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熱搜 智駕比人駕更安全引熱議 小米汽車保單價疑似曝光

2024-02-02 18:30:30    編輯: robot
導讀   近日,小鵬實驗室2023數據顯示,智駕事故率僅爲人工駕駛的十分之一。智駕與人駕誰更靠譜的話題也再度引發熱議。豐田再爆發動機違規測試問題,豐田口碑基石是否會遭受質疑;特斯拉北美市場再次召回20萬輛...

  近日,小鵬實驗室2023數據顯示,智駕事故率僅爲人工駕駛的十分之一。智駕與人駕誰更靠譜的話題也再度引發熱議。豐田再爆發動機違規測試問題,豐田口碑基石是否會遭受質疑;特斯拉北美市場再次召回20萬輛,軟件問題再成“重災區”;小米汽車多地上牌,保險公司透露上牌保單價,這會是小米汽車的最終定價嗎?一同來回顧本周微博汽車熱搜話題。

  #何小鵬稱智駕比人駕安全10倍#

  閱讀量:5807.7萬

  事件回顧:在1月30日的智駕新春啓動發布會上,@何小鵬提到,根據小鵬實驗室2023年的數據,智駕事故率僅爲人工駕駛的十分之一。

  網友熱議:

  點評:可以肯定一點,這是一個值得大家討論的話題,說的再簡單易懂一點,就是大家都期待智駕能像一位老司機一樣在幫我們駕駛,全程無焦慮,體驗如絲般順滑。電動汽車邁入2024年,除了續航、補能、安全等固有參數外,智能駕駛無疑是今後競爭的焦點。從現階段發展來看,不管智駕達到何種高度智能化的程度,仍需要有駕駛員來操作,或者說在中途隨時接管。除了技術層面之外,也有法律方面的約束。網友的回復中就提到了關鍵的問題,智駕既然已如此成熟,爲何還要人來駕駛?

  這裏面就包括了責任以及重要性的層級劃分,至少在現階段,智能駕駛是對人駕的完美補充和有效提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人駕的缺點,比如疲勞、分神,還擁有強大的進化和升級能力等等。按照這個邏輯來看,人駕依舊是權重最高,因爲這裏面牽扯到了責任,一旦出現意外,不能因爲是智能駕駛就將自己的責任推卸掉。同樣,技術也有被限制的時候,在復雜路況下,智駕的表現還要很大程度上依賴人駕等。

  事實上關於智能駕和人駕誰更安全的討論由來已久。有人認爲機器總有不完善的時候,一旦失控或者失靈,後果更嚴重;也有人認爲人駕不如智駕可靠,也不夠穩定,對環境的感知也不如機器。

  還是要對小鵬汽車在智駕方面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當下,小鵬汽車的XNGP城市導航輔助駕駛能力可用範圍躍進至覆蓋243城,高階智駕开放城市數量行業第一,高速智駕用戶滲透率94.7%,城市智駕也達到83.2%。在最最核心的安全方面,相信今後的智能駕駛會表現的愈發成熟可靠。

  #日本豐田再曝發動機測試違規問題#

  閱讀量:96萬

  事件回顧:據報道,1月29日,豐田集團的豐田工業公司(豐田自動織機)發布消息承認,該公司生產的燃油發動機測試存在違規情況。豐田集團同日停止了陸地巡洋艦等10種車型的供貨。豐田工業公司社長伊藤浩一當天在記者會上鞠躬道歉。

  網友熱議:

  點評:在鋪天蓋地都是各種電動化消息的當下,內燃機的新聞更多的是見諸於漸行漸遠的大排量發動機之中,大部分是爲了情懷和祭奠逝去的曾經。當豐田再次因爲內燃機測試存在違規情況曝光後,網友們的反響也印證了豐田這一舉動與當下主旋律顯得格格不入。

  豐田車型一貫以皮實耐用,適應性強聞名,很多老司機眼中的豐田車就是开不壞的代名詞。不知道在這次事件後,消費者對豐田的信仰還存留多少?因爲這不是豐田第一次曝出在測試等過程中出現造假和違規問題,長此以往,極有可能會損傷到豐田的口碑基石。

  豐田有很多款車型暢銷全球,比如卡羅拉(配置|詢價)、LC系列等。這些車型在中國同樣家喻戶曉,中國市場的車型是否受到了此次事件影響?目前尚不明確。

  經過大半年的調查,特別調查委員會給出了調查結果,工業發動機的違規數量從最开始發現的4款增至11款,受影響車輛合計達到23.3萬輛。另外,新發現3款受豐田汽車委托开發的汽車柴油發動機也存在違規行爲,而後者用在了豐田、日野等品牌車型上。豐田集團同日停止了陸地巡洋艦等10種車型的供貨。

  豐田自動織機於1月29日對外公布了調查報告,並在東京召开記者會,社長伊藤浩一鞠躬道歉。該公司認爲,“管理層缺乏遵守法律法規相關風險的管理意識”“缺乏足夠的獨立思維”“缺乏合規意識”等問題,是導致其違規的主要原因。

