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漲價7倍,共享單車何時上岸?

2024-08-26 18:30:04    編輯: robot
導讀   共享單車正盛的那幾年,企業燒錢跑馬圈地,用戶也因此得了實惠。但隨着ofo、摩拜兩大頭部玩家的相繼落幕,共享單車行業內形成了青桔單車、哈囉出行以及美團單車三足鼎立的局面。   資本後撤的同時,行業...

  共享單車正盛的那幾年,企業燒錢跑馬圈地,用戶也因此得了實惠。但隨着ofo、摩拜兩大頭部玩家的相繼落幕,共享單車行業內形成了青桔單車、哈囉出行以及美團單車三足鼎立的局面。

  資本後撤的同時,行業運營監管不斷規範化。當下依舊身處行業中的玩家,爲了解決不斷增加的運營成本,只能選擇從用戶側“下手”。於是,曾經以低價甚至免費策略吸引大量用戶的共享單車價格不斷攀升。

  2016年,共享單車中大部分品牌的起步價爲0.5元/半小時,而在8年後的今天,部分城市共享單車起步價騎行半小時的費用最高漲到了3.8元,8年間價格已經翻漲7倍有余。

  用戶不滿價格飆漲的同時,卻依然是一門似乎看不到盡頭的生意,青桔單車、哈囉出行、美團單車都在虧損的泥潭中掙扎。。

  花式漲價,越來越貴的“最後一公裏”

  將收費單位從15分鐘縮短成10分鐘、將單位價格從1.5元調整爲2元、將節假日周末起步價設定比工作日起步價高……如今,共享單車漲價的方式花樣百出。

  根據多個平台調整價格的策略來看,最初共享單車起步價多爲0.5元半小時,2019年調價至1.5元半小時。到了2022年,各平台再次上調騎行卡價格,7天卡、30天卡分別從10元、25元上漲至15元、35元,且給出了暢騎卡和次數卡之分。

  到了2023年中,哈囉、美團、青桔這三個平台在國內部分城市的起步價漲爲了1.5元15分鐘,超時後每10分鐘1元或每15分鐘1元,單次1小時騎行費用達到了4.5元至6.5元。

  今年價格繼續上漲,在成都、廣州等多個城市,收費標准由工作日前15分鐘1.5元調整爲前10分鐘1.5元,周末節假日起步費也由前15分鐘1.8元調整爲前10分鐘1.8元,後15分鐘收費1元。

  以具體數據來看,工作日騎行半小時的費用從2.5元上漲至3.5元,節假日則更高,2.8元上漲至3.8元。

  “恰好騎了11分鐘,就花掉了2塊8”,一位用戶對Tech星球吐槽:“這簡直是在搶錢”。另一位用戶則表示,漲價之後還不如坐公交劃算。

  而單次價格上漲的同時,美團、哈囉和青桔共享單車包月價格也告別了個位數。

  根據平台顯示,美團單車30天騎行卡原價35元,北京市部分地區折扣價16.8元,連續包月則首月12.8元。哈囉單車30天騎行卡原價35元,北京市部分地區折扣價16.5元,連續包月則首月14.4元。青桔30天騎行卡原價爲25元,北京市部分地區折扣價11.9元,連續包月則首月10.9元。

  一位依賴共享單車通勤的用戶告訴Tech星球,每年包月卡的成本都在上漲,“今年算下來我大概要花掉250元。”他表示,如果再繼續上漲,共享單車的性價比就不再能和公交車媲美。

  Tech星球發現,不同城市實行的計價規則不同,此次漲價的主要城市爲廣州、成都、武漢、西安,而北京目前仍保持較爲穩定的計價方式,三家共享單車品牌在北京起步價維持在1.5元/30分鐘,這個價格自2019年起已維持了五年左右的時間。

  對此,哈囉單車客服表示,“共享兩輪車的定價受整體行業運營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影響,會不定期做調整。”

  而一位共享單車從業者稱,各個城市的共享單車定價並不同,劃分標准也並不是看城市的大小,而是看運營投入的比例,“但眼下來看,漲價是趨勢,後續應該會繼續調整和擴大。”

  連年虧損的共享單車三巨頭

  一輛共享單車投入運營之前,需要進行車輛制造、並搭載GPS定位系統,後續還需要付出調度和維護車輛及智能鎖的成本。

  而且,隨着車輛使用頻率的提高,車輛損耗加速,維修和更換成本也不可避免。此外,當下城市管理對於單車停放、運營規範的要求日趨嚴格,運維投入同樣不可避免。“這是重資產生意”,上述經理評價。

