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4日,中國和瑙魯正式恢復外交關系,瑙魯成爲中國第183個建交國。3月24日至29日,瑙魯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瑙魯所在的太平洋島國位於“一帶一路”倡議南向延伸地帶,是我國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夥伴。近年來,我國與太平洋島國關系進入快速發展新階段,與瑙魯开展農漁業領域合作將成爲南南合作、互利共贏的典範。
瑙魯爲全球最小島國,經濟高度依賴外國援助
受海島地形、土地面積等資源稟賦限制,瑙經濟結構單一,糧食不能自給,大部分生活消費品以及工業用品都需要從國外進口。
(一)瑙人口、面積分別列全球倒數第二、第三。瑙位於南太平洋中西部,由一獨立的珊瑚礁島及周邊海域構成,陸地面積21.1平方公裏,海洋專屬經濟區面積32萬平方公裏,是全球最小島國,也是面積第三小的國家,僅大於梵蒂岡及摩納哥。2022年瑙人口1.3萬,爲全球倒數第二,僅多於梵蒂岡。
(二)瑙國內經濟較爲依賴澳新等援助。瑙磷礦資源豐富,曾以出口磷酸鹽至澳大利亞、新西蘭爲主要收入來源。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着磷礦資源逐漸枯竭,出口收入銳減,瑙政府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國內經濟高度依賴外援。澳大利亞是瑙最大援助國,近年來向瑙提供援助資金每年約2700萬澳元。瑙農產品十分有限,主要是椰子、香蕉、菠蘿等熱帶水果,食品和飲用水均依賴進口。
(三)發放捕魚證是瑙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瑙漁業資源豐富,其海洋專屬經濟區盛產金槍魚。瑙是《美國—太平洋島嶼多邊金槍魚漁業條約》成員方,政府每年通過發放捕魚證方式獲得的收入約在600萬—800萬澳元。
瑙魯對外關系與太平洋島國緊密“綁定”,主要圍繞漁業等开展合作
(一)以參加太平洋島國論壇對外發聲。太平洋島國論壇成立於1971年,是南太平洋國家政府間加強區域合作、協調對外政策的區域合作組織,其18個成員方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巴布亞新幾內亞、瑙魯、瓦努阿圖等,覆蓋全球海洋表面積10%以上的海洋專屬經濟區。瑙通過參加太平洋島國論壇等合作機制,使其作爲太平洋島國一份子得以在國際舞台發聲。
(二)以太平洋區域爲重點對外籤署協定。瑙非世貿組織成員,目前已籤署《南太平洋區域貿易和經濟合作協定》(下稱“南太協定”)、《太平洋島國貿易協定》(PICTA)和《太平洋更緊密經濟關系協定》(PACER Plus)三份協定,其中,南太協定是瑙對外籤署的首個自貿協定,1981年正式生效,對瑙經貿發展至關重要。基於其已達成的內容,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對原產自南太平洋島國的所有產品給予免除關稅且不受限制的准入待遇。PACER Plus是瑙最新籤署的協定,2020年12月生效,旨在改善太平洋區域的投資環境與就業機會,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三)以瑙魯協定促進與成員方的漁業合作。瑙魯協定即《瑙魯共同利益漁業管理合作協定》,由瑙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基裏巴斯、馬紹爾群島等7國於1982年2月籤訂,主要目的是促進成員方之間的漁業合作。其對漁船進入專屬漁區捕撈建立了統一的管理規範,如成員國國籍的漁船較外籍漁船可優先獲准申請入漁執照,建立漁獲量的統計資料及漁船信息庫,協調監測外籍漁船的捕魚活動等。
中瑙經貿合作應以農漁業爲重點,持續推進機制建設與合作交流
一是完善機制建設。以《中國—太平洋島國農漁業合作南京共識》爲原則,充分利用中國—太平洋島國農漁業部長會議機制,適時將瑙納入已有的平台機制中。共同制定《中國-太平洋島國農漁業合作战略行動計劃(2023—2026年)》,就合作機制、編制規劃、政策溝通與信息共享、科技合作、人才培養與交流、促進可持續發展、推進南南合作和深化投資貿易合作等方面細化實施路徑。
二是深化科技合作。根據瑙農業發展現狀开展項目評估,聯合相關高校院所赴瑙开展技術援助,如針對漁業養殖、加工流通、熱作農業等領域开展技術合作,加強技術能力建設和人員交流。探索推動共建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及中國—瑙魯現代漁業合作交流中心。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合作,利用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幫助瑙等太平洋島國發展漁業。
三是擴大經貿合作。加強經貿合作與可持續开發,促進在熱帶農業、漁業捕撈、水產養殖、農漁業產品加工和冷鏈物流、漁船修造、漁港建設等領域投資合作,推動市場准入和自由貿易。通過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等活動促進雙方信息交流,爲深化雙方合作搭建平台、暢通渠道,推動和促進雙方在農漁業領域高效互惠的貿易和投資。
來源:中國貿促會農業行業分會/農業貿易促進中心《農業貿易百問》 作者:徐偲日
標題:瑙魯與我國農漁業領域合作潛力有哪些?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5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