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賺289億美元!瑞銀這筆收購成“神作”了……

2023-09-08 19:02:18    編輯: 21金融圈
導讀 如今,瑞信剩余94%的有形账面價值轉化成“負商譽”,推動瑞銀二季度創下如此高的利潤。 記者 | 陳植 編輯 | 周鵬峰 新媒體編輯 | 實習生 陳歸辭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近日,瑞銀(UBS Gr...

如今,瑞信剩余94%的有形账面價值轉化成“負商譽”,推動瑞銀二季度創下如此高的利潤。

記者 | 陳植

編輯 | 周鵬峰

新媒體編輯 | 實習生 陳歸辭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近日,瑞銀(UBS Group AG)公布最新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淨利潤達到288.8億美元,創下歐美銀行業的季度利潤最高紀錄。

瑞銀表示,這主要得益於其收購瑞信所獲得的289.3億美元負商譽。在扣除負商譽、收購整合瑞信相關費用與成本後,瑞銀二季度的稅前基本利潤爲11億美元。

所謂負商譽,主要是指銀行收購行爲所獲得的淨資產差額(即被收購銀行的公允價值與收購價格之間的差額)。今年3月,在瑞士政府運作下,瑞銀僅花費30億瑞郎收購瑞信,整個收購價格僅相當於當時瑞信有形账面價值的6%。

如今,瑞信剩余94%的有形账面價值轉化成“負商譽”,推動瑞銀二季度創下如此高的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瑞銀對瑞信負商譽資產的估值更高。5月,瑞銀通過初步審查,認爲瑞信的負商譽資產高達340億美元。盡管這個數值遠低於去年底的530億美元,但表明瑞銀收購瑞信無形間“撿了一個大便宜”。

受此影響,瑞銀股價一度觸及2008年以來的最高價格,自3月收購瑞信以來,瑞銀股價累計漲幅達到40%。與此對應的是,瑞銀市值一度達到920億美元,躋身歐洲市值第二高的銀行,僅次於匯豐銀行。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收購瑞信所產生的極高負商譽,對瑞銀而言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爲收購瑞信所產生的289.3億美元負商譽,對應着瑞信此前擁有約2380億美元風險加權資產,若後者出現巨大風險導致負商譽驟降,將令瑞銀未來單季利潤大幅回落。

在這種情況下,瑞銀需妥善處理龐大的瑞信風險加權資產,以確保未來業績穩健發展。

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塞爾吉奧·埃爾莫蒂(Sergio Ermotti)表示:“在完成對瑞信收購兩個半月後,我們正抓緊時間爲所有股東創造價值,這是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復雜的銀行合並之一,瑞銀正在贏回客戶的信任,降低成本,並採取必要行動創造規模經濟,這將使我們能夠更好地集中我們的資源和目標投資,以實現未來的增長。”

記者獲悉,未來瑞銀收購整合瑞信的徵途,絕非坦途——除了妥善處理龐大的風險加權資產,如何整合吸收瑞信在瑞士的本土業務,如何有效裁撤瑞信投行等部門團隊以推動瑞銀風控文化“融入”瑞信各項業務,如何持續吸引客戶資金回流,如何進一步提升股東回報率,都是瑞銀面臨的一系列新挑战。

瑞銀預計,在收入穩定、成本節約、融資成本降低等舉措實施下,其三季度基礎稅前盈利有望實現盈虧平衡,核心業務稅前利潤可能在下半年扭虧爲盈。

一位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指出,在經歷收購瑞信所帶來的短期利潤“爆發式”增長後,瑞銀在改善業績方面所遭遇的挑战同樣艱辛。按照瑞銀的計劃,2026年底實現成本收入比低於70%,2026年CET1股本回報率達到約15%,但目前,瑞銀在扣除負商譽與收購交易相關費用後的成本收入比高達80.3%,且CET1股本回報率僅有4.5%,這都意味着瑞銀在未來收購整合瑞信業務同時,還需更加注重降本增效與开源節流。

01  風險資產處置“箭在弦上”

在收購瑞信後,瑞銀的首要任務,就是妥善處理瑞信龐大的風險加權資產。

上述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目前沒人知道瑞信在遭遇經營風波前,到底隱藏了多大規模的潛在風險資產。究其原因,這些年瑞信一方面出現多個項目投資巨虧,一方面向衆多客戶兜售了大量高槓杆高風險資產,隨着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與金融市場資產價格劇烈波動,這些高槓杆高風險資產很可能一下子變成“壞账”,導致瑞信承受極大的連帶虧損壓力。

