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會員日熱度慘淡,電商霸主亞馬遜爲何玩不轉中國市場?

2023-07-11 19:01:18    編輯: 價值研究所
導讀 618大促剛剛結束,電商行業馬上又迎來了新的战事。   7月10日23:00-7月13日15:00,亞馬遜中國將开啓2023 Prime會員日。根據官方公告,今年的Prime會員日將有近2萬個國際品...

618大促剛剛結束,電商行業馬上又迎來了新的战事。

 

7月10日23:00-7月13日15:00,亞馬遜中國將开啓2023 Prime會員日。根據官方公告,今年的Prime會員日將有近2萬個國際品牌、250萬件新選品參與,中國地區用戶獨享的促銷品數量同比增長300%。

 

從這一系列數字,可以看出亞馬遜對今年Prime會員日,以及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入華多年,亞馬遜在中國市場的處境一直有些尷尬:投入的資源不多但也不算少,市場份額卻一直徘徊不前,無法和本土巨頭相抗衡;曾短暫退出,又屢敗屢战。

 

從熱度和銷售成績來看,Prime會員日不能和618、雙十一等本土電商購物節相提並論,更無法成爲亞馬遜徵服中國市場的王牌。但在所有電商平台都追求價格力的當下,一次高調宣傳的Prime會員日,至少能表明亞馬遜的態度:中國市場這塊肥肉,亞馬遜無論如何都不會輕易放棄。

 

(圖片來自UNsplash)

 

價格力遠不如“貓拼狗”,亞馬遜Prime會員日熱度有限

 

作爲亞馬遜每年的保留節目,國內用戶對Prime會員日了解並不算多。

 

第一屆Prime會員日在2015年舉辦,是亞馬遜周年慶配套活動,一般都在7月中旬進行。最早的時候,亞馬遜只在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少數幾個站點舉行Prime會員日,活動時間不超48小時,傳播聲量也不大。

 

好在那時候電商購物節還沒有泛濫成災,“黑五”的重點仍在线下,Prime會員日給網購用戶提供了新的刺激,銷量也超出平台預期。數據顯示,2016年Prime會員日訂單同比增長超60%。之後幾年,活動周期、範圍不斷擴大,2017年中國首次加入,2019年活動時長達到60小時成歷年之最,隨後幾年恢復到36-48小時。

 

和國內電商平台常態化的百億補貼、超級品牌日不同,亞馬遜Prime會員日堅持一年一次的舉辦頻率。加上在國內市場歷來宣傳力度有限,參與的品牌和商品也不算多,無法像百億補貼那樣成爲平台的標籤。

 

不過對今年的Prime會員日,亞馬遜還是比以往更重視一些。不僅在6月21日便早早官宣預熱,活動範圍持續擴大,給賣家和用戶提供的讓利措施也更有誠意。數據顯示,今年共有25個國家參與Prime會員日活動,除了印度外集中在7月11-13日這幾年進行。

 

不過撇开官方宣傳的種種噱頭,用戶最關心的就兩個字:價格。尤其是618剛結束不久,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的價格战打得不亦樂乎,消費者肯定會將兩者拿來對比。

 

詳細觀察了亞馬遜Prime會員日的降價商品後,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認爲其商品豐富度、價格力都難以和國內巨頭相比。

 

先看平台優惠力度。Prime會員日的活動規則並不復雜,平台一共只發放滿1500減50、滿1000減30兩種通用券,前者爲Prime會員專項。分會場的優惠力度也相差不大,基本以滿300送40和滿300送20爲主,部分品牌、商品還有9-9.4折不等的附加折扣。

 

 

參與的品牌則以潮流服飾、鞋靴箱包、美妝個護爲主,且大多數是海外大牌,比如歐萊雅、歐樂、Candice Cooper等。在國內價格战卷到飛起的家電、數碼3C品類,並非亞馬遜的主打,不僅參與活動商品少,性價比也不算高。

 

以數碼3C爲例,亞馬遜平台上的手機品牌以索尼、三星、摩托羅拉等爲主打,三星Galaxy A系列和S系列處於系統推薦最顯眼的位置。如果搜索OPPO,只能出現在國內已經淪落到二手店銷售的Find X3,1959元的售價和京東上的二手店相比也毫無優勢。

 

(左:京東,右:亞馬遜)

 

總的來說,亞馬遜Prime會員日誕生時間不算長,投入規模、參與品牌也有限。活動規模既無法和傳統的黑五購物節相比,熱度也和雙十一、618等土生土長的中國電商購物節更是不在一個級別。

 

Prime會員日的處境,其實就是亞馬遜在中國市場的真實寫照。作爲毫無爭議的全球電商霸主,亞馬遜在中國市場的經歷卻相當波折,沉浮多年始終沒法站穩腳跟。不能算毫無存在感,但很難擠得進舞台中心。

 

這中間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屢敗屢战,亞馬遜爲何玩不轉中國市場?

