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造車新勢力也想到中國市場分一杯羹?
6月7日,有消息稱前集度汽車負責用戶發展與運營的副總裁朱江已經加入美國造車新勢力Lucid。朱江表示,Lucid剛剛开始爲進入中國市場作准備。
Lucid作爲美國的造車新勢力之一,一度被視作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
2016年,Lucid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並在當年底發布首款車型首款車型Lucid Air。2021年末,Lucid开始交付旗下首款量產車型Lucid Air,綜合參數配置、售價定位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S。
但如今特斯拉風頭正盛,Lucid則落後一大截。乘聯會最新的數據顯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5月交付超7.7萬輛。相比之下,Lucid今年一季度交付量不足1500輛。
事實上,除特斯拉一枝獨秀以外,美系車在中國市場的日子不太好過。數據顯示,美系車的市場份額從巔峰時期的接近15%回落到10%以下。5月9日,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美系品牌市場(包括合資品牌和合作自主品牌)零售份額爲8.4%。
隨着傳統汽車的轉型和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崛起,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日益加劇,美系汽車廠商前有廣汽菲克破產,後有福特“折戟”中國,尚未敲开中國市場大門的Lucid,能復制特斯拉在中國的“神話”嗎?
進軍中國市場?
其實從去年底开始,Lucid就已开始在華招人。
據公开報道,Lucid當時的招聘崗位涉及軟件工程、公共政策、法律顧問、本地化工程、數字化、物流、供應、住宅充電產品等多個領域。崗位地址顯示爲上海,多數崗位要求精通中英雙語或者在中國企業有兩年及以上工作經驗。
不過,Lucid沒有透露各個崗位具體招聘人數。
6月10日,時代周報記者查詢Lucid的官網,招聘頁面顯示,目前Lucid在上海的招聘崗位仍有空缺。仍有公共政策、物流運營、採購與供應鏈等領域的5個招聘崗位在招。
Lucid之所以看中中國市場,有可能是因爲有特斯拉打樣在先。其實回望過去,Lucid的成長與特斯拉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Lucid是由兩位曾在特斯拉任職的美籍華人創辦。2007年,前特斯拉董事會成員兼電池研發負責人Bernard Tse(謝佳鵬)從特斯拉離職,與另一華人甲骨文前高管高管Sam Weng(溫世銘),在加州創立了Lucid的前身Atieva,致力研發電動車先進技術。
不過,2015年,由於團隊分歧,謝佳鵬離开了公司。2019年,聯合創始人溫世銘也辭去首席執行官一職,由Peter Rawlinson擔任首席執行官。
此前,Lucid的現任CEO Peter Rawlinson 也曾在2009年至2012年期間擔任特斯拉Model S的總工程師。
2016 年,Atieva更名爲Lucid Motors,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定位豪華電動車品牌。同年 12 月,Lucid首款車型Lucid Air正式發布。2021年7月,Lucid以 SPAC 方式成功在美國上市。上市後股價飆升,總市值一度達到914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賈躍亭曾個人出資成爲Lucid的第一大股東,持股一度接近40%。後因自身債務問題纏身退出。
但相比特斯拉的一路高歌猛進,同爲新勢力的Lucid在美的發展並不順利。
盡管早在2016年便發布首款車型Lucid Air,並預計2018年投產。但由於資金問題,在2020年12月,其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工廠才完成一期建設。歷經3年“跳票”,直到2021年11月,Lucid Air才正式开啓交付。
2022年是Lucid的完整交付年,但由於遭遇電動車行業供應鏈問題,Lucid將2022年生產目標削減近半,從12000至14000輛調整至6000至7000輛。
根據財報,Lucid在2022年度產量爲7180輛,高於其在8月份預計的6000至7000輛。但從銷量表現來看仍不盡人意,Lucid在2022年共交付汽車4369輛,遠低於其在2022年的產量。今年第一季度,Lucid產量和交付量分別爲2314輛和1406輛。
同時,Lucid業績虧損也在進一步拉大。Lucid今年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營業收入1.5億美元,淨虧損達 7.8 億美元,2022年同期淨虧損僅8130 萬美元。此外,今年3月,爲了降低公司運營成本,Lucid裁掉了18%左右的員工,大約有1300人。
相比上市當年914億美元的巔峰市值,Lucid如今的市值已跌去近85%。截至6月8日美股收盤,Lucid報6.40美元/股,總市值145.45億美元。同期特斯拉的市值爲7359.27億美元。
目前,Lucid的產品陣營中只有一款車型Air在售,最低售價爲87400美元,約合人民幣62.3萬人民幣。而特斯拉在早年推出售價80萬元起步的豪華電車Model S、Model X後,又在2016年發布Model3,售價下探至20萬至30萬元區間,並自去年以來輪番降價,在價格布局上已經頗具競爭優勢。
美系車的困境
相比蠢蠢欲動的美國造車新勢力,入華已久的美系車企巨頭們卻有點自顧不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美系乘用車市場份額從2008年的9.68%一路上漲到2017年的12.3%,此後5年便一直在10%左右上下徘徊,再難回到5年前的巔峰。5月9日,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僅爲8.4%。通用、福特和FCA三大美國燃油車品牌正經歷着各自發展的困局。
2022年7月18日,FCA旗下合資品牌廣汽菲克的退市率先敲響危機的鐘聲。Stellantis集團發布公告稱,正在與廣汽集團協商終止合資公司廣菲克的經營,並將有序停止Jeep品牌的國產化。未來,Stellantis將通過進口的方式獨自在中國銷售和經營Jeep產品,並增強進口汽車的電氣化陣容。
通用汽車在中國的銷量也節節敗退。自2017年在華銷量突破400萬大關之後,通用汽車在華銷量便呈現整體下跌趨勢。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的銷量分別爲364萬輛、309萬輛、290萬輛、290萬輛,2022年在華全年銷量下降爲230萬輛。
2023年,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持續下滑,一季度銷量超46萬輛,同比下滑24.6%,旗下所有品牌銷量均出現下滑,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分別下滑35%、34%、32%。。
就在不久前的5月底,福特中國傳出裁員消息,消息稱裁員人數高達1300人。消息傳出後,福特中國也作出回應稱,“公司正在打造一個更加精簡、靈活的組織結構,將資源投入到具有優勢的核心業務上,努力實現在華業務目標。”
福特汽車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福特汽車在華銷量爲 49.6萬輛,同比下降33.5%。其中,被寄予轉型厚望的新能源車福特電馬,全年僅售出4860輛。
通用、福特困局在前,中國市場或難成爲Lucid尋求增長的救命稻草。
乘聯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5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爲50.3%,同比增長4個百分點;2023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50.0%,相對於2022年同期增加3.5個百分點。國內自主品牌疊加“老鄉”特斯拉的競爭壓力,Lucid想要進入中國市場並不容易。
在汽車分析師鐘師看來,Lucid起步較早,但這幾年來在電動車市場始終沒有太大聲量,面對國內具有競爭力的市場力量相對較弱。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西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也認爲,如今的中國汽車市場與特斯拉剛剛進入中國時已經呈現出不一樣的格局,不少中國自主品牌已經崛起,美國的造車新勢力想要在此時在中國市場爭得一席之地,機會很小。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也在6月8日的比亞迪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就像战場,革命到後期,有些車企會崩盤,這時候需要快速決策。他指出,汽車行業已進入淘汰賽階段,不競爭不會有繁榮,競爭才有優勝劣汰。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特斯拉老對手准備進軍中國市場,美系車企能否走出銷量困局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3914.html