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兩年半的長安汽車SDA平台 有怎樣的不同

2023-10-21 18:30:16    編輯: robot
導讀   汽車從傳統能源到新能源的變遷中,中國品牌帶來了更多的驚喜,特別是安全、性能、智慧以及用車方式,不斷突破着我們的固有認知,在快速的產品更迭中,車企間的“內卷”已成爲常態化,而保持战略定力提升數字科...

  汽車從傳統能源到新能源的變遷中,中國品牌帶來了更多的驚喜,特別是安全、性能、智慧以及用車方式,不斷突破着我們的固有認知,在快速的產品更迭中,車企間的“內卷”已成爲常態化,而保持战略定力提升數字科技賦能,是在紛亂的市場中保持自己的節奏,體現品牌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長安汽車正具備這樣的能力,從多年前制定开創時代的新能源战略“香格裏拉”,到以智能化引領品牌的“北鬥天樞”計劃,再到今天的SDA平台架構,長安汽車已經拼起了一副以數字、軟件爲主導的新能源智能車的版圖。

  相比其他車企的智能新能源汽車平台架構,長安汽車9月4日正式發布的SDA平台架構是以“軟件定義汽車”爲主導的平台,其底層邏輯是以“變“爲亮點的六層架構體系,六層架構既層層獨立,又相互關聯,實現數智新汽車是其最終的目標,但汽車品牌目前多以極端的硬件整合進入市場“參战”,相比來說,以軟件定義汽車的平台架構有什么優勢呢?2021年成立的SDA項目組,通過兩年半的時間,給到長安汽車的是一個“練習生”還是“超級巨星”呢?

  多寫代碼不代表數智新汽車

  相對於其它車企需要在整車方面進行硬件的整合和堆砌來說,長安汽車以及長安科技的“武器庫”具備了很多即战力,比如原力電動、超級增程、數智電車管家IBC、RTDriveOS智能駕駛操作系統以及鋼鋁一體高剛性車身等核心部件,通過熱銷的長安汽車、深藍汽車、阿維塔能夠證明其硬件以及機械層面的穩定性,在制造以軟件定義汽車上,這些汽車的基本素質,是能否達到全計算、全連接AI+萬物互聯IOT的前提。

  實際上SDA平台是長安科技的底層架構,是長安數智新汽車發展的基礎,面對友商硬件上的不斷“內卷”,長安汽車張曉宇認爲未來,汽車並不是硬件上的競爭,數據、算法、算力融合在一起的控制策略才是主機廠最核心的抓手。“我猜想,汽車未來會走向賣硬件車,這個事情不掙錢,通過後面的服務和生態來掙錢。”他說道。

  長安汽車的思路與三年前進入長安汽車的,長期在信息與通信技術、雲計算、大數據深耕的長安汽車韓三楚不謀而合。長安首先具備在硬件上的實力,更堅定的在走香格裏拉、北鬥天樞的計劃。使得在創立SDA平台的之初,韓三楚就堅定的認爲新汽車應該具有像人一樣的“心和腦”,有了心和腦,才能解決機械底盤、能源層、操作系統、算法、智能駕駛、整車座艙,智能控制之間的控制關系,這就是SDA架構中區域控制+中央計算的架構的由來。

  相比其他品牌的平台架構,這個架構是以服務化架構爲最終目的,完全對應了長安對未來汽車的預判,也就是服務和生態是主要盈利點,跑通了平台架構未來的發展目標,就看到了SDA具有的核心競爭力。從構建SDA平台架構,到平台落地發布,僅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韓三楚表示“2021年6月1日,我們選了這一天是想讓每個人保持童真、开放性。”

  智能汽車相對於傳統汽車行業,更多的工作是在編程以及驗證的階段,機械層面固然重要,但要成爲移動的智能機器人,優質的軟件很重要,目前已知智能電動車的整車軟件可多達幾億行代碼,但相對來說軟件的維護成本,以及bug還是很高的,SDA平台最大的特點不僅具備機械、軟件的軟硬解耦的能力,還可以實現軟軟分離,這對於以軟件定義汽車爲主的平台來說,非常重要,長安科技韓三楚表示,軟件、系統級芯片的發展方向都是朝着融合發展,在SDA六個層級結構中實現中間件層的軟件跨域,不需要每一個層面都做一套操作系統。他認爲“軟件這個東西不是寫多少行代碼,不在於多,而在於這些代碼能否應用,軟件維護的成本非常高,現在整車軟件可能有幾億行代碼,我們更多的是讓軟件質量更高。”

  相融合以及足夠的大小腦控制是SDA平台的核心,相比其他品牌以堆料來產生競爭力的平台架構看,SDA平台的誕生更像是最強大腦中不借助任何工具,憑一己之力震驚全場的能力,SDA的誕生來自對於長安科技底層要素,也就是芯、器、核、圖、雲、網、天,這七個元素是長安汽車奔向以數生智的邏輯形成智能化技術的底層邏輯。

  智慧大腦下的可“變”

  SDA平台與其他平台的最大區別在於“變”,在基於SDA平台上的首款車型CD701上,我們看到新汽車的多樣性,場景的變化,需求的多樣性,這都來自SDA這個平台的“變”,其對於人的關懷,是SDA平台的入口,SDA平台上鎖誕生的車型將更多偏重於一塊安全智能的電子消費品,在長安自主研發的艙駕一體“UNIBrain超腦中央計算平台”,具備最高1000Tops+的算力,在RateX操作系統中可以實現硬件共享、軟硬解耦、軟軟分離的軟件底座。

  未來在長安啓源序列中誕生的車型,都將具有車內SDA數智新汽車的精髓,具備遞進的空間,既是音樂廳、劇院又是休息空間。

  在智能駕駛方面,SDA構建了一個全新的架構,以感知爲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不會跟傳感器綁定在一起,甚至將做去高精地圖化,達成純視覺感知路线,神經網絡逐步從2D到4D的進化,長安汽車韓三楚表示“目標就是明年量產車達到國內一流陣營。”

  對於安全,實際上長安汽車在深耕智能新能源車型中就已經在掌控安全這一根本,長安汽車對於產品的安全要求上升到內核的程度,相繼在電池、電驅、電控以及智能化方面做了相應的安全冗余設計。

  比如電池方面,打造集成式的數智電車管家IBC,通過集成、熱管理,智能預判潛在的風險上,進行了主動控制,張曉宇表示“我們在行業裏可以比較自豪的說,我們是實現真正的不起火、不冒煙”。

  在智能安全方面,打造了與衆不同的環網通信網絡,利用冗余機制,通過兩個路徑保證智能駕駛與機械層的安全性。

  在降低成本方面,SDA平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環網架構,SDA集成了車身控制、底盤控制、車門控制等以前分布式的控制架構,從成本上看,控制器的減少就是成本的減少,通過技術的沉澱和自研轉化爲成本的優勢。

  基於以上的分析,兩年半的時間,長安科技構建出了一個智慧且能夠滿足不同需求的平台架構,用長安汽車張曉宇的話說,長安在技術上一直在深耕布局,對產品屬性和安全的要求是根本,盈利性、技術穩健性是有方方面面的考量的。

