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科技解禁前擬再募36億元,大模型或成救命稻草?

2023-05-31 18:40:11    編輯: robot
導讀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財說 5月18日,在“AI賦能數字中國產業論壇暨2023雲從科技人機協同發布會”上,雲從科技自主研發的AI大模型“從容”正式亮相,並宣布與多家企業籤約行業大模型合作項目。 對於...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財說

5月18日,在“AI賦能數字中國產業論壇暨2023雲從科技人機協同發布會”上,雲從科技自主研發的AI大模型“從容”正式亮相,並宣布與多家企業籤約行業大模型合作項目。

對於AI企業來說,在此時入局大模型賽道或是大勢所趨。不過,以雲從科技虧損面不斷擴大的現狀來說,大模型的研發投入猶如一顆“巨石”,甚至需要在上市不滿一年的情況下,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募集資金。

“百模大战”一觸即發,有無勝算?

隨着商業化落地遭遇瓶頸,“AI四小龍”光環漸漸散去。

其中,曠視科技、依圖科技至今仍被資本市場攔在門外,即便是成功上市的商湯科技、雲從科技也是命運多舛。例如,曾被券商稱爲AI“國家隊”的雲從科技正處在持續“燒錢”的虧損之中,甚至在2022年營收規模直接“腰斬”。

在市場唏噓泡沫破滅之際,ChatGPT的到來點燃了沉寂許久的AI行業。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國科技巨頭們也紛紛下場大展拳腳,“百模大战”一觸即發。

2023年3月起,幾乎每周都有國內企業推出自己的大模型產品。“AI四小龍”之一的商湯科技先發制人,率先發布多模態多任務通用大模型“書生2.5”。此後,百度、360、阿裏巴巴、華爲、昆侖萬維、科大訊飛等科技巨頭相繼推出大模型產品。同時,騰訊、京東、小米、網易等也紛紛在近期披露對大模型等自研技術的研發工作。

可以看出,在這場大模型鏖战中,各家表現都非常積極,生怕自己是被落下的那一個。與此同時,爲順利开展大模型的研發項目,2023年3月,雲從科技發布《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告,計劃募資金額36.35億元,用於雲從“行業精靈”大模型研發項目。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雲從科技公告中表述,發力方向爲行業大模型,而非例如GPT這樣應用場景較泛的通用大模型。

行業不同,場景不同,指令學習區別較大。例如,互聯網行業更關注營銷、推薦,金融更領域更傾向風控、策略。這就代表,雲從科技不僅要對某一個行業有着深刻理解,同時收集相應的行業數據,需要更具針對性的研發技術要求。

結合歷年數據,2017年-2022年,雲從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爲0.59億元、1.48億元、4.54億元、5.78億元、5.34億元、5.60億元,營收佔比分別爲92.06%、30.61%、56.25%、76.59%、49.67%、106.45%。

對比來看,雲從科技6年研發費用合計23.33億元,也只是此次大模型研發項目募資額的6成左右。可以看出,雲從科技對於大模型項目的重視程度,是下了“血本”的。

可預知的是,雲從科技的大模型項目仍處於早期摸索階段,雲從AI大模型“從容”已正式亮相,但距離真正商業化落地還需很長一段時間。

未來,隨着越來越多大模型產品不斷湧現,技術快速更迭,雲從科技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大模型賽道中佔得一席之地,並非易事。此外,大模型項目的研發投入猶如一個“無底洞”,還需多少資金的支持,以及何時進入回報期,目前還無法估計。

以OpenAI爲例,商業化和扭虧的問題也是其面前的一道坎。2023年2月,OpenAI推出的付費產品ChatGPT plus單月訂閱價格20美元,3月推出企業版插件,均未得到廣泛應用。近期,三星、蘋果更是宣布,禁止內部員工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AI產品,爲類GPT產品的商業化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

根據The Information報道,OpenAI在2022年虧損放大近一倍,達到5.4億美元,不知道隨着ChatGPT在2023年走紅,又能否改變公司虧損的局面。

IPO不足一年,“吞金獸”再募36億

需要注意的是,雲從科技於2022年5月完成上市,也就是說IPO募資不到一年時間,雲從科技再次進行大額募資,當真這么缺錢?

時間回到2020年,雲從科技首次遞交招股書時,募集資金爲37.5億元,計劃用於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但在2022年上市前,雲從科技募資金額已降至17.28億元,比原計劃減少逾20億元。其中,“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的投入額降至0元。

“腰斬”的募資金額,顯然難以滿足因常年巨額投入而早已“飢腸轆轆”的雲從科技。

結合歷年數據,2017年-2022年,雲從科技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分別爲-0.68億元、-2.71億元、-5.06億元、-4.62億元、-5.47億元、-6.23億元,6年時間持續處於“失血”狀態。

長時間的高投入,企業盈利難,也是AI行業所面臨的普遍痛點。2017年-2021年,雲從科技歸屬淨利潤分別爲-1.06億元、-1.81億元、-6.4億元、-8.13億元、-6.32億元。

好不容易熬到上市,本想逆風翻盤,但2022年雲從科技不僅沒有扭虧,營收規模還直接減半。2022年,雲從科技實現營業收入5.25億元,同比下降51.21%;歸屬淨利潤爲-8.51億元,虧損進一步擴大。

根據營收結構看,2022年雲從科技主營業務“全軍覆沒”,在營收收入全面下滑的同時,毛利率也均呈現縮減態勢。

以貢獻8成營收的“智慧治理”業務舉例,2022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1.3%至4.21億元,該業務毛利率同比減少2.97個百分點至30.56%。

准確的說,2015年成立至今,雲從科技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雲從科技累計未分配利潤爲-30.85億元。

尤其是格靈深瞳在2022年成功實現扭虧轉盈,淨利潤達3261.49萬元,成爲近幾年首個扭虧成功的AI視覺企業,也讓雲從科技等諸多AI巨頭們的盈利壓力再次加重。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IPO時,雲從科技曾宣稱,將在2025年實現盈利。根據彼時雲從科技的預測,2021年-2025年,總營收將分別達到12.01億元、19.10億元、25.42億元、32.59億元和40.64億元,復合增長率爲35.64%,2025年實現扭虧。

實際情況來看,雲從科技2022年實際營業收入僅達到預期目標的3成,同時虧損面持續擴大。對於2025年實現扭虧的暢想,居然也是越行越遠。

面對雲從科技的持續虧損,反映到二級市場,投資者信心受挫,股價持續低迷。

不過,受益於ChatGPT風口,進入2023年後,雲從科技股價明顯拉升,一路漲至2023年4月歷史最高點61.80元/股,距離年初漲幅超270%。

似是有意規避“蹭熱度”之嫌,雲從科技在股價異動公告中表示,GPT類產品和服務未給公司帶來業務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一周年後雲從科技在5月29日解禁4.55億股首發限售股,佔總股本的61.37%。5月29日解禁當日,雲從科技盤中觸及20%跌停。

或爲提振股價,5月30日,雲從科技宣布“從容”大模型正式开啓公測,距“從容”首次亮相不到兩周時間。5月30日收盤,雲從科技股價微漲2.9%,報收27元/股。

自5月19日發布解禁公告後的8個交易日中,雲從科技在5個交易日收跌,期間股價降幅逾35%。較4月歷史在高點,股價“腰斬”,市值迅速蒸發逾250億元。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开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准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原文標題 : 雲從科技解禁前擬再募36億元,大模型或成救命稻草?



標題:雲從科技解禁前擬再募36億元,大模型或成救命稻草?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026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