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體育總局等十二部委印發《關於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指導意見》

2023-06-28 18:40:10    編輯: robot
導讀 原標題:體育總局中央文明辦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國家民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衛生健康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關於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行政部門、文明...

原標題:體育總局中央文明辦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國家民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衛生健康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關於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行政部門、文明辦、發展改革委、教育廳(教委)、民(宗)委(廳、局)、財政廳(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管委)、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文化和旅遊廳(局)、衛生健康委、鄉村振興局、團委、婦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文明辦、發展改革委、教育局、民委、財政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衛生健康委、鄉村振興局、團委、婦聯:

體育是鄉村發展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鄉村體育發展成效顯著,但與健康中國、體育強國的目標要求,與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體育在鄉村發展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爲推動鄉村體育高質量發展,建立鄉村體育發展新格局,更好地發揮體育在促進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战略的意見》《關於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等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要求,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新時代新徵程黨的中心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全民健身战略,推進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按照中央對“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體育在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中的綜合價值與多元功能,爲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台階、農村居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以體育助力鄉村建設,讓農村更繁榮。優化鄉村體育發展布局,充分發揮體育對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的重要作用,推動鄉村體育大發展、農村更繁榮。

——以體育賦能農業發展,讓農業更興旺。創新鄉村體育新業態新模式,拓展“體育+文旅+農業”,推動農民增收、農業發展。

——以體育促進農民健康,讓農民更幸福。加強鄉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提高農民健康水平。

——以體育豐富鄉村文化,讓鄉風更文明。推動鄉村體育活動开展,弘揚優秀農耕文化,提升農民文明素養,推動鄉風文明建設。

(三)主要目標。到2025年,建立健全體育助力鄉村振興政策舉措和工作機制,鄉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創建形成一批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示範案例,體育助力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現。到2035年,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在鄉村全面建立,鄉村體育健身和運動休闲成爲普遍生活方式,運動促進健康作用凸顯,鄉村體育產業發展更有活力,鄉村體育文化更加繁榮。

二、加強鄉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

(四)促進城鄉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均衡布局。落實國家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堅持縣域統籌,推動以城帶村、城鄉互促,不斷優化城鄉全民健身功能布局,完善農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網絡,使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與鄉村人口總量、結構和流動趨勢相銜接。鞏固拓展體育扶貧成果,改善鄉村健身環境。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以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鄉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扶持力度。通過引進體育賽事、援建體育設施、科學健身進鄉村等方式持續增加鄉村普惠性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鞏固拓展“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成果,推進新時代鄉村體育“四有”惠民工程建設,即鄉村有健身場地、有健身組織、有賽事活動、有健身指導。推進政府購买鄉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加強宣傳推廣,提升鄉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水平。

(五)建設完善鄉村全民健身設施。實施鄉村公共健身設施提升專項行動,結合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完善農村健身設施,加強鄉村特別是脫貧地區鄉村公共健身設施和器材維護更新升級工作,支持沿邊地區有條件的鄉村提升公共健身設施質量,推動農村提升村容村貌、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推動制定鄉村公共健身場地和器材配置標准,按標准補齊鄉(鎮)、行政村(社區)健身場地和器材配置短板,建設完善縣級公共體育場、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等場地設施。引導支持社會力量、企事業單位开展送體下鄉活動、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公益行動,向農村捐贈體育器材、體育用品。積極推進縣級公共體育場館和全民健身中心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开放,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加強鄉村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將鄉村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地方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補齊鄉村中小學體育場地器材不足短板。推動有條件的鄉村學校體育場地向村民开放。

專欄1鄉村公共健身設施提升專項行動

加強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經費保障,加快解決鄉村公共健身設施存在的短板問題,補齊鄉鎮全民健身場地器材,加強對村級公共健身設施、器材維護更新的保障力度。

以縣城爲重點,支持新建或改擴建一批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健身步道等公共健身設施,推動解決青少年遊泳等場地設施不足問題。積極推進縣級公共體育場館和全民健身中心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开放。

逐步將鄉村體育指導站、鄉村各類公共健身設施納入電子地圖和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各類公共健身設施的管理服務水平。

