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打出中餐出海最響一槍

2024-05-15 19:00:07    編輯: 巨潮WAVE
導讀 文 | 謝澤鋒 編輯 | 楊旭然 已在香港上市的海底撈海外業務——特海國際,正籌劃赴美上市。 作爲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味,火鍋是很多國人聚餐時的首選項,更是中餐出海的典範品類。隨着Tiktok等社交媒體...

文 | 謝澤鋒

編輯 | 楊旭然

已在香港上市的海底撈海外業務——特海國際,正籌劃赴美上市。

作爲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味,火鍋是很多國人聚餐時的首選項,更是中餐出海的典範品類。隨着Tiktok等社交媒體在海外風靡,火鍋逐漸破圈,在海底撈喫火鍋成爲UP主們的絕佳素材,許多外國遊客來中國時也想看一看甩面,嘗一嘗辣味。

中餐品類衆多,復雜度高,很難做到統一的標准和管理,即便是同一條街相鄰的兩個飯館,做出的同一道菜的口味甚至會南轅北轍。

無法標准化導致中餐屆沒有誕生像麥當勞、肯德基那樣的餐飲巨頭。相比眼花繚亂的菜系和烹飪技巧,火鍋易於標准化也更方便復制擴張,已經成爲中餐標准化最成功的細分領域,同時也正在成爲出海大軍裏的強勢部隊。

乘着中國文化輸出的浪潮,中餐正在面臨新的一輪全球化機遇期。以數量不斷增加的海外華人爲基本盤,輔以改良本地口味开拓本地食客,中餐在全球擁有巨大的藍海市場。

特海國際在中餐全球化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全部以自營形式开店,保證服務和菜品質量,同時構建本地化供應鏈等等。火鍋業態在海外的高關注度,正成爲中國商業輸出和文化輸出的一張名片。


 

01 出海新故事

“有太陽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華商,有華商的地方就有中餐館。”

60多年前,江孫芸在舊金山創辦高檔中餐廳“福祿壽”,把地道的中餐帶到美國主流社會,她憑借一己之力改變了中餐“髒亂差”的刻板印象,甚至將餐廳开到了比弗利山莊。

優雅的陳設,精致的菜餚,吸引力衆多明星前來打卡,邁克爾·傑克遜、列儂、帕瓦羅蒂都是福祿壽的座上賓,江孫芸被譽爲推廣中餐功不可沒的第一人,她也因此獲得美國餐飲“奧斯卡”James Beard 獎的終生成就獎。


此後,她的兒子江一帆創辦華館(P.F.Chang’s),並成爲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餐館。不過,該公司於2012年被私募基金 Centerbridge 以 11 億美元私有化。

江氏母子堪稱第一代中餐出海的領路人,但隨着福祿壽轉手關閉,華館私有化退市,他們的故事也告一段落。

1983年,程正昌在美國創辦Panda Express(熊貓快餐),前身是其家族經營的聚豐園。和江孫芸堅守中式餐飲文化不同,程正昌對中餐進行了大幅度革新。不僅品牌形象中西交融,門店裝修氛圍中西結合。爲適應當地用餐習慣,還發明了筷叉一體餐具,讓美國人既能嘗試筷子,又能使用習慣的叉子。

菜品上,將口味調整爲美國人喜愛的甜酸味,做出了陳皮雞、改良宮保雞丁等爆款菜品。同時,實行連鎖化+標准化的經營模式,原料由供應商統一加工,調料按照配方事先備好,制作流程極爲詳盡,即使沒有經驗的廚師,在熊貓快餐也能炒出同一個味道的“熊貓美食”。

這些做法,讓熊貓快餐成功破圈,目前,熊貓快餐在全球擁有超過2000家門店,年收入超過200億元,成爲海外中餐第一品牌。

步入新世紀,中餐出海开始書寫新故事。

2003年,小肥羊在美國洛杉磯开設首家門店,此後,大龍燚、小龍坎、蜜雪冰城、張亮麻辣燙、劉一手等品牌陸續走出國門。

海底撈實施國際化並非“第一個喫螃蟹的人”,但其战略部署更爲扎實。2012年,海底撈在新加坡开設首家海外餐廳,此後在北美、東亞、歐洲、澳洲等地區落子。

到2023年年底,特海國際共有115家自營餐廳,其中70家位於東南亞,18家位於北美。爲保證服務水平、菜品質量、供應鏈管理水准,特海國際始終堅持直營模式。因此,其开店速度並不快。

憑借強大的服務和品牌壁壘,特海國際在海外俘獲了衆多粉絲,並在2023年成功盈利,躋身全球第三大中餐廳品牌,同時也是自營餐廳覆蓋國家數量最多的中餐企業。

不同於江孫芸堅守中式文化和中餐烹飪工藝,也不同於熊貓快餐採用美國連鎖,打造快捷形象,海底撈引領中餐出海進入新的維度。 

 

02 成敗供應鏈

跨洋過海,要想在萬裏之外扎根生長,中餐繞不過供應鏈的嚴酷考驗。

江南飯稻羮魚,塞北食肉飲酪,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食材極其多樣,烹飪技巧千變萬化,是海外消費者難以想象的。因此,構建一個靈活且具有韌性的供應鏈,是餐飲企業出海成功的關鍵。

