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黑科技將上車,真實用還是搞噱頭?

2023-06-26 18:30:20    編輯: robot
導讀   伴隨着汽車智能化程度的逐漸加深,各大主機廠正在力求用各種各樣的黑科技,將智能汽車武裝成區別於傳統汽車的科技造物。   前沿玩家們在汽車智能化的無限可能中掘金,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與風口。近段時間,...

  伴隨着汽車智能化程度的逐漸加深,各大主機廠正在力求用各種各樣的黑科技,將智能汽車武裝成區別於傳統汽車的科技造物。

  前沿玩家們在汽車智能化的無限可能中掘金,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與風口。近段時間,一項新技術愈發受到產業關注,它就是電子外後視鏡。

  實際上,它並不是什么新鮮產物,早在30多年前便已出現電子外後視鏡的概念產品,只是因爲種種限制,始終無法真正與用戶見面。不過,一項新國標的問世,將電子外後視鏡推上風口。

  7月1日起,《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以下簡稱新國標)將正式實施。該項新國標增加了攝像機-監視器系統,即電子後視鏡的技術要求,這意味着汽車即將可以配備電子外後視鏡上路。

  什么是電子後視鏡?

  顧名思義,電子後視鏡是指用高清攝像頭、數字視覺處理系統、安全系統、液晶顯示器等電子設備,取代傳統光學後視鏡的一種新型後視鏡。新版GB15084標准稱之爲“攝像機-監視器系統(camera-monitor system)”,簡稱CMS。

  電子後視鏡主要分爲電子內後視鏡和電子外後視鏡,其中電子內後視鏡常被稱爲流媒體後視鏡,電子外後視鏡則一般用電子後視鏡(CMS)直接指代。下文主要探討電子外後視鏡的相關發展。

  汽車後視鏡應用到汽車上已有百年歷史,它主要用於幫助駕駛員觀察車輛後方的交通情況,被稱爲駕駛員的車外之眼。

  傳統光學後視鏡的視野受到車身結構和角度的限制,車主能看到的畫面往往有限。盡管現在的大部分車輛都已經裝備了距離傳感器和倒車攝像頭,但採用固定式光學後視鏡,仍然存在一定的視角盲區,而且易受不良天氣影響,比如雨天時,普通後視鏡鏡片容易被雨水打溼,導致成像模糊。因爲這些不利影響而導致的交通慘劇時有發生,電子外後視鏡的上車或許將改善這一局面。

  電子外後視鏡主要利用不同的傳感器和不同角度的攝像頭進行實時影像反饋。

  一方面,攝像頭的靈活性讓駕駛員可以獲取更廣闊的視野,改變了傳統光學後視鏡受限於鏡面曲率、形狀、大小、角度等因素造成的視野限制。另一方面,電子後視鏡可以減少不良天氣帶來的影響,並且可以通過增強圖像亮度和對比度來改善夜間視覺效果,同時,後車开啓遠光時造成的炫目問題也能得到優化。

  此外,在外觀造型上,也能給予設計師更大的發力空間,更爲重要的是在降低風阻等方面帶來一定的助益,電子後視鏡的體積比較小,整體設計上會更加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同時還能讓高速風噪也會進一步降低,這對提升汽車續航裏程起到重要的作用。

  電子外後視鏡的上車,與汽車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方面的智能化發展是十分契合的。電子外後視鏡並不只是單純顯示車外信息,實際上,作爲車艙顯示系統的一部分,駕駛者或可以通過控制屏幕來調整圖像顯示、進行場景切換和側後視鏡顯示區域調節等功能。在保障功能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成爲打造座艙體驗的重要部分。

  另外,電子外後視鏡與輔助駕駛系統結合,可以集成盲區預警、障礙物提示等功能,從而爲用戶帶來更自如的駕駛體驗以及更多安全保護。

  產業玩家蓄勢待發

  基於種種優勢,加上新國標的即將實施,國內電子外後視鏡的相關產業玩家迎來新機遇,早前的諸多布局即將落地。在4月的上海車展上,就已出現諸多搭載電子外後視鏡的概念車型和產品。

  就車企而言,2022年12月30日,北京魔方女神版首發亮相,同樣採用電子外後視鏡,將於法規开放後上市銷售,預計新車售價將在15萬元左右。今年年初,路特斯宣布旗下ELETRE(配置|詢價)在國內提供流媒體外後視鏡的選裝服務,所有選裝路特斯流媒體外後視鏡配置的車輛,最早將於新國標實施日(2023年7月1日)开始交付。此外,還有小鵬、埃安等國內車企也傳出將推出搭載電子外後視鏡的新車型。