在他看來,這也是瑞士政府在運作瑞銀收購瑞信時,愿意與瑞銀籤訂“損失保護協議”(Loss Protection Agreement,LPA)。

按照“損失保護協議”規定,若瑞銀在清算瑞信資產過程產生了損失,50億瑞郎以內的損失將由瑞銀自行承擔,若損失額超過50億瑞郎,瑞士政府將承擔最高90億瑞郎的額外損失。

瑞士政府表示,政府提供的損失保護主要涉及瑞信持有的總值約爲440億瑞郎(約合490億美元)的資產,包括部分金融衍生產品和貸款,且屬於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估值且今後不會並入瑞銀核心業務的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購瑞信後,瑞銀迅速設立了非核心與遺留(NCL)業務部門,旨在納入與瑞銀战略與業務風控措施“不一致”的瑞信各類信貸頭寸和業務,其中包括瑞信資本釋放部門的各類資產負債,瑞信投資銀行、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所管理的某些資產和負債,以及瑞銀非核心和遺留投資組合所剩余的資產和負債等。

按照瑞銀公布的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瑞銀已納入NCL業務部門的資產達到約550億美元的風險加權資產 (RWA)與2240億美元的槓杆率產品(leverage ratio denominator)。

此外,瑞銀在二季度將NCL業務的風險加權資產減少90億美元。

瑞銀表示,截至2026年底,這些風險加權資產裏的約50%將被“耗盡”,且瑞銀打算積極減少NCL部門的資產規模,以降低運營成本和財務資源消耗,並進一步簡化業務結構。

這位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直言,瑞銀能否妥善處理瑞信龐大的風險加權資產,對瑞銀的業績穩健性有着巨大的影響。一旦這些風險加權資產出現重大虧損,將拖累瑞信的有形账面價值隨之驟降,進而拖累瑞銀未來業績大變臉——其收購瑞信所得到的負商譽大幅縮水,令其利潤或將遭遇創紀錄的單季虧損。

“到時,投資機構也會對瑞銀股價迅速用腳投票。”他指出。

需要注意的是,瑞銀也在努力給資本市場喫下一顆“定心丸”。

8月11日,瑞銀宣布,在對瑞信非核心資產的特定投資組合(包括嚴重損失情景的假設)進行適當的公允價值調整評估後,瑞銀自愿終止與瑞士政府籤訂的90億瑞士法郎的損失保護協議。

由於資本市場普遍認爲投資保護協議是瑞士政府保護瑞銀免受瑞信風險資產爆雷拖累而採取的風控舉措,如今瑞銀自愿終止這份協議,似乎預示着瑞銀篤定瑞信相關資產“風險可控”。

前述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直言,瑞銀的這番決定,未必能打消資本市場的顧慮。因爲沒人知道瑞信的風險資產裏,到底有多大規模的“僵屍企業”負債與商業地產潛在壞账——在這些有毒資產“浮出水面”前,資本市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隨時警惕“黑天鵝事件”爆發。

02  裁員風波

與將大量瑞信風險資產納入NCL業務部門“如影隨形”的,是瑞銀已着手裁減瑞信投行等部門隊伍。

近日,市場傳聞瑞銀已开始裁減瑞信亞太等地區的投行部門團隊。比如8月起,瑞銀已着手削減瑞信在香港地區的投資銀行團隊——有些投行業務部門有可能只保留極少數員工,有些行業板塊的投行團隊可能遭遇完全裁撤。

一位香港投行人士表示曾聽聞瑞銀可能打算裁減瑞信香港地區的80%投行部門人員。不過並未有官方正式消息。

與此同時,瑞銀也着手裁員瑞信在紐約的投行團隊,並關閉瑞信在美國休斯敦的分支機構,這意味着瑞銀將瑞信石油板塊的投行業務轉交給紐約分行處理。

“目前,金融市場普遍認爲瑞銀在並購瑞信後,會將總員工人數裁減約30%,即3.5萬人。其中大部分被裁員工,可能是瑞信從事高風險業務或投行業務的員工,因爲這些員工的業務風格與瑞銀相對穩健的風控文化截然不同。”前述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

記者獲悉,與裁撤瑞信投行員工同步進行的,是瑞銀正計劃處置瑞信向亞太地區客戶發放的數十億美元貸款,因爲這類結構性貸款的交易架構極其復雜,且風險程度更高。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類高風險的貸款資產已被瑞銀設定爲不希望保留的資產,目前瑞銀只愿保留有着高流動性資產爲抵押品的、且交易架構不復雜的貸款資產。這背後,反映出瑞銀正努力將其穩健的風控文化盡快“融入”瑞信的各項業務操作流程,盡早剔除不符合瑞銀風控文化的貸款資產無疑是很好的“助推劑”。