  #比亞迪公布2023年度業績預告#

  閱讀量:73.6萬

  事件回顧:1月29日,比亞迪發布2023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報告期內實現歸母淨利潤290億元至310億元,同比增長74.46%至86.49%;扣非淨利潤274億元至297億元,同比增長75.22%至89.92%。

  網友熱議:

  點評:談比亞迪現在的業績報告,更應該將時間往回撥,自2022年宣布全面停產停售燃油車後,比亞迪的整體表現便呈現出一個極大的爬升態勢,“斷舍離”給比亞迪帶來了更大的施展空間,雖有“蔚小理”造車新勢力的競爭,但它們在對壘傳統車企時,體量上還難以與之比肩。同樣,盡快布局新能源產品讓比亞迪能快速推出針對各細分市場的產品,沒有了燃油車的“藕斷絲連”,比亞迪的發展更多是輕裝上陣。

  對比當時的淨利與扣非淨利分別爲166.2億元、156.4億元,而在2023年比亞迪旗下多品牌同時發力、海外策略達成、產業鏈成本控制等規劃下的首個完整年,取得這樣的運營業績也就水到渠成了。

  從市場銷量層面來看,比亞迪在2023年全年累計售出約302.4萬輛,同比增長61.9%,超過原計劃的300萬輛目標。從構成來看,比亞迪集團已形成由比亞迪、騰勢、方程豹以及仰望構建的四大品牌矩陣。

  反過來看,比亞迪業績的高速增長,也同樣成爲助推比亞迪布局新能源領域的推動力,也將繼續其穩固國內新能源市場領先地位。在2024年,比亞迪給自己定下了更高的銷售目標,突破400萬輛大家覺得比亞迪能否實現?

  #高合汽車多地撤店#

  閱讀量:60.2萬

  事件回顧:近期,網上爆出高合門店撤店的消息,如圖顯示,成都那裏廣場撤店通知,從銷量上來看,近一年時間內,高合旗下的三款車型,加起來連10000台車都沒賣出去。

  網友熱議:

  點評: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高合汽車頻頻被負面消息纏身。雖然針對此前的各種不利消息,高合汽車官方都已經給出了正面回應,但還是難免讓大家對高合捏了一把汗。在銷量不佳、負面消息不斷、資金鏈緊張的巨大壓力中,消費者對高合汽車的好感度和信任感似乎也有所減弱。

  如果說門店關閉可以給出渠道優化作爲解釋,那么高合汽車銷量不佳,就是不爭的事實了。根據銷量數據顯示,自2021年到2022年,高合汽車的累計銷量僅爲4237輛和4520輛,而2023年1至11月的累計銷量也僅爲4265輛。很顯然,這樣的銷量與高合汽車原本的預期相差甚遠。而作爲定價50-80萬的高端純電車型來說,高合汽車這樣的銷量遠遠不足以支撐後續的發展。

  這就不得不談到高合汽車的資金鏈,此前,一些離職員工透露出,去年10月开始,高合汽車連續3個月發放最低工資保障給沒有被優化的員工。雖然在去年6月,沙特投資部與華人運通籤署了一項價值210億沙特裏亞爾(約合56億美元)的協議,雙方將成立從事汽車研發、制造與銷售的合資企業。但截至到目前,該筆投資並未到账,此後高合汽車也並未公示這比資金的任何消息。

  在競爭更加激烈的2024年,如果高合汽車還無法解決現在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在銷量上盡快出現起色,可以預見的是,高合汽車遇到的困難還將持續。

  #何小鵬與夏一平隔空對話#

  閱讀量:55.2萬

  事件回顧:極越汽車CEO夏一平與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展开關於智能駕駛研發心態的隔空對話。

  夏一平指出,小鵬首次提出了安全、能用、好用和愛用的行業標准,而他還額外加入了一個關鍵要素:安心。何小鵬回應感謝夏一平的分享,並共同期待電動汽車的未來發展。

  網友熱議:

  點評:話題再次回到智能駕駛層面,安心要素的加入更顯得“主觀”一些。要體會到這種安心,前面就要有很多環節先做好,比如技術上的不斷升級和成熟;讓消費者能理解和了解智駕的根本。這是能讓智駕變得“安心”的前提。

  邏輯搞清楚後,就不難看出小鵬在智駕方面也是朝着這方面在不斷努力,從能用到好用,再到喜歡用。逐漸的遞進讓用戶粘性不斷增加,滲透率的逐步提升,以及前面提到的智駕安全性更高,這就使得消費者更容易理解智駕的本質,離“安心”就不遠了。

  2024年的智駕比拼一定是更激烈的,也肯定會有更新的技術出現。在這種大環境下,各家肯定不會固步自封,也不會認爲自己已經一家獨大,主旋律還依舊是相互學習和互相幫助。市場從來都是包容的,但市場也會淘汰那些沒有格局,不愿意與他人合作的企業。互黑一定是不會有任何前途,合力推進,將市場做大,雙贏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特斯拉將在美國召回近20萬輛車#

  閱讀量:46.5萬

  事件回顧: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簡稱NHTSA)宣布,由於“軟件不穩定”導致後視攝像頭圖像無法顯示,特斯拉將在美國召回近20萬輛汽車。