 

亞馬遜進軍中國市場的時間其實不算晚,2004年便已率先在華开展業務。當時國內電商行業還在起步階段,淘寶成立未滿一年未成氣候,京東的電商業務雛形“京東多媒體網”在這一年也才剛剛上线,劉強東甚至沒下定決心完全放棄线下、轉向线上。

 

初來乍到的亞馬遜也很謙遜,沒有盲目相信原有的經營模式,而是花了7500萬收購雷軍的卓越網,將後者改頭換臉成亞馬遜中國站。入華初期,亞馬遜的成績相當出色,2024年銷售額高達70億美元,是淘寶的數百倍。

 

之後幾年,亞馬遜花了不少心思爭搶用戶、鞏固供應鏈物流體系:爲了和當時大火的當當網競爭,亞馬遜推出了免運費活動;爲了鼓勵本土商家進駐,亞馬遜中國在2011年上线了“我要开店”和亞馬遜自營物流兩項業務,並從2013年开始全力投資跨境直採等出海業務。

 

不過好日子沒有延續多久,伴隨着雙十一、618造節運動的大獲成功,淘寶、京東乘勢而起,成爲中國電商行業的兩極。

 

方正證券統計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上升趨勢在2009年戛然而止,巔峰水平定格在8.4%。隨後幾年這個數字不斷下滑,一直跌至1.1%。與此同時,阿裏、京東呈爆發式增長,前者最高水平是2012年的46.3%,後者則在2018年創下34.2%的巔峰。

 

眼看市場份額快要跌破1%,深感沮喪的亞馬遜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退出中國,這個當時欣欣向榮的電商藍海。

 

2019年7月18日,亞馬遜中文官網正式暫停商店服務,並計劃關閉配送中心並減少對中國內銷商戶的支持,僅保留跨境貿易和Kindle兩項業務。亞馬遜中國區總裁張文翊也宣布離職,自營部門成爲裁員重災區。

 

或許在貝索斯看來,阿裏、京東兩極爭霸的格局已經無法打破,亞馬遜繼續投入資源也不會有太大起色,還不如壯士斷腕將資金集中到優勢市場。但後來的事實表明,亞馬遜的想法大錯特錯:拼多多崛起了,在阿裏和京東的鐵幕統治下硬生生撕开一個缺口,成爲中國電商的第三極。

 

回到前面提出的問題:亞馬遜錯在哪?

 

貝索斯後來回憶起敗走中國的經歷時,已經道出了關鍵:本地化不夠徹底、匯報鏈條太長、外派高層對中國市場不夠熟悉也很難抓住轉瞬即逝的風口。

 

以2009年亞馬遜市佔率由盛轉衰這個節點算起,京東、阿裏先後做了幾件大事:花大價錢搭建倉儲物流體系、完善支付金融及售後配套服務、掀起多輪價格战,而在這些重要變革中,亞馬遜統統缺席了。

 

就像貝索斯後來所說,當你的團隊高層只想着取悅外國老板而不是本地用戶的時候,不可能做好靠C端用戶驅動增長的B2C電商業務。拼多多能夠在阿裏、京東的夾擊之下殺出一條血路,則是洞悉到下沉市場的需求,趁京東、阿裏往品質電商靠攏的時候重啓價格战,一招回馬槍讓兩大巨頭措手不及。

 

這種洞察力、執行力和反應速度,是亞馬遜中國一直苦尋而不得的。

 

不過眼看中國市場日漸繁榮,亞馬遜沒隔多久便再度回歸,而且還是靠拼多多搭一把手。2019年12月,亞馬遜宣布在拼多多开設快閃店,運營至這年年底,其實旨在推廣海外購業務。不久後,亞馬遜中國官網、官方APP也陸續恢復上线,就這樣悄悄回到牌桌。

 

屢战屢敗又屢敗屢战,亞馬遜還能在中國市場分得一杯羹嗎?

