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如何避免過度設計怪圈?|汽車設計進化論

2024-05-13 18:30:17    編輯: robot
導讀   “隱藏式門把手有安全隱患”,有觀點認爲,這是一項反人類設計。   追根究底,特斯拉是隱藏式門把手流行起來的罪魁禍首。在其大力推廣下,國內一些特斯拉擁躉讓該設計大行其道。目前,市面上大量新能源產品...

  “隱藏式門把手有安全隱患”,有觀點認爲,這是一項反人類設計。

  追根究底,特斯拉是隱藏式門把手流行起來的罪魁禍首。在其大力推廣下,國內一些特斯拉擁躉讓該設計大行其道。目前,市面上大量新能源產品都採用了隱藏式門把手。這種設計更多是爲了彰顯“特斯拉們”與傳統燃油車的與衆不同,噱頭大於實用性。

圖片來源:蔚來汽車

  其實,隱藏式門把手不符合人們已養成的开車門習慣,甚至可能出現無法打开的情況。有測試數據顯示,隱藏式門把手在寒冷天氣下成功开啓率僅爲26%。日前,一輛問界新M7(配置|詢價) PLUS發生追尾事故時,就曝露出“隱藏式門把手打不开”的問題,引發熱議。

  然而,隱藏式門把手只是智能汽車功能設計進化過程中“用力過猛”的一個縮影。在特斯拉的引領下,加之國內新能源市場越來越卷,中國新能源產品在座艙設計上卷出新高度,比如屏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揚聲器越來越多,天幕越做越大,增配按摩椅……

  車企對座艙設計的追求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反映了中國品牌用戶思維的提升;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陷入同質化和過度設計的怪圈。

  本期《熱點對話》——中國汽車設計進化論之功能設計,蓋世汽車CEO兼資訊總編將繼續與上海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汽車設計方向負責人李彥龍,上海交通大學設計趨勢研究所所長傅炯,180S科普創始人、Car Styling中國負責人王洪浩重點討論新能源汽車產品功能設計的特徵,以及好的功能設計該是怎樣的?

  屏是怎么流行起來的?

  屏,似乎已經成爲區分電車與油車的標志性設計,也是展現智能化的關鍵載體。這與電動車的特性有關。相比油車是由復雜的機械部件組成,電動車結構更爲簡單,可操作性更高,加之對車機互聯的需求增強,因此更利於應用智能化技術。

  李彥龍表示,當新技術帶來新可能時,在保留汽車傳統工具屬性的基礎上,豐富交互體驗是大勢所趨。

圖片來源:小米汽車

  在中國汽車市場,消費者更關注汽車的交互體驗。王洪浩認爲,這與國家文化和消費者對車輛的認知有關。他指出,車輛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與人的關系,二是與道路的關系。

  王洪浩以德國和中國做對比,從高速公路設計、5G覆蓋、限速政策、新能源滲透率及充電配套設施等多方面分析,德國人开車時大部分的注意力是在駕駛上,沒有太多時間關注屏幕。反觀中國,由於高速公路大多是直的,城市道路駕駛又較爲平緩,“創造了大量體驗娛樂的空間”。而且相比智能駕駛,車內氛圍燈、音響等設計效果更易被消費者直觀感受。

圖片來源:智己汽車

  王洪浩表示,“我們會越來越多關注這種智能化、數字化給我們帶來的生活影響,而國外還沒有體驗到這種價值。“

  巨大的用戶差異促使中國汽車在功能設計上更注重車內交互娛樂。尤其是電動車滲透率提高後,在充電等候期間,用戶可通過大屏實現娛樂交互體驗。大屏普及還受到成本和智能化創新的驅動。李彥龍認爲,相比實體按鍵,屏幕不僅成本更低,還可嵌套更多功能層級,“屏幕理論上是無窮無盡的”。

  同時,王洪浩指出,中國在UI/UX交互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一優勢從遊戲領域逐漸泛化到其他行業。據了解,國內許多汽車UI設計公司起源於遊戲公司,算是“降維打擊”。

  所以,中國電動車座艙設計越發多樣,大屏、多屏开始普及。如今,通過屏幕進行互動已成爲中國消費者的行爲習慣。

  陷入過度設計的怪圈

  中國品牌在座艙設計上的先進性已引起全球汽車行業關注。從去年的上海車展到今年的北京車展,不少跨國車企團隊親臨中國品牌現場,觀摩產品造型及座艙設計。然而,由於對市場及消費者需求認知存在偏差,車企在功能設計的進化過程中,也存在過度設計和同質化的問題。

