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多位美國議員“精准”封殺,中國生物科企動了誰的蛋糕?

2024-02-06 19:04:46    編輯: 子彈財經
導讀 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語叔 編輯 | 閃電 美編 | 吳宜忠 審核 | 頌文 近期,美國衆議院議員提交的一份《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特別提及了中國的藥明康德、華大基因及華大智...

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語叔

編輯 | 閃電

美編 | 吳宜忠

審核 | 頌文

近期,美國衆議院議員提交的一份《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特別提及了中國的藥明康德、華大基因及華大智造等企業。無獨有偶,美國參議院也提出了一項類似的法案草稿,這使得相關企業的股價在1月26日遭受重創,並在此後的幾個交易日內持續下滑。

具體來看,1月26日下午,藥明康德、華大智造等公司的股價出現大幅跳水,這一跌勢在1月29日开盤後繼續延續。2月2日A股藥明康德再次跌停,港股藥明康德、藥明生物又跌超20%,藥明合聯跌超16%,從而再度帶崩整個CXO板塊。

雖然此前,藥明康德、藥明生物均就此事件發布了澄清公告,但是市場擔憂情緒並未得到釋放,因爲“靴子”尚未落地。

據國際媒體報道,這份《生物安全法案》的提案旨在確保外國生物技術公司無法獲得美國納稅人的資金。如果該法案獲得通過,可能會限制聯邦政府資助的醫療機構使用包括華大集團及華大智造和Complete Genomics以及藥明康德在內的外國生物技術公司的產品或服務。

據最新消息,美東時間1月31日上午10:15,由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主持召开法案聽證會,根據會後的記錄,該生物安全法草案最終顯示“Heldover”延期表決,草案內容仍有待進一步審議並可能變更。

這無疑是對中國生物科技企業的一次嚴峻考驗,特別是考慮到該法案“精准”瞄向了藥明康德、華大智造等中國領軍企業。

現在看,藥明康德背後是華爾街資本露出的獠牙,而華大智造則經受了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狙擊”。

這同時產生了一個問題:爲什么現在美國對中國企業防堵的重點,到了生物科技行業?

1、荒謬法案背後的商战

事實上,面對中國企業的崛起,一些美國企業开始感到不安。爲了維護自身利益,它們甚至不惜動用政治手段,試圖通過遊說議員提案來打壓中國企業。

以美國基因測序設備巨頭因美納爲例,有媒體通過查詢網絡公示資料發現,近兩年其公布的政治遊說投入合計1530萬美元,按2月5日最新匯率計算約爲1.086億元。並且,账單中對於具體遊說內容的描述中,反復出現諸如“競爭政策”“保護美國生物科技”等關鍵詞。

(圖 / 因美納急劇提升在美國衆議院和參議院政治遊說的經費)

這並不是因美納第一次有此舉動。早在2012年底,其首次聘請政治說客時,就“生物技術行業未決交易對國家安全的影響”進行了遊說。彼時,正值因美納和華大爭奪CG收購權的時間節點。

在技術拼不過中國生物科技企業後,“盤外招”成爲美國企業的必然選擇。

數據對比能看出,這家美國測序設備巨頭因爲專利懸崖被突破,已經开始收入下滑並在想辦法扭虧。

因美納2023年3季報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收入11.2億美元,同比增長0.36%,2023財年第三季度GAAP會計准則下虧損達7.45億美元。財報顯示,因美納在海外市場佔有率下滑最多超過10%。在第三季度,因美納對2023年全年的財務預期再次調整,預計全年營收下降2%—3%,而第一季度財報中顯示的預期是增長7%—10%。

對此,因美納全球CEO Jacob Thaysen在最近一次財報電話分析師會上表示,他們業務下滑是因爲遇到了非常重要的競爭對手,尤其在中國有華大智造可以被視爲因美納的替代品。

華大智造是全球唯二能夠自主研發並量產從Gb級至Tb級低中高不同通量的臨牀級基因測序儀企業之一,也因爲自身研發能力的強大,讓華大智造贏得了與行業巨頭的專利战。

2022年5月6日,美國特拉華州聯邦陪審團認定,因美納的雙通道測序化學侵犯了Complete Genomics Inc.(華大智造子公司,以下簡稱“CGI”)持有的兩項DNA測序專利。同年7月15日,華大智造發表聲明表示,其與因美納在美國的專利訴訟達成全部和解,因美納將向其支付3.25億美元賠償款,因美納將獲得華大智造及其子公司CG公司的“雙色測序技術”系列專利授權。

