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次世代網路發展的各項新興技術,從地面網路 B5G(Beyond 5G)/ 6G、Wi-Fi 7 及 FWA,乃至非地面網路(NTN)的低軌衛星方面,都能看到台廠積極布局的身影。今後網通將會整合新一代地面網路與衛星通訊,實現陸海空全地形、全空間無線網路訊號的完整覆蓋。在台灣強大 ICT 產業能量的挹注下,無遠弗屆的次世代 AI 智慧網路將穩步到來。
從最初標準制定開始參與,台廠搶佔 6G 技術領先地位
隨著相關設備的陸續推出,業界普遍認為 2030 年將成為 6G 元年,相關廠商紛紛提前展開布局。據估計,2030 年 6G 市場規模將超過 400 億美元,預估 2023 年到 2030 年複合年成長率將達到 34.2%。
B5G/6G 在 5G 增加型行動寬頻(eMBB)、超可靠低延遲通訊(uRLLC)及巨量物聯網通訊(mMTC)等三大特性與使用場景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將使通訊速度達到 5G 的 10 到 100 倍(最高峰值上看 1Tbps),延遲度只有 5G 的 1/10,裝置連接數可達 5G 的 10 倍。而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ITU-R)於 2023 年 6 月完成的《全球 6G 願景》框架建議書(IMT-2030 Framework)中,也進一步為 6G 指出三項新興使用場景,包括感測和通訊整合、AI 和通訊整合,以及無所不在的連接。
根據 TrendForce 分析師表示,除了更快、更低延遲外,6G 最突出的地方莫過於支援太赫茲通訊,亦即在前幾代既有的地面網路基礎上,進一步結合低軌衛星通訊,提供全面覆蓋的網路連線。不僅如此,6G 更緊密結合先進感測及 AI 功能,這使得端到端的網路效能、功耗及終端 AI 應用體驗能獲得前所未有的優化。
相較於 5G 最大特點是使用毫米波頻段(24~71GHz),從 5G 推展至 B5G/6G 的一大關鍵則是使用高頻毫米波(mmWave)頻段(71~92GHz)與次太赫茲(Sub-terahertz,Sub-THz)頻段(92~300GHz),至於太赫茲頻段(300GHz~3THz)還不是目前 6G 的發展重點。
去年 6 月,全球行動通訊標準組織(3GPP)在台舉辦會員大會,包括聯發科、中華電信、鴻海、華碩、台哥大、遠傳、宏達電、廣達、和碩、耀登、鐳洋、亞旭等業者皆出席盛會,共同推動 6G 通訊技術發展,以掌握未來通訊產業的話語權,並取得技術開發與市場布局領先優勢與地位。
為了迎接 2030 年 6G 元年的到來,許多主流大廠皆已開始積極展開布局。高通在今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 2024)便展示了全球首個專為運行在 13GHz 頻段,以滿足 6G 時代更高容量需求而設計的 Giga-MIMO 天線原型。
日前,韓國 SK 電訊與英特爾合作開發出 Inline Service Mesh,能將 6G 骨幹網路的通訊延遲降低 70%,服務效率提升 33%。此外,Nokia、NTT Docomo 及 SK 電訊也聯手擴大 6G AI 原生空中介面(AI-native air interface,AI-AI)測試和驗證的範圍,以提升網路效能和能源效率。
全球一流網通產業鏈,台灣成為 FWA 供應鏈樞紐中心
後疫情時代各國政府紛紛推出寬頻補助計畫,以解決數位落差問題。除了光纖基礎設施外,透過行動通訊網路提供固網服務的「固定無線接入」(FWA)成為快速實現寬頻普及的熱門應用服務,由於該服務兼顧成本與免布線優勢,因此特別對連接成本較高的偏鄉地區,以及寬頻普及率較低國家助益最大。
目前以美國為首推動 FWA 最力;其次則為歐洲,因諸多國家遍布古蹟與歷史建築,需要避免布線破壞文物結構;而新興地區如印度、菲律賓、越南、印尼、墨西哥、南非及中東各國也紛紛積極投入 FWA 布建。
TrendForce 預估,2022 年 5G FWA 設備出貨量約 760 萬台,年增 111%。預估 2023、2024、2025 年出貨量分別為 1,300 萬台、1,800 及 2,250 萬台,成長率分別為 71%、38% 及 25%。再就愛立信研究指出,2021 年底 FWA 連接數近 9,000 萬,預計 2027 年將達到約 2.3 億,成長約 3 倍。
台灣因為擁有全球最完備又成熟的網通、光通及晶片產業供應鏈,因而成為全球 FWA 供應鏈樞紐中心,舉凡中磊、明泰、合勤控、正文、啟基、亞旭、智易、仲琦等網通設備商,聯亞、眾達-KY、統新、光環、華星光等光通訊業者,以及晶片商聯發科將會有持續亮麗表現。
全面因應低軌衛星發展,打造地面設備國家隊
