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之憂起於蕭牆之內,AI先行者爲何掉隊?

2024-04-22 18:40:06    編輯: robot
導讀 引言 2022年末,ChatGPT驚豔了世人,留下了急火攻心的“AI先行者”Google。 在隨後的數月內測中,Google不同部門推出多個模型,但沒有一個能對打GPT-4 。迫不得已,Google...

引言

2022年末,ChatGPT驚豔了世人,留下了急火攻心的“AI先行者”Google。

在隨後的數月內測中,Google不同部門推出多個模型,但沒有一個能對打GPT-4 。迫不得已,Google決定臥薪嘗膽,重新梳理內部混亂的項目。只是截止目前,Google仍未能如愿,甚至被GPT-4 “套殼者”、老黃的“心頭好”Perplexity AI 威脅到搜索老本行。

笑話1.0——“說謊成性”Bard

2023年2月,Google推出聊天機器人Bard充當“救火隊”。然而,在官宣視頻中,Bard錯將智利甚大望遠鏡拍攝的照片“懟”在美國JWST太空望遠鏡的頭上。翌日,Google股價暴跌9%,市值縮水千億美元。

笑話2.0——“全員皆黑”Gemini

2023年12月,Google推出號稱全面超越GPT-4的Gemini。幾個月後大家發現,該模型其他方面普通,但“政治覺悟”一馬當先,比如讓華盛頓穿上迷人棕色皮膚;讓馬斯克變身宋小寶;連香草布丁也變成了巧克力布丁(巧克力愛好者狂喜……但即便如此“正確”的Gemini,卻不認識Google的創始人。

笑話3.0——“AI汪峰”Gemini 1.5 Pro

2024年2月,Google再接再厲,發布Gemini 1.5 Pro。該全新MoE模型被稱爲“更大、更快、更強”,最高支持1000萬上下文。然而,科技媒體們的稿子還沒寫完,Sora就華麗登場了。

如果非要說Google實力不佳,那是不可能的。畢竟歸根結底,GPT系列還是Transformer架構的“套殼”,而Google正是Transformer的“原創”。

爲何Google“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俗話說“這樣大族人家,必須先從家裏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雖然Google談不上潰敗,但其“三敗OpenAI”的战績同樣主要歸結於內因。

近期,FT發布文章How Google lost ground in the AI race。作者多次採訪了Google現任、前任高管,業內人士以及分析師,並得出結論:Google暫時落後的原因包括“落地遲緩”“山頭林立”“資源分散”等大公司病。適道對文章進行了編譯,請安心食用。

01 內部“封建圈地”,員工各爲其主

Google 受困於領導不利、內部競爭、市場轉型難。

战時領導力不足:根據前員工的說法——高層“壓力山大”,因爲他們要在沒有歷史借鑑的前提下,迅速做出反應。

尤其是CEO“劈柴哥”。最近Pichai 承認:雖然自己早就意識到 AI 對 Google的重要性,但還是沒能預料ChatGPT 居然能引發全球熱潮。

過於保守行動遲緩:有內部人士認爲,Google作爲搜索市場的領導者,一舉一動都處於聚光燈下。因此,公司對开發新AI 服務比較謹慎。根據墨菲定律,你越害怕的越會到來。Bard和Gemini 接連翻車,導致“噓聲”遠多於“叫座聲”,Google還不如脫了鞋撒丫子跑。

山頭林立相互掣肘:現任、前任高管均將Google 描述爲“封建領地”,每個產品线都有自己的“領主”。因此員工更傾向於不斷優化產品,拿增量談績效,而不是放手徹底創新,更別提跨團隊合作。

例如,GenAI的“決策權”被下放到各個部門——搜索和信息服務的部門;Android和Chrome在內的計算平台;Gmail和生產力應用在內的雲計算部門;連YouTube也插了一腳。

結果就是,雖然AI團隊很想創新,但搜索和廣告團隊扯着褲子,不讓它跑。

根據前員工的描述:Google 這艘巨輪眼看要撞上冰山,卻不愿或不能變航线。

02 CEO方向模糊,不夠“狼性”

Pichai自己也承認,公司規模太大導致處處掣肘。而且因爲搜索太成功,大家的風險厭惡程度很高。

因此,他想做一個自由創新空間,讓大家可以隨意創新,不用擔心影響Google招牌。例如,去年Google推出一個實驗性新搜索服務,包含了GenAI功能,並在 Google Labs 測試網站上進行了測試,這種做法讓人回想起Google 早期的創新模式。

然而,根據實際訪談,很多員工並不买账。

一方面,全公司籠罩在裁員陰影下。創新不是一朝一夕,理想比不過面包。大家都想着如何保工作,叫我們如何創新?