  以下爲採訪實錄:

  李攀總 :各位媒體老師,剛才大家在長安科技中心感受了長安汽車近幾年在智能科技領域的一些成果,以及我們的新汽車CD701,大家應該感受到了長安的智能科技。大家也會有長安在科技領域更多想要去探索和交流的方向和問題。所以我們今天下午特意安排了一點時間,邀請到公司主管技術的張曉宇副總裁;整個長安汽車首席軟件架構師,長安科技首席技術官CTO、SDA-S高級項目總監韓三楚;SDA-H項目總監欒愛東;CD701項目總監王珂;SDA-S平台开發項目副總監蔡春茂,以及剛才在下面跟大家介紹整體SDA平台架構的產品策劃部,啓源產品市場經理卓越姣;以及品牌公關部李鴻彪。

  今天我們开放的和大家做一些交流,剛才在下面參觀體驗的時候,還有媒體老師向我們咨詢,當年長安是第一個從重慶無人駕駛到北京,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長安呈現出了另一番更好的氣象。今天張曉宇總親臨現場,首先有請張曉宇總給我們介紹長安汽車這幾年的發展情況,有請!

  張曉宇: 很高興,我剛才進來感覺氣氛太正式了,不符合年輕人的交流方式。有一些媒體朋友之前我們都有交流過,你們寫的文章我也有讀過,還有很多新的朋友,歡迎大家!

  因爲我們是搞動力的,我們理解汽車實際上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傳統的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向可進化的新物種轉變,能實現的基礎功能和長相之外,本質上已經完全不是一個車了。從這個邏輯上講,技術需求、技術供給、能力的底座,以及未來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伴隨着整個生產關系的變化等方方面面,我相信整個行業都在探索過程中。我們也是在不斷迭代我們認知,不斷更新,並且把我們的認知融合到技術解決方案中的一個過程。

  前天中國汽車報的原社長李慶文到我們這來參觀,我們也陪了他進行交流學習,他評價長安是歷史上战略的先行度、战略的堅定度,以及我們能持續提出新战略的能力都是行業遙遙領先的。比如說我們在十多年前就提出新能源領域的香格裏拉計劃,一年後發布了智能領域的北鬥天樞計劃,“新汽車 新生態”在整個汽車行業裏我們首先提出了這個理念。這個理念需要咱們共同去研討,共同挖掘這裏面的價值。不管怎么樣,咱們今天的交流开放一些,大家有什么都可以放开講,從技術的視角我們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們可以盡情探討。

  我簡單說這些,謝謝大家!

  李攀:謝謝張曉宇總,張曉宇總說咱們今天开放一些,大家隨心所欲,對長安有更多的了解可以提出,張曉宇總帶隊跟大家做一些深入的开放式的溝通交流。接下來請各位媒體老師有什么想了解和交流的都可以提出來,咱們可以隨意一些。

  30秒懂車杜偉:關於長安有兩大战略,一個是香格裏拉計劃,一個是北鬥天樞計劃,目前這兩個計劃推進的情況如何?從我們第一次自動駕駛以來到現在,長安這個體系經歷了幾次變化?

  另一個問題,長安前瞻技術研究院對未來技術發展做什么樣的判斷?基於你們的判斷,未來長安會做什么樣的布局?

  張曉宇:香格裏拉計劃是我們在新能源領域在行業裏首先提出的一個基於战略目標牽引的計劃,到目前爲止,我們從結果來看,新能源跨入了月銷售5萬台的行列,大家覺得看上去也不是特別明顯和突出,背後的本質是產業鏈成熟度,以及基於產業鏈成熟度可營利性的問題,這是底層邏輯。作爲上市公司,對整個盈利性、技術穩健性是有方方面面的考量的,這也是我們故意控制節奏的根本原因。我相信今年以後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在新能源方面,無論是品牌、產品還是技術都會有大的爆發結果,敬請期待,這是從產品端的角度說的。

  從技術端,我們一直在進行深耕布局,剛才爲什么說技術上新能源我們故意控制節奏,因爲汽車這種產品屬性對安全的要求是根本的,是前提,是內核。怎么保證真正的安全是我們特別關注的點,我們基於真安全理念,強化電動汽車的安全技術,打造集成式的數智電車管家,我們取了名字叫IBC。同時基於本質安全的前提,我們在行業裏可以比較自豪的說,我們是實現真正的不起火、不冒煙。能這么說,其實背後有很多的數據和技術作爲支撐,包括本質安全是怎么做到的,本質安全以後的集成、熱管理,包括如何智能預判潛在的風險以及主動控制,方方面面我們把安全理念落到實處。

  從電驅的視角,我們從七合一,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在行業裏是很領先的,而且基於梯級供給的模塊化設計,做到了行業領先。我們在行業裏首發高頻的脈衝解決低溫下電池熱的問題,整個從系統的最大程度的優化進行綜合的調校,這是香格裏拉部分。

  北鬥天樞的部分,我從結果呈現來看,大家今天所在的整個園區都是我們北鬥天樞的一個特別具象的表現,包括CD701呈現,那個車95%的以上的實體呈現,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這些方面是真投真幹。

  另外一條主线就是基於相對傳統的車型的智能化,我們在行業裏以CS7(配置|詢價)5爲搭載,明確提出明日科技概念的,其中自研的APA5.0的首發應用,現在來看沒有什么,但是當時是唯一全棧式自主控制的泊車系統,當時的5.0現在已經迭代到7.0,整個性能體驗上不能說行業裏遙遙領先,但至少在第一梯隊互有勝負。從整個發展視角,從智能工廠、智能制造的視角,從燈塔工程通過數字孿生技術部署各類算法,實現整個全過程的數字化,從客戶端到制造快速的交互,目前從用戶下定到交到用戶手上19天就夠了。我們正在建全新的渝北智能化工廠,相信還會加速提升。

  從前端的視角,整個汽車在發生根本性變化,但是從底層上,最基礎那一層它的前提是機械线,再往上是能源线、信息线,還有安全底座,我們認爲車和消費電子是有根本差異的,它是高速移動的,帶着人快速移動的大質量的運動的物體,所以安全底座非常重要,當然還有信息安全、數字安全、隱私安全等方方面面。所以我們圍繞真安全把香格裏拉計劃內涵持續提升,信息线圍繞以數生智,整個知識體系裏有一個DAKW,數據到信息到知識到決策,下三層就是數據、信息、知識都是不能判斷的,不能做控制依據的,最上面那一層才是用於決策。我們以數生智,我們技術就是圍繞這個來實現,以數字通過判斷形成自主決策的邏輯线,我們稱之爲逐漸形成感知和行一體化的過程。

  從底層要素來看,我們把這些技術分成七大類,叫芯、器、核、圖、雲、網、天,芯是芯片,器是控制器,核是核心操作系統和關鍵算法,圖就是地圖,網是網聯系統,天就是天地空一體化的網,圍繞全鏈接全計算的底層邏輯,圍繞這七個要素,圍繞以數生智的邏輯形成智能化技術的底層邏輯。

  長安非常注重安全,長安名字裏就內嵌安全的意思,我們一直想把安全打造爲核心競爭力,我們在去年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過程中,把之前在NH和碰撞安全,調整爲智能汽車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我目前還在任主任,本質目的就是圍繞用戶最前提最本質的安全進行科技創新和技術部署,謝謝大家。

  大家也可以問問別的專家,後續我再來補充。

  李攀:各位媒體老師都是專業的,歡迎各位媒體老師繼續交流。

  汽車人張敏:關於SDA架構我問一下,剛才體驗了一系列的黑科技,在此基礎上CD701給我們整個感覺就是一下子出來了,這么多有前瞻性的技術構架,我想知道背後是基於什么樣的背景推出的,我們這個新的構架完全顛覆了原來電子電器的模式,我們是怎樣實現我們的可插可拔這樣一系列的功能的?