(六)拓寬全民健身科學化傳播渠道。科學引領鄉村全民健身活動开展,支持在高校、科研院所成立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研究機構,圍繞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开展專項研究和推廣應用。編制符合農村實際和農民需求的“億萬農民健身活動”系列叢書,編寫出版鄉村體育指導、健身器材使用、體育旅遊、自駕、戶外露營等手冊和影像資料,爲鄉村體育提供科學指導。發揮各級農民體育協會、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的資源優勢,开設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專題專欄。加強鄉村體育科普工作,豐富鄉村公共宣傳欄、村廣播等傳播載體中的體育內容,宣傳健身科普知識,开展貼近群衆、形式多樣的運動促進健康宣講活動,倡導科學健康生活方式,提升鄉村群衆的體育科學文化素養。

(七)深入开展運動促進健康行動。廣泛开展“體育進鄉村,運動促健康”科普活動和“健康中國母親行動”,提升農民體育健康素養。加強鄉村醫生科學健身指導能力和體衛融合技能培訓。推動體衛融合服務機構向鄉村覆蓋延伸,支持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實施運動健康中心建設工程,以改擴建爲主要方式建立一批運動健康中心,推動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優化國民體質監測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研究完善適合農民的運動項目庫、健身指導方案和健身活動指南。充分發揮體育的健康促進作用,促進鄉村學齡兒童和老年人身心健康。研究推廣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休闲項目、方式和方法,發揮運動在老年人慢性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發布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指南。

專欄2運動健康中心建設專項行動

在農村地區以縣城爲重點試點建設運動健康中心,爲各類人群提供運動監測、健身指導、運動康復、慢病運動幹預、運動營養和科普等服務,形成一批可在鄉村復制推廣的經驗與典型,爲運動健康中心推廣奠定基礎。

以試點成果爲基礎,與鄉村體育“四有”惠民工程相結合,推動運動健康中心逐步向鄉鎮延伸。

運動健康中心可利用體育場館、健身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養老、商業和老舊廠房等設施,採用改建或功能升級等方式因地制宜地建設,提高適老化程度。鼓勵高校、社區、醫院、企業、社會團體參與。

三、大力發展鄉村體育產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八)深化體旅農商融合發展。引導支持各地依托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登山、騎行、水上運動、航空運動、露營、汽車越野等鄉村特色戶外運動產業。推動體育與農業、商業、旅遊、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產業深度融合,帶動村民就業創收,爲鄉村經濟賦能。鼓勵各地推出一批與農特產品產地、銷售點和鄉村旅遊重點村鎮等串聯的汽車運動自駕、騎行线路。

(九)打造鄉村特色戶外運動消費場景。鼓勵有條件的鄉村在开發山地、河流、古驛道、鄉道時,統籌規劃建設健身休闲綠道、登山步道、山地戶外營地、汽車自駕營地、航空飛行營地、運動船艇碼頭、徒步騎行驛站、研學旅行基地、體育培訓基地等,打造具有田園風光、鄉土風情的體育特色村莊和配套戶外運動設施,打造滿足全家庭成員、全年齡段、多層次、多樣化戶外休闲需求的消費場景。

(十)培育鄉村體育產業多元化業態。引導鄉村在做大做優戶外運動產業、體育旅遊等主導產業的同時,向體育傳媒、體育用品制造等其他業態擴展。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因地制宜舉辦群衆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體育賽事活動,特別是適合全家庭參與的鄉村體育主題賽事。利用寒暑假、節假日組織开展以體育+研學爲內容的青少年營地活動。支持鄉村集體企業利用當地資源,拓展渠道,向體育用品企業供應木材、竹材、皮革、羽毛等原材料,鼓勵有條件的鄉村發展原材料加工產業。支持鄉村开通體育短視頻账號、體育旅遊小程序等平台,推出一批鄉村體育旅遊精品线路和網紅打卡地。支持各地利用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體育旅遊博覽會等展會搭建資源對接平台,宣傳、展示和推廣各地鄉村特色體育產業和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經驗成果。

四、加強鄉村體育人才隊伍建設,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十一)加強鄉村體育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體系和工作機制。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考核認定工作向回鄉創業大學生、鄉村體育教師等各類體育人才傾斜。建立鄉村體育人才信息數據庫。加大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領軍人才和鄉村體育骨幹人才培養。开展體育專業院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體育人才下鄉支教等專項活動,引導體育專門人才更好地在農村就業創業。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定期在全國群衆體育先進表彰中推選鄉村體育工作先進典型,增強鄉村體育工作者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專欄3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依托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和中國農民體育協會成立“中國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指導小組”,在有關部門指導下,協調推動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工作。

