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野生菌中毒高風險區”之惑:如何管住口舌之欲

2024-07-12 18:50:46    編輯: robot
導讀   “就是圖那一口鮮吧。”雲南省華寧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胡醫生(化姓)對紅星新聞記者感嘆,他每年接診的野生菌中毒急診患者中,有不少是反復中毒的。“去年喫了鬧着來醫院急診,今年還喫還來,有的人我都認識他了...

  “就是圖那一口鮮吧。”雲南省華寧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胡醫生(化姓)對紅星新聞記者感嘆,他每年接診的野生菌中毒急診患者中,有不少是反復中毒的。“去年喫了鬧着來醫院急診,今年還喫還來,有的人我都認識他了。”

  在2024年食“菌”季正式开始之前,雲南省疾控就發布了2024年雲南省有毒野生菌中毒風險分級地圖。胡醫生所在的華寧縣,連續第二年被劃定爲野生菌中毒高風險地區。

  當中毒者反復中毒,管住口舌之欲成了當務之急。胡醫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他看來,最關鍵的還是更大力度地宣傳,讓人們真正意識到野生菌中毒的風險。

  兩種態度:

  食客“松弛,醫護人員緊張

  在華寧縣,一旦提起野生菌,食客們的“松弛”和醫生護士們的緊張,構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胡醫生很困惑。不久前,他參加市裏關於預防野生菌中毒的會議。“華寧幾年前有2個(野生菌中毒)死亡病例,每一位上台的老師都批評我們野生菌中毒防護做得不到位。”

  胡醫生表示,雖然他們已很盡力地去宣傳了,但是“有的市民不太管這些的”,因此會出現反復中毒、反復送醫的患者。

  “有些野生菌中毒是發生在聚餐之時,這樣就會同時出現多個甚至十幾個人中毒的情況。只有值班醫生根本不行,全科室的醫生都要來。”胡醫生說。

  胡醫生值班的急診室門外,幾名分診護士表現出對野生菌的高度警惕。她們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自己和家人幾乎從不喫野生菌,因爲看到那些中毒導致腎髒衰竭甚至死亡的病例,“太揪心了”。

  在華寧縣人民醫院幾公裏外,剛過下午5點,野生菌火鍋店已座無虛席,新來的食客都需要等位。經營野生菌火鍋店十余年的老板娘談起“菌子”時,嘴角總有掩藏不住的笑意。“比肉好喫,這是肯定的。”老板娘篤定地說。

  “我們只知道這裏菌子好,也知道每年會有一些喫野生菌中毒的人。”許多當地食客和遊客都表示,並不知道自己身處野生菌中毒高風險地區,也無法拒絕對野生菌的熱愛。

  ▲雲南發布野生菌風險地圖。圖據雲南疾控

  野生菌“破圈”:

  已融入當地“方言系統”

  “(因爲)野生菌在雲南是一個很大的產業,而且長期以來,很多地方的民衆都有食用野生菌的飲食習慣,所以不能以簡單的不採、不买、不喫‘一刀切’的方式來开展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雲南省疾控中心長期參與野生菌中毒調查研究的曾女士(化姓)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發布有毒野生菌中毒風險分級地圖,是雲南省疾控近年來預防野生菌中毒宣傳的重要措施之一。

  6月,全國多地的野生菌進入旺盛生長期,其中,雲南野生菌之多、分布之廣、產量之大,全國聞名。

  2021年6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刊登的文章顯示,2010年至2020年期間,全國報告的10036起食源性蘑菇中毒事件中,雲南報告的中毒事件、疾病和死亡人數最多,分別佔40.0%、43.6%和41.0%。

  野生菌之於雲南,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事實上,在雲南,野生菌不僅上了餐桌,還“破圈”進入了當地的“方言系統”。不同的野生菌有着不同的內涵,以味道鮮美的雞 菌爲例,雲南人會用“大雞 ”來形容了不起的人物,同時用“土雞 ”“草雞 ”來傳達貶義——因爲後兩種只是長得像雞 的“雜菌”。

  喫野生菌也喫出一個大產業。2022年,雲南省供銷合作社印發《雲南省食用菌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雲南全省食用菌總產量180萬噸,綜合產值1200億元以上。

  危險的“饋贈”

  混在可食用野生菌裏的“毒菇

  曾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華寧,很多老百姓家旁邊的山上都長有火炭菌,而當地人會認爲這是一種“大自然的饋贈”。

  然而,真正的“饋贈”卻和劇毒野生菌在外形上相似,辨認難度很大。“火炭菌是我們會在宣傳中明確警示不要喫的野生菌,因爲大家是很難分辨‘火炭菌三兄弟’的。”曾女士說。

  ▲玉溪市疾控中心宣傳海報對火炭菌的科普

  華寧縣人民醫院的急診室門外,印有醒目“嚴禁採食火炭菌”字樣的海報上,“火炭菌三兄弟”的“合影”清晰可見。三種火炭菌學名分別爲密褶紅菇、亞稀褶紅菇和稀褶紅菇,外形猶如“復刻”,但其中的亞稀褶紅菇與另兩種可食用火炭菌不同,有劇毒,且中毒死亡率極高。