  韓三楚:我說一下SDA以及在SDA上承載的新汽車。

  不到三年前我加入長安汽車,我以前的背景是ICT做產品的,在美國工作了12年,是世界上最早做雲計算、大數據的企業。第二個十年是在華爲公司做ICT的產品,現在每年還有幾十億美金的網絡服務銷售的產品。這是我大概的背景,一直跟ICT相關,跟做產品相關。從底層軟件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項目經理、總監一直到主架構師,這是我大概的背景。在華爲最後幾年,在美國最後幾年當時我發現了很大的機會,我很早就买了特斯拉的車,之前是开的奧迪,明顯感覺到這個車每個禮拜就會給你一些新的東西,完全跟以前的感覺不一樣。包括像奧迪以前做的還可以,但是電動車特斯拉技術完全不一樣,我覺得特斯拉是電子消費品這樣的產品,而一款車則是一百多年前已經定義好的樣子。

  所以我很早前幾年就在關注這個領域的發展,他們說我冥冥之中跟新汽車有關,我最早本科是學機械內燃機的,後來研究生我學了自動控制,畢業論文搞電壓檢測裝置,寫編程,整個電路設計,像一個軟件員,發明報告等。當時去美國想讀博士學的是計算機,學的是建模數學這些背景。工作之後又搞了ICT大數據之類的東西。

  新汽車不一樣的地方是什么,是從移動機械轉爲新汽車,移動智能機器人,這個車以前是機器,對於人的兩個最大特徵,一個是有持續跳動的心髒,這是電動化的,要進行換心髒,把內燃機換成電池,不間斷持續可以跳動,所以說是持續跳動的心髒。二是健全的大腦,基於這些認識,好幾年前我就有一些想法,在華爲的時候我就在想未來新汽車的產品形態是什么,用戶場景是什么,用戶商業模式是什么,背後技術架構是什么,核心力是什么,今後跟用戶的交互又是什么,我一直在搞這些方面的研究。當時大概4年前長安在全球招高級人才,當時王俊總裁讓HR到處找,不知道怎么找到了我。後來他跟我聊,因爲王俊總裁對汽車非常熟,他們也在想新汽車產品,跟我聊了之後覺得思路想法很一致,盡管他對技術架構方面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對這方面是有一定理解和見解的,所以我們基本上是一拍即合。我也了解了長安汽車,我以前在美國時間比較長,我不太清楚長安汽車找我幹什么,後來我了解了長安汽車的歷史,看了一些車型,改變了我對長安的理解。我在國外見了很多車,覺得造型等各方面指標都很不錯。因爲有這樣的平台,也跟總裁思路比較一致,所以我就跳進來了。我本來以前是體制外的,至少以前華爲是私企,所以一下就不一樣了。

  三年前我來到長安,做了三件事,一是把以前的想法結合市場調研,結合長安的具體情況,構建了一個SDA這樣一個業務架構。張曉宇總也講了,包括機械底盤、能源層的技術架構,操作系統,算法、智能駕駛、整車座艙,智能控制等。對我來講架構首先要解決的產品問題是什么,核心模塊是什么,模塊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結果是什么,每個模塊裏面的數據結構、算法都有什么,這整個是具象化的架構。有了架構,肯定要有執行組織去做,所以二是成立了一個組織,當時叫SDA-S項目組。SDA是Super DNA的意思,2021年6月1日,我們選了這一天是想讓每個人保持童真、开放性。

  第三件事做到現在,我們是這個汽車行業裏面第一個做了2年半真正意義上的區域控制+中央計算的架構,做了兩年半把這個東西落地了,從2021年6月1日开始打造了整個產業上第一個真正的區域控制器和中央計算機。區域控制我們可以理解爲車身控制、整車控制、動力底盤、熱管理、能量管理等一系列的東西,可以認爲是控制小腦,控制四肢運動、能量管理等。中央計算機有兩個大腦,左邊叫智商,自動駕駛的算法、大數據,右邊叫情商,應該是體驗驅動的,叫EDC,更能解決人和人,人和機器人怎么更智能交互的能力。智能機器人如果沒有這樣的大腦和底座,很難承接上面的智慧大腦和數據。

  當你有了這樣的好的算力基礎,上面跑的服務和算法背後是你的能力,這些能力你能开放出去,這是服務化架構,這是行業裏構建真正意義上的服務化的架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因爲我們預測今後的汽車產品不僅是交通工具的配置,更多的是像CD701這個車,我們認爲基礎側是1,在車的基礎上給它其他空間的功能,這個車加上智能化,真正成爲可變、多功能,用戶的場景和服務進行智能編排,產品和服務交流,讓用戶在各種場景下行車、對人、對駕駛員、對副駕、對後排人的關懷,對車的維護、診斷故障等。還有很大的特點是做了硬件可插拔這樣的平台特徵,我們可以認爲這是個入口,可以控制家裏任何東西,家裏我兒子天天對着音響叫,不再去觸摸它。我們硬件可插拔也想做成這樣的,我們想把這個車做成安全智能的電子消費品,而且這個電子消費品最終隨着車的能力、生態的能力,可以成爲真正的服務化的平台,我們是在打造這樣的產品形態。

  所以你去看了CD701的車,你會覺得跟其他的車有一些不一樣,真的是給了用戶一輛車,還可以給你一個空間,還可以給你一些其他的遞進空間,不管這個空間是音樂廳、劇院還是休息空間,我們是朝這個理念在打造,我們是朝這個在打造第一輛車,還會有第二輛、第三輛。SDA平台會成爲真正意義上的把軟件、架構可以重復利用在產品上,我們把汽車看作具有平台特徵的新汽車,今後目標就是構建類似蘋果的IOS來搭載智能車,我們SDA你可以認爲就是這樣一個車裏面最新核心的操作系統,生態構建各種應用,搭載在車上,我們是這樣的理念在打造這樣的車。