制訂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大綱,編寫培訓教材,健全管理體系,建立一支愛體育、懂健身、會組織,扎根鄉村的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領軍人才隊伍。

發揮領軍人才示範帶動作用,全面推動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建立常態化、專業性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體系,廣泛开展鄉村健身指導服務,豐富鄉村體育賽事活動。

(十二)加強鄉村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以鄉村體育教師爲核心,科學有序推進鄉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配齊鄉村體育教師,完善體育教師補充機制和待遇保障機制。支持聘請優秀退役運動員爲兼職體育教師。組織开展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支教行動,在“優師計劃”“特崗計劃”“國培計劃”“銀齡講學計劃”“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等政策中加大對農村體育教師的支持力度。引導支持地方體育非遺傳承人走進學校講授傳統體育文化。

(十三)深入推進體教融合。實施鄉村體育後備力量“雛鷹計劃”。扶持田徑、足球、籃球、排球等項目在鄉村學校的推廣與普及。常態化組織开展鄉村青少年體育賽事活動,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健康意識和運動習慣。扶持鄉村學校开設武術、舞龍舞獅、中國式摔跤、毽球、棋類等中華優秀傳統體育項目課程。支持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鼓勵學校基於學生發展需求,利用校外體育資源开設中華優秀傳統體育課程。

專欄4鄉村體育後備力量“雛鷹計劃”

深入調查,摸清農村體育人才情況,發現競技體育優秀苗子,建立鄉村體育後備力量“雛鷹計劃”體育苗子成長檔案。

完善鄉村體育教師、教練補充機制,支持聘請優秀退役運動員作兼職體育教師,實施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鄉村支教計劃,推動形成穩定的鄉村體育師資隊伍。

廣泛开展鄉村學校體育賽事活動,構建“選、訓、賽”鄉村體育後備力量成長鏈條。

五、發展繁榮鄉村文體事業,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十四)組織开展億萬農民健身活動。支持开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等鄉村自辦群衆性體育特色活動,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鄉村體育健身休闲項目。开展健康跑、健步走、舞龍舞獅、健身秧歌(鼓)、健身氣功、傳統武術、太極拳、廣場舞、球類、踢毽等農民群衆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支持各地开展美麗鄉村傳統龍獅大賽、鄉村廣場舞大擂台、鄉村籃球爭霸賽、鄉村乒乓球競賽等鄉村體育交流活動。

(十五)打造特色體育賽事活動。打造“三農”特色鮮明、傳統文化底蕴深厚、社會影響力大、可持續性強的鄉村體育綜合賽事活動。在全國運動會、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全國綜合性運動會項目設置、活動策劃、宣傳報道等方面強化鄉村振興有關工作。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中增設體育健身內容。辦好全國農民體育健身大賽、全國鄉(村)長體育健身大賽等賽事活動。推動鄉村體育賽事國際交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以鄉村爲比賽地點,舉辦國際龍獅爭霸賽、國際龍舟賽、國際風箏節、國際登山節等品牌體育賽事。

專欄5“美麗鄉村”品牌體育賽事活動

依托鄉村綠水青山的自然生態優勢,以“美麗鄉村”爲主題,打造“體育賽事+鄉村旅遊+傳統文化+全民健身”多元融合發展的品牌體育賽事活動。

充分發揮各級農民體育協會的組織動員作用,打造體現“三農”特點的體育賽事活動IP。重點辦好全國性的“億萬農民健身活動特色項目展示活動”“美麗鄉村運動會”“美麗鄉村健康跑”“水果採收邀請賽”和“元宵節龍獅大聯動”“端午節龍舟競渡賽”等鄉村特色品牌賽事活動。

引導支持全國性體育社會組織走進鄉村舉辦體育賽事活動,到2035年在全國培育100項以上“最美鄉村體育賽事”。

(十六)傳承發展鄉村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地方特色鄉土民俗體育文化資源,做好鄉村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工作。創新傳統體育、民間遊藝等非遺項目傳承發展方式,讓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回歸鄉村生活。加強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口述歷史等資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出版,鼓勵鄉村體育史志修編。推動與傳統體育相關的非遺工坊、非遺傳承體驗中心和非遺旅遊體驗基地積極挖掘傳統體育文化價值,將其融入到鄉村體育、鄉村旅遊的各個環節中。

