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財經·新能源組原創/出品
作者 | 楊揚
編輯 | 夏益軍
雖然都是講述着新能源替代舊能源的故事,但風電遠遠不如其他新能源受青睞。
即使不和核電、水電這些有中特估加持的巨無霸比,同樣和高度市場化的光伏比,風電也遠遠處於下風。一個已經跌去8成的隆基綠能,現在還是比風電TOP5加起來的市值還要高。
不過,最近風電揚眉吐氣了一把。在二季度陸風招標規模同比大增122%的利好下,近半月,多支風電股漲超10%,漲幅最高的運達股份漲近30%。
風電強勢的邏輯是什么,能持續嗎?本文持有以下觀點:
1、風電下沉重新打开陸風增量。國內陸地適合建大型風電站(集中式風電)的地方不多了,但分散式風電無需建升壓站,送出线路較短,一塊闲散的土地就能建。今年多部門支持農村建設分散式風電項目。
2、“兩海”帶來高預期。國內海風項目大多結束了前期審批環節,近兩年將迎海風裝機高峰。同時,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國家在能源轉型下風電需求突起,帶來出海新增量。
3、預期不確定,內卷一定卷。風電由政策推動,但在市場化競爭中,比光伏存在劣勢,行業高預期並不一定兌現。但技術停滯且門檻不高的特性使風電一定會在需求停滯後,大打價格战。
/ 01 / 風電下沉,訂單爆發
最近幾年,風電企業的日子不好過。
2020年風電補貼逐步取消,行業出現搶裝潮,之後行業連續多年出現招標量下降,23年國內陸風招標量爲58.37GW(不含框架招標),同比下降約21%。
需求有瓶頸了,產能還在,風電也遇到了和光伏一樣的問題,卷價格,陸風招標價一度腰斬。需求瓶頸+價格內卷,明陽智能、金風科技等行業龍頭都已經腰斬。
不過,最近幾天風電終於垂死病中驚坐起。7月15日至今,多支風電股漲超10%,漲幅最高的運達股份漲近30%。
連續下跌的招標量出現反轉是催化劑。一季度,陸風招標19.72GW,仍同比下降11%。但二季度招標23.7GW,同比大增122%。
招標量大增和消納水平有關。消納空間,是衡量發出去的電接入電網並使用效率的一個指標,決定風電招標周期。只有當消納空間充足時,風電才會新招標,23年風電利用率超97%,已來到相對高位。
如果只是因爲消納水平提升,風電增量也有限。畢竟國內適合建大型發電站的地方也都建過了,陸風的增量已經不大了。
但風電下沉又帶來了新空間。風電下沉指的就是分散式風電。和大型風電站的集中式風電不同,分散式風電無需建升壓站,送出线路較短,一塊闲散的土地就能建。
今年4月,多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組織开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通知》,支持以條件適宜的村爲單位建設分散式風電項目,充分利用零散闲置非耕地,推動風電就地利用。
根據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推動1萬行政村开發風電的規模,通知內要求每村不超過20MW風電裝機。這就是說,2025年以及之後,在陸上風電(75-80GW),海上風電(15-18GW)的基礎上,分布式風電按5年建設周期平均每年最多能帶來40GW的增量。
除了風電下沉(分布式風電)帶來的招標量暴增,行業還有新故事可講。
/ 02 / “兩海”帶來高預期
現下,風電行業還有結構性增量機會,都與海有關,“海風”和出海。
海風是指海上風電項目的密集啓動,近兩年將迎來招標和裝機的高潮。頂層規劃上,“十四五”規劃後期海風需求保障要求高,規劃裝機近60GW。
可能有投資人說,這個裝機規劃,早就出來了。前幾年海風裝機量不還是不達預期?
