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成都行①丨“雙城記”裏的新機遇:成都車企拿着訂單尋供應商,11家重慶企業來配套

2023-11-03 18:30:35    編輯: robot
導讀   近日出爐的今年前三季度成績單,成都以6.7%的增速高於同期全國、全省分別爲1.5個、0.2個百分點。將目光放之全年,一季度增長5.3%,上半年增長5.8%,前三季度增長6.7%——一條逐季回升、...

  近日出爐的今年前三季度成績單,成都以6.7%的增速高於同期全國、全省分別爲1.5個、0.2個百分點。將目光放之全年,一季度增長5.3%,上半年增長5.8%,前三季度增長6.7%——一條逐季回升、穩步向好的成都經濟運行圖,勾勒出成都高質量發展的韌性與活力。

  成都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經濟運行呈現逐季回升、穩步向好的態勢。在成都市各區(市)縣、在重大項目建設現場、在產業園區、在工廠車間……熱氣升騰的奮鬥圖景,是成都高質量發展的寫照——

  位於簡陽市禾豐鎮的普安大橋完成橋墩澆築,成渝中线高鐵的建設離互聯互通又近了一步;

  位於成華區的成都傳媒集團東郊記憶成爲潮人扎堆的打卡點,“雙節”假期層出不窮的文博遊、研學遊、夜間遊、民宿遊共同推動成都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上新高;

  位於四川天府新區的成都科創生態島1號館已試運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加速聚集;

  成都大運會、世界科幻大會拉動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成都以從“後衛”到“前鋒”的开放姿態擁抱世界……

  四季度經濟在全年分量最重,是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的關鍵時間點。抓進度擴投資,挖潛力促消費,提信心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成都正搶抓窗口期,衝刺四季度。

  在各地深入扎實开展第二批主題教育之際,紅星新聞推出“高質量發展成都行”系列報道,走進工廠生產一线、調度指揮中心、項目建設現場、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去挖掘成都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探尋中國式現代化的成都實踐。

  佔地面積超1000畝的廠區,在衝壓車間,伴隨陣陣作業聲響,原本筆直的鋼結構部件被壓制成特定形狀;焊接車間,不同的零部件被無縫鏈接在一起;機器手不停“揮舞”,一輛輛汽車部件完成塗裝;總裝线上,不到2小時可裝配一台整車,平均3.5分鐘下线一台整車……

  “十一”黃金周後的一個下午,紅星新聞記者在位於成都龍泉驛區的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成都大運汽車”)看到,現場一派忙碌。

  “今年1~9月,燃油車和新能源車整體出口業務相較去年同期增長1.5倍,隨着訂單任務陸續完成,下半年出口業務尤其旺盛,9月剛交付面向菲律賓出口的純電動物流車,正在面向俄羅斯、中東地區出口汽車產品。”成都大運汽車黨委書記謝平告訴前來採訪的紅星新聞記者。

  “你看,這個車載空調設備便來自重慶企業。”在總裝車間,謝平指着一輛輕卡產品向記者說道,目前成都大運汽車的零部件供應商中,川渝地區佔比達35%左右,其余供應商分布在華中、華北、華南地區,“公司供應鏈中,重慶已成爲我們的第二供方,目前有11家企業做零部件配套,這一數據還會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成都扎實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極核功能有效拓展。成渝“1+5”合作進一步深化,25個共建重大項目年度投資完成率達81.9%,成渝企業相互投資增長13.4%……

  成都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國家战略帶來發展機遇,成都大運汽車是一個切面。

▲成都龍泉驛區,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汽車產品

  政府部門“牽紅线”

  成渝汽車產業“結姻緣”

  10月8日下午3點,成都大運汽車車間旁的辦公樓內,謝平和公司技術、採購團隊商討一筆零部件採購業務,供貨商來自重慶。

  “都是長期打交道的企業,我們提需求,對方保供應。”謝平介紹,每周都有一批來自重慶供應商的零部件發往成都,一些供應商的產品佔成都大運汽車採購份額的80%,每年交易額達數千萬元。

