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以“民生”命名的學院——上海开放大學民生學院12月27日正式掛牌。26日下午,記者走訪了這個辦在居民區裏的大學,發現好幾幢居民樓外晾曬的衣服,直接伸到了教學樓前。但老師們卻樂呵呵地說,要的就是這種分不清是學校還是小區的感覺。
居民推門就能聽課
民星路527號,是民生學院的門牌號。“這裏本來沒有校門,只有大樓,大門在旁邊的中原路42號。但爲了與居民小區連成片,也爲了讓走在馬路上的市民可以隨時跨入校園,我們在527號开了個很大的玻璃門。”民生學院院長範軍說,“跨進門就是個大廳,任何人都可以進來休息、閱讀,招生點就設在這裏。再來看看玻璃門外,雖然只有幾格台階,但也安裝了四個扶手。大家可以摸一下,扶手是不是溫熱的?這是考慮到老年人怕冷而專門定制的。”更周到的是,在玻璃大門外左側的上街沿處,還闢出了一個休闲區域,足有20多平方米,設置了木質地板和長條凳,冬日裏可以在這裏孵太陽,夏夜時可以乘風涼,而且還安裝了好幾個放拐棍和拴狗繩的地方。
品類豐富非常“民生”
從民星路的玻璃大門步行左轉到中原路上的校園西門,約150米的距離,充滿了濃濃的“民生教育”元素。銀發e學堂、智慧書畫館、智慧茶藝館、智慧生活館、智慧健康館、銀發演e廳、銀發展示廳、老年運動康養實踐中心等沿路开設,居民一擡腿就可以隨時推門進教室。嵌在沿街牆上的“民生二十問”,用最簡潔明了的語言,爲百姓的日常生活答疑解惑:“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是什么?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好心態有多重要?醫學證明:良好心態可使機體免疫功能處於最佳狀態。經常保持好心情,壽命增長5—7年。”“如何照顧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家人?首先,請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心理;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適當降低對病患的期待;善用身邊的支持;抱團取暖,求助專業醫生。”……
校園裏的小花園也被改造成“園藝療法教室”。這是民生學院專門打造的老年康復教學項目。它以植物爲媒介,對有認知障礙的老人進行輔助康復幹預,主要手段是調動老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通過親身參與園藝實踐達到訓練身體機能、調節心理狀態的目的。
學歷教育很有特色
除了服務市民的終身學習需求,民生學院的學歷教育也極具特色。範軍院長介紹,上海开放大學是本市唯一同時开設養老服務專業和家政專業的高校,設立民生學院就是爲了更好地匯聚辦學資源,集中力量开展專業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除了“養老服務管理”是新專業,“現代家政服務與管理”“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和“家政學”已开設了多年,累計培養了超過3496名畢業生。尤其是“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自2017年受上海市民政局委托,合作开辦養老護理員大專班以來,已經累計培養了1421名具有大專學歷的養老護理員,爲提升本市的養老服務質量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學院還在積極培育聚焦“一老一小一家”的社會工作碩士授權點,民生服務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已經初步確立。
校門口大廳的牆上鑲嵌着一行標語:“更好地學習,更好地生活”。範軍說,民生學院的辦學理念就是“學習讓生命更美好,讓生活更美好”。
記者 王蔚
相關鏈接
民生“第一生”在此華麗轉身
在上海开放大學裏,已有一批求學者從相關的民生專業畢業,他們被戲稱爲“民生第一生”。
田春雷,河南人,先後就讀开大專科、本科,曾在深圳從事個體經濟,但遭遇失敗,欠下債務。之後,她轉战上海,機緣巧合下進入月嫂行業,並通過不懈努力,從一名普通月嫂成長爲年薪幾十萬元的培訓總監。其間,她通過开放大學的學習,獲得了大專和本科學歷,實現了職業生涯的華麗轉身。目前,她所在的企業與开放大學有校企合作,積極爲學校輸送人才。
周沛林,66歲,退休醫生,也是上海开放大學的養老專業畢業生。自2019年起,他帶領團隊創建了4所養老院,並帶領團隊走進上海开放大學的課堂,持續提升專業技能和文化素養。經過近五年的努力,團隊不僅完成了老年服務管理專業的學習,還完成了社會工作專業的本科課程。
張小勤,現就讀於民生學院2024級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科,此前已在上海开放大學攻讀並完成家政專科、本科課程。她曾是一名普通的家政服務員,通過不懈努力,已晉升到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層;獲得二級養老護理員(技師)證書,並成了市一級養老護理員候選人;獲得了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家政技能競賽一等獎等多項榮譽。
標題:國內首個民生學院在滬掛牌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60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