  我再強調一點,在智能駕駛層面,SDA包括了智能駕駛算法、體驗空間、整車控制等,我以前沒有做過自動駕駛,但是我是最早做大數據的,最早用一些深度學習算法在美國、華爲,這幾年來到長安繼續把深度學習這些算法用到智能駕駛架構。智能駕駛部分的架構是全新車類型,以前我們做智能駕駛的時候更多是一種集成模式,在SDA裏面,我們第一次做全新架構,從感知开始做起,其實並不一定要高精地圖,在你起始需要的數據信息如何讓地圖來提供,不管是高精地圖還是其他手段的感知,提供你所需要的信息,是這樣的理念打造的。所以我們整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不會跟某一個傳感器綁定在一起,但我們走的是視覺感知的路线,逐步神經網絡裏面從2D、3D過度到4D。我們自主可控雖然走的沒有這么長,但我們吸取了很多經驗教訓,架構算法上迭代的速度可能更快一些。我們目標就是明年量產車達到國內一流陣營。

  我們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我們架構相對來說是在別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在架構延續性、算法延續性上做的更好,所以感覺我們在這個領域裏的潛力會更大一些。大家說智能駕駛現在是小學生,不能指望小學生做成人的事,現在業界就是這樣的水平,更多的是要構建更好的是仿真性,一個基礎,讓算法、架構、數據場景不斷快速迭代,這是最核心的。現在誰來把人取代都是不可能的,我們更多的是要把這幾個很核心的架構,核心能力、安全做得更扎實一些。智能駕駛領域,我們認爲是長期的過程,所以安全、能力、自進化,這是我們打造整車智能化裏非常核心的觀點。我們沒有叫的很兇,但我們一步一步走的特別扎實。

  汽車人張敏:SDA本地算力是不是把基礎的功能作爲控制對象來管起來,如何確保用戶操作的時候,比如緊急制動等能夠處於最高的權限,算力形成衝突的時候優先於用戶,可能這也是一個安全的問題。

  韓三楚:是的,這裏面幾件事要做,一個是智能駕駛應該有可確定的資源調度能力,現在市場上很多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是有多少算力算到哪爲止,並沒有一個確定性保證安全的東西,這是第一方面。二是我們現在不斷在發力智體,希望真正意義上把動力和底盤的能力真正做集成,做優化开放,以及更高的響應控制。這個領域裏,這是下一步SDA整個架構裏面重點打造的,現在大家說的分布式驅動、制動、轉向這些,大家認爲能變電機,主线在乘用車裏面,工況條件等在低速領域裏面比較多一些。另一方面在底盤裏面制動和轉向,目前的线控是液壓驅動制動盤。下一步EMB(音)的話是有點類似於是把機械連接這部分去掉,裏面就會需要安全的電子的解決方案,這就需要可行性技術。以前我們知道這些技術很多人都提過,比如液壓機械的工藝、材料的這些,一些液壓的控制,以前都是傳感器之外的,但是達到分布式的驅動、制動、轉向的話,其實這是可以協同控制層和執行器控制要求比較高。你剛才說的這些如果沒有背後的這些核心的動力底盤技術支撐的話,大家說的比較多的是空懸,往上跳、往左右跳,這些技術並不是非常難攻克的東西,但是我剛才講的分布式驅動、制動、轉向這是非常核心的技術,包括調頭、駕駛的舒適性、安全性、經濟性,協同控制怎么合作,執行器怎么控制怎么去分配,最後都成了分布式的控制電機的控制技術,材料技術、工藝技術,你的尺寸跟整車的布置。上面的話協同控制小腦這部分會涉及到中央大腦,中央大腦它對環境、人的理解更多,對路面能做快速感知,然後通過小腦協同控制,然後來執行我們的手腳,真的是移動機器人。

  張曉宇:這個我補充一下,我們把對車的基於控制的部分,都把它按傳統車所有安全等級要求去做,按車的基礎屬性和功能去實現。這部分剛才韓三楚說的再通過小腦實現,比如說常見的藍屏的時候,車是不受影響的。體驗類其他部分,通過中央控制器控制的部分也有安全冗余機制,因爲我們在業界領先把環網搞進去了,環網的本質就是冗余機制,這條路有問題就走另一條路,通過這個把安全保障好。作爲車的基本屬性,這是嚴格按技術車的功能等級要求來的。

  易車詹雲志:各位領導好,我是詹雲志,剛才我們看了樓下那台基於SDA架構的CD701原型車,在創新性和突破性上有很大的驚喜,這個車型的推出對咱們品牌的提升,技術標定的強化都有很好的作用,裏面包含了很多剛才韓三楚總講的技術的東西。我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大部分用戶購买的是將來走量的相對便宜一些的車型,對於這些車型來講,我們這些技術的東西怎么惠及到那樣的用戶群體,給他們怎樣的體驗?

  第二個問題是咱們知道幾年前在長安汽車有一個很重要的標籤就是藍鯨動力,尤其是油車時代確實是非常輝煌的歷史。回到新能源這個時代,長安汽車有怎么樣的新的技術標籤?咱們在這上面有怎么樣的策略規劃?

  王珂:我簡單回應一下,CD701這個產品大家看到可能覺得比較新穎,覺得我們技術含量比較高。實際上從成本的角度來看,包括SDA-H這個平台跟傳統的物理平台本身就具備了很多進化和調整,以前傳統的平台有懸架、發動機艙等各種各樣的焊接總成做產品出來,在CD701這個產品上,我們採用的平台跟以前不太一樣。我們可能下半部分的車地平台部分可能只有兩三個件就組合起來了,我們通過技術的進步,把成本進行了一些消化,這是一個方面的情況。

  第二是SDA-S架構,環網架構裏面,我們也是通過全車智研和技術進化,把大量控制的東西集成了。以前分布式的架構,車身控制就是車身控制器,底盤有底盤的控制器,車門有車門的控制器,現在控制器少了很多,控制器就是成本。通過我們技術的沉澱和自研,我們通過技術的積累把它轉化爲成本的優勢。所以大家覺得可能沒有想象的這么貴,明年到底是怎么樣我也不知道,這個大家拭目以待。

  另外,CD701只是开始,我們未來有很多大量的產品,這些產品肯定會覆蓋現在的產品,因爲我們會不停的推出產品,通過迭代我們成本會越來越低,也會更有性價比,會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

  我簡單的回應,不一定對。

  張曉宇:後半部分的問題我回答一下,藍鯨對長安乃至中國品牌來說都是值得驕傲的存在,當然它是傳統動力爲主的,但可以驕傲的說,應該說是整個中國品牌唯一能跟國際正面對抗的動力品牌。其實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又开發了全新一代的混動專用的動力,我借此機會跟大家自豪的宣布,我們熱效率、綜合體驗性能、重量、成本等方方面面確實是世界前列,我說的這個世界第一是可工程化、可復測、經得起推敲的測試數據,嚴格按照測試邊界下的。前天專家團來我也是這么說的,我還舉了個例子,就是韓國材料的那個事情,世界上各個研究機構第一個做的事情是復現材料可測試的復原性,這個我是有底氣說的。