  成都大運汽車的國內零部件採購體系中,目前川渝地區佔比達35%左右,更多的零部件供應來自其他省市。實際上,這一“35%”的佔比系近年來逐漸提升起來的,過去這一指標較低。

  “國內汽車聚集地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湖北、廣東、河北、山東等地,這些地方擁有集研發、生產爲一體的大型整車企業,一旦車企規模起來了,零部件市場就會形成,尤其是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這些城市周邊聚集了大量成熟的零部件廠家。”謝平分析,相較其他汽車產業成熟的城市,成都汽車產業起步較晚,多爲生產型工廠,仍存在研發和銷售“兩頭在外”的情形,這影響零部件供應商“西進”步伐,導致本地企業不得不對外尋找供應商。

  謝平道出的這一行業“尷尬”也進入川渝兩地政府部門的決策視野。

  “近年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速,兩地汽車產業合作關系拉近,尤其是彼此配套。”在謝平看來,政策驅動發揮根本作用。

  在“頂層設計”上,兩地相繼推動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實施方案》《川渝汽車產業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工作方案》,重慶和成都籤署《共建世界級先進汽車產業集群合作協議》,“產業配套”成爲關鍵詞。成都和重慶方面還明確提出“探索成渝兩地企業優先採購雙方配套零部件的優惠政策。”

  “重慶集聚一大批零部件制造商,經川渝、成渝兩地經信部門統籌協調,形成一些產業配套‘打法’。”謝平提到一些讓企業“嘗到”甜頭的舉措,比如,川渝兩地經信部門打造的產品供需目錄以及成渝汽車產業鏈供需信息對接平台。

  記者從四川省經信廳汽車產業處獲悉,上述平台現已匯聚川渝兩地整車及零部件企業超5709家,推動兩地400余家企業達成合作,年配套金額超過110億元,帶動行業全域配套率超過80%。

  “通過這個對接平台,我們逐漸找到了一批重慶供應商。”謝平透露,目前重慶有11家企業正在爲成都大運汽車做零部件配套。

  “成渝是全國汽車產業重要一極,產業鏈供應鏈有巨大合作空間。”長城战略咨詢合夥人周濤分析,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战略指引下,兩地汽車產業深化合作的頂層機制不斷完善、協同平台不斷加強、產教融合不斷深化,以龍頭企業爲牽引的整零合作圈逐步形成,帶動本地配套率提升,推動兩地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發展。

▲成都龍泉驛區,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汽車產品

  “海外市場一直處於增長態勢”

  相繼拿下大批訂單

  “一批即將出口菲律賓的廂式物流車搭載的空調,便來自重慶企業。”謝平介紹,每周都有一批來自重慶的汽車零部件發往公司廠區,隨即投入產线。

  謝平提到的這款車用空調由重慶渝北區的重慶松芝汽車空調有限公司(簡稱“重慶松芝空調”)生產 。謝平回憶,松芝空調總部在上海,在中國大陸空調產品的市場構成中,商用車佔比達60%,乘用車在30%左右,而成都大運汽車主打商用車生產,松芝空調的產品已經獲得市場驗證,這成爲當時雙方合作的基礎。“不過,合作過程還有一段‘小插曲’。”謝平說。

  事實上,成都大運汽車和松芝空調品牌打了多年交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松芝空調安徽廠區爲成都大運汽車供貨,“物流通道一旦受阻後,公司供應鏈會受到衝擊,由於安徽距離成都較遠,日常溝通並不方便。”謝平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解決了這個問題,川渝經信部門提供了衆多重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信息,加之考慮到供應鏈安全,決定在重慶尋找第二供方。

  供應鏈謀變之際,成都大運汽車开始減少對松芝空調安徽廠區的零部件依賴,就近配套提上日程。“松芝空調在重慶還有一個廠區,不過其一直生產乘用車空調。”謝平說,就在雙城經濟圈建設伊始,他們主動找到重慶松芝空調,溝通零部件配套事宜。

