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突然就看到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合並重組的新聞,把我驚訝了一下。
南北船剛剛合並成最大的造船企業,這兩家券商合並,肯定就是最大的券商了。
當下的“合並潮”還真不是开玩笑的,估計後面還會有不少大動作。
實際上從去年开始,合並重組就拉开了序幕,剛看了一下數據,去年A股涉及央企重組的項目就有683,涉及國企重組項目更是多達1813起。
即便是重大重組,去年總共是65起,而國企就佔了41起。
本次央國企改革的時間點是2023年到2025年,而且今年要完成70%的重組任務,所以想必今年接下來的一年還會大戲不斷。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今年第一個合並的是稀土,當時中國稀土收購了廣東稀土,從此廣晟稀土歸於國資。
然後2月份華潤集團大動作不斷,旗下的華潤雙鶴,花了31億收購北藥集團下面的華潤紫竹。
還有國藥集團花了154.5億收購了中國中藥,3月份同樣還是華潤花了117億收購長電科技。
6月份通用技術無償獲得了國投集團旗下中成集團100%的股權。
7月份中航電測花了174億收購中航工業旗下的成飛集團。
8月份華潤三九花了62億收購天士力。
9月份中國船舶合並中國重工,現在又是兩大券商巨頭合並。
從這些重組的速度和強度來看,是史無前例的。
其實從去年國資委公布的九大战略和今年的三會,確實都在強調這種战略性重組。
按照張主任的說法,總結爲三個集中,分別是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公共服務和公益性集中,前瞻性新興產業集中。
如果根據九大战略的目標,到2025年,在新興產業的收入要佔比35%以上。
那這裏就有個問題,到底什么是新興產業?
這個問題太泛了,但是從兩大券商合並就能發現很明顯的一個點。
這是君泰君安發布的公告,看到我用紅色框出來的這句話嗎,本次重組有利於打造一流投資銀行。
我在平時吐槽過我們的券商很多次,我也明確說過我不喜歡我們的券商企業,所以這次更新的估值表我把整個券商板塊都拿掉了。
理由也講過,現在我們的券商同質化嚴重,都是主要靠賺交易費,投資能力普遍不行,跟國際巨頭完全沒法比。
這裏面有一半的原因是權限問題,因爲我們的金融產業畢竟才發展幾十年,包括股市機制都不是很健全,所以這些券商有不少投資上的限制。
另一半的原因是自身能力問題,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東方財富,人家好歹做出來了一個C端平台,所以基金做得不錯,其他券商就找不出什么亮點。
券商作爲資本市場的核心參與者,投資業務當然應該是首當其衝才對。
這一點現在總算是提上日程了,大家通讀整個公告就會發現,給出的唯一說明就是打造投行,再沒提及任何其他目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真打造成了一個優秀的大投行,那就是真正的改頭換面,值得期待。
之所以开頭我說讓我驚訝了一下,因爲我沒想到券商巨頭這么快就合並了。
按照之前上面公布的文件,明確說到的行業,是集成電路、工業母機、裝備制造、醫療、礦產、碼頭等等這些,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壓根就沒提到券商。
下面說點敏感的話題,關於央國企重組,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如果是利大於弊,結果必然是成功出海,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
如果是弊大於利,結果必然是壟斷資源,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實力。
在這幾十年的發展中,我們經歷過大量的分拆,同樣也經歷過大量的重組。
可能現在大家對分拆沒什么感覺,但是以前可不稀罕,就比如這次合並的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以前本來就是一家人,叫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
在1999年一分爲二,中國重工因爲在北邊,所以被稱爲北船,中國船舶因爲在南邊,被稱爲南船。
只是近些年主要以重組合並爲主,比如20年前當時設立的央企有196家,十年之後只剩117家,現在早就只有幾十家了。
經過這輪合並潮,又要縮水一部分,剩下的央企,那就真是個個巨無霸。
從近十年的央企發展來看,資產規模增長是挺快的,但是利潤增速是延後的。
十年前的央企總資產只有48萬億,現在有87萬億左右,就快要翻倍了,但是這10年央企的利潤增長要慢一些,今年上半年央企的總利潤是1.4萬億,而2013年的總利潤就有1.7萬億。
說明把資產做大要比把利潤做大容易。
尤其是地方上很喜歡國企重組,因爲重組之後的資產一下子就變大了很多,這樣更有利於融資,行業地位會上升,信用評級也會上升,但是能否經營得更好,就是另外一個問題。
常見的重組有三種模式,一種是聯合,另一種是吸收,還有一種是重建。
聯合一般發生在兩家實力差不多的重組中,最後取一個新名字。
吸收當然是兩家實力有差距,大公司把小公司吸收成子公司。
重建比較特殊,一般是兩家公司各剝離出某個業務,然後重新組建新公司。
不管哪種模式,都會產生一個問題,誰聽誰的?
國企可不像民企,民企不管怎么並購或者拆分,最後都是一層一層管下來,國企重組之後,很可能會出現“雙總部”的現象。
也就是名義上合並了,財務也確實統一了,但是實際做事的時候,還是各做各的。
那爲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因爲手心手背都是肉,原本的兩家公司都有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整合在一起後,爲了平衡各自的利益集團,就有了這種貌合神離。
這還算好的,如果是一家優秀公司合並一家,美其名曰起帶頭大哥的作用。
但是實際上,好一點的結果是優秀公司影響不大,也活了下來,差一點的結果就是優秀公司也被拖累的不那么優秀了。
其實南車和北車合並後的中車,就有點這個味道。
當然央企會好一點,而且考核會更嚴,尤其是從去年开始,把央企的考核指標,從“兩利四率”改成了“一利五率”。
一利就是利潤,五率分別是淨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現金比率、研發投入率和勞動生產率。
這六個指標裏面,大家可能對勞動生產率不熟悉,其實就是衡量人均勞動生產總值。
從變化的項目來看,也就是把淨資產收益率取代了之前的淨利潤,然後現金比率取代了營業利潤率。
以前的考核指標更看重利潤,或者說更看重账面利潤。
現在的考核指標更看重利潤質量,然後對公司的經營能力要求更高。
這當然是好事情,如果央國企重組合並之後,真的能解決同業競爭問題,真的能產生強大的協同作用,真的能提高核心競爭力,那當然是利大於弊。
但是不管怎么說,形成巨無霸之後,國內畢竟沒有了競爭對手,是敢於在國際上亮劍,還是在國內當山大王,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我還是抱有期望的,希望那些合並後的央企,勇敢走向全球,帶着民企做全世界的生意。
#券商“航母”要來,券商板塊怎么走?#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央企重組,是出門亮劍,還是當山大王?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1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