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網
新華社布魯塞爾10月31日電特稿|無懼歐盟加稅阻擾 中歐車企持續深化合作 新華社記者康逸 單瑋怡 歐盟委員會日前正式公布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結果,從10月30日起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徵爲期五年的反補貼稅。歐盟以“反補貼”爲名濫用貿易保護主義,在歐洲內部激起政界、商界及學界人士強烈反對。面對不利局面,中國車企堅定深耕歐洲市場,繼續以高性能、高性價比和綠色環保贏得消費者青睞。中歐車企依然堅持共享共贏,深化雙方產業鏈和供應鏈合作。 “我們需要更多選擇和競爭” 日前,梅賽德斯-奔馳首個歐洲電池回收工廠开始運轉。盡管電動汽車在歐洲的普及並不如預期,但梅賽德斯-奔馳正通過這一工廠的建設展現其轉型決心。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工廠开業典禮的致辭中表示,汽車工業的未來是電動化,德國企業正全力以赴推進產業轉型。歐盟向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是錯誤的選擇,“保護主義和貿易战將給我們自身帶來損害”。 朔爾茨說,對德國而言,與世界各國保持貿易开放至關重要。公平競爭的環境是推動電動化發展的必要條件,歐盟應以保障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爲目標使用貿易工具。“我們需要的不是最合理的關稅,而是最好的汽車和最現代化的技術。” 斯洛伐克總理菲佐說,他反對與中國打貿易战,對中國電動汽車加稅是不明智的做法,會對歐洲自身造成極大損害。中國電動汽車領先歐洲,中國的先進產能可以幫助歐洲提高生產率。 克羅地亞政治分析家姆拉登·普萊舍告訴新華社記者,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高關稅是有害的,首當其衝的是歐洲。歐洲電動汽車行業發展不會因此受益,加徵關稅也增加了貿易衝突風險,而目前歐洲經濟正處於困境之中,經濟衰退風險大大增加,這是歐洲不希望看到的。 歐洲汽車巨頭斯特蘭蒂斯集團首席執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也表示,真正能夠保護歐洲汽車產業和工人的最佳方式,就是參與競爭並且提升自身競爭力。因此,必須加快步伐,每耽誤一秒,都是在浪費用來提升在這些新領域競爭能力的時間。 不懼加稅阻擾深化合作 從2023年德國慕尼黑車展上中國電動車企驚豔亮相,到今年巴黎車展上“中國智造”的新能源車展台人頭攢動,中國車企頂着歐盟濫用關稅武器的壓力,繼續積極开拓歐洲市場。 許多中國電動汽車品牌早已擺脫刻板印象,定位轉向高端並在歐洲獲得良好市場反饋,其產品質量和服務體驗也接近甚至超越部分歐洲品牌,獲得更高認可度。德國數據力量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佔到11%。 中國電動汽車車主數量在歐洲也持續上升,消費者對於中國車企的創新技術、外觀設計、駕駛體驗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給予肯定。 西塔德萊租賃公司立陶宛分公司負責人瓦伊多塔·古爾斯卡斯表示,歐洲電動汽車價格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過於昂貴,中國電動汽車性價比高。 德國最大交通協會全德汽車俱樂部近期公布的一項消費者調查顯示,在純電動汽車領域,高達八成的德國民衆愿意選擇中國電動汽車,主要原因是性價比高、技術創新領先和設計優秀。該協會今年發布的另一項報告指出,中國電動汽車在多項歐盟汽車安全測試中表現出色。全德汽車俱樂部評價說:“測試表明中國制造商最近幾年已迎頭趕上,產品質量與知名品牌不相上下。” 搭上充滿活力的中國發展列車 中國始終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不斷迸發創新活力的中國電動汽車產業也是如此。塔瓦雷斯說,對歐洲來說,與中國競爭的最佳方式是立刻跳上中國的列車,而不是讓它疾馳而過。 斯特蘭蒂斯集團與中國零跑成立了合資公司,正面向歐洲市場推出新的電動汽車。包括比亞迪、蔚來、小鵬在內的中國造車新勢力也帶着誠意進入歐洲市場,不僅銷售汽車,還在歐洲建立研發中心,積極參與充電設施、售後服務網絡建設等環節,創造大量就業崗位。與此同時,一些歐洲車企、供應商、經銷商也與中國車企進行投資和战略技術合作,形成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雙向合作。 开放合作是驅動創新與增長的關鍵。羅馬尼亞經濟學家安德烈·勒杜列斯庫表示,在向綠色和數字經濟轉型過程中,世界需要中國電動汽車。他認爲,基於多邊主義的全球化是各國融入全球經濟循環的最佳解決方案。 德國大衆集團前全球監事會成員烏韋·庫爾特·弗裏奇說,中國在數字化技術上顯著領先,更具活力的市場和愿意擁抱新技術的消費者是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而歐洲和德國在汽車制造和國際化發展方面更具優勢。若歐洲與中國的優勢強強聯合,對雙方而言將是雙贏。 普萊舍指出,歐中在電動汽車領域开展合作不僅是最佳解決方案,也是唯一解決方案。
標題:特稿|無懼歐盟加稅阻擾 中歐車企持續深化合作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3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