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帥國
“對於行業的未來,坦言講目前面臨着現金流問題,這是很多企業普遍面臨的挑战。因此企業首先考慮的是活下去。”7月26日,上海捷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偉在經濟觀察報舉辦的氫能論壇上表示,“要實現行業的長遠發展,產業鏈同仁需要共同努力,在技術、成本和規模方面不斷尋找突破口,共同推進燃料電池的發展和商業化進程。”
程偉認爲,目前行業面臨兩大挑战:一是TCO,即全生命周期車輛的持有成本,這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目前行業處於商業化初期,總保有量只有一萬多輛,制約着車輛全生命周期經濟性快速提升;二是加氫難、加氫貴問題,基礎設施數量不足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原因,合理的規劃與建設加氫站網絡,將大大降低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運營成本。
“以目前的推廣經驗來看,燃料電池汽車在一些特定場景下是有機會勝出的。”程偉舉例稱,從扣除獎勵資金後的購置成本來看,4.5噸物流車相對其他車型更容易被市場接受。在燃料使用端,4.5噸物流車的費用和傳統燃油車相差不大;在配送使用效率方面,4.5噸物流車無論是續航能力還是載重比純電動都更有優勢。在路權方面,上海給燃料電池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同等的便利條件。因此4.5噸燃料電池車型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在加氫端,上海規劃到2025年建設70座加氫站,目前只有12座左右,對終端用戶來說,加氫依然不便。在日常使用上,用戶往往將燃料電池汽車和純電動汽車進行比較。目前氫氣價格較高,導致使用成本相對較高。以純電動車型一度電1塊錢爲例對比,燃料電池一公斤氫氣可以轉化15-16度電,這意味着氫氣價格每公斤15-16塊錢燃料電池汽車使用成本才能和純電動汽車持平。“在西北地區,加氫站槍口價可以做到25塊錢/公斤,我們測算下來,49噸燃料電池車型在燃料使用費用上比柴油便宜,也還是有機會得到推廣應用的。”程偉提出。
在其他如氫能儲運環節、燃料電池環節,行業同樣面臨着共性問題。在車載儲氫的氫能儲運環節規模推廣上,行業面臨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技術端的儲氫密度太低,目前最高的水平僅爲6%,成本下降基本上到了瓶頸。車載儲氫密度的提高以及壓力端的改進,是未來車輛發展最爲關鍵的方向,特別是車載儲氫技術的突破將對整個行業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燃料電池環節上,行業需要考慮成本邊界下的壽命問題。雖然在重要技術指標層面上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還需要關注在2萬至3萬小時甚至更高需求下的成本問題。這是未來技術攻關的重要方向。
程偉表示,在面對挑战的同時,行業也要看到燃料電池產業的巨大潛力。氫能作爲一種綠色、高效、零排放的能源,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行業需要繼續不斷創新、提高技術水平,同時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氫能產業的繁榮發展。“我們堅信,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進一步降低,燃料電池汽車將在未來實現更大規模的應用,爲能源轉型及雙碳战略實現做出貢獻。”
捷氫科技成立於2018年,由上汽集團控股。捷氫科技的產品定位主要聚焦燃料電池電堆和燃料電池系統,功率等級覆蓋1.5-260千瓦。目前捷氫科技是上海城市群“揭榜掛帥”搭載車型最多,佔比最高,應用場景最廣的牽頭單位,主要配套的車型有大通MIFA氫7座MPV,4.5噸、18噸、49噸的燃料電池貨車、還有團體客車等。同時,也在北京、廣東、江蘇、內蒙古、陝西等15省21市开展商業化推廣。
標題:捷氫科技程偉:燃料電池汽車批量商業化還需要產業鏈協同共進、提質降本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4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