  網友熱議:

  點評:作爲新能源車的“頂流”,特斯拉的召回牽動了全球消費者的關心。雖然此次召回僅是在美國市場,但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網友也表示了足夠的關心,很多人都給出了安全第一的回復,這的確是一款新能源車最應該做到的,安全是基石,也是口碑。

  特斯拉的召回一般都是通過軟件的OTA升級來解決,並不是大規模的實車召回。盤點此前幾次大規模召回也是如此,作爲新能源車的特殊性,特斯拉裝備的各種智能軟件也成爲了召回“重災區”。這不禁讓人聯想,當電動車發展到今天,究竟是什么定義了一台純電車的好與壞,是續航裏程、補能速度、高度安全性以及飛凡的智駕表現?這些都沒錯,但更應該被關注的還有軟件,如果前面傳統的機械部分比喻爲四肢,軟件則可以看做爲大腦。頭腦必要時刻保持清醒,更不能出問題,罷工。否則再發達的四肢也將成爲擺設。

  此次的召回就是因爲,軟件不穩定可能導致後視攝像頭圖像無法顯示,受影響的車輛在特定情況下,後視攝像頭可能無法正常工作,從而無法爲駕駛員提供必要的後方視野,增加了行車風險。

  再往回看,當地時間2023年12月13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網站披露,因自動駕駛控制系統不足以防止誤操作,特斯拉(TSLA)宣布召回超203萬輛汽車。對於特斯拉駕駛輔助系統的安全性,NHTSA(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展开調查已久,其目的也是爲了讓車輛更安全。

  #小米SU7頂配保單價格流出#

  閱讀量:20萬

  事件回顧:1月30日消息,網上流出一張爆料圖顯示,一款型號爲BJ7000MBEVA1的小米純電動轎車已經完成上牌,保險費用顯示爲頂配36.14萬元。

  網友熱議:

  點評:你以爲這就是小米汽車的最終售價了嗎?現在下結論還爲時尚早,此次上牌價格的曝光也並不能說這就是小米汽車的價格,小米汽車官方已經回應,“因爲車輛要上牌辦保險,所以必須有一個價格,這只是其中一個環節,並不是最終上市的指導售價”。

  稍微想想就能明白,已經將消費者和其他友商胃口吊足的小米汽車怎么可能讓自己的售價在沒有正式發布之前,以這樣的一個方式呈現在公衆面前,這未免也有點太草率了。關於小米汽車售價的話題,已經多次被熱議,小米汽車的這波營銷確實厲害,將懸念徹底保持到了最後不說,還在關鍵時間點上,再爆料出相關消息,繼續保持熱度。

  雖然不能作爲最後的依據,但上牌的價格也不會是隨意編造的。至少指出了一定的範圍,也恰恰是在這個範圍內,可以更好讓消費者猜測,還是雷軍的那句話,“這次定價真的有點貴”。如果小米汽車真的高配會賣到36萬元,你覺得這個價格高還是低呢?

  #寶馬奔馳合資公司成立獲准#

  閱讀量:11萬

  事件回顧:1月2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根據歐盟合並條例,已批准梅賽德斯-奔馳(中國)與華晨寶馬成立合資企業。該交易主要涉及中國電池動力汽車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網絡市場。歐盟委員會的結論是,鑑於對歐洲經濟區的影響有限,相關交易不會引起競爭問題。

  網友熱議:

  點評:新能源車在全球範圍內快速發展,普及程度和滲透率也越來越高,同時,消費者對充電設施的需求也呈現大幅上升趨勢,這這樣的大環境下,奔馳、寶馬兩家聯手在中國市場建立超級充電樁網絡,無疑對雙方和消費者都是一個好事。

  這樣的強強聯手合作也可以看做是發展的必然,作爲基礎設施,充電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爲今後發展的重點,超級充電樁的作用也愈發凸顯。構建覆蓋更廣、更高效便捷的超級充電樁是當下新能源車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再次提升消費者對電動車的好感度,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進一步擴大。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奔馳、寶馬的聯手也可以看做是在中國市場上的抱團取暖,在中國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在全球範圍內都屬於最激烈。但二者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卻與全球知名汽車廠家的頭銜有點不相匹配,眼看着市場份額被昔日的“小弟”搶走,當大哥的自然心有不甘。中國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當然不會就這樣拱手想讓。所以面對壓力和競爭,雙方選擇了合作,聯手,共同接受挑战。單打獨鬥必然不可取,因爲構建超充網絡是一個投入巨大、建設時間長、投資回報慢的產業,前有車,後有轍。長安、吉利、江淮等車企與蔚來的換電合作就是最佳例證。如此,奔馳和寶馬的合作,也能資源共享,降低成本,加快推進超充網絡建設,盡早獲利。從長遠發展來看,更是利大於弊,標准化和規範化正是這樣大廠的強項,這對於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將有着深遠的意義。

(責編:王佳旭)

標題:車圈熱搜 智駕比人駕更安全引熱議 小米汽車保單價疑似曝光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2716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