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個層面來看,AI 帶動電腦產業的再生,也為台灣企業帶來黃金契機。」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的一段話彷彿為陷入庫存去化、低迷的台灣供應鏈打了一劑強心針。當然,更重要的是從 NVIDIA 給出強勁成長幅度的財報,反映出 AI 已經真正為科技產業帶來需求,特別是 AI 伺服器供應鏈。
這股AI驅動的需求,也讓調研機構紛紛上修相關預估數字。根據產業研究機構 TrendForce 估計,2023 年 AI 伺服器(包含搭載GPU、FPGA、ASIC等)出貨量近 120 萬台,年增 38.4%,佔整體伺服器出貨量近 9%。TrendForce 甚至同步上修 2022~2026 AI 伺服器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至 29%。
不過,正如先前資深半導體產業評論家陸行之所說,在 NVIDIA 給出驚人財測後,市場勢必關注 NVIDIA 的上下遊產業鏈,但他呼籲要記得「是 AI 伺服器,不是搞一般伺服器的公司」。
到底 AI 伺服器和一般伺服器有什麼樣的差異?
事實上,AI 伺服器確實是整體伺服器市場一環,但 AI 伺服器是用以做雲端 AI 模型訓練或 AI 推論的特定功能。在規格上,相較於一般伺服器,AI 伺服器的廣義定義是指搭載 AI 晶片(如前述的GPU/ FPGA/ ASIC晶片)的伺服器,相對狹義的定義則是至少搭載一顆 GPU 的伺服器被視作是 AI 伺服器。
而AI伺服器之所以成為2023年產業的「救世主」,一方面是因為今年各終端領域需求的表現都相當疲弱,就連過去幾年穩定成長的伺服器市場,今年都逃不過衰退的狀況。當造價昂貴的AI伺服器需求大幅興起,不僅製造了話題性,更直接為整個產業帶來營收成長活水。
從TrendForce的估算來看,今年 AI 伺服器佔整個伺服器市場的出貨量比重是 9%,到了 2026 年將佔15%。以單價來看,AI 伺服器的單價約是過去一般雲端業者使用伺服器的 15 到 20倍,其中對於算力、電源管理的需求,以及散熱技術的提升,都直接帶動了零組件的使用量。
拆解 AI 伺服器關鍵零組件,以 GPU、CPU、記憶體、SmartNIC、機殼、主機板、散熱、電源供應、組裝測試為主要項目。若從成本的角度來觀察,GPU 仍是 AI 伺服器最重要的部分,佔成本比重就高達 7 成左右;相較之下,CPU 從過往扮演伺服器大腦,佔成本比重達 17.6%,到了搭載 GPU 的 AI 伺服器時代,佔成本比重大幅降至約 2%。而其他的包含散熱、電源供應、機殼等佔整體成本皆不到 1%。
儘管以成本來看,供應 GPU 的 NVIDIA 是最大贏家,然而,無論是從關鍵零組件或是組裝測試來看,AI 伺服器帶來的零組件用量增加以及規格和技術的升級,依舊讓過往就在伺服器產業扮演關鍵角色的台灣供應鏈連動受惠。
從上遊產業來看,半導體以幫 NVIDIA 代工的台積電為最大受惠者。電源供應的部分,因 AI 伺服器對於電源供應的需求是過往的 2-3 倍,對於電源供應廠台達電與光寶而言,無疑是營運的一大好消息。
散熱的部分,雖然佔成本比重也不到 1%,但散熱問題卻是 AI 伺服器運作的關鍵,也是各大伺服器供應商都加重投入的部分。目前在 AI 伺服器散熱解決方案供應商以提供氣冷 3D VC(Vapor Chamber)技術的雙鴻、奇鋐、建準為主。組裝與代工投入的業者以過往伺服器供應商為主,包含廣達、英業達、鴻海、緯創、緯穎、美超微以及技嘉等廠商。
TrendForce 分析師龔明德直言,過去幾年伺服器產業走向標準化,伺服器供應商也面臨來自客戶分散供應鏈的壓力。但就在 AI 伺服器的需求大幅興起後,驅動的不僅僅是營收數字的成長,更是各家公司大展其在 AI 伺服器上的技術優勢。此外,在 AI 伺服器設計上高度複雜化,以及客製化需求大幅興起下,客戶黏著度的提升,更是供應鏈樂見並期盼的。
(首圖來源:Google)
標題:AI 伺服器成台灣供應鏈救世主,盤點重返榮耀的關鍵產業有哪些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