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正商參閱 作者:行野
全球最大的健康美容零售商屈臣氏,換帥了。
李嘉誠的零售帝國迎來首位女舵手,倪文玲。
01
日前,屈臣氏集團宣布,任命倪文玲(Malina Ngai)出任屈臣氏集團CEO,權力更迭正式完成。
圖源:屈臣氏官網
屈臣氏是傳統零售美妝巨頭,在全球有12000多家門店,稱霸業界數十年,是很多80後、90後心目中美妝零售集合店的鼻祖,鮮有人知的是,其母公司正是香港超人李嘉誠的長江和記。長江和記旗下擁有港口、零售、基建和電訊四大基礎業務,其中零售業務主要由屈臣氏集團構成。
自1981年李嘉誠通過收購成爲和記黃埔的實控人以來,43年間,屈臣氏集團僅出現了3位掌門人,新任CEO倪文玲也是屈臣氏的首位女CEO。
倪文玲出生於香港,是妥妥的精英學霸,不僅擁有英國萊斯特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財務學碩士學位及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學士學位,還拿過亞運會劃艇銅牌,職業素養也很高。
公开資料顯示,倪文玲於2000年加入長江和記,2001年即調任屈臣氏集團,2013年出任集團首席運營總監,2019年晉升屈臣氏集團(亞洲及歐洲區)行政總裁。
作爲領先跨國企業行政總裁中爲數不多的女性之一,倪文玲在採訪中曾鼓勵年輕一代:女性在許多方面都有獨特的優勢,包括運用同理心、構建合作和信任、對培養人才的渴望、面對逆境時的韌性,以及敏而好學的精神等。做好准備,付出更大努力,在自己能有所作爲的領域持續深耕。
在屈臣氏24年的職業生涯裏,幾乎公司的每一次重大改革和擴張,倪文玲都深度參與其中。
在2019年-2023年倪文玲的5年管理期間,屈臣氏集團(亞洲及歐洲)的成績相當亮眼,保健及美容產品錄得的收益分別爲1081.33億、1016.24億、1133.80億、1153.3億、1327.49億,其中,2023年營收同比增長15%,EBITDA(注:稅息折舊攤銷前利潤)同比增長18.94%,門店也擴張到了12248家,實現了擴越式增長。
倪文玲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順利升遷。
02
冰火兩重天。
屈臣氏在全球的業績實現雙增,但在中國大陸市場卻呈兩極態勢,連連敗退。
去年屈臣氏中國保健及美容產品的全年收益總額爲151.45億,同比下滑6%;EBITDA爲9.59億,同比下滑4%,門店數量上有微增,但仍未扭轉頹勢局面。
這是繼屈臣氏2022年“入華以來最大滑鐵盧”之後,業績的進一步下探。
圖源:聚美麗
爲了搶救中國市場的頹勢,屈臣氏中國首次开創“聯席共治”模式,任命陳志豪、聶薇爲屈臣氏中國聯席董事總經理,兩位新帥都是屈臣氏O+O業務轉型的關鍵驅動人物,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在內地闖蕩三十余年,曾經的屈臣氏佔據各大商場C位,門庭若市“擠都擠不進去”,如今店裏的消費者常常還沒有工作人員多,難道說,屈臣氏也難逃“35歲危機”?