這和海風前期的審批復雜有關,海上風電建設由於前期審核環節衆多——核准、用海、環評、航道、軍事等,牽涉部門多,因此招標以及並網不確定性較大。
但目前看,前期工作已經做完。去年地方新增核准量同比增長26%,通常核准後就會开啓設備招標,從4月开始,海風項目招標也明顯提速,比如4月海風招標環比增長162.8%。
目前,行業人士也都認爲,由於審批導致之前裝機量不足,如果要實現制定的“十四五”目標,海上風電建設會提速,分析師預測2023~202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45%。
在海風項目成爲行業長期增長點時,出海也給風電提供了新增量。
同樣都是新能源但和光伏企業海外收入佔比5成不同,此前風電企業營收還是集中在國內。明陽智能海外營收還不到1%。
這裏面的原因主要是,一來和其他產品出海不同,風電出海並非止於賣風機,更關鍵的是完成風電項目建設,這意味着企業需要參與海外不同國家的認證、物流、施工安裝等諸多環節。
因此,和其他產品出海不同,風電出海的周期更長,需要認證的環節更多。但按照招商證券的說法,目前國內頭部整機制造商已經解決了部分問題能夠參與到海外競爭中。
再者,風電可控性那么強,在軸承、葉片芯材等精密器件上還沒完全自主可控,需要進口,不像其他出口產品一樣形成了全產業鏈優勢。
隨着我國制造能力的發展,風機在關鍵零部件領域自主能力有了增強,出海也會加快。此時新興市場又給出海加了一把火。
能源轉型下,新興市場對新能源中相對便宜的風電需求大,根據GWEC預測,2028年亞洲(不含國內市場)、拉丁美洲、非洲新增裝機將分別由2023年的5.8GW、5.8GW、1.2GW增長至12.8GW、7.3GW、5.5GW,合計增長約99%。
兩海雖然帶來高預期,但風電企業也並非全無隱患。
/ 03 / 發展不確定,內卷卷不停
經歷了半個多月的反彈後,風電回撤。7月29日,頭部企業明陽智能、金風科技跌2.8%、3.7%。
回撤多少還是能說明投資人對風電信心不大足。信心不足主要在兩點:內卷是確定的,發展是不確定的。
風電聽名字就知道,是由風的動能轉化爲風機的機械動能,再轉化爲電能的過程,產業核心環節在於風機轉化的效率,技術停滯且門檻不高。
這種行業特性決定了,一是產品拉不开太大差別,拿訂單還是要靠價格。二是,爲了有價格優勢,需要規模擴產拉低成本。
兩個特徵放在一起就是最容易發生價格战的土壤。所以從2021年到今年上半年,風電呈現給市場的就是貼身肉搏的式的競價,陸風招標價格從2021年1月的3100元/千瓦,一度1500元/千瓦左右的低位。
但這個價格战和光伏行業有區別,光伏雖然也屢打價格战,但價格战多發生在技術迭代的新舊產能堆積期,留下來的企業,可以靠技術優勢獲得高市佔率。
而風電產品差距小,甚至能因爲距離遠近,出現運輸成本的本地化壁壘,因此價格战只能守住份額,但頭部企業的集中度卻有天花板。
當然如果要是增量市場,就算龍頭企業集中度有限,也可以跟隨行業大盤獲得較高增長。問題是,風電的發展更多是由政策推動,但落到新能源的競爭中,它處在不利位置。
前文已經提到,風電產業核心環節在於風機轉化的效率,產業技術迭代速度慢。但競對光伏依賴光電效應,技術迭代空間更大,且每次迭代都會帶來成本下降。
據IRENA測算,從2010年到2020年,中國陸上風電的平度電成本下降了47%。光伏平准化度電成本下降了84%。成本快速下降後,光伏與風電成本已屬於同一水平,並低於海上風電。
拉平成本後,光伏新增並網容量已經在23年上半年首次超過風電。考慮到,光伏隨着技術迭代成本越來越低,風電的主要增量-海風用電成本反而越來越高,風電市場存在被光伏侵蝕的可能。
在下沉、兩海帶來的風電高預期下,想象力勝過確定性。但一旦後續發展不及預期,風電企業利潤波動較大、護城河較短的弱點也將逐漸暴露出來。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半月漲近30%,風電的機會來了?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0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