  新能源方面大家知道我們有一些品牌,在深藍品牌上搭載,我們把它升級爲超級增車,這樣一個第一標籤來打造。我就是動力系統出身的,在動力系統的進步,它最本質就是結合用戶最關切的地方進行進步的集合,這是核心。隨着智能化手段在不同場景下更貼心、更智慧的體驗,這是我們基於在電動領域裏面非常重視的。我們的電驅比如說需要動力,發動機的轉速跟車速可以解耦,解耦以後發動機動力介入的時候,它會比較聰明的讓用戶在車上的體驗是無感的介入。這是通過我們對整個車輛和裏面系統的軟硬一體的控制能力實現的,實現在用戶層面無感的體驗,這是我們正在做的。剛才韓三楚講小腦時提到一點,我們正在做的一個方向,樓下也有一個樣車,可以比較靈活運動的,像螃蟹一樣還可以橫行的,就是可以比較靈活的運動那個原型車,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把運動率靈活控制,把動力和底盤线控化結合起來,靈活的控制,根據不同的場景可以實現遠超出咱們現在的車的能力的各種能力。

  我們在墊江有一個試驗場,我們把行業裏最優秀的傳統的車开到模擬路上,實際機械的操作特別復雜,一般不是專業玩家很容易誤操作並且讓機械結構失效。但是我們的原型車在同樣的場景裏,因爲是自判斷自適應,扭矩可以智能變化,這就是協同控制,進而延伸出遠大於現在的能力。因爲我是做動力出身的,我跟動力院的同事說,以前搞動力的時候做的是動力的有無和動力的大小,但是你把底盤线控化融合進來以後,就把整個XYZ的控制一並加在那了,相信會給大家帶來更多驚喜,這是電驅方面。

  電池方面,我們目前核心在做的是基於電池特性的能力,就像人一樣它有它的特性,比如各種情況下放電的能力不同,我們基於這個更加智能,更加物盡其用來實現超越。電池品牌擇機會向大家宣布,電池也是我在負責,後期有一些進展再跟大家匯報。

  李攀:我補充一點,深藍在今年8月份把超級增程打出來,把超級增程積累了二十多年的技術,確實當年藍鯨標籤很響亮,超級增程把它變爲跟客戶直接溝通的標籤以後,S7確實讓客戶有純電的體驗感,又沒有焦慮,包括節能性上,S7的表現確實也非常好。

  長安在整個前期在技術方面的投入可以說是過度或者叫飽和,我們首先保證自己有,然後在規模化應用以後,汽車本身是規模化產業,會帶來成本的下降。客戶的需求是有差異化的,未來四個特徵,有兩個叫硬件可插拔,生態可隨需,客戶有各種各樣的需求,並不是全部都要滿足,未來會差異化的去滿足,針對場景,針對需求會有不同的提供,這樣給客戶更多的體現。

  汽車公社 王小西:我提三個問題,第一,SDA提到軟軟解耦的概念,我很好奇爲什么要做軟軟解耦,這是怎么做的,它有什么好處?

  第二,現在長安汽車是啓源、深藍和阿維塔三個品牌,從這三個品牌上來說,技術方面的區隔是怎么來構建的,或者是怎么區分的?

  第三個問題想問王珂總,爲什么設計這樣一款車?從SUV變成皮卡,設計开發的思路是什么樣的?开發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畢竟這款車跟市面上其他車是不一樣的,有很多功能的變換。而且在之前的介紹中,9月的科技生態大會上說,是數智新汽車的概念,這裏面是怎么回事,想請三位領導介紹一下。

  韓三楚:技術來說軟硬解耦大家比較能理解,軟軟爲什么要分離,現在有整車控制、智能駕駛,還有所謂的智能座艙,今後大腦發展趨勢是朝單芯片,單SOC,現在都是多SOC的。要向單SOC發展,你會發現軟件架構在這些領域裏面會有一定融合。上面三個領域都有應用層,應用層下面很重要的是跨平台的中間件層,然後是操作系統,不同操作系統還有安全域的隔離方式。所以軟軟分離的話更多是讓我們有一些中間件層,有一些軟件可以跨域。而不要自動駕駛做一套東西,座艙做一套東西,整車控制又做一套東西。軟件這個東西不是寫多少行代碼,不在於多,而在於這些代碼能否應用,軟件維護的成本非常高,現在整車軟件可能有幾億行代碼,我們更多的是讓軟件質量更高。

  汽車公社 王小西:代碼這個東西Bug太多了,怎么來解決。

  韓三楚:我們現在是把ICT裏面的幾套東西,整個一套自動化的开發、測試,包括單體測試、系統測試、整車測試,以及有一系列的工具,做靜態代碼掃描,動態的,以及整車運行時如何監控,還有一些保護機制,如果發生哪些應用過度在用內存或者其他存儲、CPU的時候,我們會限流會有保護機制。所以不僅是寫功能代碼,還有平台的保護監控,爲整個體系工作。

  王珂:我先說一下CD701,CD701差不多和SDA這個項目相差半年左右,然後我們就啓動了產品落地的开發。爲什么要做這樣一個產品,一开始做這一款車的時候,因爲長安每年都會做大量的用戶研究和市場洞察,在市場研究和洞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從需求端,或者說由於年輕一代的消費者逐漸成爲消費群體後,大家對車的認知,對產品的需求發生了一些變化。 以前可能車就是一個交通工具,上下班、自駕遊的交通工具,而且車對年輕人來說,他對車的理解和我們70、80後已經有很大差異了。市場洞察的時候發現,因爲當時我們有一個三體項目,我們面向的是未來,未來的科技是作爲汽車這一塊,從技術發展的趨勢各方面來看,它可能會成爲一個越來越核心的東西,所以當時我們搞了一個三體項目。當時我們把三體項目總結出來,從需求端我們認爲年輕消費者重點要解決的是三方面的問題:人與人、人與自己、人與環境。

  從CD701這個角度,我們考慮要解決的是人與環境的關系,以此作爲核心需求來出發的產品,從這個角度來作爲產品定位的策劃。爲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形態,看起來好像有點前瞻了。跟傳統方方正正,或者跟三廂的感覺確實有點差異,這也是迭代過程中出現的,我們要解決人與環境的問題,人與環境接觸的地方在哪?就是庭院,後面是自己的家,前面是自然,中間是庭院,我們想搞一個鋼鐵庭院的感覺。基於鋼鐵庭院,我們希望它是一個具備可以开放的可能性的產品,這是我們做工程解決方案時的一個出發點。可以讓它和外界打通,可以去做一些可接觸,和外界進行融合的想法。當時我們做了大量工程的解決方案,我們曾經想過把車停在路邊,可不可以讓車底直接舉起來,變成了出去旅遊時候,一個平台樓閣、亭子一樣的感覺。包括門,傳統車是往上开,爲什么我們不往後打呢,同時我也可以親近大自然。當時做了很多方案,當然這些方案想法和目前國內的法規政策有些衝突,但是做了大量的方案,後來逐漸的收斂成了現在這樣一個概念,我們可以讓這個車在可擴展的平台,不把它叫後備廂,前備箱比傳統的後備廂還要大,我們希望把後面當成可擴展的平台。因爲有我們SDA平台的技術,硬件可插拔、場景可編排、生態可隨需、系統自進化,現在還在不停的優化。包括平台的成長,我們後備艙在承載式車身領域裏,技術是很大的挑战,我們可以承載300多公斤以上。皮卡車或者卡車採用非承載式的帶有大梁的結構可能可以500公斤以上,但是我們這個要求還是比較高的,目的就是在這裏有大量擴展的可能性。你要去戶外或者怎么樣,肯定會帶大量的工具,比如自行車、沙灘車,傳統的車肯定很難滿足。