另一方面,更大的麻煩出在了領導層。一位在Google工作8年的軟件工程師Diane Hirsh Theriault表示:領導層只會指出“模糊的AI方向”,缺乏自己的真正立場,這會損害公司的根本利益。

例如,Pichai身先士卒,參與日常決策,決定如何在產品中整合GenAI功能。

有員工吐槽:Pichai 已經成爲AI首席產品官,就像他在2015年做CEO 前那樣。有內部人士警告,Pichai過於關注AI 產品細節,這會分散他擔任CEO的本職工作。

另外,Pichai的領導風格相當溫和,喜歡由大家共同探討並得出結論。有員工擔心Pichai過於nice:現在火燒眉毛了,再商量下去,微軟和OpenAI就要在AI上幹死Google了。

有兩位消息人士稱,公司內外的高級利益相關者正在敦促 Pichai 採取更激進和果斷的行動。

03 合並團隊貌合神離,相互甩鍋

實際上,Pichai並非完全沒有“狼性”。

ChatGPT 發布後,Pichai就將外界聞風喪膽的AI團隊——Google Brain和DeepMind合並了。從結果來看,決定非常及時,由合並團隊开發的Gemini其實也是優秀生,只是沒有全面超越GPT-4而已。

但對於“換老板”這件事——DeepMind聯合創始人 Sir Demis Hassabis 被任命爲合並後的 Google DeepMind 負責人。很多人都表達了不滿。他們認爲應該由產品團隊,而不是研究人員指導GenAI在公司服務中的應用。

帶着這些不滿,新組織內部也在“分頭行動”。

一位現任員工還將“錯失創新機會”甩鍋給了基礎研究團隊。他認爲是該團隊沒能獲取必要計算和其他編碼資源,導致擴大 AI 實驗規模出現困難。

目前有傳言稱Google 還要進行類似重組,任命一位負責所有服務的單一產品主管(目前Pichai的角色)。最近,長期擔任高管的Elizabeth Reid被任命爲搜索主管。這是4年來,Google主要產品首次由單一高管控制,這側面表明了 Pichai 开始尋求新一代管理者。

總的來說,Pichai的“漸進式改革”與微軟Nadella的“大刀闊斧”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在AI領域進行了一系列大膽投資,包括投給OpenAI約130億美元;對法國初創公司 Mistral 的投資,以及在微軟產品中整合GenAI功能。

04 搜索、廣告業務根基尚穩

退一步說,偏重GenAI也可能毀掉Google的搜索大本營——如果用戶都在用AI直接獲取答案,誰還會點廣告?

對此,前Google實習生、現 Perplexity CEO Arvind Srinivas指出:Google需要找到一種方式,不僅能平衡AI創新&廣告業務,還要直面來自華爾街的壓力和股價短期波動。

Srinivas認爲,Google完全有能力進行創新,但任何大動作都伴隨着風險。

實際上,Google的廣告業務並非一帆風順。尤其在智能手機普及後,公司花了很多年來說服廣告商和投資者:移動廣告同樣有利可圖。

Pichai表示:盡管外界過於擔心GenAI對Google的負面影響,但Google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例如,早在14年前,Google就通過Google Instant 服務提供直接答案,這曾引發外界對其“自毀長城”的擔憂。但目前來看,用戶還在點擊 Google鏈接,因爲技術的進步使得回答問題的方式不斷演變。

從數據看,此前的Google“唱衰論”的確誇大其辭。Statcounter顯示,微軟在全球搜索市場的份額僅爲 4.4%,Google則是 89.5%。要知道,微軟Bing率先整合了GenAI功能。

然而,如果Google不能及時全面採用GenAI,那么用戶可能會轉投Perplexity AI 或其他AI 驅動服務。

據悉,Google 已經开始在其主要搜索引擎整合有限的GenAI功能測試,並向美國、英國的部分用戶提供由AI 驅動的主題概述。

       原文標題 : Google之憂起於蕭牆之內,AI先行者爲何掉隊?



標題:Google之憂起於蕭牆之內,AI先行者爲何掉隊?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6144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