有數據顯示,餐飲行業原材料進貨成本佔全部成本的42%,是所有成本項目中最高的一項。在此環境下,出海企業要特別關注對於供應鏈的建設和優化。

餐飲行業千差萬別,在茶飲賽道,蜜雪冰城爲保證食材的品質,分別在香港、越南、印尼成立了4家經營公司,全資子公司大咖創投與喜多多食品合作,在菲律賓投資椰果、椰漿加工生產基地,爲其進駐海外提供了堅實保障。

火鍋店的要求更高,一方面,菜品豐富,毛肚等更是其中的必點品。但美國養殖業和屠宰業高度集約化,肉食加工廠處理內髒的成本比再殺頭豬還要高,因此他們會直接加工成肥料。食品工業化讓很多內髒遠離美國人的餐桌。

另一方面,作爲火鍋的靈魂,火鍋底料是火鍋市場差異化、競爭實力的關鍵點。因此,食材和配料的穩定供應,是火鍋品牌走出國門的必修課。

在新加坡首家海外門店开業時,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就強調:“國際化並不是當務之急,而是流程化和制度化。”

爲此,海底撈在新加坡設立了中央廚房,涵蓋制造、加工食材,包括加工調味肉類、清洗和切割蔬菜等。對於其他市場,則採取直接從當地供應商採購的模式。

截止去年年底,特海國際在海外共有1615家供應商,其中912家在東南亞,321家在北美。此次擬赴美上市的募集資金,70%將用於全球开店,10%則用於提升供應鏈管理,建設更多的中央廚房。

爲此,特海國際制定了詳盡的新供應商引入原則,盡可能優選當地知名品牌或全球前5或前10名的供應商,對大宗食品、非食品類、蔬果類制定了不同的管控標准,對A類供應商進行每月考核,並且還會給長期合作的廠商進行技術指導和駐場培訓。

在海底撈商業帝國中,供應鏈構建了強大的護城河。早在2016年,張勇在採訪時就表示:“我們最強的地方是供應鏈。如果去看看我們的中央廚房和配送中心,你就會震撼,我不敢說全世界最好,但絕對全世界一流。”

張勇推崇的公司有麥當勞和Sysco,對標前者他創造了海底撈,對標後者他成立了蜀海國際。正是在蜀海的基礎上,海底撈、U鼎冒菜的成立和擴張才有了根基,更造就了張勇龐大的商業野心。

在國內餐飲無限內卷中練就一番本領,海底撈將自己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本領,在海外市場施展开來。

 

03 本地化難題

如今,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超過10家餐廳的中式餐飲品牌僅佔國際市場的13%,能夠覆蓋兩個及以上國家的企業份額不足5%。

海外營收最大的熊貓快餐,年收入還不及麥當勞的 1/10,Brand Finance評選的全球最具價值的餐飲品牌中,中國企業僅有海底撈和瑞幸咖啡入圍,中餐出海空間巨大。

2023年,特海國際實現營收6.86億美元,同比上升22.95%;並實現首次盈利,歸母淨利潤達到2565萬美元,同比上升162.19%。

由於起步並不早,且採用嚴格的自營模式,海底撈海外門店數量並不佔優勢,且擴張偏謹慎,速度並不快。

海底撈海外开店程序復雜,由於不同國家飲食習慣差異較大,每家餐廳都需要單獨考察識別,從籤約到开張需要1-2年時間。

除了供應鏈,其他層面的本地化運作對中餐出海都是極大考驗。去年,海底撈針對東南亞、歐美,推出了麻辣牛奶鍋、椰子雞火鍋、8秒勁道油豆皮、竹蓀蝦滑等新式鍋底和菜品。

曾幾何時,中餐館主要給在外漂泊的華人果腹和懷念故鄉的場所,本土客人佔比較低是制約中餐發展的主要因素。

特海國際在亞洲的餐廳,非華人顧客佔比要達到70%以上。而在歐美,非華人顧客比例僅有40%左右。爲推進本土化战略,特海國際的目標是,非華人社區的店本土客人比例希望達到60%以上。

由於高標准的服務和菜品質量,特海國際單價較高,顧客平均消費約24.8美元,北美地區高達45.3美元,相當於大陸地區的3倍多。北美地區用16%的門店數量貢獻了20%的收入, 是價值創造能力最強的區域。

去年,海底撈海外餐廳整體翻台率從3.3次/天上升到3.5次/天,同店平均翻台率3.6次/天,門店日均收入同比增長5.84%,門店營業利潤率從4.1%大幅提升至9%,帶動整體經營利潤率從0.2% 提高到6.3%。

目前,特海國際擁有440萬會員,這些擁躉在Tiktok等社媒上的賣力吆喝,助推海底撈逐步破圈。

面對語言差異、飲食習慣和風俗文化大相徑庭等等困境,特海國際熟悉得很快。到2023年,特海國際已經首次了實現盈利。

 

04 寫在最後

對於海底撈,絕不能以簡單的火鍋店看待,它已經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集團和資本帝國。

門店層面的海底撈,供應底料的頤海國際,負責供應鏈的蜀海國際,包攬門店裝修和翻新的蜀韻東方,提供人力資源管理、商品定價、品牌營銷服務的微海咨詢……每一個賽道,都可能誕生出千億級的公司。

海底撈已經在本土餐飲領域處於“斷層”式領先的地位。與其說海底撈是在向海外輸出美食文化,不如說是輸出多年積累的能力和優勢。

隨着中國文化強勢輸出,孕育出中餐屆的麥當勞、肯德基這種事,已經不再那么遙遠了。海底撈佔據了一個有利的位置,但這個大市場中,不可能僅有海底撈一個大玩家。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海底撈打出中餐出海最響一槍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7126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