  爲什么出現這樣的造型,我們倒回來看這個車,我們需要去滿足用戶需求的情況下,以什么樣的形態呈現給用戶。可能和傳統的开發邏輯不太像,傳統汽車开發是先有造型再开發,我們是循環迭代的進行造型設計,通過用戶調研、市場研究不斷迭代,這個過程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形態設計。最終呈現出這一款的樣子,我們現在也有類似的樣子,實際上我們和寶馬那一款感覺有點像,但實際上是不像的,出發點是有差異的。

  這就是這個過程,我就說到這裏。

  張曉宇:我接着回答您的問題,啓源、深藍、阿維塔在這一輪轉型裏的探討,源自於我們對品牌向上的目的,以及兩個規律把握的結果,這是一個結論。剛才說了品牌向上,有兩個規律,一是我們認爲一個創新曲线裏面,是有所謂的創新者,在不同發展階段,實際上大家尤其是是否跨越死亡谷以後,大衆對這個車屬性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尤其是跨越死亡谷以後,肯定是對使用性要求很高。尤其是中國的消費者,一般很多家庭只能擁有一台車的情況下,我相信他希望他的車是全場景的,而不是說去根據不同場景开不同的車。基於這個邏輯,我們把品牌進行了區別。

  阿維塔是开放融合創新的一種嘗試,是我們和華爲、寧德時代打造的。啓源和深藍,深藍更多的面向相對年輕的消費者,啓源更多面向是全功能場景,更多的注重實用性的,這是我們的一個把握和認識。

  我們認爲不同消費者興趣偏好度肯定是有差別的,大家去买任何東西都有不同的定位,偏好不一樣,我們根據十大人群分類作爲基礎,啓源面向的是新主流群體,深藍面向年輕態、激進一些的用戶,在設計上、技術的差異化上進行了不同的平衡和取舍,這是三個品牌的差異。

  我們基本邏輯是最大程度的復用,目的是更好的分攤开發成本,對消費者來講,可以在成本可負擔的前提下,把更多好的產品帶給消費者,這是面向不同人群不同的創新,體現的相應的特性取舍,我們是通過三個點來區分:一是基於不同場景下的體驗,比如CD701既有开車的場景,也有釣魚的場景,他把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想象加進去了。這裏再插一個小故事。我們創新車的形態,在國家部委裏是以1字頭申報車型還是以6字頭申報車型,我們給國家部委都做了報告的。它的大多數形態肯定是轎車,但是它又具備皮卡的形態,從法律法規的視角,我們給國家部委提報告進行確認。這也說明我們在創新嘗試下帶來相關的一些問題。

  另外就是我們在成本和體驗上的取舍,因爲大家知道對比較親民的車型,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可負擔的成本條件下如何把體驗做到最大化,這個是最核心的。比如我的車型就是基於這個用戶最關心的場景、功能、體驗去進行側重,深藍的用戶就圍繞這部分用戶去進行側重。比如我是I型人,我們是通過這種模式進行區分。

  最後是集成,汽車行業最重要的本質,集成可以做差異化。很多性能做調校的時候是可以做取舍的,根據不同客戶的定位,或者不同場景下的需求是可以調校的。我們基於品牌的目的進行了品牌的設計。

  車雲網&電動邦 倪萍:我有兩個小問題想問一下張總,我們看到長安有很多人才,長安一直以來是如何吸引到這么多頂尖人才加入的?未來人才建設方向是什么樣的?

  還有一個問題,長安汽車在這么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能夠不斷迭代,走到時代的前列,您如何評價或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有哪些特質和關鍵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沒有克服過什么困難和挑战?

  還想問李攀總,長安啓源首款產品今年的規劃是什么?

  李攀:在未來長安三大品牌裏,阿維塔、深藍、啓源,啓源是今年8月份新發布的,對於啓源來講,長安以前我們更多的是從油車時代取得了非常多的成績,在數字新技術、智能電動車的時代裏,長安前期布局了阿維塔、深藍以後,爲什么還再做一個啓源的品牌?其實也是考慮到張曉宇總講的,我們面對全球、國內巨大市場,面對不同細分人群,提供更多客戶差異化可選擇的技術和產品。

  對於整個品牌的建設,在整個品牌面向中,長安汽車本來就有一個使命叫:引領汽車文明,造福人類生活。啓源8月份董事長對外發布時也提到以數智新汽車,向美好躍遷。我們品牌最主要的核心使命跟長安汽車核心使命一致,我們要給人們提供美好生活需求的滿足,這是第一點,這是跟長安汽車一脈相承而來的。

  第二是長安啓源序列定位上,爲什么CD701數智新汽車是歸屬於啓源品牌裏,整個長安啓源的定位就是在數智新汽車的賽道上,利用智能化以及我們在新能源時代布局的這些技術,讓這個品牌在數智和新能源領域裏提供更多的產品。

  在整個啓源裏,未來我們給客戶提供這么幾個價值點:一是智能化,自在省心的數智體驗,利用SDA以及長安大量的數字化成果,來給客戶實現在科技上的大衆化快速普及。二是服務上,舒適愉悅的智慧服務,這也是作爲我們的一號工程,給客戶提供更舒心的服務。三是設計,在啓源裏面有一個叫高級自然的設計美學,扶光美學和心流設計,CD701對應的是心流,扶光是A07(配置|詢價)、以及後續的A、Q系列產品,在設計層面給客戶提供更加具有領先性,更加能滿足未來智能新汽車的,大家對造型上的需求。最後品牌建設,離不开我們對產品規劃以及實踐體驗,所以今年啓源就有A05、A06、A07和Q05發布,明年後年全球會有十款產品布局,通過產品快速給客戶提供在啓源這個品牌裏面的一些客戶體驗。

  張曉宇:我有一個基本觀點,事是人做的,但做事的根本目的是爲了人。從結果來看,我們近期也有前大衆集團全球設計負責人克勞斯·齊喬拉先生加入,任長安汽車副總裁,今天上午我們還在一起評項目。另外還有韓三楚的加入。我歷史上在英國作爲創始人,籌建長安英國研發中心,前幾天我們動力總成的同事還採訪我,他來到長安13年了,他一直都在。其實從結果來說,長安引得進來,留得住,並且基本上能人盡其才。

  有幾個真:一是真需求,大家知道這些比較優秀的人肯定是跨越了爲了生存而工作的階段,換句話說他如果僅僅爲了生存也沒有必要到這來,所以是真需求。我們真的到了這個發展階段對他的技術能力有真需求。二是真投入,可以說我們是真的投入,他們前期有一些想法,我們有類似認知,然後大家交流了一下就一拍即合。針對這個需求我們也是真的投入,這個園區旁邊是我們全球研發中心,這是新建的大概3500人都是以軟件爲主,旁邊還有做自動駕駛的等等。三是真拼搏,來了以後團隊是真拼搏,長安選人用人機制是非常好的,沒有幫派,我們總體是務實、以做事的心態去做事。比如我個人不是重慶人,我博士畢業就加入長安,工作三年後就被派到英國的研發中心,那時候公司還是挺大的,我當時一年花兩個億,我才工作了三年還是毛頭小夥子。所以真的是敢相信,團隊自然真拼搏。四是真回報,跟投現在很多汽車公司都跟了,但是我們是在行業裏真做出來的,比如說長安同事的朋友圈,到了年底大家都是喜氣洋洋的。我們是真的跟投。我們在創新方面也有揭榜掛帥,就是對技術創新。整個從供給和需求都做到位,真需求、真投入、真拼搏、真回報。

  中國汽車報 宋潤舟:我有兩個小問題,這兩年經常會提到產品發展太快了,出新車型後,車主會感覺到背刺,咱們SDA平台對生命周期有沒有一個規劃?這一套架構多少年,車主會獲得多長時間的服務支持和升級計劃?