  然而,剛开始找到重慶企業尋合作,前景並不明朗。“由於重慶松芝空調長期生產乘用車空調,市場空間可觀,一旦導入新產品,勢必對其既有研發、 產线、銷售等帶來一系列影響,是否接下我們的訂單,對方剛开始有點猶豫。”不過,謝平提到“關鍵一招”,“我們拿着已經籤訂的市場訂單和對方洽談,讓其了解一线市場需求,這讓對方了解商用車空調生產市場前景。”

  打動對方的訂單信息中,海外市場成爲‘亮點’。“在俄羅斯、菲律賓等地,我們相繼拿下了大批廂式運輸物流車訂單,海外市場一直處於增長態勢,這讓對方看到前景。”謝平說,他剛從菲律賓考察回來,有望促成新訂單,市場的“甜頭”也會傳導給上遊重慶供應商。

  “重慶配套企業上午發貨,產品午後便到成都,相較過去大大縮短供應鏈半徑。”謝平介紹,每周都有來自重慶松芝空調的產品送到公司,每年採購額超千萬元。

  在成都大運汽車的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生產中,還有來自重慶東京散熱器有限公司(簡稱“東京散熱器”)提供的車用散熱器產品。而此前,成都大運汽車採購其他廠家的散熱器,產品笨重,性能不穩定,影響市場口碑。

  “針對車用散熱器產品生產,我們一直進行研發,但一些關鍵環節始終沒有攻克,我們發現,東京散熱器的產品在市場有較好的口碑。”謝平回憶和東京散熱器合作契機,這家企業此前長期只爲當地一兩家企業做配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對方也有意在成都拓展客戶,接洽之後,我們發現供需適配,於是敲定合作關系。

  上下遊攜手

  整體出口業務增長1.5倍

  “今年1~9月,燃油車和新能源車整體出口業務相較去年同期增長1.5倍,隨着訂單任務陸續完成,下半年出口業務尤其旺盛,9月剛交付面向菲律賓出口的純電動物流車,正在面向俄羅斯、中東地區出口汽車產品。”謝平告訴記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爲企業帶來無限機遇。

  重慶和成都籤署的《共建世界級先進汽車產業集群合作協議》顯示,雙方合作事項中,除了產業配套外,還涉及技術創新合作。謝平提到,重慶供應商提供的每一款零部件均爲定制化生產,屬於雙方協同創新的成果。

  “比如,車載空調的研發、生產和安裝過程,我們會提前將商用車的安裝位置、所需功率等參數提供給重慶供應商,而不同型號的車型對應了不同的指標,期間我們會和重慶供應商密切溝通,生產出滿足每一款車型的車載空調。”在謝平看來,上遊帶來的技術過硬的零部件,提升了整車產品性能,讓下遊客戶獲得良好的用車體驗,這有助於提升成都大運汽車的市場品牌。

▲成都龍泉驛區,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汽車產品

  受出口認證、新能源、智能網聯車等市場因素影響,成都大運汽車對汽車零部件提出全新需求。“海外市場拓展中,極寒極熱地區的汽車產品銷售對零部件性能有不同的要求,我們會和零部件供應商一起开發全新的零部件,此外,隨着公司新能源車生產份額提升,加之一些車聯網技術疊加應用,也需要更多全新性能的零部件匹配。”謝平透露,未來新產品的採購份額有望擴大。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成都企業爲重慶汽車行業做配套的情形也很常見。比如,四川海大橡膠集團有限公司目前向重慶部分車企提供輪胎產品。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爲重慶一批汽車零部件廠家提供機器人產品。“重慶機器人市場挺大。”該公司副總經理鄧世海透露,卡諾普爲重慶當地從事車門、車架等行業的零部件企業做配套。

  來自成都市綠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圈聯盟數據顯示,成渝兩地295家汽車企業實現配套,全域配套率提升至80%以上。

  紅星新聞記者 宋嘉問 葉燕 

  編輯 陳怡西



標題:高質量發展成都行①丨“雙城記”裏的新機遇:成都車企拿着訂單尋供應商,11家重慶企業來配套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8577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