俄烏戰爭從 2022 年初開打至今已滿兩年,在 SpaceX 星鏈(Starlink)服務的協助下,烏克蘭得以在戰爭期間確保通訊無礙,此舉不但打響星鏈名號,也讓低軌衛星再度成為全球熱門話題。事實上早在 2021 年 5 月 21 日行政院核定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方案」中,便以發展低軌衛星及地面設備作為台灣太空產業的發展重點,如今政府更加碼超過 400 億元,投入低軌衛星研製、規劃國家發射場及人才培育。
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在 2023 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期間表示,2023 台灣正式啟動入軌火箭計畫,預計 2030 年將送 200 公斤衛星進入低地球軌道(距離地表 500 至 2,000 公裏);2026 年也將發射首枚 B5G 低軌通訊衛星。2023 年 10 月,台灣成功發射首枚自製率高達 83% 的獵風者衛星,進而讓台灣太空國家隊及供應鏈成形
低軌衛星開始進入主流消費市場大致可以追溯自 2023 年 2 月聯發科在 MWC 2023 大會上展示全球第一款 5G 衛星通訊智慧手機。同年 8、9 月,華為與蘋果接連推出支援衛星通訊功能的 Mate 60、iPhone 14 系列及 Apple Watch Series 8,但前者只能發送緊急簡訊,後者僅限於「SOS 緊急服務」。不過 AST SpaceMobile 隨即也在 9 月發射 BlueWalker 3,打造全球第一個手機直連(Direct to cell)寬頻行動網路,手機直連通訊終於來到。隨著 6G 整合地面與非地面通訊,人們將可享受無所不在的連網環境。
▲ 低軌衛星相關台廠供應鏈。 (Source:科技新報彙整)
打造最強 Wi-Fi 7 產業價值鏈,蓄勢待發分食換代商機
儘管 Wi-Fi 6/6E 仍然是當前無線網路市場的主流,但隨著 Wi-Fi 聯盟推出 Wi-Fi 7 認證(Wi-Fi CERTIFIED 7),聯發科亦透過與聯盟共同打造的認證測試平台,協助華碩、BUFFALO、海信視像、聯想、Lumen、TCL、TP-Link 等製造商夥伴推出支援 Wi-Fi 7 標準的各類裝置。
由於在傳輸速度和低延遲部分有很大的躍進,當前市場普遍看好 Wi-Fi 7,除了速度上比 Wi-Fi 6/6E 快 4.8 倍外,更重要的是全新支援多種連接模式(MLO)及多資源單位(MRU)功能,這使得該技術能滿足超高速、超低延遲與高可靠性的應用與服務。不僅如此,比起前幾世代間的升級,市場上莫不看好 Wi-Fi 7 將會有更快的普及率與更高的滲透率。
自從高通於 2022 年 2 月推出全球首顆 Wi-Fi 7 晶片「FastConnect 7800」後,Wi-Fi 7 大戰也隨之開打。就在各家仍停留在第一代晶片研發階段之際,龍頭廠博通搶先在去年 6 月發表第二代 Wi-Fi 7 方案,包括 BCM6765 家用 AP 晶片及 BCM47722 商用 AP 晶片。
高通接著也在今年 2 月 26 日發表適用於智慧手機的第二代 Wi-Fi 7 晶片 FastConnect 7900,其為業界首款內建 AI 引擎的解決方案,預計 2024 年下半年上市。至於英特爾則在去年第三季推出專供主機板及筆電採用的 Wi-Fi 7 無線網路模組 BE200,目前該網路卡已可在市面上買到。
除此之外,搭載瑞昱 Wi-Fi 7 晶片的各類產品也已陸續上市。至於其他相關產品,包括宏碁筆電、海華無線模組、立積射頻 IC、全新光電功率放大器,以及啟碁、中磊及神準的網通設備皆已推出或逐季放量。隨著大量各種 Wi-Fi 7 新品上市,2024 年也被視為 Wi-Fi 7 元年。
依 TrendForce 研究數據顯示,在經歷 2023 年的低潮後,全球 Wi-Fi 晶片市場規模在 2024 將來到 209 億美元,年營收增長率達 6.1%;2025 年則將進一步突破至 219 億美元,年營收增長率 4.8%。而以 Wi-Fi 7 的市場滲透率來看,2023 年全球 Wi-Fi 7 佔裝置出貨比重僅 1%,到了 2024 年將提升至 8%,2025 年更將攀升至 18%。據 Wi-Fi 聯盟估計,2024 年採用 Wi-Fi 7 的裝置將超過 2.33 億台,到了 2028 年,各類型 Wi-Fi 7 產品數量將突破 21 億台。
COMPUTEX 台北國際電腦展是亞洲最具代表性之資訊產業專業展,定位為 AI 串聯 共創未來,聚焦人工智慧運算、前瞻通訊、未來移動、沉浸現實、綠能永續、創新等主題,提供全球創業先鋒產業知識碰撞與交流之平臺、創造更多技術革新的火花: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標題:【COMPUTEX 2024】強勁需求帶動技術飛速進展,次世代智慧網通遍地開花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6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