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信科技(SZ300088)$
長信科技VS凱盛科技——折疊屏玻璃UTG的競爭力分析
折疊屏手機的技術難點之一在於屏幕的可彎曲性。目前,市面上發布的折疊屏板材料主要有:透明聚酰亞胺(CPI)和超薄柔性玻璃(UTG)兩種。
CPI:從性能上看,CPI量產技術成熟、性能比較穩定,同時更具成本優勢(據了解CPI成本是15美金以上,約100多塊,而UTG現在的市價在25美元左右,150元)。因此,早期發布的折疊機型均採用CPI作爲蓋板材料。但CPI也存在諸如硬度差、透光率不足、易刮傷,且反復折疊易出現折痕等缺點,嚴重影響折疊屏手機的質感。
UTG:UTG在耐刮性、硬度和屏幕呈現效果等方面全面優於CPI,且連續彎折不易出現折痕。缺點是UTG產品良率還有待提升,整體成本要遠高於CPI。未來隨着工藝和產業鏈的成熟,將帶來成本的下降,UTG有望成爲下遊手機廠商的主流選擇。據UBIReserch預測,UTG玻璃在未來三年內有望逐漸取代CPI,在折疊屏手機市場中佔據80%以上的份額。目前三星用的就是UTG(一片是3、40美金左右),國內外知名企業均在積極布局。
據不完整統計,宣稱布局UTG業務的企業包括長信科技、凱盛科技、惠晶顯示、賽德半導體、國奧科技、沃格光電、和美光學、拓米科技、蘇釧科技、東旭光電、巨智科技、漢柔光電等。其中除了上市公司長信科技、凱盛科技、沃格光電、東旭光電外大多是一些近三年內成立的初創公司,其管理層的言論可信度較差,有過分吹噓的嫌疑(比如蘇釧科技今年6月开始建設UTG工廠,計劃在2022年10月完工,建成時預計UTG玻璃基板的年產能將達到5000萬片,要知道整個行業目前年出貨量也就500萬片左右,預估到2025的總需求也就是5000萬片左右;又比如去年底才剛成立的賽格半導體,宣稱其產品是良品率達到了80%以上,且每片玻璃成品通過產品檢測均能反復折疊近一千萬次,遠超當前市場UTG玻璃的30%-40%良品率、折疊次數標准30萬次的水平)
因此,這篇文章將重點聚焦從事UTG業務的上市公司的對比分析,其中又以長信科技和凱盛科技爲主(東旭光電目前utg玻璃仍未量產,沃格光電相關信息也很少,且企業規模也較小):
一、首先,從技術層面,
UTG產業鏈,主要分爲玻璃原片制造和減薄兩個環節,從產業鏈的齊全角度,凱盛科技更有優勢,主要體現在玻璃原片的自產能力上,凱盛科技依托中國建材集團,是中國建材集團的二級子公司,母公司是凱盛集團。中國建材集團和蚌埠院,是我國玻璃行業的技術制高地。而長信科技則沒有原片方面的資源和能力,必須從外部購买。
凱盛在調研中反復提到原片自供的重要性,凱盛認爲“原片技術也需要掌握,如果其他廠商只是做後加工,肖特的玻璃是买不到的,因爲他是專供三星的。”
提到這,需要先簡單了解一下UTG制作工藝中掌握在德國肖特和美國康寧手中的一次成型法以及國內企業主打的二次成型法。二者技術路徑不同,三星折疊屏手機即是依靠肖特的下拉法在玻璃制造過程中直接把玻璃拉薄,得到30-70um的超薄玻璃。而長信科技爲代表的的國內廠商則採用玻璃減薄路徑,先通過浮法工藝生產出0.2~0.3mm的玻璃原片,再通過化學刻蝕的方式把原片減薄到100微米以下。
因此,一次成型法的前提是必須獲得肖特和康寧生產的100um以下的超薄玻璃原片,以目前全球唯一一家量產折疊屏用UTG蓋板的廠商韓國DowooInsys爲例,其就是拿到德國肖特的UTG原片之後進行鍍膜和切割加工制作成手機玻璃蓋板後送至三星的。這點由於全球對中國大陸實行100微米以下超薄玻璃的技術封鎖,國內企業是买不到肖特或者康尼100微米以下的超薄玻璃的。
然而二次成型法使用的基本上是200微米左右的玻璃原片,然後再通過減薄技術把200減到30微米。而100微米以上的原片是不存在封鎖,能夠在市場上自由买到的。長信在之前調研中曾表示,公司與全球主要的玻璃廠家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可以無任何阻礙的購买0.1毫米及0.1毫米以上的電子級玻璃,不受玻璃原片的影響。
事實上,凱盛目前UTG產品生產採用的也是二次成型法(但公司目前也組了團隊正在設計一次成型的技術),根據調研了解,公司使用的也是200微米級別的高鋁玻璃原片,正負5微米。只不過是公司自己生產的而非外購的罷了。
因此,從生產角度,原片資源並不構成二次成型UTG玻璃的產能障礙,但凱盛的自有原片相對於長信外購原片是否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這點仍需觀察驗證。
然後我們再來看減薄環節,普通玻璃減薄這個工序很多公司都能做,但由於UTG玻璃厚度要從200-300微米減少到50微米的超薄程度,利用酸去減薄,玻璃原片的均勻度和內部微缺陷都會放大,這個過程會比較大的影響良品率,因此對於企業減薄的精度水平提出了較高的技術要求,有點精密工業的意思。這塊長信科技可能具有比較大的優勢,因爲減薄業務是長信的傳統優勢領域:公司傳統減薄產能位居中國大陸首位,在國內份額約爲40%,全球市場份額約爲20%。