瑞銀高管此前明確表示,他們希望削減風險較高的交易業務,在接手交易和衍生品資產方面也會“極有選擇性”,並最大限度降低風險資產處置所帶來的損失。

瑞銀預計,在2026年底前,將基本完成整合及清理“不需要”的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收購瑞信後,瑞銀已對瑞信業務人員實施嚴格的業務操作流程限制,包括禁止獲取高風險國家新客戶。

據報道,瑞銀還制定了一份清單,列出了約20條業務操作“紅线”,包括禁止瑞信業務部門推出復雜的金融產品;瑞信員工不能交易韓國金融衍生品和某些量化指數期權等高風險金融品種;瑞信員工若要幫客戶延長遊艇、輪船和房地產等價值超過6000萬美元的貸款,需先經過瑞銀高層批准;瑞信員工向外國客戶和外國財產提供抵押貸款也需先獲得瑞銀方面同意等。

瑞銀董事長Colm  Kelleher曾表示,此舉是爲了避免“文化污染”。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背後,反映瑞銀高管“篤定”瑞信是一家愿意接受風險客戶,並向他們提供高風險產品的銀行,且瑞信在過去數年所遭遇的衆多財務醜聞和業務風波,都可能是他們激進冒險企業文化的“產物”。

瑞信高層多次表示,雖然每位員工所做的工作不會發生實質性變化,但需遵守最新工作規則。

記者多方了解到,對於瑞銀如此“業務瘦身”,資本市場似乎褒貶不一。有些機構認爲裁員降資本與重塑瑞信風控文化,將有助於提升瑞銀收購整合瑞信的業績表現,也有機構認爲瑞銀一貫保守的風控文化“灌輸”給瑞信後,或令這家財富管理規模高達5萬億美元的大型銀行進一步失去“業務創新活力”,難以在競爭激烈與金融服務快速迭代升級的大環境下構築更強的業務競爭力。

03  整合吸收瑞信本土業務“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瑞銀收購整合瑞信,正遭遇意外的煩惱。

8月31日,瑞銀做出一項新決定,即瑞銀和瑞信在瑞士的銀行業務暫時分开運營,直到2024年進行法律層面的正式整合,且瑞信的品牌和運營將繼續存在,直至其客戶全部遷移到瑞銀系統,預計這項工作將在2025年完成。

塞爾吉奧·埃爾莫蒂對此表示:“全面一體化對瑞銀、利益相關者與瑞士經濟而言,都是最好的結果。”

但是,此舉卻遭遇瑞士各界的反對。在瑞銀收購瑞信後,有機構做了一項調研顯示,約3/4瑞士公民反對瑞銀合並瑞信在瑞士的銀行業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瑞銀整合瑞信在瑞士的銀行業務,將導致數千人被裁減與大量分支機構關閉。

塞爾吉奧·埃爾莫蒂也承認,未來數年瑞銀計劃在瑞士裁員3000人,但大部分裁員將是由於員工退休或離开。

前述華爾街對衝基金指出,如何吸收合並瑞信在瑞士的銀行業務,也是瑞銀收購瑞信最具爭議的一大挑战。因爲衆多瑞士民衆不希望瑞信這個擁有167年歷史的品牌就此“消失”。此前,也有分析師猜測爲了保留瑞信品牌,瑞銀或允許瑞信在瑞士的銀行業務單獨上市,因爲這也是瑞信盈利能力最強的業務之一,足以在資本市場獲得理想的IPO募資額。

但是,瑞銀毅然“否決”了上述猜測。

塞爾吉奧•埃爾莫蒂強調,全面整合將加強瑞銀作爲瑞士領先銀行的優勢。客戶將從兩家銀行合並後所增強的產品與獨特全球業務能力“受益匪淺”。在合並後,瑞銀將提供更廣泛的投資和平台。

記者獲悉,若要成功合並吸收瑞信在瑞士的銀行業務,當前瑞銀急需安撫瑞士工會的不滿。此前,瑞士銀行業受僱人員協會已與瑞銀开展多次深入談判。目前,前者認爲瑞銀分階段實施裁員計劃,對瑞銀未來發展是有益的。但它仍要求瑞銀妥善處理其在瑞士的約3.7萬名員工的權益,確保這些員工得到公平與平等的“對待”。