(十七)提升鄉村民族民間民俗體育文化品質。充分發揮體育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作用,深入挖掘民族體育文化資源,豐富中華體育精神的時代內涵。抓好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推進民族傳統體育特色美麗鄉村建設。將發展民族傳統體育與民族節日文化、歌舞文化、服飾文化等結合起來,推進民族傳統體育與旅遊融合發展。支持在民俗節氣、民間社火、傳統廟會等節慶中組織开展多種形式的體現農耕、農趣、農味的體育文化活動。發揮優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時代價值和育人功能,促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基因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十八)支持鄉村體育文化創作。开發符合鄉村文化特色的體育文創產品,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體育文化精品,通過“體育+”和“+體育”的文創模式賦能鄉村振興。發展鄉村體育生活服務,引導支持鄉村打造體育民俗文化、體育特色民宿、體育影視酷玩、體育鄉村體驗產品和服務等項目。推動信息技術和數字化傳播服務鄉村體育發展。依托國家主流媒體,充分運用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平台,打造“鄉村體育達人”、“鄉村體育網紅”、“縣委書記(縣長)聊體育”等欄目,傳播鄉村體育正能量,宣傳美麗鄉村新風貌。

六、發展鄉村綠色生態體育,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十九)推進綠色健身設施建設。將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理念融入鄉村體育設施建設管理各環節、各方面。推進健身設施綠色低碳轉型,在體育場館、健身步道等戶外設施建設中推廣使用綠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通過節能降本改造降低體育設施能耗。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健身設施管理服務效益。發布綠色體育場館運營評價通用規範,引領建設綠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載體。

(二十)打造綠色生態體育空間。依托鄉村山水林田湖草沙及古村落、古驛道、古遺址等特色生態和人文資源優勢,推進國家步道體系建設,完善戶外運動配套設施,打造汽車露營地、航空飛行營地、山地戶外運動營地等戶外運動綜合體,形成與自然生態融爲一體的全民健身新空間。

(二十一)拓展生態體育體驗維度。研究推進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內容豐富的鄉村生態體育系統建設,不斷滿足人們養生、健身、娛樂、旅遊、觀光等多類別、多層次的需要。設計科學、有趣、安全、環保的鄉村步道競賽路线,开展鄉村綠色生態體育活動。扶持打造鄉村特色體育遊戲、特色農趣競技、特色體育康養等沉浸式體育主題體驗項目,推動生態體育多業態融合發展。支持在鄉村建立具有生態體育特色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拓展生態體育教育維度。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鄉鎮、運動休闲鄉鎮。

七、加強鄉村全民健身組織建設,助力鄉村組織振興

(二十二)健全全民健身組織網絡。以鄉鎮爲重點,依托現有場地設施和組織架構,打造體現時代特點、符合農村需求的鄉村體育指導站,配備完善相應健身設施、健身器材和社會體育指導員,2035年前實現鄉村體育指導站在鄉鎮全覆蓋。推動國民體質監測站點向具備條件的鄉村延伸,爲農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運動促進健康服務。支持各類體育組織向鄉村發展,構建以體育總會爲樞紐、體育協會爲紐帶、健身隊伍和健身骨幹爲支撐的鄉村健身組織網絡。

(二十三)开展鄉村體育志愿服務活動。創新完善體育組織與鄉村社會工作者、鄉村志愿者、鄉村慈善資源聯動機制,健全鄉村體育志愿者招募、服務、激勵、保障機制。充分發揮體育明星的示範帶動作用,廣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進鄉村活動。豐富完善鄉村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項目,推動鄉村全民健身志愿服務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發展。

八、保障措施

(二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體育、發展改革、教育、民族事務、財政、農業農村、文旅、衛生健康等部門要提高對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認識,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工作部門聯席會議作用,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長效工作機制,形成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合力。

(二十五)強化政策支持。中央財政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鄉村體育工作开展。依法合規加大對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金融支持力度,將符合條件的體育助力鄉村振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範圍。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要對鄉村體育發展予以必要的經費保障,確保投入力度與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深入落實村莊體育建設項目簡易審批制度,推進鄉村公共健身設施管護體制改革。

(二十六)加強督促落實。體育總局要會同相關部門對本意見實施情況進行監測評估,對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經驗做法予以宣傳推廣。各地體育部門要根據本意見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協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及時分解任務分工,確保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體育總局

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中央宣傳部代章)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國家民委

財政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農業農村部

文化和旅遊部

衛生健康委

共青團中央

全國婦聯

2023年5月22日



標題:國家體育總局等十二部委印發《關於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指導意見》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3095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