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一座汽車工廠新增3萬人就業,李想呼籲建立健全的汽車企業兼並重組機制

2024-02-22 18:30:19    編輯: robot
導讀 界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界面新聞編輯 | 陳小同   高合汽車停工停產危機讓外界再度關注弱勢造車新勢力生存環境和退出機制的難題。   2月21日,理想汽車CEO李想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國家應該建立和...

界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界面新聞編輯 | 陳小同

  高合汽車停工停產危機讓外界再度關注弱勢造車新勢力生存環境和退出機制的難題。

  2月21日,理想汽車CEO李想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國家應該建立和引導汽車企業的合並與收購體系,包含資質相關的問題。在他看來,接下來將有不少新品牌會遇到經營和資金的問題。

  “經營不善而並購產生的社會損失是10的話,經營不善倒閉的社會損失則是100。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當年也是上百家汽車公司激烈競爭、合並的產物。”

  在政策鼓勵和熱錢湧入的背景下,中國曾在2015年前後出現過造車新勢力的創立潮,企業數量最高時超過400家。狂熱的造車氛圍下,這些初創電動汽車公司大肆擴張產能,吸引地方投資。

  但隨着市場環境變化,多數造車新勢力陷入倒閉或經營危機之中,這段混亂的“造車潮”也導致地方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和資金浪費。

  第一財經根據公开信息統計,包括威馬、天際、奇點、愛馳等已經宣告破產或陷入經營危機的15家造車新勢力,總計規劃整車總年產能超1000萬輛,產能總規劃投資超6000億元,其中,預估已落地的年產能高達近380萬輛。這些汽車公司已公开的累計融資金額超1000億元。

  事實上,汽車產能過剩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尤其伴隨着近些年燃油車市場份額的急劇萎縮,合資品牌燃油車產能空闲已經成爲亟待解決的難題。

  乘聯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汽車制造商產能TOP20產能合計爲3749萬輛,佔總量近九成,整體利用率卻低於五成。其中,吉利、長城、上汽大衆等燃油車比重較大的企業,產能利用率均低於四成。

  業內普遍觀點認爲,汽車行業的兼並重組有助於完成過剩產能的出清,實現產業整合。浙江瑞安、江蘇蘇州、廣州等多地已經出台相關舉措,加速推進汽車行業兼並重組。

  其中,具備資金和技術實力的新能源汽車公司接手是可供選擇的路徑之一。理想汽車北京純電工廠的前身是北京現代一工廠,李想稱盤活該工廠後將新增3萬人的社會就業,滿產後增加超過1000億元的經濟產值以及最大增加超過100億個全口徑稅收。

  這是地方政府和汽車制造商都希望看到的理想局面。一個最新的反面案例是,高合汽車同樣接手了鹽城的悅達起亞工廠和青島的北汽新能源萊西工廠,但隨着自身經營陷入困境,這兩座工廠能爲當地帶來的社會價值目前已相當有限。

  麥肯錫分析指出,規模是汽車企業生存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健康經營狀況的汽車制造商通常需要百萬輛的產銷規模才得以支撐。這意味着僅有少部分汽車公司能夠留在牌桌上,未來或將出現更多的兼並收購案例。這可能是弱勢企業間的“抱團取暖”,也可能是強勢方收購弱勢方的優質資產。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一次行業論壇中提到,要加強產業發展統籌布局,鼓勵優勢企業兼並重組,多渠道支持傳統汽車公司加快轉型。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司長盧衛生同樣指出,要引導汽車企業兼並重組,推動落後企業退出,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防範化解結構性產能過剩風險。



標題:盤活一座汽車工廠新增3萬人就業,李想呼籲建立健全的汽車企業兼並重組機制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3525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