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細分趨勢下,2022年研學特色資源優勢凸顯,體育研學、文博研學、工業研學等主題研學項目的發展成爲增長亮點。然而,“代訂門票、名師講解”,研學團又爲何亂象叢生?
”來源 | 定焦
作者 | 布魯斯
編輯 | 加賀
在北京工作多年的悠悠最近發現,自己很難搶到故宮和國博的門票了,而且就連天文館、地質博物館這類此前相對小衆的去處,也需要提前一星期進行預約,名額幾乎秒沒。
直到看直播刷到很多“研學團”的推廣後,她才明白,這些景點的門票恐怕都被售賣“故宮研學團”“國博研學團”的旅行社买走了,它們在用“代訂門票”“名師講解”的噱頭招生。
面對鋪天蓋地的廣告,家長們开始納悶,原本只是想帶孩子遊覽故宮、參觀名校,爲何加上研學,費用就從幾十元的門票變成399元?
實際上,研學首次被明確定義是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的《關於推進中研學旅行的意見》定義,研學旅行是一種“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學計劃中的一項。
因此,嚴格意義上的研學活動是由學校招標,組織年級學生在上課期間出行,並集中進行的實踐活動。但現在很多旅行社推出的研學活動,是在旅遊的基礎上加入研學元素,並不能算是純粹的“研學”。
行業普遍將2017年稱爲“研學元年”,2017年-2019年,行業處於探索期,不少研學機構在這期間成立,與上下遊的供應商共同合作;而在此後的3年裏,行業湧進來一批急需轉型的旅遊及教培行業的從業者,以及想要分蛋糕的各類供應商。
發展僅6年的研學行業,從業者多元,但是因缺乏行業規範,在今年極速擴張的需求下,暴露出種種亂象。家長無法分辨什么是研學團,什么是旅遊打卡團,一些蹭熱度的“僞研學團”存在虛假宣傳或安全隱患等問題。未來,行業是往教育事業上走,還是往低價旅遊打卡團方向走,考驗着每一個從業者。
01研學團,又火又亂
今年的研學生意有多火?线上线下隨處可見研學團的廣告。
做這門生意的主要有兩撥人,專業的研學項目多與學校合作,主要在基(營)地或景區展开研學活動。但今年开始,另一撥原本做親子遊、冬夏令營的從業者,开始在原有項目中加入研學元素,面向市場招收散客,在小紅書、抖音、私域甚至依靠電話、電梯間等傳統渠道做廣告。
面向市場招生的商家,爲了搶人,做出的承諾一個比一個誇張,給出的宣傳一個比一個抓人。例如,在他們宣傳的服務中,“清北校園遊”已經屬於標配,今年還流行打卡課本裏的景點,甚至有的機構宣稱能“進入中科院參觀”“與科學家面對面”,有的項目宣稱請來了“名校教授”授課,還有的則用代訂門票等方式吸引家長。
再配合拍攝照片以及頒發研學證書,價格也水漲船高。原本只需买幾十元門票進入的景點和博物館,3小時“研學團”的價格區間漲至400元上下;原本預約就能免費進入參觀的名校,在“名師帶遊”的宣傳下也漲至500元上下,實際只是進校拍照1小時;而多日的跨省市研學項目,基本在3000元-8000元不等。
能賣出高價,一部分原因是,研學團的宣傳擊中了家長的部分痛點:暑假沒人帶孩子,孩子玩的同時也想學東西、認識新朋友,以及家長“望子成龍”的期盼。
商家的話術也制造着焦慮,“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成長的天花板”“全國有多少孩子能有這樣的機會”“如果帶娃這么折磨,不如把娃交給我”“想參加就快拍,名額不多還剩1位”等。
一位研學從業者告訴「定焦」,研學行業的火爆程度和增長速度出乎意料。從今年五一开始,自己的團隊就已經非常忙碌,同行的生意也很火爆,導致酒店、訂餐、訂車等服務都差點出現訂不上的情況,“要不是我們做了那么多年,手裏有些資源,就搶不過了。”
但紛亂的廣告、不同的價格檔位,難倒了家長。一位家長告訴「定焦」,自己挑花了眼,最後選擇“從衆”,看哪個報的人多、哪個廣告做的好,就報什么。
只認廣告的家長,很容易花錢“踩坑”,原因是有的商家提供的實際服務與廣告宣傳不符。
多位家長反映,一些機構收的是高端研學的錢,提供的卻是軍訓水平的食宿條件。“住在北京機場附近,房間還不隔音,因爲離市區遠,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花在路上,到了景點幾乎變成了自由活動”,上述家長稱。