  蔡春茂:今後技術上還要繼續提升能力,我們現在做SDA也是這個目的,要讓車常用常新。我是80後,技術控,90年代开始學編程,82年我們看霹靂遊俠,那個車可以自己說話、進化、自己开,到了08年拍了續集還可以變形,變皮卡。你剛才說車型換代時用戶就被拋棄了,我們是爲了投入一台新汽車,他要在全生命周期裏面給用戶提供持續功能的迭代、更新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以及依他的需求去變化,可以說軟件的變化,不停的在更新,就不會讓人有背刺的感覺。

  我們對優化調整做了全新的設計,控制系統的架構,大小腦、中央決策等,控制架構也做了變化。計算架構,我們說換腦換芯不換車,如何讓智慧大腦去替換,讓我們享受一些基本的服務。軟件、架構和服務,我們車會持續更迭軟件服務,保證車是常有常新的。

  回到架構上,SDA有幾個特性,硬件可插拔、場景可編排、生態可隨需、系統自進化,系統架構變了之後,我們把車的可變自由度釋放出來,我們有上千個服務,可以讓消費者自己去編排。現在我們在車裏面,提供了一個類似於像編程積木一樣的東西,你可以隨着自己的創意去組合起來。另外我們規劃了智能設備管理平台、智慧塢/X-PORT、娛樂屏/Padlink三大產品,滿足各類用戶不同時期的場景化需求。买車之後,可以一直保鮮。

  另外是生態,买蘋果手機和蘋果電腦,除了买電腦之外,开發者會提供一套系統出來,蘋果开放平台,所有开發者都必須开發蘋果的東西,把蘋果的硬件能力釋放出來了。我們也會提供一整套开發者平台,它可以由开發者結合我們提供的开發包、API接口與各類平台工具,可以开發新的業務放進去讓用戶下載,讓這個車感覺是活的。

  隨着數據驅動,機電一體的底盤,車可以適應消費者的習慣和場景,還要結合算法生成出新的東西。比如說結合產品變化,會創造出一些新的效果,隨着車速變化你可以得到新的體驗。機電一體的底盤有了,結合計算能力,計算應用讓車开得更舒適,車的生命力得到很大的延長。

  張曉宇:我們是這樣考慮的,無論對新汽車還是老汽車,我們有基本的开發理念或者准則叫TCU,就是用戶總體擁有成本。現在太卷了,我們只能快速的迭代。但是不管怎么樣,我們有一個TCU的准則進行用戶成本總體擁有成本和價值的衡量機制。日系車在國際上做比較好,尤其是豐田,二手車保值,底層邏輯是等價設計做的好,老百姓的話是用不壞,裏面有嚴密的邏輯。無論新車老車都有這樣的邏輯支撐,保證消費者的利益,在行業裏做的比較領先。

  第二是圍繞新汽車,新汽車實際上我們認爲它本身就是一個可進化的物種,而且人又對大宗商品的消費者是有差異需求的,一定程度上隨着軟件能力和OTA技術手段加進來,他就不會有過多被拋棄的感覺。就像手機,你無論用哪個手機,直到某一次在範圍更新的時候你被覆蓋了,只有沒被覆蓋的時候你才會覺得被拋棄了。我們要做的是快速迭代,开發、運營和安全是內嵌在一體的,用戶端的表現他可以持續的根據市場進化、迭代能力不斷通過OTA,就像傳統的車一次SOP开始量產就沒了,但是新的車它可以常用常新,從用戶的角度不會有明顯的被拋棄感。當然如何實現它,我們覆蓋所有歷史上的車型,需要軟硬解耦,再軟軟解耦,能實現很大程度上只需要做增量部分的OTA就可以了,當然也有存量的OTA,通過這樣把整個工作量,以及對老用戶權利的維護做好。整體來說是這樣的邏輯考量。

  30秒懂車 杜偉:我想問一下跟數智新汽車相關的智能化技術,比如說長线的,跟SDA架構是如何協同的?

  張曉宇:我們內部有一個新汽車 新生態,對應的有創新創業計劃,這是一個大背景。創新創業是兩個詞,一個是創新,一個是創業,包括你們說的長线他都是創業主體,歷史上還有個梧桐,以智能交互空間或者座艙爲主,我們跟騰訊的合資公司,長线是我們跟地平线合作。這個長安科技目前是長安100%擁有的創業主體,它是獨立的,但是業務上是銜接一致的。長安科技本質是做整個新汽車新生態的一個探索實施的主體,是把所有構架,以及在構架上軟硬件、工具鏈的應用能力結合起來。同時王珂總在新汽車,在產品上的應用,最後實現打通。這裏面用到座艙的技術能力,以及自動駕駛的技術能力,我們通過這兩個專業部門,或者叫另外兩個創業主體進行推進。目前應該沒有人說新汽車已經有共識了,所以我們在不斷進行探索,把新汽車的內涵以及它能實現的東西持續迭代开發,匯集到這個項目組裏來。後台還有一些軟件公司,比如智能化裏面還有一些整個長安的測試平台,整個SDA是以圍繞新汽車交互爲目標進行的底層架構,架構設計的目標是通過實現軟硬解耦、軟軟解耦來實現效率的把控和質量的保證,最終達到那幾個特徵,實現汽車是可自進化的智能體,或者智能機器人這樣的一個目的。

  30秒懂車 杜偉:長安科技是框架。

  張曉宇:最底層的構架,就像房子的框架,所有東西都是裝在這裏面。我們做車的开發,上下車體,UN、UP就完了,我們新的條件下是分爲六層,六層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把其中重要的一層EA構架我們認爲是最核心的,因爲EA構架是軟硬結合的一個核心載體,它在控制層面是把算力、算法、數據往上面跑的一個硬件,軟件層面又是把數據、算力、算法融合在一起。這種控制策略是未來主機廠協同整個產業鏈最核心的抓手,力學上是以發動機爲牽頭,新的條件下這種動力系統的標准化,我相信硬件肯定是越簡單化的趨勢,電機有多難,比發動機簡單多了。整個電子電機構架,它是你怎么去定義靈魂的基礎,我們說肉體是靈魂最核心的載體,所以這部分的核心構架,就是在長安科技這裏,其他都是圍繞新汽車事業部裏把它作爲產品具象來呈現。我猜想,汽車未來會走向賣硬件車,這個事情不掙錢,通過後面的服務和生態來掙錢。

  汽車公社 王小西:EA架構是不是電子電氣架構?

