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都是扯淡,弄個虛頭巴腦的東西,那都是忽悠,它就是一場皇帝的新裝。比亞迪有60多萬員工,想用機器取代人工都做不到。連固定的生產线上的工作,都無法做到無人,更何況是復雜的實際路況呢?”
今年3月29日,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年報交流會上直抒胸臆,引來自動駕駛圈的關注。不過,相關企業的熱情已然全部放在了智能駕駛的落地上。上海車展將落幕,城市NOA的火熱已經擋不住了。
誰能成爲城市NOA競速之王?
城市NOA,全稱爲 Navigate on Autopilot,直譯爲導航輔助駕駛,不過也有部分車企將其與相關功能結合,從而融入智能駕駛產品的大體系中。
它最早由特斯拉推出,2019年6月,特斯拉官方正式向中國市場內全部選配了FSD(完全自動駕駛)的車型,推送最新版本NOA,能夠令車輛自動駛入和駛出高速公路匝道或立交橋岔路口,這個過程還包含超車等需求。
▲圖源:特斯拉官微這也是中國車企的起點。2020年底,國內車企逐漸將智能導航輔助駕駛功能應用到高速場景。
不過,如今這項功能的战場,移到了城市裏——2022年下半年开始,智能駕駛產業鏈的商業化需求與車企需求、消費者需求形成共振,城市NOA展开競速賽。
需要指出的是,這並非通常意義上的高階自動駕駛。根據工信部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文件,城市NOA依然是L2級別的自動駕駛,某些情況下也可以視爲L2+。
它可以滿足車主在城市場景下的跟車、超車、變道、轉彎與識別反應紅綠燈等需求,然後自主抵達車主設置的目標地點。
▲圖源:unsplash落地競速大致源於去年9月。2022年9月,毫末智行宣布城市NOH( Navigation On HPilot,領航輔助駕駛)即將量產,搭載於魏牌摩卡DHT-PHEV並成爲 “國內首個量產上車的城市輔助駕駛系統”。
9月17日,小鵬向部分廣州的P5車型車主推送城市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 ,導航輔助駕駛);9月24日,極狐在深圳向極狐阿爾法S HI(Huawei Inside)版用戶推送城區NCA( Navigation Cruise Assist ,智駕導航輔助)功能。
10月27日,集度宣布ROBO 01的量產版將在2023年三季度交付,產品具備高速、城市、泊車多場景智能駕駛能力。
到了今年,尤其是上海車展期間,車企更是難掩對NOA的追捧。
3月底,小鵬汽車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系統XNGP已面向G9及P7i Max用戶开放第一階段能力,小鵬P5系列車型也同步在上海开放城市NGP。
4月16日,華爲發布HUAWEI ADS 2.0( advanced Driving System,華爲高階智能駕駛系統),最大突破是不再依賴高精地圖。城區NCA方面,已實現深圳、上海、廣州落地。
4月17日,騰訊面向城市級智能駕駛場景推出HD Air輕量級高精數據產品,預計2023年底將覆蓋50座城市。
4月18日,理想汽車宣布理想 AD Max 3.0城市NOA將於本季度开始推送內測用戶,到年底將推送 100 座國內城市,且終身免費。
除此以外,還有蔚來、四維圖新、小馬智行、領駿科技等衆多車企或產業鏈企業正在積極布局,它們大多將於年內實現NOA的全面落地,激战正在酝釀。
▲圖源:unsplash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副總裁吳新宙曾公开指出:“大部分人的用車場景,其實城市佔比高達71%,換成用車時長城市場景更是佔比90%。同時,每天僅有25%的人出行會通過高速,而城市道路則是100%。”
因此,不論是出於商業潛力考慮,還是單純爲用戶體驗和粘性考慮,城市NOA這個領域,不得不“卷”。
帷幕之下的成熟與不成熟
《2022 年汽車行業報告:城市 NOA 重新定義智能汽車》指出,2023 年搭載 NOA 的汽車總量或將爲 70 萬輛,2025 年可能將達到 348 萬輛。
其中,支持城市 NOA 功能的車型佔比將從 2023 年的 17%迅速上升到 70%。西部證券在研報中指出,2023年或是“城市NOA元年”。
城市場景幾乎可以視爲自動駕駛开進了下半場——首先,全功能自動駕駛已經基本被證明無法在現有條件下實現落地。
其次,對需要新功能的車主、需要技術落地的產業鏈、沒有辦法再靠故事獲得融資的創業公司來說,自動駕駛沒有多余的空間掙扎於一些技術上的細枝末節。
▲圖源:freepik不過,城市用車是大場景,大場景意味着大需求,也意味着大難度。
路线之爭已經不是新鮮話題,但“重感知”已經成爲主流觀點——有圖無圖都能开。華爲余承東在華爲ADS 2.0發布會上表示:“高精地圖成本非常高,僅僅採集上海市高精地圖,採集了一兩年、9000公裏,都沒有把上海完全覆蓋。依賴於高精地圖很難做到普及,全國覆蓋的成本非常高。
並且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幾個月才允許刷新,但是中國的道路天天在改,所以說依賴於高精地圖真的沒法廣泛使用。”
高精地圖的覆蓋難題、合規難題始終難以逾越,但也不是說感知路线就一帆風順。
最不能忽視的還是成本問題。城市NOA本質上是一套系統,开發費用如何攤平不是個簡單的話題。一手是激光雷達、芯片等硬件產品,另一手還有爲算法服務的模型、數據成本。
▲圖源:unsplash更難的問題在於,這些服務究竟如何定價?和傳統硬件供應商不同,智能軟件存在很明顯的“需求介入”情況,即要定價必須看市場需求——但現階段,
城市NOA要獲取消費者的金錢追捧還是有所限制的。特斯拉FSD在國內選裝率僅爲1%-2%,全球選裝率7%。
“卷王”四起,城市NOA的競爭,將有更多意料之外的場面出現。
標題:城市NOA:智能駕駛下一战場?||Focus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1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