還有家長到了活動當天,才被通知答應代搶的門票沒有搶到,代訂的車沒訂上;號稱是某名牌大學的老師,卻對博物館的文物一知半解;宣傳時說進清北聽講座,實際只是進入北大拍照,全程不到一小時,清華則根本沒進去。
一些自行帶孩子出遊的家長,也因爲路遇大聲喧譁、擾亂秩序的研學團,影響了自己和孩子的體驗,而在社交平台吐槽,建議家長“避雷”。
研學團的“亂”,也讓名校和博物館不堪其擾。北大和清華近期都公开發文表示,校園參觀不收取任何費用,提醒遊客拒絕以任何名義提供參觀服務的有償預約行爲。國家博物館也發布通知,自7月16日起,未經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館內开展講解活動。更早之前,河南、遼寧、廣東等多個省級博物館也發布了類似管理條例。
02誰在瓜分研學生意?
火爆而混亂的研學團,暴露出這門生意的短板,背後的原因是研學機構的魚龍混雜,大量不成熟的機構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從去年年底开始,過去受疫情影響的研學行業逐漸復蘇,並吸引了大量機構進入,但從專業程度、服務質量、有無資質等維度來考量,從業企業的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市面上研學團的從業主體十分多元,有專門的研學企業、親子遊/夏令營機構、素質教育培訓機構、營地基地企業等,還有教培、旅行等轉型玩家,以及想“跟風創業”的小白。
今年以來,行業玩家的整體數量進一步增加。企查查數據顯示,2023年前5個月,我國新增研學旅行相關企業322家,同比增加近80%。
有不少跨界玩家來自互聯網教育行業,其中不乏一些已有遊學和冬夏令營項目的教培巨頭,如新東方、學而思和網易有道等。而在2021年“雙減”政策出台後,更多的中小教育機構也增加了研學業務。
疫情期間,處境艱難的旅遊人是另一路轉型大軍。“研學某種程度上算是旅遊行業中的一個分支,過去,旅遊市場火熱的時候,因爲做旅遊跑量,流水更高、成本更低,研學不受關注。疫情之後,有團隊地接能力(包含食宿和交通)的旅行社和有專業知識的導遊,开始盯上研學業務。”重慶探程教育合夥人鮮於文奇稱。
由於當前研學的界定模糊、行業標准不健全,導致入行門檻比較低,還有很多行外人想加入這個行業。鮮於文奇稱,去年11月前後,不少人在他的社交平台留言咨詢“研學能不能做”,但整體是觀望狀態,到今年年初,咨詢方向已經變爲“研學怎么做”。
研學生意之所以引來如此多的從業者,是因爲真正的研學項目通常會涉及產業鏈上下遊,一家公司很難從頭到尾履行所有服務。
舉個例子,一個學校如果想在學期內組織一場研學活動,需要先讓幾家具有專業資質的研學機構或研學基地進行競標,給出研學路线、方案、價格等;再由中標的研學機構履行地接服務和教學項目,或將這兩類服務外包給旅行社和教育機構。
而到了寒暑假,學生不在校內,家長們往往會在旅遊途中購买單個景點的研學產品,這些產品由零散的景點旅行團或導遊個人提供服務,從業者水平更加參差不齊。
“研學旅行產品橫跨教育和旅遊兩個行業,不同機構的跨省合作是必要的,並且是未來趨勢。但層層外包容易帶來權責不清,加上目前市場缺乏統一的評判標准,加劇了行業的混亂程度,可以說,質量如何全靠從業者自覺。”浸思研學創始人高遠稱。
多位家長和從業者都提到,對於現在學業壓力大、戶外活動少的學生們來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研學的基本價值,也值得爲此付費。但市面上,的確存在一些機構利用家長“愛子心切”、“望子成龍”等心理虛假或誇大宣傳,同時因爲服務能力跟不上,造成價高質低、不履行承諾等亂象。
這種追求銷量不顧質量的做法,導致不少家長和學生“敗興而歸”,認爲“不值票價”,最後成了一錘子买賣,還影響了研學行業的口碑。
03研學團,賺不了快錢
這門看似低門檻的生意,吸引了不少想賺快錢的人,但在專業研學機構從業者的眼中,研學的錢,沒那么好賺。
一位從業者告訴「定焦」,一些想賺快錢的從業者對這行缺乏敬畏之心,有的沒有按照教育的思維做,也沒有按照旅遊的思維去做,而是進行資源撮合——通過分傭的方式將不合格的機構推薦給學校,或給家長售賣“僞研學課程”。