  張曉宇:對,也有叫中央計算平台這樣一個說法,ICT行業叫中央計算架構。

  汽車公社 王小西:博世提出進化的六個階段。

  張曉宇:博世是從控制的視角,這是計算的視角,這是我個人觀點,未來計算就是AI+萬物互聯IOT,它再底層的技術就是全計算、全連接,當然機械和車的傳統能力輕量化、低風阻這是基礎,但是最能做出差異化的,以及體現出車與車不同的根本就是這個。就像人的肉身一樣,但是每個人在社會上表現出的能力是不同的。相信未來當我們把車當做可進化的智能機器人也沒有錯,硬件可以是接近或者一樣的,它是未來算法算力數據的綜合體驗,以及你跟外部連接的能力。萬物互聯,人是社會的動物,車也是車世界裏的動物,它也要去社交。

  上遊新聞 何保:我有兩個問題,當前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的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數字網聯有更加深遠的影響,長安汽車當前是怎么定義新能源汽車的2.0時代,怎么定義長安汽車與人的關系?

  第二個問題是在當前汽車變革的時代,從傳統車企到數字新汽車時代的引領者,長安汽車是如何實現數字躍遷的?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經驗和對汽車的理解?

  王珂:我們做這個產品的過程裏就是在不斷研究、思考未來車與人之間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以前人买車可能有一些地位、面子上的體現,這是以前傳統車的定義,或者是一個基礎、前提,才會有所謂的豪華車,這是解決交通情況下彰顯人的區別。但是新的時代到來,特別是這幾年新能源車出來,至少大家對這個事的理解發生了變化,才會有所謂的新勢力。

  爲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理解是用戶對車的需求發生了一些變化,所以長安未來新的產品,大家也在試圖重構這種關系。可能車不僅僅是一個工具了,更是一個載體,實現你更多的需求,情感上物理上的需求。同時由於新技術的發展,我們很多架構、技術可以實現車在不停的變化,可以給你不同的新的體驗,不停在給用戶一些新的功能和體驗。所以車與人的關系黏性會越來越強,以前可能下班後車停在車庫就走了,現在可能還喜歡在車裏多待一會兒,裏面可以玩的東西挺多的。我個人認爲這與車給人帶來的體驗更多更好有關,車從以前是一個工具的角度,現在進化了,隨着技術的發展、場景的變化而變化了,現在黏性越來越強了,可能真的成用戶第二個家。

  上遊新聞 何保:甚至未來也會成爲夥伴+的一部分。

  張曉宇:從創新曲线來看,電動車取代燃油車,實現的目前的情況,他備選的車還不是全場景的車。當你家裏有很多台車是沒有問題的,當你家裏只有一台車的話就不一定。所以從能源的角度要解決安全的問題,圍繞行業的通病或者普遍痛點,大家說裏程焦慮,裏程焦慮是個問題嗎?燃油車也會有裏程焦慮的,當你到很偏僻的路上去肯定要仔細規劃一下路线。反過來講,通過純增加電池來實現電池的裏程數,它是真問題嗎?我們認爲不是。反過來如何使基礎設施與效率同步解決,讓用戶補能速度又快,又能方便的補。這是從能源的視角,未來的進化2.0就是會圍繞當前還不是全場景車的安全場景下的創新。

  第二是假設咱們把數據和能源信息加在一起的話,這就是今天的主題。今天的主題是數智躍遷,9月份我們的領導說了一句話:新能源汽車只是序章,數智汽車才是真正的未來。未來是不是這樣我不清楚,但這是我們的一個判斷。未來的汽車肯定是以數生智,解決了類似於人的你比它強大比它聰明,你有社交的屬性,通過智體、智腦形成智服。你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相信你們都很反感過分的關懷,真正要做到的目標就是懂你的智慧化身,感性的說是有溫度,不燙手,我是這么理解的。首先怎么做到以數生智,然後既能做到有溫度,又能做到不燙手,這應該是在數智躍遷裏解決的問題,這是數智新汽車未來真正要解決的,我個人的觀點。

  上遊新聞 何保:當前汽車變革時代,從傳統車到數智新汽車時代的引領者,長安汽車是如何實現數智躍遷的?有哪些經驗值得分享?

  李攀:張曉宇總講的以數生智,我談一些自己的理解。從傳統汽車到數智汽車,核心第一個圍繞的是客戶需求,我們談到躍遷,因爲客戶在整個消費時代裏面的升級和改善,他對於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想象和期待,大家都需要滿足這些需求。在這個需求裏面,長安更多的通過數智化,通過我們對客戶的需求,調研、共創,把客戶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以及他面臨的痛點是什么,我們通過技術研發來解決它,這是第一點關於需求的層面,是一個本質的屬性。

  第二是從傳統向數智汽車的躍遷,核心是一個“新”字,剛才張曉宇總也在講說是數智新汽車,爲什么是“新”,我們想給客戶提供跟以前不那么一樣的,或者給客戶提供更多能夠滿足他各種各樣場景裏面的新的需求。在時代的變遷裏,真安全和全場景非常重要,真安全對於客戶是非常敏感的需求,在全場景裏,也就是90%的場景可能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但是會有一些比較極端的場景,在這裏面我們如何滿足全場景的需要,去通過數智新汽車去滿足。

  我的一個看法是,在以前傳統時代,更多的是叫換代,或者叫硬件換代,所以會讓人覺得更新換代太快,會有車主趕不上換代的速度。現在數智新汽車除了硬件可以根據需要可插拔以外,你需要什么我可以給你提供什么以外,還有在這上面的進化和隨需的變化。所以硬件和軟件會帶給客戶更多需求的滿足,去實現真正的躍遷。

  躍遷一方面是品牌的躍遷,本質上是用戶需要需求升級而被滿足的躍遷。

  因爲時間關系,今天跟各位老師交流的也比較充分,當然可能還有一些老師還有一些問題要交流,一會兒我們下去也給各位老師留了一點時間,大家可以再下去看看我們的展品,也可以做一些拍攝。明天也安排了一些時間跟各位領導進行溝通,我們可以持續保持溝通和交流。

  今天各位媒體老師非常辛苦,可以再下去看一些展品展示,我們做了非常深入的交流,非常感謝各位媒體老師,也感謝各位領導,我們一起把媒體老師們想對長安了解的一些問題、對未來的方向做了一些溝通。接下來希望媒體老師們能夠幫助長安把我們技術成果多多傳播,希望大家也給我們提出你們在這個行業專業領域裏的一些意見建議。

  今天的交流會到此結束,謝謝媒體老師,謝謝張曉宇總!

  張曉宇:謝謝大家。

(責編:李碩)

標題:研發兩年半的長安汽車SDA平台 有怎樣的不同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7949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