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對於中國汽車產業來說是創造歷史的一年,同樣也是值得銘記的一年。這一年,中國汽車工業迎來70周年,汽車產銷量首次突破3000萬輛,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
這一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也超過了900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30%以上,繼續領跑全球,而491萬輛的出口銷量也讓中國成爲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大國。
可以說,從蹣跚起步到產銷首超3000萬輛,從依賴進口到海外市場不斷壯大,從以市場換技術到如今的技術反向輸出……經歷了70余年的發展,中國汽車產業逐步壯大,成爲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站在產銷3000萬輛發展新階段節點,我國汽車行業該如何繼續高質量發展下去仍然值得探討。
3000萬輛,邁向汽車強國新起點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統計,2023年全年中國汽車產量爲3016.1萬輛,同比增長11.6%;全年銷量3009.4萬輛,同比增長12%,產銷首次突破3000萬大關,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
另外,中國新能源汽車持續領跑全球,2023年新能源車產銷分別爲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31.6%,比2022年提高5.9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中國汽車產業出口也是一大亮點。去年全年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首次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爲全球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消費選擇。
展望2024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給出的預測是中國汽車總銷量將超過3100萬輛,同比增長3%或以上。其中,乘用車銷量2680萬輛,同比增長3%;新能源汽車銷量1150萬輛,出口爲550萬輛。
可以看出,盡管2023年汽車行業經歷了艱難時刻,但一連串喜人的數字代表了中國汽車產業的成就,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史上具有新的裏程碑意義。
對此行業人士表示,3000萬輛,是一個龐大的汽車體量,基本相當於美國、日本、韓國、德國一年的銷售總量;3000萬輛,意味着中國汽車銷量將超過2017年2888萬輛的歷史最高點,邁上新台階。
自從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量超越美國成爲全球第一,這一紀錄已經連續保持了15年。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了2901.5萬輛和2887.9萬輛,第一次達到峰值,盡管之後有所回落,但始終保持在2500萬輛以上。
2023年對於全球汽車產業充滿了挑战,不過我國汽車產業展現出強大的韌性、潛力和活力,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中國市場的規模優勢。
與此同時,在產銷量突破的同時,我國汽車產業結構也在加快調整步伐,推動質的有效提升。當然,產銷實現3000萬輛對於中國汽車工業意義重大。
首先,這意味着國內汽車市場發展到更新、更高的階段,這一點可以參考產銷和出口數據,這都是最好的證明。
其次,從國內市場銷量結構來看,中國品牌車型市佔率和銷量都在不斷提升,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市場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40%,並且在智能化、配置、設計等方面在同級市場中有着很強的競爭力,成爲消費者購車首選。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52%,相對於2022年同期增加4.6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已經成爲汽車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與中國品牌銷量節節攀升不同的是,主流合資品牌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正在縮小,大部分合資車企銷量處於下滑態勢。
此外還有一點不能忽視,當前,汽車產業已成爲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而大衆牽手小鵬,斯泰蘭蒂斯入股零跑,中國企業开始向外資企業輸出技術和品牌等,讓曾經的“市場換技術”成爲過去時。
不過話又說回來,跨上3000萬量級新台階離不开國家政策的有效推動。2023年6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發布《關於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明確將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再延長四年,至2027年底。
同年7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幹措施》,提出優化汽車限購管理政策、支持老舊汽車更新消費等十項措施。