 

全力籠絡賣家,亞馬遜中國仍不愿離开牌桌

 

來到2023年,籠罩在亞馬遜中國頭頂的烏雲依然沒有散去。繼Kindle停止服務後,亞馬遜中國應用商店也在5月宣布關停,其在中國地區的業務仍處於調整、收縮階段。

 

對於亞馬遜來說,中國市場的貢獻也是寥寥無幾。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亞馬遜訪問量最大的站點爲美國,光是12月的訪問量就達到27億,接下來依次是日本、德國、英國和印度,中國未在前十之列。

 

根據亞馬遜2022年年報,國際站銷售佔比也從2021年的31%降至去年的27%,銷售額爲1180.1億美元。對北美大本營的依賴程度正在上升,這對於始終堅持國際化、多元化战略的亞馬遜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亞馬遜要想提高海外銷售佔比,中國這個全球最龐大的電商市場,肯定不能輕易放過。現階段,阿裏、京東、拼多多、抖音等幾個頭部平台瓜分幾乎所有市場份額,亞馬遜也不具備與前者正面开战的實力。臥薪嘗膽,暗中蓄力,是亞馬遜現在唯一的選擇。

 

如何將跨境業務的資源、優勢轉移到中國市場的本地電商業務中,則是高層需要思考的問題。畢竟作爲跨境電商的老大,亞馬遜積累的資源是相當可觀的,尤其是賣家資源。

 

雖然亞馬遜在中國市場的業務不溫不火,但和中國商家的關系一直處得很不錯。籠絡中國跨境賣家,也是亞馬遜在中國市場堅持得最久、投入也最大的一項任務。

 

去年12月底,亞馬遜發布了面向中國賣家的2023开店战略,並且連續8年在中國召开全球开店跨境峰會。亞馬遜商城全球CEO Doug Herrington在會上公布了一組亮眼的數據:過去一年中國賣家通過亞馬遜平台向全國18個站點銷售了數十億件商品,銷售額實現雙分數增長;品牌型賣家數量同比增長近三倍。

 

2023年,亞馬遜亞太區首個賣家培訓中心已正式在杭州落成,直接殺到阿裏的大本營。表面上看,亞馬遜重金打造的賣家培訓中心還是面向跨境業務,爲國內賣家提供選品、店鋪運營等服務。但在Doug Herrington提到的2023年中國市場四大战略中,本地化服務赫然在列,表明亞馬遜對本地電商依舊包含野心。

 

從阿裏、京東、拼多多最近兩年的行動方向來看,商家是最重要的核心資源。背後的根源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已經日漸枯竭,拉新裂變越來越難,在存量競爭中商品力、價格力是用戶優先考慮因素。

 

亞馬遜的賣家雖然都專注於跨境業務,但本地和跨境並非水火不容,產業鏈總是相通的。最好的參考案例,就是拼多多和Temu。後者能在較短時間內上线並大肆擴張,拼多多的本土商家、產業鏈資源起了很大作用,反過來道理也是一樣的。

 

如今亞馬遜在華零售業務最大的問題,就是商品力和價格力不足,單純依靠品牌商家是不足以補充貨架的。而龐大的跨境賣家以及背後的產業帶資源如果能加以利用,或許能幫助亞馬遜打开一片新局面。

 

寫在最後

 

即便在北美大本營,亞馬遜的挑战也是無處不在的。SHEIN、Temu的到來已經搶走了不少用戶,6月底還有消息稱TikTok將在美國上线在线零售商店並自建倉促物流體系,似乎要發力自營電商。

 

正如阿裏、拼多多爲了緩解國內的競爭壓力而向海外大力擴張一樣,亞馬遜同樣需要靠海外市場提供助力,應對國內市場愈發嚴峻的挑战。

 

入華十多年,亞馬遜的走過不少彎路,沒有堅持本土化、對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不夠了解、沒有及時加強倉儲物流建設都是其犯過的錯誤。如今中國電商市場已經非常成熟,競爭也非常激烈,留給亞馬遜的空間和時間都不會太多。吸取上面的教訓,奮起直追,或許還有一絲希望。


 

風險提示: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Prime會員日熱度慘淡,電商霸主亞馬遜爲何玩不轉中國市場?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3665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