公司之前曾表示過,”即便做出了0.12玻璃還是需要通過減薄減到0.03或者是0.05,而減薄在全球做的最好的就是長信,特別是薄化、鍍膜制程都是比較復雜的,而我們在各個制程上都是具備核心的技術。最後比較的就是產品性價比,產品良率。很多企業可能也能做,但是直通率非常低”
因此,最後我們再來看下產品良率結果,根據凱盛科技8月中報時交流的內容,公司UTG良率的情況,一代良率50微米的大概只有不到20%,現在二代的40微米的良率提高到翻了一番還要多,超過40%以上。而近期11月底凱盛調研時進一步表示達到了三星同樣水平,50%。另一方面長信則在最近的調研中表示,UTG的良率已經從從最早30%,陸續爬坡達到了目前的61%。可見長信在減薄的技藝積累上還是有不小的優勢的。
二、業務層面
實際業務开發中,UTG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元器件業務,長信調研時曾表示“由於可折疊手機必須使用OLED面板,UTG業務的拓展必須通過OLED面板去拉動,因此公司目前正積極和國內面板商巨頭進行非常深入的業務合作,聯手拓展手機終端產商的可折疊手機市場,通過OLED面板的使用來帶動UTG產品的放量”。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長信具有明顯優勢:
1、安徽國資委的大股東背景。衆所周知,安徽合肥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顯示產業基地,京東方、信維諾等知名面板生產企業都在合肥擁有大量的產线。而安徽國資委的背景讓長信在與這些當地企業的合作交流中佔有明顯的主場優勢。
2、OLED模組布局,跟京東方深度合作
目前,國內模組封裝企業主要以LCD觸控顯示模組爲主,部分OLED面板企業出於技術保密考慮,柔性OLED的模組制造環節仍由面板廠商自己完成。未來隨着OLED模組環節代工外包,有望爲模組廠商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從OLED業務布局來看,長信科技已爲蘋果公司提供多世代柔性OLED可穿戴模組產品,同時已實現批量生產硬屏OLED手機模組,目前也正在積極和面板廠溝通柔性OLED手機模組業務。
相比之下,凱盛科技顯示模組仍以LCD爲主,其控股子公司方興光電柔性觸控模組項目於2020年7月才正式投產。因此,長信科技作爲全球爲數不多的具備柔性OLED制造經驗的廠商,在OLED模組代工領域更具先發優勢。與之相對的是凱盛在和客戶的合作的內容方面,目前只是UTG玻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面板企業京東方是長信的最大客戶和供應商,佔比超過30%,而京東方又是衆多折疊屏手機背後的OLED面板供應商:
三、客戶情況
凱盛科技的UTG終端客戶主要是華爲,公司稱根據保密協議一段時間內只能供華爲,但是期限不長,別的客戶後續會水到渠成。公司跟華爲的合作從從單片材料到模塊到整機,已經有一年多的測試時間了,目前整機測試已經結束。在今年7月的時候凱盛科技還和華爲一起研發了一項UTG專利。(一種提高柔性玻璃彎折性能的加工方法)。8月中報交流時曾提到預計8月中旬華爲會啓動相關物料的招標程序,但具體結果如何目前未知。
然而另一方面,長信在近期的調研中也宣稱公司已經獲得榮耀、華爲的UTG明確訂單,按照客戶要求隨時准備產能等待上市放量。其中榮耀明確給公司的時間在今年的12月份,長信預計能達到10台以上量級。
四、產能情況
凱盛科技UTG一期產线已落成,產能是15萬片/月,6條线,一年產能是180-200萬片,目前一直在小批量出貨,以供整機測試的訂單。正式批量出貨還沒有,等着排計劃。另外,凱盛科技於今年3月宣布增資約10.25億用於建設UTG玻璃二期項目,形成1500萬片/年的產能。根據近期調研了解的情況,二期項目已經動工,廠房开始建設。
長信這邊目前則已具備了30萬片的每月產能,年產能360萬片。同時公司在調研中表示,UTG產能可以快速提升到每個月150萬片,1800萬片每年。(估計是與公司目前高達60台左右的減薄設備有關,產能隨時可以調用)
結論:長信科技和凱盛科技是目前國內UTG行業最重要的兩個玩家,兩者的競爭優劣勢都非常明顯,凱盛科技的優勢在於上遊原材料玻璃原片的自給能力,背後是中國建材下的國內玻璃巨頭凱盛集團;而長信的優勢一方面在於減薄技藝的積累,另一方面則是安徽國資委背景下的客戶關系優勢。個人認爲,考慮到實際生產中二次成型法對於原片的要求並非很高,長信可以通過外購原片來滿足材料需求,而減薄的能力直接影響到商品良率情況,進而影響到競爭中最重要的成本價格,因此長信科技的優勢目前看來更大。當然,這個也只是初步判斷,未來還要持續跟蹤1、凱盛自給原片和長信外購原片的成本差異;2、兩者的良率情況。
$凱盛科技(SH600552)$$長信科技(SZ300088)$
全部評論0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長信科技原片外購更能保證原片質量,而其長期積累的減玻技術遠遠超過凱盛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1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