隨後12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發布《關於調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的公告》,調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引導企業繼續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多項政策促銷汽車消費之際,各地方也給出了助力,推出購車大禮包,通過發放汽車消費券、放寬限牌、電網改造等扶持政策,切實促進汽車消費。
在各項促銷政策的加速實施落地下,汽車市場持續走強,消費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刺激行業全年實現穩增長目標,有助於全年汽車產銷衝擊新高點。
滲透率提升,新能源技術不斷突破
近年來,中國堅定不移發展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上也不斷取得突破,市場規模和滲透率也在持續攀升。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佔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六成以上。根據公安部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2041萬輛。
回顧歷史,我國從生產第一輛新能源汽車到第1000萬輛,用了27年;從第1000萬輛到突破2000萬輛,僅用了17個月,充分展現了“中國速度”。
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的雙輪驅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已連續8年位居全球首位,成爲整個汽車行業的一抹亮色。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新能源汽車連續8個月市佔率超過30%,這說明市場在穩步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的同時,中國汽車產業也在積極轉型,不少傳統燃油車憑借混合動力形式實現了節能減排,相關的核心零部件技術水平也有顯著提升。
中國車企在新能源賽道加速奔跑,吸引了衆多跨國公司點贊,大衆汽車集團管理層表示,中國正在釋放巨大的創新潛力,大衆在這裏看到了積極而又激烈的競爭。另外,在2023慕尼黑車展上,中國成爲除東道主德國之外參展商數量最多的國家。
當然,中國新能源汽車之所以快速發展得益於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技術革新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從智能網聯來看,隨着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和相關產業的全面融合,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在產業規模上,2022年我國搭載輔助駕駛系統智能網聯乘用車銷量約爲700萬輛,市場滲透率達到34.9%,到了2023年上半年,這一數據持續提升,達到了42.4%,年底還在繼續攀升。
如果從關鍵技術上來看,如今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車用操作系統、大算力計算芯片等實現了裝車應用,跨域融合與控制器技術實現突破,高性能激光雷達感知範圍達到了250米。此外,L2級自動駕駛車型廣泛應用,多家車企已經做好了量產L3級車輛的准備。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开放測試道路超2.2萬公裏,累計測試裏程超7000萬公裏,爲智能網聯技術創新提供了良好的試驗測試環境。
同時,隨着L3及以上等級自動駕駛車輛上路測試的放开,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將進一步提速,同時也將驅動激光雷達、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大算力計算芯片等先進技術加速迭代升級。
從電池技術來看,中國動力電池的成本也在大幅下降,並且在結構創新方面有了新的突破。2023年,包括寧德時代、中比能源、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廣汽埃安、蜂巢能源、欣旺達、中科院、中科大等電池企業和科研院校,都發布了動力電池創新解決方案。
另外,在驅動電機方面,新能源汽車電機的轉速、功率密度不斷提高,具備扁线、油冷、高壓等特徵的新一代產品不斷面市,並逐步實現量產裝車。
除此之外,在電機控制方面,我國電控產品精度、動態響應速率、开關損耗等方面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技術不斷成熟,產業鏈持續完善。
不僅如此,我國充換電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根據中國充換電聯盟發布的《2023年全國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運行情況》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爲338.6萬台,樁車增量比爲1:2.8。
換電站方面,截止2023年12月我國換電站總數共3567座,排在前五的省市爲浙江、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對此中國充電聯盟表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爲了給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充換電服務,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能賽道也在迅猛發展,目前換電和超充是熱門選項。
在蔚來牽手長安、吉利、江汽集團、奇瑞組建換電聯盟後,近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也提出針對新能源汽車領域,2024年要支持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發展。