  1688平台上一位自行車代工廠老板告訴Tech星球,相比十年前,共享單車的生產成本已經降低了不少,“如果不加上芯片和智能鎖,單車的制造成本在五六百元左右。”

  根據此前哈囉出行CEO楊磊提到的,一輛單車每天運維和折舊成本大概在1元左右,一輛單車一年要花費365元。

  楊磊提到的運營成本,不僅包括通過僱傭司機和搬運工,將車輛調度到潛在租戶密集的區域。一位負責共享單車搬運工告訴Tech星球,搬車是按照輛數給錢的,一般一台一塊多。

  此外還包括後端的倉儲成本、維修成本和折舊成本。一位共享單車工作人員稱,技術研發和創新也爲新的車輛增加了成本。

  而且,上述自行車代工廠老板告訴Tech星球,相比家用自行車,共享單車使用頻率更高、人群更復雜,這就導致其壽命周期更短,“家用自行車能用十幾年,但共享單車也就三五年。”

  此前北京市交通委曾明確要求,共享單車使用三年後應進行更新或報廢,上海自行車協會也提出類似要求,強調共享自行車一般連續使用三年即強制報廢。

  生產成本、運營成本的疊加,讓共享單車具備了了重資產、重投入的特性,共享單車的盈利問題成爲了懸在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若以此計算,結合哈囉、美團、青桔三巨頭的最新投放數據,哈囉1000萬輛、美團520萬輛、青桔600萬-700萬輛。綜合算下來,各自一年的運維成本分別達到了約36.5億元、18.9億元、25.5億元。

  哈囉出行曾於2021年擬IPO時公布了營收入,雖然已經過去了三年,但其招股書顯示的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虧損,分別爲22.08億元、15.05億元、11.34億元。

  青桔和美團的日子也並不好過。2023年,美團單車所在的美團新業務分部營收698億元,經營虧損由虧損283.79億元收窄至202億元。滴滴共享單車所在的其他業務板塊2023年虧損達51.48億元。

  連年虧損的共享單車三巨頭,一邊面臨着市場需求的增長和共享單車的普及趨勢,它們需要增加更多的車輛數量去滿足市場需求,另一面,則面臨着用更多的資金投入換來更多虧損的局面。

  一位曾任某共享單車品牌的城市經理因此表示,對於品牌而言,漲價也是無奈之舉。他表示,除了漲價,目前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在人力和運維上控制成本很難,做廣告投放甚至聯名也只能是小範圍嘗試。”

  共享這股風,要停了?

  放到現在,共享單車也是互聯網商業史上的融資奇跡。

  2016年8月,摩拜單車進入北京,服務器一度因無法支持用戶數量激增而發生癱瘓。到了9月,摩拜和做校園共享單車的ofo分別獲得了數千萬美元的融資。之後半年的時間,兩家企業繼續融資,摩拜融資4輪共計11億美元,ofo融資4輪達到7億美元。

  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在最高峰的時候,有大約70家公司做起了共享單車的生意,且公开報告顯示,共享單車行業累計獲得超600億元融資,其中,ofo與摩拜分別各佔約150億到200億元。

  彼時,形形色色的行業紛紛套上了“共享經濟”的外衣,從共享籃球、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再到到共享辦公、共享車間,共享經濟幾乎席卷了衣食住行。

  然而,燒光巨額資金之後,市場發現共享單車行業依舊無法盈利。火熱的增量掩蓋了背後巨額成本支出,一但市場容量逐漸穩定,收入也難以平衡支出的弊端盡顯。

  於是,處於重資產運營的共享單車入局者只能選擇被迫退出。在過去8年,大部分腰部及尾部玩家出局。此前跟進過共享單車項目的一位投資經理提到,因爲ofo和摩拜的押金風波,這個行業早就歸於了平靜,“沒有投資人會談論這個了。”

  上述城市經理也告訴Tech星球,“自離开共享單車行業後,上次聽周圍的人提起,還是去年聽說摩拜可以退押金了。”

  另一位此前共享單車行業的創業者則向Tech星球表示,在他看來,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行業是共享經濟中勉強能夠存活的品類,“因爲關乎到了用戶剛需,其他的基本都沒戲。”

  而且他提到,由於共享單車开創了不要押金的模式,後續入局共享經濟相關的生意,門檻會更高,“現在我是不會再看共享經濟的生意了。”

  一位共享單車工作人員告訴Tech星球,現在就是要把共享經濟拉回歸到商業本質上去,“這也是共享單車漲價的目的。”

  不過過往近十年的時間,普通消費者對共享經濟等於物美價廉的認知已經深種,在質量沒提高,服務沒提升的前提下漲價,企業將更難跨越盈利這個門檻。



標題:8年漲價7倍,共享單車何時上岸?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1431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