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領域的競爭趨於白熱化,單純的技術比拼已經很難顯示出一家公司的實力了,如何快速實現場景落地,才是接下來該开啓的新賽道。
教育領域,應該是和AI技術最爲契合的行業領域之一了。但是如果放任各方AI勢力入駐教育領域,必定會出現一系列擾亂教育公平,甚至是威脅教育安全的問題。該如何讓AI更好地與教育相結合,成爲教育界必須要面對的難題。
全球首個“AI與教育”應用指南
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官網發布了,全球首個《生成式AI與教育未來》的應用指南。呼籲各國實施適當的政策,以確保在教育中應用以人爲本的方法來使用生成式AI。
教科文組織指出,隨着ChatGPT在去年11月的問世,生成式AI引發公衆的強烈關注。然而,在今年1月ChatGPT的月活用戶就已突破一億的情況下,到7月爲止全球僅有中國對生成式AI推出了專門的管制措施。
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表示,生成式AI對人類發展來說可以成爲一個巨大的機遇,但也可能造成傷害和偏見。她強調,“在缺乏公衆的參與以及來自政府的必要保障和監管的情況下,這項技術無法納入到教育之中”。
這份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指南,將幫助政策制定者和教師們更好地應用生成式AI的巨大潛力,同時可以保護學習者的利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爲,自2022年11月OpenAI正式發布ChatGPT後,文本、圖片、視頻、音頻、代碼等不同領域的生成式AI產品受到了全球多數國家的關注,對各個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是教育領域。
然而,教育部門對這些快速發展的生成式AI工具的倫理和教學整合方面准備不足。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的一項全球調查顯示,在450多所學校和大學中,只有不到10%的機構制定了關於使用生成式AI的政策或正式指導。
今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認爲,生成式AI在學校中的應用速度過快,更令人擔憂的是在應用時缺乏公衆審查、監管條例或法規。
爲此,基於教科文組織2021年通過的《人工智能倫理問題建議書》以及2019年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達成的《北京共識》成果文件,這份最新指南旨在回應今年5月全球教育部長會議提出的關切,並幫助政策制定者和教師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工智能的潛力,以服務於學習者的根本利益。
生成式AI引爭議
教科文組織發布的該應用指南,不僅給生成式AI做出定義,還解釋了其運作機制,同時圍繞這項技術本身及其對教育的影響闡述了相關爭議。
這些爭議包括:加劇“數字貧困”,超越國家監管的適應步伐,不經同意使用內容,訓練模型缺乏透明度和可解釋性,生成內容“污染”互聯網,不可靠的產出與現實世界脫節,有損意見的多樣性,以及制造更多的虛假信息。
教科文組織特別強調,目前ChatGPT模型是基於在线用戶的數據進行訓練,而這些數據反映的是全球北方國家的價值觀與主導社會規範。因此,生成式AI如何在數字層面加劇數據鴻溝尤其值得思考。
針對這些爭議,教科文組織在其指南中重申,在教育中運用人工智能也將遵循一種以人爲中心的方法。這種方法倡導人工智能的使用要服務於人類能力的發展,以實現包容、公正和可持續的未來。
同時,實施這種方法必須要以人權原則爲指導,並且突出保護人類尊嚴與文化多樣性的需要。而從治理角度來說,以人爲中心的方法要求對人工智能進行適當的管制,以確保人能夠繼續發揮作用,同時確保人工智能運用的透明度與公共問責。
七個步驟,監管AI
基於“以人爲中心”的原則方法,教科文組織爲各國政府提出了七個關鍵步驟,用以管制生成式AI,並就其在教育和研究領域符合倫理的運用制定政策框架。
步驟如下:
批准國際或地區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或在國家層面制定這一條例;
採取/修訂並資助關於人工智能的“全政府”战略;
鞏固和實施針對人工智能倫理問題的專門監管措施;
調整或執行現有版權法以管制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確保生成內容的准確性;
細化針對生成式AI的監管框架;
爲教育和研究領域正確使用生成式AI進行能力建設,對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
思考生成式AI對教育與研究的長期影響,幫助受教育者建立正確的文化和社會價值觀。
此外,教科文組織還特別提出,要設定使用生成式AI適當的使用年齡,使用生成式AI學生的年齡最好不要低於13歲。
該指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的“數字學習周”期間發布。該活動匯集了超過1000名參與者,討論的主題包括公共數字學習平台和教育中的生成式AI等。
演講者包括:Meta副總裁兼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Yann LeCun,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教授-Stuart Russel,2018圖靈獎獲得者-Yoshua Bengio等知名專家、學者。
標題:有關AI與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首份全球指南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6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