正因爲華大智造的實力,尤其是美國市場設置的專利高牆被中國企業逐漸攻破後,中國企業對類似因美納這樣的美國生物科技企業帶來了強大的壓力。

但這樣的“盤外招”效果並未如其預期。華大智造設備的數據安全問題並未被證實存在漏洞,反而是因美納自家設備頻頻爆出安全高危漏洞和召回事件,令人對其數據安全性能產生嚴重質疑。

美國醫療保健軟件服務公司Benefitalign的CEO在點評生物安全法案時,特別回顧了因美納在2022年發生的數據安全漏洞事件,認爲生物安全法案應該更關注因美納的遠程監控問題。

2022年,FDA、CISA共同曝光了因美納多款設備存在安全高危漏洞;2023年,在國內藥監局的要求下,因美納召回了277台測序儀,原因正是這些設備存在網絡安全隱患,導致儀器無法生成正確結果或產生數據安全風險。

業內專家對兩個提案的出現也表示很不理解。

深圳前海銳鋒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級合夥人、基金經理賴傳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藥明系、華大智造乃至中國的CXO產業對於全球生物科技產業鏈分工來說,是“賣鏟人”“賣水人”的角色,是全球生物科技研發創新的助推力量,本身並不會對美國生物安全發展構成實質威脅。

而深圳市卓爾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思波對財聯社記者表示,CXO是生物制藥工程師勞動密集型行業,中國與美國相比有較大的成本優勢,該法案如果通過將會更多地傷及美國生物科技行業自身。

所謂CXO業務,其實就是藥物研發外包。藥明康德就是CXO的世界領軍企業。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而華大智造,主業是做基因測序產品制造,尤其是基因測序的儀器。在基因測序產業鏈中,其只是設備提供商,不參與具體基因藥物研發過程,關鍵,由華大智造提供的設備產生的數據,都是由設備的使用方自行保管。

這也是行業認爲他們是賣鏟子和賣水人的原因。

2、唯有公平市場,才有行業發展

生物科技,作爲21世紀的战略性產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長期以來,中國在生物科技領域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核心技術往往受制於人。爲了打破這一局面,中國生物科技企業奮發圖強,通過自主研發和創新,逐漸在生物科技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實際上,生物安全,這個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詞匯,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生物科技企業的角色愈發凸顯,它們不僅承載着推動國家生物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更肩負着保護國家生物安全的重任。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正是中國生物科企的強大與崛起,讓中國在核心技術上逐漸擺脫了對外的依賴,生物安全也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這樣的發展態勢,不僅彰顯了中國生物科技企業的實力和擔當,也爲中國在全球生物科技領域贏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話語權。

比如現在被行業巨頭因美納認定爲產品可以替換的重要競爭對手華大智造,再比如佔據全球CXO市場前五名的藥明康德。

中國生物科技企業不畏艱辛,通過展現實力與行動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它們在努力使中國擺脫生物科技領域的困境的同時,也在全球範圍內贏得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然而,當中國生物科企在大洋彼岸被多位美國議員“精准”封殺,中國依然爲美國企業提供了公平的市場環境。中國歡迎美國企業在華投資建廠,實現本土化發展。

例如去年11月6日,經中國政府批准,美國莫德納(Moderna)公司在中國的首個藥廠——“莫德納中國研發生產總部項目”开工建設。該項目位於上海市莘莊工業區,總投資約36億元,是截至目前全國生物醫藥領域最大投資額的標杆性外資項目。

與此同時,中國的生物安全相關法律並非針對某一國家或企業,而是基於全體人民的健康和安全考慮而制定的。這些法律爲整個行業提供了一個更加規範、安全的發展環境,也爲全球生物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較於美國市場,中國市場更鼓勵中國企業與跨國公司同場競技,這不僅推動了技術的創新和市場的繁榮,也爲人類健康事業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反觀美國市場,藥明康德、華大智造等中國生物科企在被迫遭受來自美國專利战的“圍追堵截”之後,還要經受“非正常市場競爭手段”的打壓,在美國具有市場壟斷地位的行業巨頭,生怕中國企業利用正常市場競爭“動了他們的蛋糕”。

這看似只有在美劇中才能看到的荒誕劇情,竟然就在現實中正在上演,這其實才是在市場環境下最大的不公平。

在諸如“荒謬法案”的鬧劇之下,中國生物科技企業不應該圍着國際巨頭的“指揮棒”跳舞,反而應該更加堅定走國際化路线。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被多位美國議員“精准”封殺,中國生物科企動了誰的蛋糕?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2912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