當下,換電模式還在不斷內卷,目前的效率已經可以用秒來衡量,有企業宣稱可以做到“最快不到1分鐘”就能完成換電,換電速度越來越快,比加油還方便。
另外,超充在補能新時代也炙手可熱,不少車企自建800V超快充樁,比如小鵬、極氪(配置|詢價)、理想、蔚來等等。此前廣汽埃安發布了超充樁,據悉超充站匹配的是1000V超充系統,35分鐘就能使一輛電動汽車的電量從12%充到96%。
此外,華爲也推出了全液冷超充樁,可實現設備的高效散熱和溫度控制,最大輸出功率600kW,最大電流600A,是目前投入應用功率最高的充電樁,可實現“充1秒跑1公裏”,1輛普通的電動汽車不到10分鐘就可以充滿電。
可以看到,面對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國車企在積極投入研發,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和質量,進一步推動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普及和壯大。
有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已不僅是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更是國產汽車品牌實現彎道超車,打造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抓手。
出口強勢拉動,中國汽車卷向海外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汽車就开始了揚帆出海的歷程,不過當時由於產品和技術沒有明顯競爭優勢,所以市場銷量表現平平。
時間來到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突破200萬輛門檻,達到了201.5萬輛,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猛增304.6%,達到31萬輛,因此這一年被看作中國汽車出海元年。
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競爭力持續增強,全年累計出口超300萬輛,達到311.1萬輛,同比增長54.4%;新能源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了120%。
2023年,中國汽車出海事業迎來了新突破。中汽協數據顯示,我國全年汽車出口量491萬輛,同比增長57.9%,汽車出口數量已經超越日本,拿下了全球第一名的好成績。
當然,中國汽車出海能取得如此不錯的成績,離不开幾家企業的突出貢獻,其中就包括上汽和奇瑞,兩家車企出口量佔了總出口的近50%。
根據上汽集團發布的數據顯示, 2023年海外銷量達120.8萬輛,同比增長18.8%,其中自主品牌銷量佔比近92%,新能源車銷量佔比近24%,這也幫助上汽集團連續8年成爲中國汽車制造行業中,新車出口量最大的企業。
另外,上汽集團也透露,2024年計劃將新車出口規模提升至135萬輛,2025年則將向150萬輛的目標發起衝擊。
奇瑞汽車在出口業務上表現同樣出色,2023年全年汽車出口爲937148輛,同比增長101.1%,並連續21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截至目前,奇瑞集團全球汽車用戶累計超過1300萬,其中海外用戶335萬。
此外,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吉利、長城、比亞迪全年出口量也分別超過27萬輛、26萬輛和24萬輛,成功躋身出口量排行榜前十。
中國汽車品牌也海外市場除了銷量增長外,中國車企出海的深度也在持續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熱衷拓展海外市場,首當其衝是歐洲市場。
近日,比亞迪宣布將在匈牙利賽格德市建設一個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該基地將分階段建設,預計爲當地創造數千個就業崗位。據悉,這將是中國車企在歐洲建設的首個乘用車生產基地。
除了比亞迪,包括上汽名爵、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等自主品牌都在籌劃在歐洲建廠,一些品牌已經啓動選址工作。此前,長安汽車在2023年上海車展上發布了海外战略“海納百川計劃”,其中就提到了要加快布局歐洲。
值得一提的是,長城汽車也在加速海外布局,並計劃全面進入歐洲市場,繼德國和英國市場之後,長城汽車計劃進一步擴展至8個歐洲國家新市場。
當然造車新勢力也沒有落後,位於匈牙利佩斯州的蔚來歐洲能源工廠已於2023年9月投入運營,哪吒汽車也在考慮建設歐洲工廠,哪吒GT(配置|詢價)也即將开啓海外銷售徵程。
哪吒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勇此前曾表示,先期會以貿易的形式進入歐洲市場,未來會考慮建廠,但大概率會以合作的方式落地,利用當地的現有產能。
除了歐洲,中國車企也熱衷在泰國、巴西建廠,其中廣汽埃安投資約13億人民幣在泰國建設電動汽車工廠;比亞迪於在巴西設立由三座工廠組成的大型生產基地綜合體,比亞迪的泰國工廠也已經動工建設,計劃2024年投產。
此外,2023年5月,長城汽車對外表示,巴西工廠將成爲巴西首個專門生產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的新能源汽車工廠,估計明年上半年就能啓動運營……
盡管歐盟委員會2023年發布公告稱,對進口自中國的純電動載人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但這並未能阻擋中國車企選擇在歐洲建廠的步伐,畢竟隨着出口規模不斷增大,在海外建廠、提升本土化程度是必然趨勢。
小結:站在3000萬量級新台階,2024年的汽車市場仍然充滿挑战,行業也會加速洗牌,在這一輪淘汰賽中部分車企會快速成長,也有一些日子會更難過,這也是行業向前必然經歷的過程。對於中國汽車企業來說,創新技術和降本增效成爲競爭力核心,也是中國汽車產業領跑全球的有利籌碼。
(責編:劉麗麗)標題:產銷首破3000萬輛 中國汽車業跨上新台階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2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