  《中國蘑菇中毒診治臨牀專家共識》把蘑菇中毒分爲7大類。除了神經精神型外,還有高致死的急性肝損害型和橫紋肌溶解型,可致死的急性腎衰竭型和溶血型,以及毒性較輕的腸胃炎型、神經精神型和光過敏性皮炎型。

  公开信息顯示,亞稀褶紅菇是雲南省中毒最嚴重的毒菌品種之一,主要引起橫紋肌溶解型症狀,歷年來已造成雲南省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目前尚無特效解毒劑,只能對症處理。

  6月初,華寧縣農貿市場上的野生菌攤位越來越多,紅星新聞記者拿着“火炭菌三兄弟”的圖片向多名野生菌銷售從業者進行詢問,試圖了解他們是否掌握“火炭菌三兄弟”的不同。

  在華寧縣的亞瑪綜合農貿市場攤販、野生菌火鍋店供貨商等人中,多數人表示自己不能分辨“火炭菌三兄弟”,只有一名供貨商表示自己可以。

  “我們可以賣的野生菌種類是有限制的,這個不在我們賣的範圍裏,所以很少去辨認。”一名攤販這樣告訴記者。

  相比於普通消費者,這些攤販已經算是經常與野生菌“打交道”。他們尚且難以辨認的劇毒野生菌,普通人辨認難度只會更大。

  被娛樂化的“致幻”:

  野生菌中毒成“段子”引擔憂

  雲南的食“菌”季,也是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多發季。6月以來,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故事、調侃、段子屢屢出現在短視頻平台、社交媒體的熱點位置。

  據雲南日報等多家媒體轉載報道,7月6日,360公司創始人周鴻禕發布視頻向大家分享了一件趣事。視頻中,周鴻禕稱在朋友家喫菌子,在炒制過程中,他爲了試菜是否加了鹽,嘗了兩口,嘗完看到朋友家的狗向他走過來,問他:“炒好了嗎?最後要不要勾點芡,再加點味精?”

  家住雲南省臨滄市的李女士原本在抖音平台上粉絲寥寥,視頻平均點贊僅幾十個。6月10日,李女士發布了一則姐姐在食用“見手青”後致幻的視頻,讓她短暫地成爲了“野生菌中毒網紅”。李女士在視頻文案中稱“雲南一年一度的試毒大會,我姐幫我試了”,之後,這條視頻得到了20余萬點贊,不少網友爲了追蹤其姐姐野生菌中毒後續情況而關注她。

  每到食菌季,網絡上,毒蘑菇致幻可以看到“蝦兵蟹將”“數學答案”的各色“體驗”口口相傳。網絡平台野生菌商品售賣下,總有人躍躍欲試地提問,“是不是真的能看到(幻覺中的)小人?”

  當地人對此也不乏調侃,網絡上流傳着一種雲南當地人的說法,喫野生菌要做到“三熟”——對菌子的種類要熟、菌子加工方式要熟、去醫院的路要熟。

  在這些調侃和戲謔之下,不少食客對野生菌放松了警惕。

  “可能是每天都刷到野生菌中毒的段子,真的是輕視了中毒的危害,非常後怕。”在北京工作的李女士曾在雲南喫過野生菌,但自己毫無野生菌烹飪經驗。此前雲南當地朋友給她寄來野生菌,她自行烹飪,食用後出現了中毒症狀。

  ▲昆明街邊的宣傳欄

  加大風險宣傳:

  雲南各相關部門聯手“整活”

  在娛樂化網絡表達中,不乏存在不良導向的虛假內容。據央廣網報道,近日,一名擁有70多萬粉絲的網紅在網絡平台發布生喫野生菌“見手青”的視頻,平台核實後確認該視頻系擺拍並主動將視頻刪除,並決定對其账號作出禁言30天等的處罰。

  “但是對喫菌中毒的娛樂化、擺拍化表達確實該做出改變了,發生野生菌中毒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網上討論的致幻只佔很小的一個比例,更多症狀是非常痛苦的。”一名華寧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說。

  當中毒者重復中毒,管住那張嘴成了當務之急。胡醫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他看來,最關鍵的還是更大力度的宣傳,讓人們真正意識到野生菌中毒的風險。

  爲了讓野生菌中毒風險深入人心,雲南各相關部門都使出了渾身解數。

  “阿老表,咋過了,頭暈肚子疼;阿表妹,鬧着了,惡心見小人。大蒜呀,試毒呀,方法不可取呀;見手青,炒不熟,肯定要中毒。”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和楚雄州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聯手“整活”,用當地人耳熟能詳的山歌做科普。

  從村頭巷尾的廣播提示,到雲南省食安辦等部門發給全體雲南人的預防野生菌中毒短信,關於野生菌中毒的宣傳工作將一直持續到這個食菌季結束。“希望大家都重視起來。”胡醫生說。

  紅星新聞記者 王辰元



標題:一個“野生菌中毒高風險區”之惑:如何管住口舌之欲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9656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