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望醫藥兩年虧損超16億:大幅收縮成本,核心產品試驗數據欠佳

2024-08-14 19:02:23    編輯: 港灣商業觀察
導讀 《港灣商業觀察》黃懿 6月27日,科望醫藥集團(下稱“科望醫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中信證券爲其獨家保薦人。 科望醫藥是一家處於臨牀階段的生物醫藥公司,利用新一代療法創新腫瘤治療。 該公司大有來...

《港灣商業觀察》黃懿

6月27日,科望醫藥集團(下稱“科望醫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中信證券爲其獨家保薦人。

科望醫藥是一家處於臨牀階段的生物醫藥公司,利用新一代療法創新腫瘤治療。

該公司大有來頭,其身後投資人包括高瓴資本、鼎暉投資、禮來亞洲基金、騰訊投資、高特佳投資等身影,累計融資超10億元,上輪投後估值6億美元。

有着衆多投資人護航的科望醫藥卻重重危機。

01

累計虧損16.25億,不斷縮減成本

目前科望醫藥並無批准商業銷售的產品,於往績記錄期間處於虧損狀態。2022年至2023年(報告期內),公司錄得淨虧損分別爲7.71億、8.54億,累計虧損16.25億。虧損擴大之余,來自政府補助的收入出現銳減,其分別爲1137.3萬、273.4萬。

根據科望醫藥的規劃,其預計最早可於2028年將臨牀階段資產商業化。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公司的創新管线包括六個領先資產,其中四項處於臨牀階段,兩項處於臨牀前階段。

雖然科望醫藥的淨虧損有所擴大,但是其研發成本和行政开支均是縮減的狀態。報告期內,研發成本分別爲3.51億、1.08億。其中,研發成本中的僱員成本分別爲1.25億、5228.7萬;外包研發費用分別爲1.72億、3470.7萬。

此外,核心產品的研發成本由2022年的2360萬減少至2023年的1140萬人民幣,主要反映了ES102的臨牀試驗進展。報告期內,有關核心產品的研發成本分別佔總研發成本的6.7%及10.6%。有關核心產品的研發成本分別佔總運營費用的5.5%及7.5%,其中包括相應年度的研發成本及行政开支。

科望醫藥稱,研發成本從2022年下降69.3%至2023年,主要由於外包研發服務費減少,原因爲精簡了研發項目,轉而聚焦先導資產;及僱員成本減少,原因爲優化了研發團隊並於2023年錄得減少了研發人員的股份支付。

同一時期內,行政开支分別爲7440.9萬、4482.1萬。其中,僱員成本分別爲5100.0萬、3043.9萬;專業服務費分別爲763.2萬、404.4萬。

而行政开支從2022年減少39.8%至2023年,主要是由於優化了行政團隊及實施各項節約成本的措施以精簡行政开支,導致僱員成本減少。

02

現金流承壓,負債累累

收縮成本之下,是科望醫藥的現金流承壓困境。

公司現有資金還包括了來自安斯泰來的非經常性收入。2023年12月28日,科望醫藥與安斯泰來宣布就BiME(雙抗巨噬細胞銜接器)平台、候選藥物ES019以及另一分子項目達成合作开發及授權許可協議。通過這一合作,科望醫藥從安斯泰來獲得總額爲3700萬首付款和許可期權費。

這並未能解燃眉之急,2022年至2023年及2024年4月30日,科望醫藥的現金及現金等物價分別爲3.39億、2.70億、2.25億。

同一時期內,流動負債中的計息銀行借款分別爲6967.4萬、3526.3萬、3707.0萬;非流動負債中的計息銀行借款分別爲7767.0萬、5515.0萬、4270.0萬。其中,計息銀行貸款的未償還結余分別爲1.47億、9040萬、7980萬。

03

核心產品的客觀緩解率不樂觀

科望醫藥除了在現金流方面承載着壓力,其核心產品同樣存在不少問題。

公开資料顯示,根據港交所《主板上市規則》第18A章的規定,適用於18A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條件之一即爲其“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已通過概念階段”。根據HKEX-GL92-18號指引信的規定,“已通過概念階段”通常指產品已經通過第一階段臨牀試驗,且有關主管當局並不反對第二階段臨牀試驗的展开。

在科望醫藥的在研管线中,核心產品ES102爲2018年從Inhibrx授權引進,科望醫藥擁有其在大中華地區的开發權益,目前研發進度最爲靠前。ES102作爲單藥及聯合療法在中國的Ⅰ期臨牀試驗已分別於2024年3月及5月完成。這就是外界評價的“壓线”滿足申報要求。

即便是“壓线”,仍存在着“不順利”。科望醫藥指出,雖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單克隆抗體等)爲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但ORR(客觀緩解率、總緩解率)仍不理想。公开資料顯示,最常見癌症類型中,肺癌的ORR爲26.9%,而HNC(頭頸癌)及GC(胃癌)的ORR更低,僅爲約12%。

然而,在ES102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治療的27例可評估緩解的患者中,1例患者獲得CR,2例患者獲得PR,8例患者疾病穩定。ORR僅爲11.1%,DCR(Disease Control Rate,一般是腫瘤患者經過治療後,病情緩解和病變穩定的病例數佔可評價病例數的百分比)爲40.7%。

值得注意的是,科望醫藥另一款進度靠前的產品爲ES104,同樣是授權引進而來。2021年1月,科望醫藥表示,從美國生物醫藥公司TRIGR Therapeutics處獲得ES104在大中華區的獨家授權協議。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科望醫藥通過授權引進的方式獲取核心產品,這在生物醫藥行業中是一種常見的做法,尤其是在公司發展初期或某一階段。這種方式可以使公司快速獲得有潛力的在研產品,加速產品管线的構建和市場布局,同時降低自主研發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授權引進也體現了公司在战略選擇上的靈活性和對市場機遇的把握能力。不過,長期依賴授權引進可能會影響公司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擁有授權引進的產品並不意味着公司的研發能力不強。實際上,引進產品後公司仍需進行大量的本地化研發工作,如適應性改進、臨牀試驗、市場適應性研究等。此外,公司的研發成本數據顯示,盡管有引進產品,但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依然較大,這表明公司在研發方面具有一定的實力和投入。專利研究的積累需要時間,公司可能正處於專利積累的初期階段。”

柏文喜進一步指出,“投資者對生物醫藥公司的投資信心和熱情通常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產品管线的潛力、研發進度、市場前景、管理團隊的能力、財務狀況等。雖然授權引進的產品可以快速豐富產品线,但如果公司能夠展現出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市場轉化能力,投資者可能會對公司的長期發展潛力持樂觀態度。同時,公司的研發成本優化和團隊結構調整可能被視爲積極的財務管理和战略調整信號,這有可能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不過,如果投資者認爲公司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可能會對其長期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產生疑慮。”

“綜上,科望醫藥通過授權引進產品來構建產品管线是一種战略選擇,其對公司的影響取決於公司如何整合這些產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和市場拓展。同時,公司的研發投入和成本控制措施也是評估其長期價值的重要因素。投資者在考慮投資時,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以及公司的其他相關表現。”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科望醫藥也存在相關對賭風險。截至2023年末,科望醫藥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账面價值達到32.02億元,公司已向現有優先股股東合共發行約4.14億股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如科望醫藥未能於特定日期或之前成功IPO,公司將需按照發行價履行贖回義務並按照年化8%的單利利率支付股息。(港灣財經出品)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科望醫藥兩年虧損超16億:大幅收縮成本,核心產品試驗數據欠佳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0998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