這些行爲帶來的後果是,家長和學校花了錢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對研學留下不好的印象,行業陷入惡性循環,他們的生意也做不長久。
而那些真正的研學服務商,面臨的難度同樣不小。
《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2021》曾將行業痛點總結爲課程化、經費、人才和安全。反過來說,要想做好這門生意,要有精心打磨的課程、並持續投入,每個團還要配備合適的師生配比以及專業的救援帶隊人員。
這四大行業痛點都和人有關,也說明研學是一個嚴重依賴人的行業。如果要做出品質和口碑,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和心力。
相比旅遊,研學的利潤並不高,同樣的线路,旅遊的錢更好賺,因爲研學的核心是“課”不是“遊”,成本更高。高遠算了一筆账,首先需要篩選路线和主題,然後由老師們踩點,並出教案,再討論設計互動方式和呈現方式,三年級以下的小朋友的資料需要另外標注拼音,整套流程要花2-3周時間,正式招生之前還要花1周時間打磨課程。
這種帶有教育屬性的服務,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很高。“戶外研學需要老師對周邊事物有非常強的把控力以及空間的串聯性。衡量老師教學質量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標准,就是觀察孩子的集散程度,如果一場研學下來孩子都分散了,這個老師肯定不合格。”高遠稱,但能達到要求的老師很少,來面試的老師中,10個中只能留下1個。
研學行業雖然是強需求行業,卻沒有頭部品牌,除了高企的人力成本外,還有一個難點是行業極度分散且資源難以打通,即使是手握生源的龍頭教培企業進場,也無法給行業現狀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新東方、學而思和網易有道等大公司進場後,能讓行業快速起量、教育市場,讓更多家長接觸研學概念。但大公司也不一定能完全適應研學生意,高遠稱,老師層面,教培機構的老師一般都是在室內上課,但並不一定適應戶外研學的上課方式;資源層面,連鎖教培機構也很難將全國各地的資源打通,難以形成規模化優勢。
鮮於文奇也提到,不同地區對研學的政策不一,課程產品也需要重新根據當地景點和資源進行重新研發,難以在全國快速鋪开。
課程難復制、師資難招募、資源難打通,研學行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不過,研學行業的從業者們都比較樂觀。他們認爲,今年暑假的“研學熱”會持續到下半年的秋季研學,前提是,“行業不要出大的安全事故”。
隨着國家密集的研學、科普利好政策出爐,加上一批更規範化的、更專業的、更重視教育板塊的企業進場,研學團越來越“卷”了。一些企業开始主動卷課程質量和特色資源,比如與當地文旅局和景區合作开發項目;另外,學校和家長對研學的要求變高,也反向督促研學機構優化產品。
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卷”,是行業進化的表現。“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產業鏈上下遊正在朝着更專業的方向發展,二三线城市的研學發展也在向資源集中的一线城市靠攏”,鮮於文奇稱。
往期回顧
學習體育經理人:四大福利來襲,深度參訪雙奧公園,參觀CBD全球第一大律所!
這次不能再錯過→官方認證:青少年體育培訓師【第7期】欲購從速!
賽事活動管理師·6期班 | 2023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官方項目
轉發,點贊,在看,安排一下?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3小時400元,誰在靠研學團撈金?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42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