“這是否會影響瑞銀整個人員裁減計劃,能否按計劃降低運營成本,同樣是資本市場密切關注的一大焦點。考慮到瑞信在瑞士的銀行業務是瑞信去年唯一盈利的業務部門,若瑞銀整合吸收瑞信這項業務進程不夠順利,很可能會令資本市場擔憂瑞銀整合瑞信的實際成效低於預期。”前述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指出。

04  客戶資金回流持續性待解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最令瑞銀欣喜的,是在收購瑞信後,客戶資金开始回流。

瑞信最新財報顯示,二季度瑞銀全球財富管理(Global Wealth Management)業務的新資金淨流入額達到160億美元,創下過去10多年以來的第二季度最高水平;資產管理業務的新資金淨流入額也達到17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在獨立運營的瑞信也成功扭轉了客戶資金流出頹勢——盡管二季度瑞信的存款資金流出額達到390億瑞士法郎(約444億美元),但6月瑞信財富部門的客戶資金轉爲淨流入。

記者獲悉,這主要得益於瑞銀收購兼並瑞信舉措,令客戶信心得到明顯提升,开始將資金重新回流到瑞銀體系。

一位富豪家族辦公室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在此前瑞士遭遇業務風波與經營風險時,衆多富豪紛紛將資金從瑞士撤離,轉移到其他銀行,因爲他們擔心瑞信破產可能會導致瑞信管理的所有資產被“凍結”,自己需要漫長的法律訴訟流程才能拿回個人財富。如今,隨着瑞銀收購兼並瑞信,他們沒有了上述後顧之憂,开始將資金重新轉投到瑞銀體系,畢竟,瑞士銀行業的私密性與服務品質,頗受富豪們青睞。

在他看來,大量客戶資金回流瑞銀與瑞信的另一個深層次原因,是瑞銀瑞信的財富管理業務能向客戶們提供相對更可觀的資產收益——盡管當前西方國家央行持續大幅加息,但西方國家銀行爲了坐收更高的存貸款利差,紛紛提供利率偏低的銀行存款產品,但瑞銀瑞信的財富管理業務可以向富豪們提供利率相對偏高的西方國家貨幣基金與國債產品,給富豪們創造更高的固定資產配置收益。

“比如比利時國債與意大利國債的到期收益率分別達到3.3%與最高4%,但當地銀行的存款產品利率僅有3.1%,這吸引大量歐洲富豪紛紛將資金投向瑞銀瑞信財富管理業務,通過後者渠道投資歐洲國家國債與貨幣基金產品以獲取更高的回報率。”這位富豪家族辦公室負責人直言。

隨着大量客戶資金紛紛回流,令瑞銀更有底氣終止瑞士政府的資金流動性支持協議。

作爲對瑞信進行救助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3月瑞士政府允許瑞士央行向瑞信提供1000億瑞士法郎的資金流動性支持(Public Liquidity Backstop,PLB),並由瑞士政府提供違約擔保。

隨着客戶資金持續回流瑞信,在對其資金情況進行全面審查後,瑞銀也決定8月11日起,自愿終止與瑞士央行的上述公共流動性支持協議。

瑞銀還透露,截至2023年8月10日,瑞信向瑞士央行償還500億瑞士法郎的緊急流動性援助增強版貸款(Emergency Liquidity Assistance Plus,ELA+),並向瑞士央行支付總計4.76億瑞士法郎的風險溢價。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令瑞銀可以節省額外的融資支出,對降低其經營成本起到不小的推動作用。但瑞銀之所以敢於這么做,最大的底氣是越來越多客戶資金正在持續回流。

數據顯示,在整合瑞信後,7-8月瑞銀財富管理業務又獲得80億美元新資金淨流入,令其資金流動性壓力進一步緩解。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這不但有助於鞏固瑞銀全球最大財富管理銀行的地位,更令其收購整合瑞信的成效變得“立竿見影”。但是,客戶資金回流能否持續,仍很大程度取決於瑞銀對瑞信的整合效果——能否向廣大富豪客戶提供收益更穩健、風險程度更低的資產配置方案。

“整體而言,衆多富豪仍猶如驚弓之鳥,他們特別害怕瑞銀在整合瑞信時發現後者隱藏金額巨大的壞账資產,這將倒逼衆多富豪再度將資金撤離瑞銀,反而成爲瑞銀新的難以承受之重。”前述富豪家族辦公室負責人坦言。

- END -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爆賺289億美元!瑞銀這筆收購成“神作”了……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5958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