一步表示稱,反補貼調查是對中國技術崛起的阻礙和遏制,反映了歐盟對中國的雙重標准。他提出,中國汽車企業應加快全球化進程,並實現自主產業崛起。

  此外,他建議歐盟應更客觀地看待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並警告歐盟不要隨意使用單邊貿易工具以增加中國在歐洲市場的運營成本。與此同時,中國也應該有理有據有節地應對調查,力爭最好的結果。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方面也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這與歐盟發展方向完全一致。中國市場是衆多歐盟車企最大的海外市場,歐盟車企也都見證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成長之路。

  同時,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是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絕不是靠補貼來支撐保護的,這是非常清楚的事實。歐盟反補貼調查必將給全球電動汽車的發展蒙上陰影,延緩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進程,對全球碳中和進程造成不利影響。

  歐盟反補貼調查影響幾何?

  盡管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發起反補貼調查,但是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並非全部是中資背景,目前中國出口歐盟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主要分爲三類,具備歐資背景的中國車企、中國自主新能源車企以及特斯拉、寶馬等在中國生產的外資車企。

  換句話來說,歐盟對中國生產的電動車發起調查,受影響的不只是中國品牌,同樣波及那些在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銷往歐洲的品牌,比如特斯拉、寶馬、極星來說,都無法幸免。

  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數據顯示,2023年1-7月,歐盟電動汽車合計銷售128.3 萬輛,中國向歐盟出口電動載人汽車約33.0萬輛,佔比25.7%,其中約有11.9個百分點來自合資和外商獨資品牌,包括特斯拉、大衆、寶馬、奧迪、奔馳等。

  值得關注的是,特斯拉在出口量方面獨佔鰲頭,也會成爲調查的對象。數據顯示,特斯拉中國2023上半年批發量爲46.4萬輛,在全球交付上半年交付的88.9萬輛電動車中,有超過50%來自上海超級工廠,同時該工廠生產的電動車有五分之二用於出口,主要出口到歐洲。

  除了特斯拉,受影響較大的還有寶馬汽車,目前也被歐盟委員會視爲調查對象,主要調查車型爲對外出口的BMW iX3汽車有關信息。

  從2020年开始,寶馬向歐洲出口中國產的iX3,2022年寶馬從中國出口的iX3車型總量在1.5萬-2萬輛左右,明年寶馬還將從中國出口下一代MINI純電動車型。

  談及歐盟決定發起的反補貼調查,德國寶馬集團首席財務官沃爾特·默特爾表示,不僅寶馬面臨損失,還將影響所有在中國开展業務的國際汽車制造商。

  事實上,歐盟將中國電動車視爲洪水猛獸,但是在歐洲大街小巷能看到的中國品牌電動車依然很少,很大一部分出口量均來自特斯拉、寶馬等國外品牌。

  對於中國品牌電動車來說,此次反補貼調查影響較小,畢竟中國對電動汽車的補貼從2023年初已經退出,爲了公平起見,國家要求地方2018年底結束新能源汽車補貼,隨後國家補貼也陸續退出。

  在這裏補充一點,目前全球都在對新能源汽車提供補貼,但是中國不論是單車補貼,還是補貼總額,在中、美、歐這三個新能源車主力市場中都不算高,甚至低於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

  行業人士認爲,從長期來看,一旦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對於中國汽車出口來說會產生不利影響,但相對可控。

  目前,中國品牌車企像比亞迪、蔚來等,此類車企新能源汽車歐洲市佔率較低,且在歐洲銷量佔車企整體銷量比重也相對較低,反補貼調查對銷量衝擊較小。

  在歐洲銷量較高的車企,如吉利領克、上汽MG、東風易捷特等,均帶有歐資或者歐洲品牌背景,且在歐洲具備產地,較難被發起反補貼調查。

  也有一些人認爲,比亞迪雖然現在量很小,但其發展很迅猛,今年跟去年相比,銷量估計能翻一倍,在歐盟看來這種增長速度很可怕。所以,歐盟就是想通過這種調查延緩中國企業進軍歐盟的速度,進而爲歐盟自己發展電動汽車贏得時間。

  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也曾表示,“歐盟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展开反補貼調查,目的在於保護歐洲傳統的優勢產業,遏制來自中國汽車產業崛起的新形勢下的競爭。”

  那么,面對歐盟委員會此次對中國品牌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我們應如何加以應對?崔東樹表示,“我們一方面應該積極應對,有理有據有節地應對調查,力爭最好的結果。另一方面,我們車企應該加速全球化布局,實現自主崛起的產業強國愿景。”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歐盟更要做的,不該是設阻和打壓中國電動車,而是盡快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降低生產成本。正如大衆汽車集團CEO奧博穆所認爲,與其針對中國發起反補貼調查,不如提升自身競爭力,來應對外部的競爭。

(責編:劉麗麗)

標題:利弊一目了然 多方反對歐盟反補貼調查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7413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