  其實,電子外後視鏡幾年前就已經在國外的量產車上得以應用,諸如雷克薩斯ES(配置|詢價)300h、奧迪e-tron(配置|詢價)和本田 Honda e等車型,主要得益於其所在地區相關法規的先一步實施。

  與此同時,電子外後視鏡的上車離不开配套的供應鏈廠商做好前期研發的准備。

  電子外後視鏡屬新興行業,其供應鏈體系正在建立當中。蓋世汽車將電子外後視鏡產業鏈分爲上中下遊三個部分。產業鏈上遊主要由攝像頭、控制器及顯示器構成;中遊供應商包括傳統後視鏡企業、攝像頭企業和座艙領域tier1企業等多方勢力;下遊即整車市場。

  得益於新國標的問世,電子後視鏡相關企業在股票市場同樣取得不錯的成績,以6月19日電子後視鏡板塊爲例,光庭信息、秋田微、華陽集團等優勢企業漲幅明顯,且已保持一段時間。

圖片來源:Choice

  此前,華陽集團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電子外後視鏡產品目前已獲得客戶定點項目及新勢力、合資品牌車企的預研項目。4月上海車展期間,於國內首次亮相的中科創達CMS電子外後視鏡解決方案成爲展台的一大焦點。

  相關研究顯示,汽車電子後視鏡技術的難點主要來源於車規的高性能CMOS傳感器和ISP、攝像頭及顯示屏,對電子後視鏡產業鏈上的相關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帶來更多機遇。

  還有一段時間沉澱

  新國標的制定實施,帶來的革命性的變化是允許傳統後視鏡下車,但這不意味傳統後視鏡馬上就會退出歷史舞台。一方面,用戶對於電子產品的顧慮不會立刻消失,蓋世汽車也發現不少用戶表示憂慮,諸如電子外後視鏡影像的清晰度、實時性等方面是否可靠,以及對成本和後續的維保等方面的擔憂等。

  目前來看,成本高漲是無法避免的一道難關。以路特斯ELETRE爲例,其流媒體外後視鏡的選裝價格爲1.6萬元,S+車型還可通過選裝外飾碳纖維包升級爲碳纖維材質流媒體外後視鏡。且電子後視鏡由於要確保圖像實時傳輸且清晰,對軟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且一旦發生損壞,其維修成本也將遠高出傳統後視鏡。

  隨着技術的普及和推廣,其價格或將會逐漸下探,好比激光雷達的成本從數萬美元級別下探至數百美元級別。有觀點認爲,電子外後視鏡的的攝像頭模組與控制器組件與汽車其他部件復用的可能性較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比如將CMS攝像頭與ADAS系統攝像頭進行復用,或將CMS系統控制器被集成到座艙域/駕駛域中等。

  再就是技術可靠性方面,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作爲電子設備,系統死機、顯示黑屏等電子故障的風險不可避免,相較光學顯示,電子外後視鏡在性能提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此外,乘用車與商用車的CMS方案也各有不同,商用車的CMS系統復雜度更高,盲區更多,顯示屏也相對比乘用車的更大。這一點在新國標有具體要求體現,這需要供應商做好不同的解決方案。

  對於技術問題,有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不必太過憂慮。

  2016年,歐洲已經允許搭載汽車電子後視鏡的車輛上路,日本在2017年對“無鏡”汽車發放通行證,電子外後視鏡幾年前就已經在國外的量產車上得以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實踐檢驗。

  在中國,也一直在推動相關法規標准的實施。2018年,我國开始相關國家標准修訂,並在2020年公布徵求意見稿;2022年12月29日,《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正式發布,今年7月1日开始實施,雖然相較國外,新國標的問世慢了一點,但是這也意味着其安全性必定通過了多方位的驗證。

  汽車的智能化趨勢不可阻擋,相關的電子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可靠性也將在實踐中實現提升。目前來看,最大的問題可能在於成本控制及用戶使用習慣的改變等方面的問題。用戶接受電子後視鏡還需一段時間的轉變。

  對於電子外後視鏡的上車前景,業內普遍還是看好的,其是順應智能化浪潮的新興產物,也是汽車科技發展與法規政策發展的實證之一,對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駕車體驗都將帶來良性影響。

  新國標的實施,電子後視鏡的上市,將爲整個行業帶來新的改變。



標題:這項黑科技將上車,真實用還是搞噱頭?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995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