03
屈臣氏於1989年進入中國市場,在北京开設了第一家門店,但往前回溯的話,很少有人關注到屈臣氏其實是跨過百年歷史的老品牌,起源於1828年的一家西式藥房。
早期最爲輝煌的時代,屈臣氏擁有100多家聯營藥店商店銷售其品牌鴉片戒煙藥,大名鼎鼎的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都曾爲其“戒煙藥”代言或題字。
1903年屈臣氏還創辦了中國首家汽水廠屈臣氏蒸餾水,以“藥品+蘇打水”爲核心,一路擴張爲全球化的藥妝品牌。
1981年,屈臣氏彼時的母公司和記黃埔市值高達60億港幣,是長江集團的十倍之大,也就是這一年,李嘉誠將其收入囊中。
1982年,李嘉誠從英國聘請了零售連鎖超市阿斯達的執行董事韋以安執掌屈臣氏,在韋以安帶領下,屈臣氏集團在全球大肆收購,到2006年,屈臣氏已經位列全球健康和美容零售商前三甲。
2007年,屈臣氏集團第一次換帥,黎啓明接棒屈臣氏集團董事總經理,將中國大陸重新歸入發展第一梯隊。
在中國大陸市場的不斷深耕,直接加速了屈臣氏成爲“全球第一”的步伐。
10年間,中國大陸的門店數量由2007年的230多家擴張至2016年的2929家,在CS店(傳統化妝品集合店)領域無出其右,這也是屈臣氏在中國大陸的高光時刻。
零售業雖然毛利不高,但現金流相對穩定,屈臣氏同時爲李嘉誠商業帝國的开拓提供了充足彈藥,輸血其地產、能源、通訊、基建等板塊。
屈臣氏中國由盛轉衰的分水嶺出現在2015年前後,互聯網流量美妝紅利爆發,電商快速入局,但屈臣氏過於傳統保守,沉迷线下开店,錯過了线上轉型的最佳時期,2016年开始,中國區營收首次出現負增長。
但屈臣氏中國並沒有坐以待斃,2017年就任命高宏達接任中國區CEO,隨之就是大刀闊斧的改革,布局线上+线下的“O+O”零售模式,試圖將线下店鋪與线上平台無縫銜接,但公域流量轉爲私域流量的做法,在實操中出現了不小的問題。
圖源:屈臣氏官方小程序界面
比如线上折扣導致價格不一致,擠壓了线下發展空間;线上线下營銷渠道並未打通,出現线上买线下斷貨問題;另外在業績壓力的驅使下,屈臣氏導購不斷地給消費者推銷商品,引起消費者的反感;原本與屈臣氏合作的一些國際知名品牌,也因銷售業績、定價策略、零售市場格局變化等原因,相繼主動或被動地退出了屈臣氏。
屈臣氏中國的改革初衷雖好,但從結果來看,收效寥寥。
期間,李嘉誠還曾突然低價賣出其手中約25%的屈臣氏股份,套現440億港幣,親手“斷送”了屈臣氏上市的可能。
從那時起,他可能就不看好屈臣氏的商業模式了?
04
李嘉誠背刺屈臣氏的真實原因無人知曉,外界只知道他在那期間瘋狂甩賣大陸資產,加倉英國市場,爲英國帶去了一筆又一筆大額投資,甚至被調侃“买下半個英國”,當時還出現了一篇刷屏的文章《別讓李嘉誠跑了》,將輿論的怒火推到了高峰。
李嘉誠罕見地公开回應:
“我是一個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給我戴上什么帽子,無論高的,還是矮的,我都不想有“。
”李嘉誠不會跑,也不愿跑,更跑不了。這是我的真心話,也是我的誓言”。
後來的幾年,李嘉誠幾乎很少公开露面。
今年,沉默的李嘉誠开始頻頻出現在各大場合,手上的動作也不斷,在全球範圍內挪騰資金。
從2023年年報來看,長和集團歸母淨利潤大幅下滑36%,僅有235億港元,是14年以來的最差成績,甚至比2020年還要糟糕。
李嘉誠看好的英國電信公司Three UK貢獻了長和近三成的收入,英式酒館佔據了長實的50%收入,英國業務更是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最大的盈利中樞。
但從下半年开始,英國經濟开始下滑,還對Three UK搞起了反壟斷調查。
李嘉誠又是提前感知到風向不對,提早布局、搶先撤退,堅決不賺最後一個銅板:
拋售英國倫敦“5 Broadgate”寫字樓,套現7.29億英鎊;
UK Power Network和Three UK也已經被擺上了貨架……
李嘉誠還在全球範圍內拋售了不少資產:
125架私人飛機賣給了美國公司,套現42.81億美元;
賣掉歐洲電訊發射塔資產,入账100億歐元。
不止如此,李嘉誠香港的房產也沒放過,再次七折、八折傾銷房子。
4月6號,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港島南岸項目开盤,首开只有400多套房,當天卻來了近3萬人,意味着差不多70個人搶一套。开盤當天,400多套房全部售罄,回收資金88億港元。其中七成爲本地房客,內地客佔三成。
每當市場不明朗時,李嘉誠總是第一個降價的。
此舉也引來了不少外界猜疑,“李嘉城是不是又預判到了什么”,“超人又要低價清盤跑路了”。
以李嘉誠諸如此類的一貫作風來思考的話,李嘉誠當年或許也是提前“預見”了屈臣氏的危機,對屈臣氏的“賤賣”反而也比較好理解了。
商人畢竟是商人,“有利可圖”才是第一位的。
如今,歷經浮沉,屈臣氏集團組成的零售帝國,在長和集團業務體系中仍然佔據重要地位。李超人此刻換帥,並連續頒發了5條人事任命,屈臣氏重新全面發力O+O策略,是又看到了什么機會?
標題:套現440億後,李嘉誠的零售圈換了位女舵手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60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