  首當其衝的是取消物理按鍵,全面應用觸摸屏,大屏布局從駕駛艙延伸到中控台、副駕駛乃至後排。對於這個趨勢,三位嘉賓都認爲,有點過度設計。

  李彥龍表示,全屏設計是“反人類”的,因爲一旦黑屏或出現緊急情況,其實存在安全隱患。他認同王洪浩提出的“豐富屏幕內容搭配必要實體按鍵”是最佳組合,並認爲這可能是未來車企設計的趨勢。小米SU7(配置|詢價)上市後,在採用多屏設計的基礎上,還保留了物理按鍵,是“符合直覺的設計體驗”。

圖片來源:小米汽車

  王洪浩指出,輿論環境也影響了消費者的認知,比如認爲“四缸發動機比三缸高級”“四個排氣管比兩個高級”“屏幕越大級別越高”等。他表示,大量消費者先建立了對車的等級認知,而非真正體驗汽車。最終反饋至汽車設計部門,迫使其通過堆積配置展現產品力。

  其次,大家一致認爲隱藏式門把手屬於“反人類設計”。一旦發生交通事故,人們其實是憑直覺开門,而隱藏式門把手需要經過思維判斷。

  傅炯認爲,全觸摸屏、隱藏式門把手等設計源於“不太懂車”的IT精英聲浪過大,忽視了自然交互原則。這與“中國消費者較爲缺乏身體感受體驗”有關。近年來中國運動產業才興起,作爲核心UI設計團隊的IT精英們對視覺依賴度高,但對體驗理解不足,導致其在功能設計上難以實現視覺、觸覺等綜合體驗的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智己汽車

  李彥龍還表示,全景天窗也屬於過度設計之列。他解釋道,電動車之所以採用天窗設計,是因爲電池組等部件佔據了更多的底部空間,需要利用到部分頂部空間。然而,車企在宣傳時美化了天窗,對消費者產生了“誤導”。要知道每年夏季,總有消息稱,安裝全景天窗的車主在車內撐傘。

  此外,比音響、異形方向盤、方向盤虛位調校等設計理念,實際上也不適合普通消費者。大多數普通駕駛者對速度、動作、視野等都沒有高精度要求和敏捷反應,使用異形方向盤、要求方向盤虛位小其實會帶來安全隱患。同理,普通用戶的聽覺也不太敏銳,安裝8個以上揚聲器大多聽不出差別。

  簡而言之,從營銷角度看,賽音響、堆配置或許是有效的。但從設計角度來看,這是過度設計的表現。

  好的功能設計該是怎樣的?

  “設計的目的是讓事物更加方便,而非將簡單事物復雜化。”功能設計的進化雖然與技術創新有關,但更關鍵的是要從人的使用習慣和需求出發,即做到“以人爲本”。

  從整體來看,李彥龍認爲,在同等價位下,中國品牌在用料以及用戶服務意識上更爲厚道。對當前消費者而言,汽車已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個人標籤”和“第三空間”,也就是有了精神層面的鏈接。

  基於這一變化,中國品牌在配置和用料上下足功夫,營造出舒適豪華的體驗。同時,其還創新性地提出了零重力座椅、女王座駕等配置。“雖沒有太大技術難度,但從用戶感受角度來看,確實物超所值。”李彥龍表示,由於造車新勢力團隊都更爲年輕,因此設計團隊的話語權更大,用戶思維做得也更好。

圖片來源:蔚來汽車

  具體到座艙設計,王洪浩認爲,圍繞駕駛席的布局在中國市場行不通。中國人重視家庭氛圍感,喜歡家人之間的互動交流。他以蔚來NOMI爲例,可與車內所有人進行互動,“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寬敞空間的價值,這更加合理。”

  實際上,不少國內車企已意識到車機交互應面向所有車內人員。可以看到,近期不少新車實現了分屏顯示、手勢/語音控制,以及配備了獨立分區音響系統等。

圖片來源:小米汽車

  同時,蔚來車內對光线的運用也極爲貼合中國消費者對靜謐性的高要求。蔚來採用柔和反射光线,營造出靜謐空間,給人起居室般的放松感。王洪浩預測,蔚來的燈光設計可能代表潮流趨勢。

  從車內光线設計延伸至人的五感體驗,在傅炯看來,未來通感研究將是一大趨勢。即汽車可判斷乘客情緒變化,融合聽覺、視覺、體感、嗅覺等多種感官,提供適合的駕駛速度、氛圍燈、香氛、音樂等,令人放松並帶來愉悅心情。但他指出,形成車內“通感”的難點在於,汽車電子設備供應商對感官研究落後於香料、音響等行業。

  總的來看,在推動汽車功能設計進化上,車企應實現“需求+創新”的結合,同時兼顧消費者的需求和對市場前瞻性的判斷。傅炯建議,當一個新的科技出現時,讓設計師在創新轉化的中間環節做判斷。“因爲設計師有更多消費者體驗經驗,能幫助企業或市場部門判斷和驗證某項技術的潛力。”



標題:功能如何避免過度設計怪圈?|汽車設計進化論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7001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